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 《当代经济》2021,(7):16-20
近年来,我国同业市场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间关联性经由资产负债渠道明显提升.受此影响,银行间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也随之上升.针对银行间关联性不断上升的问题,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了银行同业业务的调控力度,有序压降同业理财规模,并对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进行限制,以控制银行间系统性风险.本文采用商业银行数据,模拟测算了近年来我国银行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变动趋势.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对银行同业市场规模的限制,显著降低了样本内银行间的关联性,系统重要性银行破产对金融系统的冲击明显下降.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应提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状况进行高频监测,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严太华  李迎梅 《经济问题》2008,(11):100-102
从经济、制度、技术和国际层面分析了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以及这种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不断深化的流动性过剩的措施: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拓展新的贷款业务、尝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混业经营以及加快金融创新,增强商业银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2005-2019年数据,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样本期间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业业务规模越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越高;在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货币政策需关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穿透式监管机制,避免较大波动所带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芮玉巧 《经济师》2000,(12):114-115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三大风险。其中流动性风险以其不确定性强、对银行冲击大、可能引起支付危机等特点而成为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重点。新兴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 ,将商业银行发放的缺乏流动性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在一起 ,并通过结构重组 ,把其变为可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 ,将成为未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过剩与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转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国商业银行存款相对贷款的显著过剩会降低其经营利润,也预示着可能发生的金融违约风险.克服流动性过剩对中国商业银行不利影响的关键包括两个方面:(1)银行自身需要从流动性和企业产能"双重过剩"的现实出发,调整存量和增量贷款的构成及规模,提高贷款风险防范能力,并改进严重依赖以利息收入业务为主体的传统经营方式,通过兼并重组、金融创新和同业合作等途径,实现金融服务和客户对象的多元化,形成特色经营.(2)改进商业银行的宏观经营环境,全面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度开放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切实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2~2017年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参与程度和流动性创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无论是同业资产还是同业负债业务,随着银行对其参与度的提升,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创造均会下降;这一负向关系在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并不显著,然而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参与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流动性创造规模。其次,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资产规模较大并且盈利能力较强的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创造的负向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商业银行作为储蓄、贷款金融机构,与保险业和投资银行并称金融三大业务。在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中重要的信用中介机构,从事吸收和聚集有流动性和收益安全要求的存款,进行不流动的实业项目贷款,并从中获取有风险的存贷利差收益。因此,商业银行往往被称为间接融资中介,其功能特征决定了它在配置风险的过程中要承担风险。同时,商业银行通过直接进入短期货币市场成为直接融资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扩大市场份额、规避风险、规避监管和技术手段四个方面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有极大的必要性。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时应注意金融产品、违规与金融创新、法规环境和市场环境、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对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把流动性管理纳入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中;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加快推进贷款证券化进程;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优化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合理调整商业银行的资金投放结构;监管部门要构建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金融衍生产品以其规避风险和增加收入的功能,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创新金融工具的新亮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时间不长,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应用市场领域狭窄、产品品种单一和银行独立报价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构建完备的外部经济条件和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不断创新,规模迅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本文基于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特点和风险,运用TVP VAR模型研究银行同业业务创新如何造成了“脱实向虚”,同业业务对“量”更敏感还是对“价”更敏感,以及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研究结论表明: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避了金融监管,弱化了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同时同业业务发展提高了利率的敏感性和传导作用,对于同业业务,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更为有效;对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数量型调控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控制与交易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敏娟 《现代财经》2006,26(7):15-18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其中主要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风险的控制,在培育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金融创新以及改进衍生产品业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实施交易机制创新,以减少金融风险,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规模得到迅速扩张,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占银行贷款的比重逐年增长。由于个人住房贷款是一种中长期消费信贷,具有贷款期限长、零售性和分期偿还的特点,在其具体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多潜在风险,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保证此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重点就当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透析与规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 ,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是呼之欲出的必然趋势。但是应该指出的是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 ,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即将推行的今天 ,有必要分析其风险 ,采取必要的措施 ,防范于未然。本文从风险来源的角度 ,具体分析了证券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同业市场摩擦、银行异质性与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曦  金钊 《经济研究》2021,56(10):56-71
同业拆借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改变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同业市场摩擦因而通过银行贷款决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我国同业市场的特殊性又在于,存在着具有不同流动性充裕度和信用风险的大小银行,其中大银行可看作资金批发方,小银行主要是资金拆入方.针对这些特征,本文构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我国异质性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动态优化决策模型,推导不同类型银行的贷款投放决策,探讨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有效性.结论 是,同业市场摩擦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面对货币政策冲击,不同类型银行反应不一;特殊的同业市场结构进一步阻塞了政策传导——若同业风险飙升,大银行将急剧减少资金拆出规模,货币政策传导遭遇梗阻并产生类"钱荒"现象.然后使用2007-2019年间279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理论推断.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改革的建议.对于深入理解我国货币市场运行,以及如何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本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信用衍生工具作为风险管理的一大创新,成功地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分离,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另辟蹊径.然而,此次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工具扮演了放大风险,加剧市场波动的负面角色.包括雷曼兄弟、AIG等诸多市场参与者大量使用信用衍生工具进行投机活动,并以信用衍生工具为基础包装出CDO等高风险产品,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我国正处于金融系统变革的关键时期,金融创新和信用风险的规避与转移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全面梳理了在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工具的风险传导和扩散功能,通过剖析其运作原理,总结其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定价风险、操作风险等,提出我国拟逐渐开展信用衍生工具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推行金融创新、发展健康的信用衍生品市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包哲哲 《经济师》2007,(7):264-26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当代国际金融创新的典范。开展该业务对促进我国金融创新,改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具有重要意义。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发行证券本身,而在于这种新的金融工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间接融资的方式,使银行的资产业务转变为中间业务,使表内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在借贷双方之间架起了更有效的融资渠道。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房地产金融的成功经验,研究和探索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有助于拓宽住房贷款的资金来源,解决抵押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增强金融机构发放抵押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为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及房地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一、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1.法律和金融环境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在法律和金融环境中存在着不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从法律政策环境看主要是有关中间业务发展的政策、管理规章和会计制度不完善,中间业务的价格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同业竞争还处于无序状态。从社会金融环境来看,社会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备,公众金融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分业经营模式割裂了资本、货币市场的联系,限制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银行流动性过剩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竞争风险,增加了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难度,已成为当前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央行应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展新的存贷款业务,创新金融产品,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利率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经济环境的影响,利率风险已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市场风险之一。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已不足以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而拥有规避风险、分散并转移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成为了防范利率风险的新方法。金融衍生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需要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