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代陶瓷器是中华传统器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器物设计的典范。器物是文化的物化符号,辽代陶瓷是辽代游牧文化变迁的最活跃的载体之一。本文尝试对辽代游牧文化变迁的过程进行历史纵坐标的分析,将其分为变迁的肇始期、变迁的转型期和变迁的确认期,对这三个时期内辽代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变迁进行阐述,同时对应探究三个时期辽代陶瓷造型的演变情况与特征,以此展示和证明辽代游牧文化的变迁对辽代陶瓷造型的演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其造型产生发展、演变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2.
辽代陶瓷作为辽代一种典型器物,为研究辽代政治制度、经济贸易、对外交流、民族文化、科学技术、生活习俗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辽代陶瓷造型具有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关注辽代陶瓷与辽代陶瓷造的研究,其研究视野与内容,研究广度与深度逐渐扩展,研究成果颇丰,但研究中在理论建树、研究方法、学科知识运用等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穿孔式"鸡冠壶"以极为鲜明的形态特征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辽瓷器物。基于详实考古资料中的典型器物,聚焦并归纳辽瓷穿孔式"鸡冠壶"在不同社会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以此为基础总结其造型演变规律,解读其文化内涵并得出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4.
蒋炎 《陶瓷学报》2007,28(2):129-138
人类造物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对某种实用功能的追求,“实用”构成了造物艺术的本质基础.壶,作为中国陶瓷器物中的重要一类,其造型的产生、发展也必然是遵循着整个器物造型产生、发展之共性规律的.在影响壶的器物造型的众多因素中,实用的功能要素,是最本质的规定性因素.本文从“功能”的角度,考察中国陶瓷史上形态各异的壶类器物,分析“功能”因素对壶类器物造型的影响,探讨壶类器物造型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辽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断融合再铸的演进历程;从早期游牧为本的状态逐渐发展到后期农牧并举的形态,是单一部落发展模式向复合社会结构转化的过程。早期游牧、狩猎、采集为主体的劳作方式及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形态需要与之匹配的陶瓷造型及功能,后期农耕生产的介入与定居模式的形成对辽瓷造型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故本文从诸多辽瓷器物中拣选代表性器物加以剖析,紧密贴合辽代社会发展变迁与辽瓷造型演变之间的线索,力求客观严谨的其造型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态特点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写在前面     
<正>本期的主题辽瓷为主。就这一主题而言,有历史研究的论文如"器物与文化——辽代陶瓷造型演变与游牧文化变迁"、"辽三彩与契丹文化"、"辽代社会变迁对辽瓷造型的影响"等,这三位作者都是博士或博士研究生,这三篇论文可以看做是辽瓷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在《大家与世家》栏目中,本期介绍的是林声先生,一位辽瓷艺术的传承创新者,也曾是这方面的领导者和学者,他80岁开始与辽瓷结缘,一刀代笔,刻画辽瓷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辽三彩是辽代生产的低温釉陶器,在辽代陶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文在分析辽三彩的工艺、造型及装饰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探讨辽三彩中蕴含的辽代契丹族文化、佛教文化、中原汉族文化及西域文化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宜兴紫砂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它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何认识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特别是紫砂壶传统造型的艺术生命力,对当今继承发扬紫砂壶艺和紫砂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宜兴紫砂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它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何认识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特别是紫砂壶传统造型的艺术生命力,对当今继承发扬紫砂壶艺和紫砂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陶瓷史上,辽三彩是一个极具时代和地方的陶瓷品类。据《中国陶瓷史》记载,辽代的瓷窑已知者共7处,如上京地区的林东辽上京窑、林东南山窑、中京地区的赤峰缸瓦窑、北京龙泉务窑等等。纵观立国200余年历史的辽王朝所创造的辽文化,其中作为物证的辽瓷可以说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契丹民族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审美品格,其三彩瓷更是以其丰富的造型、艳丽的色彩、质朴的装饰而独树一帜,在中国陶瓷史上书写了特殊的一页。但随着辽一代的沉寂,辽三彩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新中国成立后,对辽一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发现,辽瓷及其三彩瓷的文  相似文献   

