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凭借多样化且不断增长的资源,美国阔叶木正在世界建筑业、家具业的原料供应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现在,美国阔叶木锯材原木和单板原木的产量占世界产量近五分之一。尽管是一个具有全球重要性的产业,但美国阔叶木行业并没有大型的综合性集团存在。  相似文献   

2.
自从我国实施“天保”工程以后,特别近年来房地产、装修需求,家具、胶合板制造业飞速发展,对木板材需求较多,加上木家具等木制品的出口带动,导致进口木板材数量剧增,品种、国别变化也很大,东南亚、非洲、大洋洲许多国家所产木材如山毛榉、柚木、樱桃木、枫木、橡木板材、松木板  相似文献   

3.
原木“粗锯成方”问题在实际贸易中,为减少运输成本,大部分进口原木都会在出口前做削皮去枝处理,一些边材较厚、取材率较低的原木(如非洲可乐豆木、鞘籽古夷苏木等),会被削去更多的边材或锯切成片状厚板条。确定这些板条是否应归入44.03项下,要从加工程度这一角度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作为住宅构造材料的美国原木供应紧张 ,原木的对日报价持续上涨。构成指标的 SS粗级松原木 ,1月上旬装货价格为每110 0 Scribner(约 4.2 5立方米 ) 92 0美元 ,比近期最低值上涨了 90美元。经济景气 ,导致美国市场需求坚挺 ,美国原木的生产、销售行业早就达成 1999年的出货计划 ,部分厂家为了避免年底库存 ,从 11月份就开始停止伐木。而且 ,原木出口价格上升到 90 0美元并没有导致伐木厂家扩大销售。因此市场人士预测 ,今年 1月下旬上涨到 95 0多美元 ,涨势将持续到 3月中旬。 1999年 12月底 ,作为产地需求标准的装货港——美国西部二…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木材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在原木国际贸易中缺乏竞争力。本文通过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研究了我国原木国际竞争力,从人工林、补贴力度、提高原木使用率和木材期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原木进口需求的来源地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差异化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历年原木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实证数据研究表明,中国对从前五位原木进口国进口原木的数量富有弹性,对从俄罗斯、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原木进口的变化很敏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原木需求的增加会导致重要贸易伙伴原木出口的增加。中国国内原木市场需要警惕,本土原木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加幅度较小,国内加工企业对原木的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原木进口的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黑龙江省从俄罗斯进口原木优势,扩大我省锯材出口,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外经贸部、海关总署联合制订下发了《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出口试点管理办法》。三部门授权我省林业厅、外经贸厅、哈尔滨海关结合我省实际制订具体实施细则。为做好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出口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对接工作,加快启动我省2002年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出口业务,省外经贸厅会同省林业厅和哈尔滨海关,于2001年11月21日—22日在绥芬河市召开了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出口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对接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和学习了国家三部门出台的《进…  相似文献   

