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督导评价,进一步规范检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方法以现场检查和发放自制室间质评样本检测方式对大连市62家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进行评价。现场检查包括设备、试剂、开展项目、操作规程和记录5个方面;室间质评项目包括ABO正、反定型,Rh(D)血型,受血者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5项。结果督导评价合格医院42家,不合格20家;仅1家医院因未开展抗体筛查项目检测而判为现场检查不合格;二级医院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率最高(42.3%);正、反定型和 Rh (D )定型试验符合率为100.0%,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不符合率分别为82.0%、77.4%。结论在保证相对固定人员配置同时加强培训提升检测人员鉴别分析能力是目前提高大连市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1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回顾10年的实验室室间质评情况,总结质控工作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1998-2007年度参加血站系统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的室间质评反馈结果进行统计总结分析。结果参加国家级的室问质评符合率是98.6%;省级室间质评符合率是99.5%。结论个别项目的检测存在漏检。要保证血液的质量,要继续加强在职检验人员特别是新参加工作人员的理论及技术培训,要提高检验人员质控意识,制定出适合自己实验室的质控方法与规则,同时选择高质量的试剂。只有建立在完善的质量管理基础之上,规范室内质控工作,才能向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常规化学检测项目真实的检测质量。方法在2009年和2015年,对怀化地区28家医疗机构实验室进行现场调查,发送双盲常规化学标本,要求当场回报检测结果;在2009年和2015年发放2次常规化学室间质评标本,比较两次现场调查和室间质量评价(EQA)结果的差异。结果现场调查结果的PT成绩低于室间质评成绩,但2015年现场调查的成绩要好于2009年现场调查成绩(P<0.05),PT合格率明显提升。结论怀化地区实验室2015年检测成绩较2009年有较大提升;要得到能真实准确反映实验室检测水平的PT成绩,需要室间质评组织者与实验室长期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室间质评是客观评价各实验室检测结果,室间质评能帮助实验室人员发现本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室常规工作质量。现将贵州省六枝特区中心血库2003年至2011年参加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质评物由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在每年的年初发放,包含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及ALT检测质评物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第13项指标"通过国家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数",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开发了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实验室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分析系统。近3年,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三级公立医院数量有所上升,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中位数有所提高,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中位数相对稳定。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项目数量的监测,对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推动三级公立医院重视室间质量评价,持续改进质量,以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部分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项目的分析和纠正的实例分析,介绍对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项目的分析方法及对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工作体会。方法对4例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项目的实例分析。结果在分析室间质评未通过项目时首先要分析室间质评结果的偏差情况,从而对室内质控、校准、仪器的维护保养、试剂等方面加以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检验质量。对于室间质评成绩合格的项目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注意其偏倚情况,及时发现消除系统误差;室内质控的失控、漂移对室间质评的结果影响很大,所以实验室应认真监测室内质控结果;室间质评的评价方法尚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各项目评价标准不够统一,对不能归组的仪器或方法评价不够客观公平;室间质评样本的基质效应会对某种试剂或方法产生影响,不同室间质评组织对同一项目的评价存在差异。结论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室间质评结果,通过其他比对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了解湖南省临床免疫学实验室质量控制总体情况。方法对2005~2006年度全省临床免疫学实验室室间质评、室内质控图表以及所用仪器、方法、试剂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采用现场检测的方式了解实验室情况。结果全省临床免疫学室间质量评价各项目检测符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除抗-HBc-IgM外,其余平均在90%以上;常规ELISA检测变异系数(CV)有77.6%的实验室能控制在15%以内。现场检测成绩低于常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结论临床免疫学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工作,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提高质控意识,制定出适合自己实验室的质控方法与规则;同时选择高质量的试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免疫学检验质评结果。方法对2003~2007年HBV5项标志物的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检验的800项测定结果总符合率达92.4%。检验科各项得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列顺序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年平均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列顺序为:2007、2006、2003、2004、2005年。结论室间质评有助于提高检验质量,其结果与建立室内质控、操作者责任心、检测试剂的质量和严格按规程操作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9.
