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意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提升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一年多来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然存在规模小、结构失衡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境外企业人民币计价结算意愿弱;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滞后,以及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为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助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实现,我们必须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加快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积极推进境外银行业开展人民币资产业务,壮大境外银行业人民币资产规模,同时必须加快推进中资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近来我国国际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则是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推进的具体表现.将研究方向聚焦于在岸人民币价格(CNY)与离岸人民币价格(CNH)的互动关系可以反映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定价机制.基于人民币在岸价格和离岸价格的最新数据,通过建立双因素VAR模型,并且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实证结果显示CNY对CNH的影响要大于CNH对CNY的影响,即现阶段在岸人民币价格对离岸人民币价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跨境结算和离岸人民币市场是在资本管制条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措施,有其自身局限性。受制于内外部条件的约束,我们对人民国际化不可抱有过高期望。只有加快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盲目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甚至以人民币国际化来倒逼资本账户开放不仅对人民币国际化无益,而且会导致内外均衡冲突,损害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迈出国境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的趋势越来越突出,相应的制度建设与完善越发重要。本文从国内制度、两岸四地要求、区域化要求几个层面分析了影响人民币区域化的制度上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加速资本项目开放立法,整合“一国四币”,建立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等都必须立即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正在如火如荼的筹备中,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当局也出台多项政策为其保驾护航,有关境外人民币通过在港中资证券及基金公司投资A股市场(小QFII)的相关规定也在制定之中,人民币国际化已势在必行。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具体思路:发展货币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便利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渠道;有步骤的推进资本市场的开放。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关键所在,发育良好的离岸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流动性供给理论和离岸市场本身的特征分析,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民币跨境结算、离岸人民币借款意愿、汇率稳定程度和货币管理当局调控力度等四个方面.由此分析中可以得出,未来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创建主要取决于境外企业对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的接受程度、资本账户进一步有管理的开放水平和离岸金融中心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人均GDP过低、金融体系不够完善、货币尚未自由兑换、现有储备货币存在阻力、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等,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走以区域化为主的道路:通过政府的大力推进,发挥港澳地区的作用,并以贸易为起点伴随旅游,以此加快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进程,同时大力发展香港作为人民币的离岸金融市场等方式来推进人民币国...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4年8月1日-2015年4月17日的人民币即期汇率和香港离岸汇率数据,基于VAR模型,研究了香港离岸市场对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影响的方向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人民币离岸汇率贬值而在岸即期汇率却在升值;离岸汇率波动幅度显著大于在岸即期汇率.汇率的影响方向为离岸市场向在岸市场传递.研究结论对于评估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防范人民币国际化对境内经济冲击风险以及加强离岸市场监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逐步让人民币在离岸市场连续流动和交易起来,建立起完善的离岸循环机制,包括流出、流通和回流环节。"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为促进人民币流出境外创造了条件,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人民币境外实现自循环,进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在香港以及国际跨境的流通数量不断增加,因此,香港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已经是大势所趋。从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出发,分析香港目前已经具备的条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由区域化到国际化:理念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所提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人民币区域化及其意义、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关系、亚洲国家对亚洲货币合作以及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现实要求等问题厘清认识。在此基础上,中国应选择的现实路径是:一方面积极参与和重新审视现行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更务实和有价值的改革方案;另一方面,应加快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并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在可能的条件下为推进"亚元"作努力,并进而为现行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转变成以美元、欧元、亚元为主体的公平、公正、有效的、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机制新解:政府行为与非对称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国情的基本状况决定了应实行目前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汇率政策,在外汇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汇率政策目标实现较为有效的工具则为政府的市场干预行为。而形成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本质上并非经济基本因素所致,而是供求机制中的非对称性使然。因此,改进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非对称性,应是释减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制度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革,依靠市场力量还很不够。这就彰显出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真正症结在于我国一系列制度因素存在着缺陷。因此,现在的关键并不在于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而在于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创造真正的市场机制,最终实行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国内客观上存在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而最近国际上"人民币升值论"又一浪高过一浪。"人民币升值论"有其不正确的理论基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有利有弊;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压力,我国政府应趋利避害,采取灵活务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J曲线效应理论是探讨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得到了证实。研究还进一步显示我国农产品出口与当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显著地呈反向相关关系,且与前2年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的反向相关程度小于当年的实际有效汇率。此外,出口退税率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析民币升值的各种压力来源,剖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指出在目前我国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人民币不宜升值。对于人民币客观上业已存在的升值压力,可通过采取各种释放升值压力的举措缓解,同时,可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适度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个考虑需求因素、供给因素、汇率、FDI、结构变化的综合出口决定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连总量出口收入弹性、供给弹性、FDI弹性分别为4.33、0.91、0.19,汇率效应不存在,结构变动效应存在;大连对七大出口国(地区)出口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出口可持续发展的5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HS分类商品,采用一个修正的出口模型,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韩国出口收入效应较弱,价格效应较弱,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效应较强,出口商品结构变动效应存在。其政策含义是:避免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策略性地要求韩国政府放松或取消对中国产品出口韩国的贸易限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但人民币国际化成功与否,取决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区域化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国际化是人民币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通过若干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