8.
市场     
《光彩》2012,(9):48-49
国内外板材市场供应紧缩近期,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相继宣告减少木材出口的政策。马达加斯加地区的黄檀木、乌木等一些珍稀濒危树种正在迅速减少,而这些木材主要被用于制作传统风格的红木家具,在中国高端古典家具市场上流通。国内市场供应也面临紧缩,吉林、云南、广西等生产木材的大省均表示林业大幅减产。今后国内外的木材供应趋紧局势将更加明显,国内外木材资源收紧导致板材涨价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家具和橱柜行业,一些厂商正在寻求新的板材来源,这给了其他板材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木材资源有限。却是木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而俄罗斯木材资源丰富,是木材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两国山水相连。开展木材贸易的互补性极强。本文从大量的数据和现象出发,并运用交易成本、产品组合与细分、国际分工、规模化与标准化等理论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后中俄木材贸易的新动向,指出:世纪之交,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热点将集中在针叶锯材、阔叶锯材、干燥刨光材、大径级阔叶原木、纸浆等木材产品;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与木材贸易有关的项目集中在木材机械、成套设备、劳务等资本类、技术类和服务类产品。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属板材加工技术展(EuroBLECH)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全球金属板材加工领域最具规模的贸易盛会,更被视为行业潮流风向标。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出口生加工养殖水产品被检测出沙门氏菌呈阳性的通报屡屡发生,仅2011-2012年间,出口生加工水产品因沙门氏菌被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国外通报就达十多批,约五百多吨,造成产品退货或销毁处理,直接经济损失几千万美元。由于沙门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污染致病菌,对消费者健康影响极大,而企业一旦被进口国通报,除了经济上的赔偿或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摩托车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摩托车出口数量剧增,但行业利润锐减,摩托车行业和出口企业面临不少问题.由于出口目标市场过度集中,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形象欠佳,加上出口市场秩序严重无序,导致价格竞争成为出口企业唯一的竞争手段,是行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摩托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要加强摩托车行业清理整顿;加速摩托车行业内部资源整合;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施品牌战略,完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台州是东亚最大的工艺礼品出口生产基地,而台州地区的工艺品70%多是出自仙居县。从简单的手工制作起家,就是靠别人瞧不上眼的木垫、烛台、室内小摆设等产品,仙居人做出一个大行业:仙居工艺品的品种已有竹、木、铁、布等15大类,年出口交货值达15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仙居也因此成为老外眼中“中国的工艺品王国”。工艺品生产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进入和出局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仙居人是怎样把这样一个行业发展成为地方支柱产业的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果蔬产品出口如何跨越日美绿色壁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日本及美国凭借其技术优势对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绿色标准",构筑"绿色壁垒"。农产品是我国遭受绿色壁垒影响的主要产品,其中蔬菜水果类遭遇日本和美国的"绿色壁垒"的案例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我国果蔬产品的正常出口贸易。本文以蔬菜水果产品为例,通过分析日美两国的绿色技术标准,以及对该行业的生产、加工及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机电产品市场》2007,(8):65-65
在欧盟国家中,西班牙是第三大机床生产国,而在世界机床行业中,西班牙是世界第9大机床生产国,其机床出口占世界第9位。2006年,西班牙机床行业的生产总值达到了9.91亿欧元,其中出口占57%。西班牙的机床出口到世界上的12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德国、墨西哥、法国、美国、意大利和中国,这些都是西班牙机床的主要市场,几乎占其外贸总额的54%。  相似文献   

16.
一、东北木材出口的回顾 1.从出口原木到出口板材 改革开放以来,国门逐步打开,国外客商纷纷拥入我国.从80年代初期,我国东北的水曲柳、柞木等木材特别受外商的青睐,尤其是日本的客商对东北的水曲柳、柞木的青睐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7.
一、东北木材出口的回顾   1.从出口原木到出口板材   改革开放以来,国门逐步打开,国外客商纷纷拥入我国.从80年代初期,我国东北的水曲柳、柞木等木材特别受外商的青睐,尤其是日本的客商对东北的水曲柳、柞木的青睐更胜一筹.   ……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7日,美国《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正式成为联邦法律。此法案对在美国生产和售卖的硬木胶合板、刨花板以及中纤板等复合木制品中甲醛释放量设置了限量标准。本文对该法案内容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其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摩托车行业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摩托车行业的产品出口量巨增,行业利润却锐减的现状,以及我国摩托车出口存在的产品竞相降价、市场过度集中、出口严重无序、产品单一、缺乏售后服务体系及出口产品形象不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加速摩托车行业内部整合、加强对摩托车行业清理整顿、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苗迎春 《大经贸》2004,(5):76-78
3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新闻简报表示,由于中国目前的增值税返还政策不仅直接歧视了美国产品,损害了美国的产品出口,使美国的芯片及其他产品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扭曲了芯片行业的国际投资行为。因此,美国正式向 WTO 提出申诉,要求作为 WTO 成员,中国必须遵守它的入世义务,不能采取措施歧视美国的产品。为此,中美双方根据 WTO 规则开始为期60天的磋商,中美经贸关系能否化解争端,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的战略选择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产品终端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原材料能源丰富等优势超过创新国的技术优势,使得产品终端国家的生产和出口占据优势,但实质上获利最大的是处在产品生命周期最前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