1993—1994年全国抗—HCV血清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和提高全国医院及血站实验室对抗-HCV的检验质量,将1993-1994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抗-HCV血清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回顾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199年全国有243家医院及74个血站参加抗-HCV室间质评活动,同19934上相比质评成绩有明显提高。血站系统对1994年所发4份抗-HCV弱阳性样枉的平均检出率为8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血站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实验室内正确应用。方法对本血站实验室常规试验的每次室内质控规范化,定期分析室内质控曲线;并积极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安徽省采供血系统检测能力验证、安徽省临床检验中心及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中心(CITIC)室间质评。结果 2016年本室血液检验室内质控结果全部在控制范围内;参加的安徽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2次结果为合格、安徽省采供血系统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定性结果满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3次全部满意或100%、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室间质评3次全部合格。结论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同时根据室间质评反馈的结果可以有效评价本检测实验室有无系统性误差的存在,对于提高血液检测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有效,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乡镇医院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室间质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乡镇医院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准确度。方法制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质控品,每批均含低浓度样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约0.5~1ng/m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约20-30mIU/mL,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约2NCU/mL,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约4NCU/mL,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约2NCU/mL。每批5个样本,共分3批,发放各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比较,参加实验室第1批次正确率为78%,第2批次和第3批次正确率皆为84%。结论乡镇医院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准确度偏低,急需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双流县乡镇卫生院人员配备现况,为探索小康型乡镇卫生院人员配备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自制问卷对四川省双流县所辖21家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家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千人口医务人员数量高于全国水平,中、高级职称人数占10.34%,有执业资格的占69.06%,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6.03%,医护比为1∶0.56。结论双流县乡镇卫生院存在一定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护理人员比例不足,卫生人员的学历、职称偏低,且存在不具备执业资格者在岗现象。因此,乡镇卫生院应合理规划人员配备结构,避免人力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的培训,引进人才和技术,提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桐庐县区乡卫生院的护理质量控制现状。方法调查内容包括13家区乡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护理质量管理现状、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结果调查显示,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人数不足、学历偏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差,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合格率分别为73.1%、71.4%;护理质量管理欠缺,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健康教育的检查合格率分别为78.6%、75.0%、80.0%、80.0%、78.5%。结论 13家区乡卫生院的护理质量控制普遍较差,必须落实护理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标志物(HBV-M)与HBVDNA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乙型肝炎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定量检测HBV-M,并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比较。结果10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85例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34例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65.7%、95.5%和11.7%。以HBsAg含量为100ng/mL作为HBV复制的诊断限,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70.0%和84.0%。结论TRFIA定量检测HBV-M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无放射性污染,是一种较好的HBV-M测定方法,在实验室不具备HBVDNA定量测定的条件下,选择TRFIA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康型乡镇卫生院人员配备标准。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乡镇卫生院人员配备现况,通过定性访谈和专家咨询的方法收集有关小康型乡镇卫生院人员配备的意见。结果小康型乡镇卫生院每千农业人口配备乡镇卫生院人员数在1.8~2.5人之间;卫生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的85%~95%;预防保健人员每万农业人口不少于2.5人配备;医护比在11.2~11.5之间;医技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左右;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数占人员总数的10%~15%;专职管理人员数占管理人员总数的30%~40%。结论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应增加预防保健人员配备;优化医护比;重视专职管理人员配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省双流县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情况,为合理规划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四川省双流县所辖21家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1家乡镇卫生院的平均实际开放床位数大于平均编制床位数,中心型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高于全国水平;占地面积与服务人口数无相关关系,仅8家乡镇卫生院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有2家中心型卫生院每床建筑面积超出了国家标准范围。结论乡镇卫生院应根据当地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病床使用率等,合理控制床位规模;合理规划占地面积,提高绿化面积,增强建筑面积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双流县镇级医疗单位特色专科创建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四川省双流县镇级医疗单位特色专科建设现状,为探索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原则、思路及标准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特色专科调查问卷全面调查该县24家镇级医疗单位(3家中心型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8家一般型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情况。使用Epidate 3.1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分层分析。结果该县24家镇级医疗单位中有15家(62.5%)共设立了21个特色专科;其中中医骨科最多,共9家占42.9%,其次为中医康复理疗科,共6家占28.6%。结论镇级医疗单位特色专科的创建应根据当地疾病诊治需求和医院自身条件合理规划建设,以专科建设推动特色诊疗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中医骨科和中医康复理疗科群众基础较好,值得作为特色专科创建并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的分析性能。方法收集雅培i1000免疫检测系统检测的HBV—M阳性标本653例、阴性标本103例和HBV—M标准品,以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检测结果为标准,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和5种GICA试剂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检测HBV—M敏感性:ELISA和GICA检测HBV—M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0.5IU/mL和4~8IU/mL、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0mlU/mL和15~30mlU/mL、乙型肝炎e抗原(HBeAg)1NCU/mL和2~4NCU/mL、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2NCU/mL和64~256NCU/mL、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2IU/mL.和32—256IU/mL。检测标本HBV—M的符合率:ELISA分别为87.4%、99.0%、87.7%、96.6%、100.0%,GICA分别为69.6%~71.7%、69.0%~72.0%、70.5%~73.9%、42.2%~49.1%、50.0%~60.0%。检测HBV—M特异性:除GICA柃测抗HBs的特异性略差外,其余各HBV—M的检测特异性均是可接受。,结论GICA检测HBV—M低浓度的标本,漏检率很高,只能用于GICA检测线性范围里HBsAg的筛查,不能作为临床诊断乙型肝炎和疗效考核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四川省双流县镇级医疗单位医疗设备配置现状,为下一步探讨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根据国家关于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指导意见设计调查表,调查双流县24家镇级医疗单位(3家中心型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8家一般型卫生院),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分层分析。结果 3家中心卫生院现有设备配置均优于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一般型卫生院现有设备配置低于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镇级医疗单位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呼吸气囊、气管切开包配置情况较差;医疗计量设备年检率较低,2010年95.8%的镇级医疗单位共计127项医疗计量设备申报并接受年检,仅黑白B超、X光机二项设备总年检率在60%以上,血细胞分析仪、心电监护仪、生化仪总年检率介于50%~60%之间,尿液分析仪总年检率最低仅4.5%。结论镇级医疗单位急救设备配置亟待加强,应提高医疗计量设备年检率,保障医疗设备使用安全及仪器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含量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同时定量检测262份血清标本中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含量和HBV-DNA载量,并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2份血清标本出现了9种血清模式,其中152份HBV-DNA阳性,对HBV-DNA阳性标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与HBsAg、HBeAg、HBeAb呈正相关(1=0.207、0.542、0.607,P〈0.05),且在HBeAg阳性组更显著(r=0.425、0.752、0.701,P〈0.01)。152份HBV-DNA阳性中79例HBeAg阴性,其中29例HBV-DNA载量对数值≥5,占HBeAg阴性者的36.7%;25例HBsAg〈2501U/mL,其中12例HBV-DNA载量对数值≥5,占48%。结论HBV血清标志物含量与HBV-DNA载量之I司有相关性,但是单一检查难以对体内HBV感染情况作出准确诊断,需要将HBV血清标志物检测与HBV-DNA载量两者联合检测,以准确判断HBV在体内的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