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宏 《理论界》2005,(6):228-228
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模式,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计人员的管理模式;会计机构的管理模式;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体现出先进、合理、高效的原则,使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会计诚信危机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会计诚信定义的界定目前关于会计诚信的定义尚无定论。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有:①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诚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②会计诚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个人的诚信、道德和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会计行为的诚信问题。③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应该诚实守信,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最一般意义上的会计诚信。我认为:会计诚信是会计的生命线,是企业管理者、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对会计信息使用者…  相似文献   

3.
会计诚信主要通过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处理和提供活动来实现,其中,会计人员的行为是会计诚信的关键.管理学个体假设理论告诉我们,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个体,他时而按经济人的方式行事,时而表现为一种社会的存在,时而按满意原则行事.因此,解决会计诚信问题单靠对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要求或良心发现是不可行的,会计诚信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是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由“银广夏”事件引发的中天勤失足,“安然”事件带来的安达信被动合并,使得会计诚信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做假账,原本是会计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而今却成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会计诚信,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5.
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剖析——基于公司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源自公司的治理行为,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着不同的会计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从而决定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不同,使得会计人员提供不同质量的会计信息,执行强弱有别的监督职能.因此,要重塑会计诚信,就必须依靠公司治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而不仅仅是依靠会计改革本身.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由于各种经济主体对利益的最大追求出现世界性的会计信息失真,致使会计行业陷入诚信危机的泥潭。诚信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也是会计行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必须尽快从宏观的国家法律制度和会计模式的建立上,从微观的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上进行全方位的建设,才能使会计行业诚信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保障社会经济有效、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会计陷入“信用沼泽”,中国会计也面临“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究其根本原因,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下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我们呼唤会计的诚信,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净化社会风气、遏制腐败滋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快速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决策层会计工作者,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会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作为正式会计专业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在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使其真正能够成为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成为摆在会计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会计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本文针对院校会计教育如何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相衔接以及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企业管理会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是宏观经济计划管理的会计数据来源和决策依据.现代管理会计具有非货币计量化和管理的战略性、前瞻性、整体性、宏观性等特点.我国企业管理会计起步晚、发展慢,应用面不广泛.当下应主要解决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本土化工作薄弱、管理人员观念陈旧和缺乏对企业管理会计宏观上的政策、法规引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朱德胜 《东岳论丛》2004,25(5):198-200
会计造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问题 ,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与社会根源。本文运用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观点、契约理论和不对称信息理论分析了会计造假的动机和诱因。同时 ,还分别从内外部公司治理缺陷以及社会诚信缺失等会计职业环境方面对会计造假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对会计造假根源的分析给了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我们必须从源头入手 ,标本兼治 ,才能有效地杜绝会计造假  相似文献   

12.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和建设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艳华 《理论界》2006,(1):221-222
本文阐述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诚信和爱岗敬业等“六种观念”;探讨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建立监督机制,以法管财;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其中,实现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会计诚信则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会计除了具备应有的职业品德外,还应有足够的业务能力.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失,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应当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监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并塑造会计人员.  相似文献   

15.
会计委派制度是指政府部门、产权单位向其所属单位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会计人员监督所在单位会计行为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财政部称,我国将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首先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试行这一制度。本文将阐明高校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形式、组织和管理以及高校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会计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通过培训,大力提高会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财政部门有责任担当起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各单位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管理工作的需要,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阮丽琴 《兰州学刊》2007,(11):59-60
文章对会计诚信问题及现状加以评述,剖析了会计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重塑会计诚信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陈建新 《理论界》2004,(5):283-283
目前,会计学界与会计立法界对于会计责任人的确定大致持有三种观点,分别认为会计责任主要应由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和管理当局承担。认为会计责任应当由会计人员承担的学者认为,会计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其工作是由单位具体会计人员包括会计部门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在内的人员完成的,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绝大多数企业领导者不是会计行家,其主要职责是抓企业经营。所以众多的直接从事具体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应对其工作结果负责。如果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责任都归到领导者身上,那么领导者本身的职责又如何体现呢?认为会计责任应由单位负责…  相似文献   

19.
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潮流,也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共同课题。会计国际化还带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应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强化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建设,以促使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贯彻与落实。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效能偏低已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加强财务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保护高校资产完整 ;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