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能促进二者的共同繁荣。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的内在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中国旅游文化工作者来说,其面临的任务不仅在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应该把握旅游市场变化的规律,引导中国旅游文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济宁市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占性、多元性和空间集聚性的特点.对此应充分挖掘、深度开发以促进济宁市旅游业发展模式从外延发展到内涵提炼的转变,提升济宁市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在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外出旅行,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从旅游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传播载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成为当前旅游业市场发展中的热门产品。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文化知识、文化资源作为支撑,在城市旅游业发展中,如何将城市的文化资源,体现在文化旅游产品中,为城市发展创造经济收益,并产生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是当前城市旅游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从文化资本下的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前,旅游业发展已步入品牌时代,依品牌传播与品牌竞争、靠品牌制胜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世博会素有"经济、文化、科技奥林匹克"之称,世博旅游作为世博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推广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及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当前旅游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世博旅游文化的成功推广进行探讨,并对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冰雪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冰雪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冰雪旅游竞争力。采用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开发状况及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进而,就黑龙江省在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其在未来的发展水平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进行数字变革,促进虚拟旅游;建设旅游业的信息化系统,提高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提高我国的冰雪旅游水平,从而推动黑龙江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体育旅游文化的内涵与系统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旅游文化是体育旅游业的精髓和灵魂,是体育旅游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了解体育旅游文化内涵,明晰体育旅游文化的系统结构,可保证体育旅游文化建设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际操作性,为挖掘我国体育旅游文化,促进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支持。  相似文献   

7.
产业融合是促进文化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文化旅游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2010-2012年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文化旅游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和SPSS结果 ,发现这些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可分为四个等级,并据此从创新发展机制、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建设、注重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和加强文化旅游环境建设四个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业的一种新兴产品形式;活跃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对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和体育产业的规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绵阳地区体育旅游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的内在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严重、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旅游产品层次较低等问题。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元素,着重挖掘文化内涵和创意思维、方法的运用。因此,把文化创意融入河南旅游业,促进二者融合发展,是实现河南旅游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不仅有丰富的自然风景作为旅游资源,还有大量的民族文化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之间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势不可挡。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相互融合一方面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充实旅游产业的内容,增加旅游的内涵。云南省是一个少数民大省,有很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县、乡。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拥有自己的文化,但是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本文以云南藏区藏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例,从产业融合的不同角度对两种产业的融合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于构建新型文旅产业体系、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等方面意义重大。结合烟台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主要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打造文旅特色品牌、整合提升旅游内涵等角度出发,探索加快推进烟台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带来了文化的嬗变。苗族银饰是苗族社会发展的物化形式,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苗族崇尚自然、浪漫审美的特征。随着旅游业地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影响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阐述旅游语境中德榜村苗族银饰文化功能的嬗变,分析德榜村苗族银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旅游文化与扬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旅游文化不仅是保持区域旅游特色的决定因素,而且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更是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提升旅游形象的关键。扬州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当树立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开发出高品位的、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并注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及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5.
影视和旅游的融合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作为新兴事物的影视旅游具有双重价值。在理清影视和旅游融合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影视与旅游之间的双向效应进而提出影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民宿是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的住宿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文化的“活化石”,二者有共通之处。承德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七家温泉村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温泉民宿数量基数大,将其二者融合,不仅有利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能提升民宿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七家温泉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的现状,针对融入数量少、层次浅、角度单一生硬等现状,从温泉民宿景观、饮食、旅游购物、娱乐以及温泉民宿的“研学游”设计等方面提出非遗文化与温泉民宿深度融合的旅游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适应东莞产业升级、转型及高水平崛起的需要,深入调研东莞旅游业现状、特点,挖掘现有问题,有针对性地探寻创新性、可行性对策,大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势在必然。东莞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潜力巨大,却存在开发不足、景点零散等问题。只有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有效推进东莞地方产业、历史文化特色、媒介宣传、行业管理等多元素融合,深度发掘东莞旅游业优质资源,方能实现东莞旅游业的高水平崛起,创建旅游明珠城市。  相似文献   

18.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各地区积极发展旅游业,旅游经济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版块.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内涵建设之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整合后的区域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是旅游业的最佳发展趋势,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起给地方旅游增添了亮色,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洋旅游是旅游经济与海洋经济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专项旅游活动。近年来我国海洋旅游业发展迅速,为此建设海洋旅游特色专业,培养海洋旅游专门人才的任务十分紧迫。文章就我国目前海洋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国内外海洋旅游专业教育状况及未来海洋旅游专业建设的思路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东北朝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与地域体育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介绍了东北朝鲜族在中国的形成及其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内容,对东北朝鲜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与地域体育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与地域体育文化的融合捉进了体育的发展。其中,与东北其他民族体育文化之间的融合推动了体育项目资源的开发;与体育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了独具魅力的体育旅游特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融合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