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组织、44例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和4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微淋巴管密度(LMVD)、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果示, VEGF-C在胃癌组织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组(P<0.01);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强度与微淋巴管密度(LMVD)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的数目与VEGF-C的表达强度有关(P<0.05)。提示:VEGF-C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探讨人胃癌中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固定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42例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邻近的正常胃粘膜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平均为正常胃粘膜中的2.14倍(P<0.05);低分化胃癌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高分化胃癌[分别为正常胃粘膜的(2.44±2.99)倍和(1.03±0.88)倍,P<0.05];Ⅲ、IV期胃癌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I、II期胃癌[分别为正常胃粘膜的(2.59±3.22)倍和(1.24±0.92)倍,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分别为正常胃粘膜的(2.55±3.12)倍和(1.11±0.82)倍,P<0.05];转移淋巴结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阴性淋巴结。结论STAT3过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5%(50/68),高于癌旁组织(13.3%,2/15)和正常胃黏膜(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本组胃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63.3%,其中Omi/HtrA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72.0%和61.1%,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但并不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m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4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mi-1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Bmi-1mRNA阳性表达率为72.7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64%)(P<0.05);Bm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患者中Bmi-1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阴性患者(P<0.05).但Bmi-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该4因素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1的表达上升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检测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78例胃癌、30例胃良性病变和30例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CAM-1、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T1、T2组明显高于T3、T4组,Ⅰ、Ⅱ期组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0.05)。胃癌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CD44V6、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蛋白和ICAM-1的表达,对胃癌转移的敏感度为97.78%,明显高于单项测定指标。结论黏附分子ICAM-1、CD44V6、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验这3种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3(Integin-β3)和Fas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48例胃癌组织及12例正常胃黏膜中Integrin-β3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Integrin-β3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72.9%比25.0%,P<0.01);正常胃黏膜中Fas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83.3%比33.3%,P<0.01);Integin-β3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而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Fas蛋白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均>0.05).胃癌组织中Integrin-β3与Fas表达具有显著等级负相关(r=-0.429,P<0.01).结论 htegrin-β3的表达与胃癌细胞的浸润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TEN、AKT2和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AKT2和CD147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58.46%)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100%)(P〈0.01),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AKT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7.69%)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26.15%)(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关(P〉0.05)。CD14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86.15%)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16.92%)(P〈0.01),其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和AKT2、PTEN和CD147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PTEN的低表达或失表达,可能与AKT2、CD147的异常激活有一定联系,从而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5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和15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D10蛋白.结果 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直肠癌中,CD10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的脉管侵犯、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分化越差,CD10蛋白表达越高,有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无脉管侵犯及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上皮、20例异型增生、108例胃癌组织及47例相应癌转移淋巴结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和异型增生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20)和70%(14/20),均呈弱阳性表达胃癌组织MMP-9表达阳性率为88.9%(96/108),显著高于前两者(P<0.05);癌转移淋巴结MMP-9阳性表达率为100%(47/47),明显高于胃癌原发灶(P<0.05);MMP-9表达强度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脉管侵犯及病期密切相关(均P<0.05);MMP-9强阳性表达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MMP-9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胃癌手术标本和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CP-1和VEGF的表达水平,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MCP-1和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 MCP-1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MCP-1及VEGF在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TNM分期较高(Ⅲ+Ⅳ期)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高或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和TNM分期较低(Ⅰ+Ⅱ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胃癌组织还是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感染阳性者其MCP-1和VEGF的表达与HP感染阴性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P-1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有关;HP感染和胃癌的浸润、远处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管内皮因子C(VEGF-C)蛋白及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VEGF-C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情况,比较有无淋巴结微转移的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明确存在的关联性。结果VEGF-C蛋白及mRNA两者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VEGF-C蛋白及mRNA与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相关,基因检测优于蛋白,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优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FPI-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胃癌患者术后大体标本6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FPI-2蛋白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TFPI-2 mRNA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FPI-2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胃癌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的TFPI-2蛋白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TFPI-2 mRNA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癌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的TFPI-2 mRNA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TPFI-2基因是胃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重要调节因子,其低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它们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9例胃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中RhoA和Snail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的关系。