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最优气候均态模型(简称OCN)是制作气温预报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以集宁1961~2011年(其中2007-2011年为预报年)的月平均气温历史资料为依据,通过设置不同的样本量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最优气候均态模型在预测月平均气温时,若设定不同的基本统计样本量和试验样本量,模型二与模型一相比,集宁的平均绝对误差减小了0.3℃,平均相对误差减小了2.4%。对2007~2010年全年的月平均气温进行检验,其中5、9、10月的预测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气温与湿度的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显示,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呈现近似U型的非线性关系,其作用临界点为12℃,当平均气温低于12℃时,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减少2.26%(95%CI-2.43,-2.09);当气温高于12℃时,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增加0.92%(95%CI 0.72, 1.11).相对湿度与呼吸系统疾病的效应也呈现U型的分布特征,作用阈值为51%,当相对湿度≤51%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0%,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减少3.43%(95%CI -3.47%,-3.38%);当相对湿度>51%时,其每增加10%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增加1.80%(95%CI 1.76%,1.85%).平均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受相对湿度水平的调节.在低温环境下,相对湿度越小,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越显著,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减少2.71%(95%CI -2.88,-2.53);;而高温环境下,当相对湿度较大时气温健康效应较强,即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增加1.37%(95%CI 1.13, 1.61).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居民龋均与饮用水氟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饮水氟化在我国的可行性及饮水氟含量的安全值,在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1995年全国城乡居民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饮用水氟含量进行了检测,对饮用水氟含量与居民龋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的饮水氟浓度范围内,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适度饮水氟化可以有效降低龋均;当水氟浓度超过安全临界点时,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氟含量饮用水不仅可以导致氟中毒流行,也会提高龋病的发病率。我国饮用水氟含量的适宜范围为O.8~1.0mg/L。研究发现饮用水氟浓度与龋均之问没有形成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饮用水氟含量并不是龋病的唯一控制因素(说明龋病受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饮水氟化在我国的可行性及饮水氟含量的安全值,在全国牙痛防治指导组1995年全国城乡居民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饮用水氟含量进行了检测,对饮用水氟含量与居民龋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的饮水氟浓度范围内,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适度饮水氟化可以有效降低龋均;当水氟浓度超过安全临界点时,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氟含量饮用水不仅可以导致氟中毒流行,也会提高龋病的发病率。我国饮用水氟含量的适宜范围为0.8~1.0 mg/L。研究发现饮用水氟浓度与龋均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饮用水氟含量并不是龋病的唯一控制因素(说明龋病受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饮水氟化在我国的可行性及饮水氟含量的安全值,在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1995年全国城乡居民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饮用水氟含量进行了检测,对饮用水氟含量与居民龋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的饮水氟浓度范围内,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适度饮水氟化可以有效降低龋均;当水氟浓度超过安全临界点时,龋均与饮用水氟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氟含量饮用水不仅可以导致氟中毒流行,也会提高龋病的发病率.我国饮用水氟含量的适宜范围为0.8~1.0 mg/L.研究发现饮用水氟浓度与龋均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饮用水氟含量并不是龋病的唯一控制因素(说明龋病受多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6.
气候资源是影响动物行为、发育、存活、繁殖与分布等的重要因子。为了探明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气候环境特征,对其栖息地附近县(乡)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年均日照时数为1 521.8小时,月变幅为25.44%;年均气温为19.1℃,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1.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0℃;年均降雨量为1 606.3 mm,月变幅为86.05%;年均蒸发量为1 507.1 mm,月变幅为28.06%;年均相对湿度为80%,月变幅为2.60%;年均风速为1.5 m/s,月变幅为15.4%。  相似文献   

7.
