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评价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头颈动脉狭窄患者34例,均进行头颈部血管CT血管造影、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DSA诊断血管正常412支,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155支,其中轻度狭窄104支,动脉血管中度狭窄33支,重度动脉血管狭窄11支,闭塞7支。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血管正常418支,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160支,其中轻度狭窄93支,动脉血管中度狭窄48支,重度动脉血管狭窄12支,闭塞7支。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561/578),96.1%(149/155),97.4%(412/423),93.1%(149/160)及98.6%(412/418)。结论 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肺癌的介入治疗是经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 ,根据 DSA造影表现 ,进行区域性动脉灌注或栓塞治疗。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对 34例肺癌病人进行介入治疗 ,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4例中 ,男 2 8例 ,女 6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5岁 ;病程最长 2年 ,最短 1个月 ;中央型肺癌 2 5例 ,周围型肺癌 9例 ,均经 CT和病理学确诊。应用 Sedinger氏方法行股动脉插管 ,选择性插入到支气管动脉注射造影剂 ,在 DSA下显示病灶证实为靶血管后 ,经导管注射抗癌药。常用的抗癌药为 5-氟脲嘧啶 (5 - FU ) 1~ 2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给予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图像处理后分析评价,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手术检查对比。结果 30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患者分型:广泛型、小腿动脉型、股腘动脉型、髂动脉型、腹主动脉型分别7例、4例、13例、2例、3例,1例患者未出现异常。5例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例16层CT中未能清楚显示病变段,手术治疗9例患者术中检查与16层CT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能够实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情况的准确清楚显示,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及血管三维重建对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9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并采用血管成像技术来显示病变的供血动脉,进行手术前诊断,术前异常血管发现及术中血管损伤对比.结果:9例PS患者经多层螺旋CT全部正确诊断,5例表现为境界清晰的非强化包块,4例表现为囊性改变,其供血动脉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均证实为来源于主动脉.术中均无血管损伤.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及血管三维重建是诊断P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UM)的介入治疗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n-DSA)后,将导管超选择插入UM供血动脉,注入栓塞剂栓塞UM供血动脉,使UM缺血、变性、坏死、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疗法微创、安全有效。我院自1999年10月起共治疗此类患者21例,现将临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 在肺癌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6 例肺癌患者的CT 表现,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中央型28 例,周围型18 例,肺内转移14 例,纵膈转移23 例,23 例见分叶,16 例见有胸膜凹陷、毛刺征,12 例支气管呈刀鞘状凹凸不平,8 例腔内阻塞呈盲端,5 例压迫支气管、并破坏向对侧移位,3 例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15 例肺动、静脉管壁被包绕,32 例可见支气管动脉供血,5 例合并体循环供血.结论螺旋CT 增强扫描有助于全面了解肿瘤的形态、位置、范围、血供、转移及临界关系,对肺癌术前定位、分期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椎动脉走行途径的显示及在椎动脉走行迂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30例经临床及相关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等技术进行重建,分析椎动脉迂曲走行的情况.结果:130例患者260支椎动脉,发现55例患者共79支椎动脉走行迂曲,双侧迂曲24例,单侧迂曲31例,其中左侧迂曲46例,右侧迂曲31例;左侧迂曲51处,右侧迂曲36处.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椎动脉走行迂曲情况,对临床上有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旋转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在超选择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疑有血管迂曲病变的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先进行常规正位血管造影,然后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旋转DSA检查,50例(91%)造影图像均避开了多支血管相互的重叠,清晰地显示相关血管的来源和走向。其中5例病例旋转DSA检查多角度图像虽清晰显示出供血动脉但因其局部血管过度迂曲,局部血管走向显示欠佳。结论旋转DSA技术能够更好地显示腹部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多方位、清晰地显示迂曲动脉分支的走行,正常解剖和异常改变,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对肝癌病人的诊断与介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观察42例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经CTA后均可见清晰血管,诊断为脑动脉瘤25例,烟雾病7例,动脉狭窄7例,未见异常3例,与DSA或手术结果对照基本相同。结论:16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疾病无创、方便、快捷,可作为目前颅内动脉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咯血支气管动脉造影改变,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即刻及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内科难治性大咯血施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前常规行胸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性、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所有病例均联合使用明胶海绵及PVA(polyvinyl alcohol particles)颗粒栓塞,其中2例术中联合使用不锈钢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支气管动脉增粗、迂曲(100%),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瘘(41%),假性动脉瘤(15%),造影剂外溢(22%).4例非支气管动脉(3例肋间动脉、1例内乳动脉)参与病变供血.栓塞术后1-2周观察即刻止血效果,31例(97%)患者咯血停止,1例患者栓塞术后咯血量未见减少,复查造影见有肋间动脉参与病变供血,行肋间动脉栓塞术后咯血量明显减少.所有栓塞病例术中、术后均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1例患者术后1月内早期复发,其余30例患者术后追踪观察6-24月,8例再发咯血,复发率29%,3例行再次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成功止血.结论: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多表现为支气管动脉血管异常,非支气管动脉出血可能.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内科难治性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联合使用栓塞材料能保证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郑曙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84-8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其分支的通畅情况、冠状动脉起源和走行异常、冠状动脉斑块、管腔狭窄的程度等。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的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急诊腹部CT影像资料,探讨急诊腹部CT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急诊科确诊的12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均采用急诊腹部CT检查,未确诊者给予肠系膜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若患者病情加重则给予急性手术治疗或溶栓治疗。结果:12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病例中,117例患者通过急诊腹部CT确诊,确诊率为91.41%;7例通过肠系膜上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4例通过剖腹探查术确诊,分别占5.47%、3.13%。结论:急诊腹部CT检查确诊率较高,可以用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和动态增强的多层螺旋CT表现,总结CT 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 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 例2个病灶.CT 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 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 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 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和动态增强的多层螺旋CT表现,总结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例2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溃疡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足溃疡下肢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2例患者分别实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对比疾病确诊率及血管狭窄情况符合率。结果参照金标准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疾病确诊率、血管狭窄情况符合率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溃疡下肢动脉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骨折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74例外伤骨折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扫描以及三雏重建的检查后的结果。结果:128层螺旋CT对人体各部位的骨折均能良好显示。74例外伤患者中头面部骨折13例,脊椎骨折28例,四肢及关节骨折33例。结论: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不仅能精准的显示出病变的三维立体图像,还能分析骨折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目前诊断外伤骨折有良好依据,为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1例可疑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血管造影术(简称减影CTA)进行颅内动脉成像检查,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微小动脉瘤35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32个,敏感性为91.4%。结论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初步筛选及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固始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颅内动脉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方法在检出率、所检出的颅内动脉瘤平均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全面反映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可用于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为临床治疗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灌注后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治疗,并收集了能随访记录的68例肺癌患者资料.结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线摄片、CT扫描复查示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病例的选择、支气管肺癌的分期、血供的分布、药物选择是决定介人冶疗疗效显著与否的直接关键,联合用灌注或灌注后手术切除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可显著缓解病情、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支气管扩张咯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行双侧支气管动脉造影并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12例DSA显示出阳性征象,表现为造影剂外溢。经栓塞治疗后13例患者咯血立即停止,随访6个月,1例咯血患者在治疗后5个月出血复发,行第二次栓塞止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对支气管扩张咯血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微创、并发症少,迅速、有效、安全的控制出血的特点,宜作为支气管扩张咯血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