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对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第四代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试剂筛查结果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评估ECLIA法HIV筛查在艾滋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ECLIA法对2016年1月-2019年8月本院109 649例患者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复核阳性标本用WB法确证,记录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CLIA法初筛阳性217例,WB确证阳性45例,ECLIA初筛方法确证阳性率为20.74%。WB确证阳性患者ECLIA法S/CO值为367.70(160.60,790.80),与确证阴性患者S/CO值[2.1(1.45,3.96)]和确证不确定患者S/CO值[1.84(1.31,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1S/CO≤10、10S/CO≤50及S/CO50三组,WB法获得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LIA法筛查HIV抗体灵敏度较高,但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尤其是低S/CO值的标本。较高的S/CO值的患者HIV感染的风险较大,但是高S/CO值并不代表HIV感染,应进一步推进诊断试剂的研发和改进进程,助力临床精准医疗,减轻AIDS公共管理负担。  相似文献   

2.
20 0 3 0 71 7 两种不同初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联合检测以替代艾滋病病毒抗体蛋白印迹试验确认检测的对比分析 /马义才 (中国医科院协和医大输血研究所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 2 0 0 2 ,8(6) . 3 3 5~ 3 3 7,3 5 6用两种不同原理的ELISA试剂 ,对 79份初检为艾滋病病毒 (HIV )抗体阳性的吸毒人员血清进行复测 ,之后随机选取前 5 1份样品作WB确证试验及对比分析。结果 5 1份样品中有 4 9份 2次初筛中至少有 1次结果S/CO≥ 6,WB确认HIV抗体阳性 ;另 2份样品复测结果S/CO均 <6,其中 1份整个 3次初筛S/CO均 >1 ,WB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许昌市无偿献血者中检测艾滋病病毒的结果,提升血液安全保障。方法选取许昌市2014年~2017年间的无偿献血者,实施抗HIV初筛,阳性和可疑阳性标本送达CDC实验室确认。结果 2014年至2017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抗HIV确认阳性率合计为0.0082%,处在极低水平。结论本市的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现低水平及平稳趋势,在献血工作中应该加强检测,避免假阳性结果产生的负面干扰,预防血液报废,为最终的献血工作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检测中的高灵敏度,统计低值阳性结果,分析原因及提出处理措施。方法对医院门诊和住院部2016年1月-2018年8月需要HIV筛查的患者,通过CMIA法进行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胶体金、胶体硒方法复检,初筛两种方法阳性标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254 035例患者血清标本共筛查出阳性样本2 976例,其中低值阳性796例。确证试验结果为阳性及不确定标本共2 180例,其中低值阳性中检出HIV确证阳性7例,不确定57例。CMIA法检测阳性结果中与WB结果比较假阳性率为26.75%,低值阳性时(1S/CO值100)假阳性率高,且假阳性率随S/CO值增大而降低(P0.05)。三种方法复检:CMIA法检测低值阳性结果,阳性符合率随S/CO值增大而增加(P0.05)。结论 CMIA法检测HIV抗体的灵敏度高于CLIA法、胶体金、胶体硒方法,但同时也增加了假阳性率,在CMIA法低值阳性结果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复检,并结合临床资料及确证试验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20061911HIV抗体筛查试剂联合检测替代免疫印迹法的对比分析/梁姝(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秦光明,郑国英∥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2).-108~1109种艾滋病病毒(HIV)初筛试剂对50份HIV免疫印迹法(WB)阳性样本和150份高危人群样本检测结果表明:两次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中,只要有1次S/CO值>6或两种快速检测均阳性反应者,WB确认阳性率为100%;两次ELISA检测S/CO值均<6或仅1种快速检测为阳性者,可能出现不确定或阴性WB检测结果。认为出现两次ELISA阴性(其中1次S/CO值>6),或两次快速检测均为阳性,或1种ELISA和1种快速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比较,探讨各自特点。方法:对51230份标本,用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试剂双盲检测,初筛阳性标本送广东省艾滋病检测确证中心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证。结果:检测51230份标本,一步法初筛阳性98例,确证阳性4例,假阳性率0.18%;二步法初筛阳性27例,确证阳性4例,假阳性率0.05%,两法的假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LISA二步法检测HIV抗体的综合效果优于一步法,更适合于HIV检测的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梅毒检测方法诊断的准确性,为梅毒筛查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23 762例血清标本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MI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联合检测,阳性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复检,同时对CMIA法检测S/CO值0.50~0.99的阴性血清标本也用TP-PA法复检。CMIA与TP-PA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血清标本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 CMIA法联合TRUST法检出1 108例阳性标本(4.66%),其中TRUST法阳性者486例(2.05%),CMIA法阳性者1 074例(4.52%),CMIA法(+)并TRUST法(+)者452例,TP-PA法复检阳性率100%。CMIA法(+)/TRUST法(-)者622例,TP-PA法复检阳性率92.12%;CMIA法(-)/TRUST法(+)者34例,TP-PA法复检阳性率0。CMIA法(-)者的S/CO值0.50~0.99时TP-PA法复检阳性率23.08%,S/CO值1.00~9.99时TP-PA法复检阳性率88.14%,且S/CO值越大,TP-PA法复检阳性率越高,S/CO值≥10.00时TP-PA法复检阳性率100%。WB法对61例CMIA法和TP-PA法不一致标本确证结果显示:CMIA法阳性预测值(PPV)为57.14%,TP-PA法阳性预测值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梅毒筛查检验方法的敏感性:CMIA法TP-PA法TRUST法。CMIA法自动化程度高,结果易保留,为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的首选方法。CMIA法检测阳性的标本需进一步作TRUST及其滴度试验,而CMIA法阴性的标本不必作TRUST试验,以避免TRUST试验假阳性结果误导临床诊疗。