近25年雅鲁藏布江中游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下称"雅江")中游1981~2005年14个气象站年、季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西藏雅江中游年蒸发皿蒸发量在流域绝大部分站点均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减幅为109.92mm,以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表现为显著增加,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0.52℃/10a)明显比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0.23℃/10a)大,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少(-0.29℃/10a)。因此,雅江中游年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显著下降,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的明显增加可能是年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显著减小和降水量的增加在蒸发量减少趋势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采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71—2000年气候标准值年值数据集,运用Arc GIS 9.2软件和相关分析方法,初步分析了我国70种地理分布相对狭窄的典型农林害虫的分布格局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70种害虫中,有33种分布极狭窄,其他37种中有22种呈地域连续分布、15种呈间断分布.多数害虫适宜分布在多年平均气温10~20℃、年降水量400~1 600 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0%~80%、年日照时数1 500~2 000 h范围.多数害虫适应多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在20℃以下,适应极端气温变化幅度较宽;多数害虫适应年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适应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幅度较小;多数害虫适应年日照时数变化幅度较大.70种害虫丰富度与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相关性显著(P<0.05),丰富度随各气候要素总体上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这表明70种分布相对狭窄的典型农林害虫地理分布格局与气候要素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影响不同害虫分布的气候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7年重庆市北碚区臭氧浓度监测数据与气象条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法来研究臭氧浓度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间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出,北碚区臭氧浓度与平均气温和日照时间呈强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强的负相关,与平均风速呈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陶燕  宋捷  强力  王砚  李子斌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964-2969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及R软件的时间序列方法定量评估兰州市城关区气象因素对麻疹发病人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对麻疹日发病人数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相对湿度、日照时间、平均气温、平均气压、降水量、平均风速;各气象因素对麻疹发病的影响均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平均气压、平均风速和日照时间在滞后9d、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滞后7d、相对湿度滞后5d对麻疹日发病人数的影响最大. 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和日照时间每增加1个IQR(四分位距),麻疹日发病人数分别增加175.2%、79.6%和24.3%,而相对湿度、降水量和平均风速每增加1个IQR,麻疹日发病人数则分别减少17.9%、5.2%和15.7%.  相似文献   

11.
地方性氟中毒环境地球化学病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氟中毒的发生与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含量成正相关,但发病率的轻重又受到钙、镁离子的控制。研究表明:我国南方氟病地区青少年氟斑牙的发生,并非完全由煤烟氟污染玉米所致,而与南方平均气温高,病区人群长期大量饮用含氟和钙、镁离子偏低的水有关,特别是很少食用煤烟氟污染玉米的城市,这种相关性显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关于饮水氟化在学术界存在着两个对立的观点,一是支持,一是反对。支持饮水氟化者认为它不仅可有效的减少龋齿的发病率,还是最经济的预防龋齿的措施,适当地实施这一措施不会产生氟斑牙等氟中毒现象;反对饮水氟化者认为人体氟来源是多样的,过量氟对人体具有毒性,饮水氟化具有氟中毒的潜在危险。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与观察已经证明,存在着一个既不造成氟斑牙流行又最大限度地发挥氟的防龋作用的饮水氟浓度。由于人种、地域、气候和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饮用水氟含量应不同。目前,全国性的饮水氟含量与居民口腔健康的相关性的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是我国各城市饮水氟化防龋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浏阳农村地区人群暴露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浏阳市农村地区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地区人群的暴露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成人男性、女性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2.45和53.71kg,平均体表面积分别为1.710和1.546m2;成人日均饮水摄入量为1428 mL,P95(第95百分位数)为3350mL,其中,日均直接饮水量为1035mL,P95为2500mL;调查地区大米、面粉、鱼类、猪肉、鸡肉、蛋类(鸡蛋和鸭蛋合计)日均摄入量,成人男性为335.54、89.28、15.41、18.48、14.18和21.70g/d,成人女性为269.28、68.45、14.89、16.73、13.11和18.07g/d. 研究还发现,调查地区人群饮用水源以泉水和井水为主,分别占52.42%和36.31%,也有个别人群饮用河水和湖水等地表水. 研究结果与美国和日本暴露参数推荐值相比有较大差异,与我国同类研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暴露参数具有区域性、种族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高温、湿热环境下氟橡胶密封圈失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开展F-108氟橡胶O形密封圈高温加速老化试验和湿热试验,分析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失效规律,评估了25℃条件下氟橡胶的贮存寿命。结果表明,70℃,85%RH和70℃,95%RH下氟橡胶的湿热老化速率分别是热空气老化速率的7.47倍和8.65倍;在热空气老化初期,由非化学因素引起的橡胶压缩永久变形远比化学反应引起的变形要大得多;氟橡胶密封圈常温下贮存寿命大约为10 a,但高温高湿环境会使其寿命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5.