结果①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RhoA:P=0.008;Snail:P=0.000)和正常胃黏膜组织(RhoA:P=0.010;Snail:P=0.000)中的表达阳性率;Rho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而Snail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Rho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和Lauren分型有关(P〈0.05),而与胃癌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及Lauren分型均有关(P〈0.05)。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③胃癌组织中RhoA蛋白和Snail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03,P=0.005)。④肿瘤TNM分期、RhoA及Snail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均为胃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RhoA/Snail信号途径可能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5-脂氧合酶(5-LOX)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5-LOX的表达,分析5-LOX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52例结直肠癌标本中,5-LOX表达阳性者38例(73.1%).5-LOX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87.8%(36/41)]高于无转移组 [18.2%(2/11),P<0.05],浸润较深组[T3~T4,81.1%(30/37)]高于浸润较浅组[T1~T2,53.3%(8 /15),P<0.05];Ⅲ、Ⅳ期组[79.5%(31/39)]高于Ⅰ、Ⅱ期组[53.8%(7/13),P<0.05];低分化和未分化组 [100%(24/24)]高于高、中分化组[50.0%(14/28),P<0.05];而肿瘤大小、脉管侵犯、腹膜转移与5-LOX阳性表达率无关. 结论 5-LO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作为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研究胃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62例胃癌、癌周组织中的LYVE-1和VEGFR-3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计算淋巴管的密度(LVD),检测淋巴管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胃癌组织周边区淋巴管的密度高于胃癌组织中心区,而癌旁正常组织中很少见LYvE-1和VEGFR-3染色阳性的微淋巴管;胃癌组织周边区LVD和胃癌组织中LYVE-1和VEGFR-3 mRNA含量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术后复发有关(P〈0.05)。结论LYVE-1是一种特异性高于VEGFR-3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淋巴管生成促进胃癌发展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FAP的表达,观察阳性细胞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数量,结合肿瘤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浸润深度等病理学指标,评价FAP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结直肠组织中几乎无FAP表达,少数癌细胞有微弱表达。FAP阳性细胞主要为结直肠癌间质组织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TNMⅢ~Ⅳ期标本中FAP阳性细胞为(40.1±15.9)个,多于Ⅰ-Ⅱ期的(18.3±7.7)个(P〈0.01);且阳性细胞数量与分期程度相关(r=0.544,P〈0.01)。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细胞为(44.4±13.3)个,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的(18.5±8.1)个(P〈0.01);且阳性细胞数量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r=0.793,P〈0.01)。不同浸润深度T2、T1和T4组标本中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5.2±8.9)、(32.4±19.3)和(29.2±16.5)个(P〉0.05);阳性细胞数量与浸润深度无关(r=0.003,P〉0.05)。结论FAP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无表达.而主要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AFs中。FAP阳性细胞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100A6过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经病理确诊的166例胃癌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肝转移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标本中S100A6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通过ChIP—Chip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KAT03中S100A6可能调控的下游因子;将S100A6基因转染入胃癌细胞株AGS,通过细胞侵袭实验、RTQ—PCR方法分别检测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中细胞的侵袭能力和侵袭转移相关因子CDK5和FLJ12438的mRNA表达。结果S100A6蛋白在癌旁组织细胞质中偶有低表达;而在胃癌、肝及淋巴结转移灶组织的肿瘤细胞质和(或)细胞核中均有高表达,且在侵袭边缘的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较高,其高表达率为分别为67.5%(112/166)、92.9%(26/28)和100%(30/30)。S100A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S100A6可能作用于26个细胞侵袭转移有关基因的启动子部位。SIOOA6转染组的过膜细胞数为31.3±5.5,多于阴性对照组的7.7±1.5和空白对照组的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K5mRNA在转染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而FLJ1243mRNA在转染组中的表达水平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100A6可能通过调控下游侵袭相关因子如CDK5的表达,进而影响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n ankyrin repeats, Gankyrin)在结直肠癌和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5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黏膜组织检测Gankyrin蛋白的表达,检测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各组资料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在癌旁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3%,其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χ2=24.109, P<0.01);Gankyrin蛋白在同一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阳性表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χ2=6.722, 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Ganky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χ2=6.139, P<0.05),在TNM分期中,(Ⅲ+Ⅳ)期的癌组织Ganky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阳性表达率(χ2=5.130, P<0.05);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有无浆膜浸润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 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判断预后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Notchl和NUM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癌肿瘤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内Notchl和NUMB的表达。结果Notchl mRNA在胃癌中的平均表达水平是正常胃组织的1.67倍(P〈0.05),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有关。NUMB mRNA在胃癌中的平均表达水平仅是正常胃组织的0.597倍(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Notchl和NUM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59,P〈0.05)。胃癌肿瘤组织中Notchl蛋白的相对含量为(0.348±0.13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Notchl蛋白的相对含量(0.208±0.140)(P〈0.05),胃癌肿瘤组织中NUMB蛋白的相对含量为(0.490±0.440),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中NUMB蛋白的相对含量(0.746±0.390)(P〈0.05)。结论在胃癌中存在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过度活化,Notchl的上调和NUMB的下调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wist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人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检测40例R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wist蛋白、E-钙粘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RCC组织中Twis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87.5%)明显高于癌旁肾组织中Twis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2.5%);RCC组织中E-钙粘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2.5%)明显低于其在癌旁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Twist蛋白和E-钙粘蛋白表达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wist的异常表达与R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E-钙粘蛋白的异常表达与R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而两者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直径、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Twist蛋白可能是RCC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