CMIA法检测S/CO值处于临界值附近时,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对疑似病例进行随访和复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南京市2012-2017年6774份HIV抗体初筛、复检与确证实验的准确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7年12月该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初筛阳性送检样本6774份,采用两种酶标法和金标法进行复检,复检阳性可疑标本进行免疫印迹法(WB) 确证检测。结果:6774 份初筛阳性标本经金标和酶标复检,复检双阳4821份,其中确证阳性4736份,确证阴性3份,不确定82份。金标和酶标复检单阳97份,其中确证阴性51份,阳性3份,不确定43份。2012-2017年HIV不确定率分别为1.5%,1.8%,1.9%,2.2%,2.3%,2.6%。结论:HIV初筛假阳性增多现象应引起重视;随着HIV不确定率逐年增多,需要找到快速鉴别HIV抗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诊就诊者HIV1/2抗体筛查检测的效果及其分布特点。方法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HIV1/2的抗原及抗体,阳性的样本经复检后仍为阳性即送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确证试验。结果 147 229份血液标本初筛阳性165例,检出率0.11%,确证阳性90例,阳性率0.07%,两者符合率为54.55%。确证阳性样本,筛查检测S/CO平均值为19.34;不确定人数6例,占3.64%,在追踪观察中2例患者2个月后确证为阳性。确证阳性样本逐年上升,且以19~45岁男性居多。结论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HIV1/2抗原及抗体的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本地区就诊者中HIV1/2抗体阳性者主要集中在19~45岁男性,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赣州市不同人群HIV抗体感染状况,探讨HIV抗体初筛、复检与确证实验的准确性,为指导与提高各筛查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12月该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初筛阳性送检样本569份,采用两种ELISA试剂和金标法进行复检,复检阳性可疑标本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证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9份初筛阳性标本复检总符合率为38.84%(221/569),确证阳性符合率为68.33%(151/221)。确证阴性59份,不确定11份。不确定中出现gp160+p24条带5份;p24单条带3份;gp160和p17单条带各1份;p39+p24条带1份。ELISA法复检符合率为61.54%(24/39),确证阳性符合率50.00%(12/24)。ELISA法和金标法复检符合率为34.34%(182/530),确证阳性符合率为98.58%(139/141)。在确证的151份HIV阳性感染者中,男性100份(占66.23%),女性51份(占33.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阳性感染者有年龄增长趋势,多为40~和50~年龄段。结论采用ELISA加金标试剂复核,可剔除筛查实验室假阳性标本,提高确证的阳性符合率,降低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台州地区流动孕妇人群艾滋病(AIDS)血清流行病学情况,为阻断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1085例台州地区流动孕妇,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孕妇血浆HIV抗体,将筛选阳性者标本送AIDS中心确认实验室判断,然后从流行病学角度进行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1085例孕妇中AIDS感染共10例,感染率为0.92%,其中以2014年感染率最高,为1.58%,和其他年份比较差异显著(P0.05);流行病学上,感染途径中性交占70%,文化程度上小学及以下占60%,职业分布无职业占60%,年龄上17~24岁占70%,(P0.05),孕早期感染占70%,民族分布上汉族占60%,户籍分布上云贵川占50%,妊娠结局上终止妊娠占70%,伴侣数3个以上感染占60%,婚姻状况中未婚占60%,和同组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显著(P0.05);预防措施上,以安全套知晓率最高,占56.95%,和其他预防措施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台州地区流动孕妇获得AIDS比率较高,应加强HIV和母婴阻断相关知识宣传,加强对30岁以下低文化、低收入、无职业流动孕妇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以减少胎儿感染HIV。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佛山顺德区孕妇妊娠期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治疗结果,为该区域孕妇妊娠期梅毒的防治提供参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佛山顺德区第四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乐从医院产科作产检的12704例孕妇作梅毒筛查,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检查,对阳性病例作梅毒螺旋体血清颗粒凝聚(TPPA)试验,对确诊者作治疗干预,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12704例孕妇,筛查确诊为梅毒者58例,妊娠期梅毒发生率为0.46%。妊娠期梅毒患者中流动人口55例,占94.83%;2009年妊娠期梅毒发生率最高,达0.76%,随后逐渐下降,2013年最低,为0.29%,2014年略有上升,占0.37%;47例作全程规范化治疗的妊娠期梅毒患者,共8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占17.02%,不同妊娠时间开始治疗的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开始治疗的梅毒孕妇其新生儿RPR阳性率低于中晚期开始的治疗梅毒孕妇,以晚期治疗新生儿RPR阳性率最高(P0.05);不同RPR滴度梅毒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滴度≤1∶2孕妇,新生儿RPR阳性率50.00%,明显低于RPR滴度≥1∶4梅毒孕妇的91.67%(P0.05)。结论:重视产前、孕前梅毒筛查,强调在妊娠早期对梅毒孕妇作干预治疗,可预防先天性梅毒,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P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性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取石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术后观察组的残余尿量、IP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残余尿量、IP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IIEF-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的性欲减退及逆行射精率分别为3.33%、40.00%,与对照组的6.67%、4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P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老年BPH合并膀胱结石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且对性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窄谱紫外线照射联合地奈德乳膏外用治疗龟头白癜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龟头白癜风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治疗1组:患者50例,仅用地奈德乳膏外用治疗;治疗2组:患者50例,仅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50例,将紫外线照射与地奈德乳膏外用联合应用治疗患者。