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耐力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和动脉血酮体比(AKBR)的影响。方法:18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4周耐力训练前后,测定其递增负荷运动实验中VO2max、血乳酸和心率变化,以及恒定负荷运动实验后酮体含量和动脉血酮体比。结果:4周耐力训练后,受试者VO2max、最大运动时的负荷、心率、血乳酸水平较训练前显著提高,个体乳酸阈呈升高趋势;递增负荷运动中的摄氧量、心率和血乳酸动力学曲线右移;动脉血酮体比显著提高。结果表明,伴随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改善,在等量负荷运动条件下其肝线粒体氧化还原状态和能荷增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测试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为制定专项有氧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试对象为参加2003年世锦赛的国家皮划艇队11名男运动员和9名女运动员,用BreathbyBreath法和跑台逐级递增负荷至力竭测最大摄氧量(VO2max)、通气无氧阈(VT),并采集运动后第2、4、6、10min耳血测血乳酸。结果:(1)中国优秀女子皮艇、男子皮艇和男子划艇运动员的绝对VO2max分别为3.75±0.35L/min、5.30±0.37L/min、5.15±0.11L/min;相对VO2max分别为54.8±3.38ml/kg·min、60.8±1.43ml/kg·min、61.2±4.00ml/kg·min,略低于国际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平均水平。(2)中国优秀女子皮艇、男子皮艇和男子划艇运动员的通气无氧阈值分别为3.03±0.30L/min、44.2±3.00ml/kg·min;4.14±0.31L/min、47.5±1.37ml/kg·min和4.06±0.19L/min、48.2±2.27ml/kg·min。(3)多数受试者在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血乳酸测值较高,女子皮艇、男子皮艇、男子划艇运动员血乳酸峰值分别为10.13±1.68mmol/L(运动后第6min出现)、11.59±1.61mmol/L(运动后第4min出现)和12.99±2.75mmol/L(运动后第4min出现),而女子皮艇、男子皮艇、男子划艇运动员力竭运动后恢复10min的血乳酸分别为9.46±1.81、11.08±1.28和12.16±3.095mmol/L,总的来看恢复比较缓慢。结果表明,中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VT%VO2max达到78~80%,接近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水平;最大摄氧量值略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水平,血乳酸代谢清除能力不够强,提示在训练中应加强有氧训练。  相似文献   

3.
乳酸阈强度下探讨无氧阈机制的人体与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别通过人体和动物实验探讨乳酸阈强度下代谢转变的机制。方法:选取24名体育专业学生作为人体组,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选取30只SD大鼠作为大鼠组,进行递增负荷游泳运动。首先确定两组受试各自的乳酸阈强度,后在不吸氧与补充吸氧条件下按相同运动方案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乳酸阈强度,分别于运动前和乳酸阈强度下测定人体组及大鼠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和乳酸含量。结果:(1)人体组和大鼠组在乳酸阈强度下,氧分压平均值分别是33.55±6.49mmHg(不吸氧)、31.86±6.23mmHg(补充吸氧)和58.64±2.01mmHg(不吸氧)、54.82±7.27mmHg(补充吸氧);血乳酸平均值分别是3.61±0.56mmol/L(不吸氧)、3.72±0.58mmol/L(补充吸氧)和5.43±0.55mmol/L(不吸氧)、5.35±0.50mmol/L(补充吸氧)。人体组和大鼠组运动前及乳酸阈强度下,丙酮酸平均值分别是0.97±0.17mmol/L、1.04±0.16mmol/L和0.93±0.25mmol/L、0.91±0.37mmol/L。(2)在乳酸阈强度下,不论是否吸氧,人体组和大鼠组血乳酸含量与氧分压之间均不相关,整个测试过程中人体组血氧饱和度均不低于98%;而二者血乳酸与血丙酮酸含量之间均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二者运动前与乳酸阈强度时的血丙酮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运动中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转变时体内不缺氧,本实验结果在整体水平上支持了糖酵解时丙酮酸转变成乳酸入血,以防止其堆积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探索血乳酸在少儿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我们对19名(男11,女8)7~11岁游泳运动员血乳酸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11名男运动员年龄8~11岁,平均9.8±1.3岁;身高134.4~151.0cm,平均144.0±5.0cm;体重28.1~45.0kg,平均35.3±5.0k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肌群专门训练(SRMT)对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功率、激素水平等机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国家赛艇队女子公开级运动员12人,依照配艇情况随机分为实验组(6人)和对照组(6人)。两组在60天实验期间进行相同的日常训练,实验组每天还进行3组SRMT。在实验前和结束后1天采用直接法测试最大摄氧量;实验期间,每两周进行1次三级负荷测试乳酸阈功率;实验前后采用放免法测试血睾酮(T)和皮质醇(C)。结果:(1)60天SRMT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大摄氧量无显著差异(P>0.05);SRMT后,实验组乳酸阈功率比实验前明显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乳酸阈功率与呼吸训练器阻力负荷相关系数为0.918(P=0)。