11.
宜兴紫砂壶是属于陶器中的一种,其中国民族传统工艺特色十分的鲜明,在悠久历史的发展之下形成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因此在陶瓷艺术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紫砂壶材质的特殊性,再加上造型以及成型工艺,因此产生了十分独特的造型语言,这便是紫砂壶所独有的蕴含在内的韵味,只有将紫砂的造型语言进行充分地利用,才能够创造出一把优质的紫砂壶,从起源一直发展到现在,紫砂壶的工艺始终都保持着繁荣旺盛的局面,可谓是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带来锦上添花的现象。本文便主要以紫砂"钰炉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12.
吴永明 《江苏陶瓷》2012,45(3):50-50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紫砂陶问世以来,造型千变万化。单以方器而言,历来有很多经典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六方壶"、"八方壶"、"觚棱壶"、"僧帽  相似文献   

13.
梅瓶是辽宋陶瓷酒包装器物的典型代表.依据古代文献,结合考古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从功用、造型和民族风格等方面对辽宋梅瓶进行比较性阐释.  相似文献   

14.
梅瓶是辽宋陶瓷酒包装器物的典型代表。依据古代文献,结合考古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从功用、造型和民族风格等方面对辽宋梅瓶进行比较性阐释。  相似文献   

15.
陶瓷和木材这两种材质结合,流行于清中后期的清式家具中,主要用于日常用具,如桌椅、屏风和床靠等,两者材质结合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陶瓷和木材的结合在中国传统器物文化中,对器物文化的造型、视觉和物性审美也具有影响力。分析中国传统器物中的审美造型,陶瓷与木材这两种材质结合,体现器物的空间造型和材料语言个性,形成对材料表现和造型形式的一种主观感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造型奇特,功能特殊,数量稀少,工艺精美的陶瓷器,比如:多管瓶、倒流壶、无挡尊等等。经过漫长的考古发掘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这些器物大部分都已不再神秘。但是,本文要研究的“三壶连通器”堪称是陶瓷史上的一大未解之谜。虽未解,但并非不可解,在此,笔者通过对21世纪80年代永乐地层出土的落选品残片和御窑厂修复件的对比研究,结合类型学、功能学和图像考古学系统进行分析。以期对“三壶连通器”的造型与纹饰特征,成型与烧制工艺,功能与器物来源进行详实的考证,并逐一揭开围绕在它身上的其它谜团。  相似文献   

17.
何叶 《江苏陶瓷》2007,40(F09):4-4,6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它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成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何认识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特别是紫砂壶传统造型的艺术生命力,对当今继承发扬紫砂壶艺和紫砂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陶瓷雕塑是我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每个时期的陶瓷雕塑造型风格各异,间接反映出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情况。当今时代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器物的艺术欣赏性超过了其实用功能。陶瓷雕塑有一个漫长的演变史,陶瓷雕塑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有着自己的艺术价值。本文重点研究陶瓷雕塑的造型和艺术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陶瓷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明显的特点。它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陶瓷壶具都是反应时代风尚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味,也规范其壶具的造型及审美。纵观其历史发展和演变,一般表现为由粗到精,由大到小.由简到繁,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中国陶瓷壶具造型演变就是中国工艺品的发展及演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郁晴 《江苏陶瓷》2014,(4):75-76
<正>紫砂花货,又称自然形器或塑器,它是将自然界动植物或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之形,加以提炼、取舍、设计并用捏塑、浮雕、半浮雕、圆雕、堆贴以及刻绘等手法加以装饰的仿生象真类造型的壶器。常见的造型有两类:即象真自然型和几何装饰型。象真自然型就是将自然界各种生物、器物的形态直接制成壶器造型,如将松树、梅树之树干分别制成"松段壶"、"梅桩壶";将瓜果、花鸟、虫鱼乃至包袱、人物以塑入壶,如"南瓜壶"、"百果壶"、"鱼化龙壶"、"印包壶"、"东坡玩砚壶"等等。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