三组均治疗1个疗程(3个月/疗程),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皮损总有效率(84%)均明显高于其他两治疗组(6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色素积分均较其他两治疗组增高,差异明显(P0.05);三组于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窄谱紫外线照射联合地奈德乳膏外用治疗龟头白癜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尖锐湿疣患者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A-PD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IL-8、IL-12水平。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8,P0.05);观察组TNF-α、IL-8明显降低,IL-2、IL-12明显升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0%(P0.05)。结论:在CO2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A-PDT疗法能够显著提高尖锐湿疣患者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和自身免疫功能,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检测方法用于梅毒不同时期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医院进行检验的梅毒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其中一期梅毒患者48例,二期梅毒患者112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160例为对照组。所有人群均经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三种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ELISA检测敏感性为98.8%,特异性为97.5%;TPPA检测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98.8%;TPHA检测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7.5%。ELISA与TPPA检测敏感性高于TPHA(P0.05),三组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TPHA检测梅毒敏感性较差,而ELISA与TPPA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值得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措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100例人工流产后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计划生育服务,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流产后的服务,观察两组女性近期和远期的避孕措施情况。结果:干预组避孕措施落实率96.0%和正确避孕率98.0%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避孕措施落实率72.0%和正确避孕率70.0%,两组的临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避孕知识掌握评分(89.5±4.6)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7.2±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避孕依从性94.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64.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再次意外妊娠率0,对照组4.0%,两组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人工流产后女性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可以提高避孕依从性和避孕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避孕近期和远期中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探讨激素替代联合局部用药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女性萎缩性阴道炎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5例)、C组(35例),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A组替勃龙片2.5mg,1次/d,口服,共用3个月。B组用雌三醇软膏,0.5g,第1周,1次/d,第2周1次/2d,第3周1次/3d,第4周后1次/周,共用3个月。A组、B组加阴道放置甲硝唑泡腾片1片/d。C组仅阴道放置甲硝唑泡腾片1片/d治疗,共用3个月。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B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C组治疗有效率为77.14%。A组与B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χ~2=5.72,P0.05;χ~2=5.29,P0.05)。治疗后,三组雌二醇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p H值明显低于C组(t=2.78,P0.05;t=2.67,P0.05)。结论:激素替代联合局部用药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二氧化碳(CO_2)激光术联合局部干扰素封闭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86例尖锐湿疣患者,按其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仅予以CO_2激光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2b)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以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4、IL-10及SIL-2R的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IL-2水平升高,IL-4、IL-10及SIL-2R水平降低,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经临床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高达97.67%(42/43),对照组为72.09%(31/43),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CO_2激光术联合局部干扰素封闭治疗尖锐湿疣,患者易于接受,并可有效改善尖锐湿疣患者各种外周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进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故该治疗方法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探讨头孢曲松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男性泌尿生殖器急性淋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接受治疗的男性泌尿生殖器急性淋球菌感染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B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97.5%,B组有效率为83.9%,A组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痊愈时间为(9.12±2.32)d,复发率为3.9%。B组痊愈时间为(13.25±2.64)d,复发率为16.3%。A组痊愈时间短于B组,且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男性泌尿生殖器急性淋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