(2)60天SRMT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均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血清皮质醇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T/C显著升高(P<0.05),且T/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阶段性SRMT通过有效提高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乳酸阈功率,从而提高其有氧耐力水平;(2)60天日常训练结合呼吸肌群专门训练后,女子赛艇运动员血清皮质醇下降,T/C升高,机体合成代谢占主导。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对长跑运动员急性疲劳恢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长跑运动员急性疲劳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1 8名健康男性长跑运动员 ,随机分为高压氧组、高压空气组和常压空气组 ,每天一组长跑 2 5km。在长跑前、长跑结束后即刻、吸高压氧后以及恢复后期测心率、血尿素氮和血乳酸及记录主观疲劳感。结果 :长跑结束后所有受试者心率均增至 1 75次 /分以上 ,血尿素氮 (BUN)增至 8 6mmol/L以上 ,血乳酸 (BL)增至9 8mmol/L以上 ,自觉很累 ,肌肉酸痛。吸用高压氧后 ,各项指标的改善与高压空气组和常压空气组相比更加明显 (P <0 0 1 ) ,疲劳感和肌肉酸痛基本消失。结论 :高压氧对运动员急性疲劳的恢复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BUN和BL与疲劳感存在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冲酸"训练的血乳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中国赛艇队女子双人艇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及其与配艇的关系.方法:对备战赛艇世界锦标赛及2004年奥运会资格赛的中国赛艇队女子双人双桨运动员水上"冲酸"训练(45秒全力最大桨频 2分15秒间歇低桨为1次,9次1组,共2组)及训练后的血乳酸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冲酸"训练中血乳酸呈现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的变化,峰值常出现在最后1组后即刻.让糖酵解供能能力强的桨手领桨,训练效果较好.建议:应加强赛艇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训练,同时加强训练中的血乳酸监控,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体能特点,找到最好的配艇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8.
国家男子举重队赛前训练期生化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期间机能变化规律 ,利用血红蛋白 (Hb)、尿素氮 (BUN)、肌酸激酶 (CK)和血睾酮 (T)指标 ,对 16名国家男子举重队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机能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 :Hb基本在 14 8g/L和 15 6g/L之间波动 ,CK呈明显周六高、周一低的“W”型曲线 ,T稳定在 15nmol/L和 2 2nmol/L之间 ,BUN在 6 .1mmol/L和 5 .3mmol/L之间起伏波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充支链氨基酸(BCAA)对划船运动员不同负荷运动后及恢复期糖代谢和糖异生的影响.方法:20名划船运动员随机分为补充BCAA组和对照组,补充BCAA组每天补充BCAA胶囊(每粒含缬氨酸300mg, 亮氨酸250mg,异亮氨酸100mg),3次/日,4粒/次,对照组补充安慰剂.实验期间,两组运动员均进行相同负荷训练.4周后,在赛艇测功仪上分别进行递增有氧负荷实验(4mmol/L血乳酸)和模拟2km和5km极限负荷测试,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0min取血,测定血糖、血乳酸和丙氨酸水平.结果:在无氧阈测试中,两组运动员血乳酸和丙氨酸浓度在运动即刻和恢复期较安静时均明显增高(P<0.05),血糖则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极限负荷运动中,补充BCAA组运动后即刻血糖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对照组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0min均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补充BCAA组运动员血丙氨酸浓度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0min均较对照组和安静水平明显增加 (P<0.05),而对照组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补充BCAA组运动后血乳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补充BCAA能促进极限运动后及恢复期糖异生,延缓疲劳发生和促进运动后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氧脉搏阈(氧脉搏拐点)并初步分析其生理意义及其与乳酸阈、通气阈的关联性。方法:采用BRUCE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方案,心肺功能测试系统QuarkPFT记录通气参数,Polar心率表记录运动中心率,YSI1500血乳酸仪测定血乳酸浓度。受试者30人,为男子速滑全能项目和田径运动员。分两次进行测试,每次20人,第2次测试中的10人是在第1次的受试者中随机选取。结果:氧脉搏在运动中存在拐点,氧脉搏阈时受试对象的运动时间、VO2、%VO2max、VE、VE/VO2、HR与乳酸阈对应值的相关性较高;重复测试,上述各参数相关性亦较高。氧脉搏阈值(氧脉搏阈时氧脉搏值)、最大氧脉搏与最大运动时间无线性相关。结果表明:氧脉搏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别无氧阈,且有一定优势;可能不适宜制定统一的氧脉搏阈标准评价不同个体的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11.