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居民暴露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研究了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1 500人的相关暴露参数.结果表明:该地区成人平均体质量为63.07kg,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7.55和57.59 kg;平均体表面积为1.71 m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79和1.61 m2;主食(米饭)、水产品、肉类、蛋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率50百分位数分别为300、33.09、102.56、48.44、291.44和216.86 g/d;直接饮水率为1 125.00mL/d.该研究结果与美国和日本《暴露参数手册》推荐值有较大差异,差异范围为-67.33%~141.08%;相比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体质量、体表面积、直接饮水率相差不大,但饮食暴露参数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空调室内环境的气传微生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某地区居民饮水暴露参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饮水率是决定人体对水中污染物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估准确性的关键暴露参数之一,但我国至今没有其公开的调查结果,更未发布过与其相关的参数手册.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测量的方法,对我国北方某地区城、乡2 500名居民的夏、秋季节直接饮水和食物间接饮水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男性、女性和全体被调查者饮水率平均值分别为2 852.8,2 586.4和2 720.5 mL/d,各年龄段居民的食物间接饮水率都明显大于直接饮水率,在总饮水率中间接饮水率所占比例平均值达到62.4%;全体被调查者直接饮水率比美国和日本分别高36.0%和54.0%.开展饮水健康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城、乡人群的差异,且不可忽略间接饮用水的影响,采用国外的饮水率将可能增加风险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西藏的环境氟水平与砖茶型氟中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进  赵燕  刘箭卫 《环境科学》2002,23(6):97-100
为探讨西藏儿童与砖茶型氟中毒的关系,以拉萨为中点,藏北那曲为北部点,定日县为南部点,对这3个地区的土壤、燃料、水源和主要食物进行了氟含量测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提出的<化学污染物的膳食摄入量研究指南>,进行了食物结构、饮茶习惯、儿童食物摄入量以及儿童每日总摄氟量的调查按美国国家牙科研究所Horowitz提出的标准进行了儿童氟斑牙检查.结果表明,3个调查点均属传统的低氟区,而儿童每日摄氟量高,那曲8.03mg,拉萨6.93mg,定日7.68mg.其原因来自含砖茶的食品酥油茶和糌粑(青稞粉拌砖茶水的食物).这2种食物占日总摄氟量的99.74%(那曲),98.70%(拉萨),99.60%(定日),砖茶氟摄入导致西藏儿童砖茶型氟中毒的流行.氟斑牙患病率分别达到82.66%(那曲),52.89%(拉萨),75.93%(定日),氟斑牙指数表明,那曲、定日属氟中毒重度流行区,拉萨属中度流行区.砖茶型氟中毒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氟病新类型,与饮水型、燃煤污染型比较,它具有覆盖面大、隐蔽性强、难以防治的特点,降低砖茶氟含量可能是防治砖茶型氟中毒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9.
敞口地炉内燃烧煤泥饼时氟的逸出规律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特制精确控温敞口炉,模拟重病区居民燃烧煤泥饼时氟的排放及控制,分析了停留时间、燃烧温度对氟排放的影响,探讨了CaCO3添加量及燃烧温度与固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煤泥饼在炉内停留时间的延长,氟的逸出率逐渐增大,1 h后氟的排放达到平衡;氟逸出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900 ℃时逸出率平均为80%,与病区实际燃烧排氟量相吻合;煤泥饼中添加CaCO3能有效控制燃烧氟排放,固氟率随CaCO3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w(CaCO3)为10%时达到最佳固氟效果;500~800 ℃内固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800 ℃时固氟率最高,平均为44.2%,温度继续升高则固氟率下降,900 ℃时为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