优秀游泳运动员耐乳酸强度训练周期中CK和T/C值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观察了优秀游泳运动员耐乳酸 (LA)强度训练周期中肌酸激酶 (CK)、血清睾酮 (T)和血清皮质醇(C)比值的变化。结果显示 ,男女游泳运动员在耐LA训练周期中CK和T/C值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同。通过对上述不同变化的分析研究 ,旨在为优秀游泳运动员安排耐LA强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VO2max、BLA和T/C值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VO2max、BLA和T/C值及VO2max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6名游泳运动员(男7名,女9名)进行为期9周的高原训练,分别在上高原前1周、下高原后第1周、第2周和第3周测定VO2max、BLA和T/C值及VO2max相关指标.VO2max测定采用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方案,起始负荷为50W、转速60~70r/min,男子运动员递增40W/3min,女子运动员递增30W/3min,转速不变.结果:上高原前和下高原后VO2max、BLA和T/C值及VO2max相关指标发生变化,但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同;且男、女游泳运动员的VO2max、BLA和T/C值及VO2max相关指标发生不同变化.结论: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VO2max、BLA和T/C值及VO2max相关指标产生影响,经过下高原后17天的训练,运动员多数指标能够恢复至上高原前水平,并在相同运动负荷下BLA值降低,表明高原训练下高原后17天游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3.
肺腺癌并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86岁 ,因发现左侧胸腔积液 15天 ,双下肺阴影 7天入院。入院后查体 :一般状态尚可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左锁骨中线第六肋间、肩胛下角线第七肋间以下叩诊呈实音 ,呼吸音低 ,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笛槭壹觳?:白细胞 2 0 4×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8,血尿酸 176 3μmmol/L ,血肌酐115 2 μmmol/L ,尿素氮 10 6 5mmol/L ,乳酸脱氢酶 2 0 2 6U/L ,血钾4 4 1mmol/L ,血钙 2 36mmol/L ,血磷 1 2 3mmol/L。血气分析 :pH7 4 89,PaCO2 4 0 5mmHg,PaO2 79 5mmHg ,BE 3 6mmo/L。胸部CT :双下肺可见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一次大强度体能训练对战士身体机能的影响,为合理安排大强度体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武警部队士兵24名(年龄18.7±1.2岁,体重64.4±5.6kg),测定在一次大强度运动负荷后和次日晨恢复期的生化指标变化.负荷的运动方式组成为下肢力量训练 速度耐力训练.下肢力量训练主要为克服自身阻力的原地蹲跳和蛙跳练习,以20次蹲跳和30m蛙跳为一组,组间间隔2~3min,共完成4组;速度耐力训练采用600m×4次跑,以90%~95%最大心率(220-年龄)作为训练的靶心率,跑次间隔3~4min. 结果大强度训练后血乳酸(Bla)、血氨(BA)、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3.55±2.46mmol/L、161.28±47.10μmol/L、7.34±0.78mmol/L、365.67±91.32U/L和263.38±25.62U/L,与运动前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次日晨Bla、BA和BU水平(分别为2.20±0.77mmol/L、83.33±31.41μmol/L和5.87±0.57mmol/L)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运动前基础值(P<0.05).CK和LDH于次日晨继续上升,达468.83±87.19U/L和306.50±37.88U/L,显著高于运动后即刻水平(P<0.01).结论 大强度体能训练可对战士机体造成较大刺激,在下一次的训练中应注重安排促进机体恢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皮划艇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评定及“个体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系(273165)张林,黄汝丛对山东省22名男(10名)女(12名)皮划艇运动员的4分钟最大平均功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Kindermann法绘制了运动员的血乳酸动力学曲...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 1999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和锦标赛的 18个省市代表队 12 0名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患病率达 6 5 % ;女运动员患病率明显高于男运动员 ;运动员损伤多属于急性中度损伤 ;损伤多发生在冬训和赛前大负荷训练阶段 ;损伤好发部位为肩、腰、膝部 ,以肩袖损伤最多 ;受伤者多为具有 6~ 9年训练年限、运动等级达到健将级水平的 14~ 18岁的运动员 ;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超负荷和局部负荷过重、训练水平不够、生理机能或心理状态不良等。  相似文献   

17.
游泳运动员早期专项化的年龄越来越提前。已提出从7—8岁开始专项化训练,10~11岁开始大运动量的专项训练,12—13岁达到运动健将成绩。但早期专项化对少年身体有无影响,对他们今后生活影响如何至今探讨甚少。作者对苏联7—8岁开始游泳专项化,11—15岁达到苏联运动健将,后来参加国内和国际重大比赛取得好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行车训练器材结合不同训练方法在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面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山东省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的9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从2006年9月至2009年全运会前,在常规训练内容基础上,每周增加1~2次专项训练器训练,交替采用1min定量负荷间歇训练法、1min不定负荷间歇训练法和最大强度力竭训练法。定期测试上述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最高心率、平均心率,最后一次运动后即刻心率、血乳酸和次日晨血清CK和BU等,比较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年度最好比赛成绩。结果:(1)1min定量负荷间歇训练中,运动员最高心率、平均心率、血乳酸与第一次利用专项训练器械训练时相比明显降低,次日晨CK值也明显下降。(2)1min不定负荷间歇训练中,踏频在135次/分钟以上的运动持续时间明显增加(P<0.01),后2次测试运动员血乳酸显著升高。(3)最大强度力竭训练中,运动员最大强度运动至力竭运动时间,后3次与第1次比较均显著延长(P<0.01)。(4)从比赛成绩看,在全国自行车锦标赛中,运动员成绩每年都有大幅提高。这说明专项训练器械和上述训练方法相结合可提高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Gln)对递增负荷训练游泳运动员血液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广东省游泳运动员1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T,补充Gln,n=5)及对照组(C,n=7),进行为期2个月的递增强度负荷训练。实验前1天上午,运动员空腹采集肘静脉血,分别测定血浆Gln、Hb、血清CK及皮质醇(Cortisol);实验第29天(T组服用Gln第1天)晨,运动员空腹进行第2次血样采集与分析;即日起,T组2次大运动量训练结束后立即补充Gln(0.15g/kgbodymass),持续服用28天。分别于实验第36天(T组服用Gln第7天)和实验第57天(T组服用Gln第28天),对T、C组运动员进行血样分析。结果:所有运动员正常训练4周后,血浆Gln水平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服用Gln第28天,血浆Gln浓度显著高于服用Gln第7天(1317.64±401.445μmmol/Lvs.954.88±317.87μmmol/LP<0.05)。对照组训练5周后较训练4周时血浆Gln水平无显著性变化(1280.46±441.73μmmol/Lvs.1251.37±292.06μmmol/L,P>0.05),实验8周后,血浆Gln水平较5周时显著下降(1280.46±441.73μmmol/Lvs.891.64±322.37μmmol/L,P<0.05)。T组服用Gln7天后,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1)。补充Gln后,T组Hb水平显著上升,CK水平显著下降,C组Hb、CK未见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血浆Gln水平会随训练产生适应性变化,补充外源性Gln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由训练引起的血浆Gln水平下降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赛艇训练的周期特点,以及训练特点和运动机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福建省参加十运会的8名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对象,自2004年12月19日到十运会期间,对其进行三个周期的训练。在各周期的测试周对乳酸阈功率、2000m测功仪平均功率、Hb、BU、CK进行监测。结果与结论:(1)在第二周期加大运动负荷后乳酸阈功率上升趋势有所下降,而在第三周期又有所回升,在整个大周期中呈逐渐上升趋势;乳酸阈功率利用率的变化表现为快速上升,缓慢下降,最后趋于平台这样一个曲折向上的特点。整个周期训练中,在2000米专项划后乳酸浓度不断增加,第二周期提高最显著,表现出良好的训练效果。(2)Hb、BU和CK均表现出随运动负荷变化的周期性特点,在第一周期(有氧负荷周期)各指标变化不显著,在第二周期加大训练负荷后,Hb达到全年的最低值,BU达到全年的最高值,而CK最高值出现在大强度训练的第三周期。(3)三个周期的平均训练量分别为170km/周、176km/周和165km/周,冬训期间有氧训练占83.5%,冬训后训练周期有氧训练比例平均为79%。各周期训练量呈恢复调整→逐渐上量→大运动量→减量的周期性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