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StarClose血管闭合系统对股动脉穿刺处止血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16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将术后采用StarClose血管闭合系统对股动脉穿刺处进行止血的106例作为实验组,将采用常规人工压迫止血的11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穿刺侧肢体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穿刺侧肢体制动时间短、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舒适度高(P<0.05).结论:在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StarClose血管闭合系统对股动脉穿刺处进行止血,能够缩短肢体制动时间,降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冠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术后制动时间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合适的制动时间,会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机体恢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8例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肢体制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采用不同制动时间的两组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及血肿情况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腰背酸痛、术肢麻木、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舒适度明显增加。结论: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是安全的,可促进机体康复,增进食欲,减轻腹胀,减少腰背疼痛、术肢麻木,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血栓形成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使用弹力绷带加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手术后应用弹力绷带的加压包扎时间。方法:选择我院3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6例。两组在术后行徒手压迫止血20min后,应用弹力绷带8字交叉加压包扎穿刺部位,观察组冠脉造影加压包扎8h、支架植入术后12h拆除绷带;对照组冠脉造影加压包扎12h、支架植入术后24h后拆除绷带,观察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渗血、血肿、皮下淤斑、假性血管瘤等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冠脉造影术后8h,支架植入术后12h拆除弹力绷带能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应用血管闭合器后不同制动时间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后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方法将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6h,术侧肢体制动8h,12h后下床活动;观察组80例病人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4h,术侧肢体制动4h,4h后床上活动,观察10min,伤口无渗血即可下床活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舒适度(如腰背酸痛、烦躁、排尿困难、睡眠差),及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缝合止血.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可缩短为4h。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①选择2003-08/2005-12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动脉鞘尺寸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血管闭合器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根据动脉鞘的尺寸选用适当规格的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人工压迫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6h拔除动脉鞘管,人工压迫止血。③记录两组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止血时的血管迷走反应、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患者,96例成功,成功率97.9%。3例穿刺处出血,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0.58±0.23)min,下肢制动时间(2.5±0.6)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0.67±0.40)min,下肢制动时间(4.4±0.7)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②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患者,止血成功率100%。3例发生穿刺处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9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12.4±6.5)min,下肢制动时间(17.2±5.3)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28.3±9.4)min,下肢制动时间(20.4±4.6)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结论采用Angio-Seal闭合器止血安全有效,较手压止血明显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未增加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并有减少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是一种新型的止血装置。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3年5月-2004年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共对129例(男性99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3.2±11.5岁)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使用了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观察使用该装置所需的止血时间、患者的下肢制动时问以及止血即刻至术后7d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29例患者中,128例即刻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9.2%。失败的1例为胶原栓经鞘管送入后未能充分打开,撤出输送鞘管时被一并拉出。成功止血的128例患者的止血时间为0.5-3min(平均1.1±0.6min);术后下肢平均制动时间为7.1±3.4h,其中112例患者在4-6h可以下床活动,16例患者因局部渗血而延长下肢制动时间至10-24h;止血过程中和止血后无1例患者发生显著迷走反应;术后随访7d,发生皮下血肿(直径≥3cm)5例,假性动脉瘤1例,局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69%,无1例需行外科血管修复术。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脉止血装置,它可以缩短止血时间和术后肢体制动时间,并有助于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云兵  吴屹  罗彩东  赵亮  王羽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5):103-103,135
目的 评价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①选择2003—08/2005—12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动脉鞘尺寸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血管闭合器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根据动脉鞘的尺寸选用适当规格的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人工压迫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6h拔除动脉鞘管,人工压迫止血。③记录两组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止血时的血管迷走反应、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患者,96例成功,成功率97.9%。3例穿刺处出血,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0.58&;#177;0.23)min,下肢制动时间(2.5&;#177;0.6)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0.67&;#177;0.40)min,下肢制动时间(4.4&;#177;0.7)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②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患者,止血成功率100%。3例发生穿刺处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9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12.4&;#177;6.5)min,下肢制动时间(17.2&;#177;5.3)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28.3&;#177;9.4)min,下肢制动时间(20.4&;#177;4.6)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结论 采用Angio—Seal闭合器止血安全有效,较手压止血明显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未增加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并有减少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无创股动脉止血贴在冠脉介入术后止血中的疗效,并探讨应用股动脉止血贴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9例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分为止血贴组 (n=40)和对照组(n=29),观察2组患者在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卧床时间、穿刺口出血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止血贴组在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卧床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因卧床制动引起的不适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穿刺点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无创止血贴用于冠脉介入术后的股动脉止血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出血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适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的不同,将58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CAG)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220例)和B组(362例)。A组患者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B组患者采用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及迷走反射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在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但迷走反射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并发症上并不优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同时其价格较昂贵,因此在选择病例时需非常谨慎,而不能作为经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的常规止血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Percolse、Angio-Seal血管闭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3例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人工压迫组160例、Perclose组237例和Angio-Seal组206例,观察各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血管闭合器各组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明显短于人工压迫组(均P<0.01);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压迫组(均P<0.01);Perclose组与Angio-Seal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止血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是安全、可靠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股动脉穿刺处止血的理想方法。方法将80例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Anglo—seal装置闭合股动脉穿刺点止血,B纽应用Anglo—seal装置闭合股动脉穿刺点加改艮加压包扎法止血。两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①A组止血的成功率为100%,B组止血的成功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主要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45.0%,B组为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患者的舒适度:A组腰背疼痛10例(25.0%),B组为0例。A组排尿困难5例(12.5%),B组为1例(2.5%),A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Angio—seal装置闭合动脉穿刺点加改良加压包扎法止血效果好,医疗费用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随机对比研究股动脉病人导管术后应用Angio-SealTM血管封堵装置(VCD)与徒手压迫止血法(MC)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将186例患者随机分成VCD及MC两组,观察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的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对VCD的特点进行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止血、制动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经股动脉、桡动脉冠脉介入术的住院患者198例,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100例和实验组(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98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及腰背酸痛、失眠、排尿困难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失眠与中、重度腰背酸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46,13.9,11.95,P<0.01);两组术后穿刺部位血肿与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5.92,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脉压迫止血带在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手法压迫结合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止血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止血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脉压迫止血带用于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止血,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直视下有效止血、操作简便、节时省力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止血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常规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的止血方法。但由于术中所用肝素剂量、选用动脉鞘管直径以及病人体重的不同,造成止血难度不一、效果不同。且拔管后压迫时间长,病人需较长时间卧床,穿刺一侧肢体制动(≥6h),术后穿刺部位易出现血肿、皮下瘀斑及拔管综合征。我科自2003年2月以来对100例冠状动脉造影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  相似文献   

16.
袁连凤  朱伟燕   《护理与康复》2021,20(11):64-65
目的 观察缩短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制动及卧床时间对患者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4h,穿刺侧肢体制动6h,卧床12h.对照组术后常规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h,穿刺侧肢体制动12h,卧床24h.比较两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 对照组术后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瘀斑3例,未发生假性动脉瘤;观察组术后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瘀斑及假性动脉瘤.观察组在腰酸、腰痛、双下肢麻木等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制动及卧床时间不会增加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且可改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选择性冠脉造影术 (SCA)及冠脉支架 (STEVT)植入术是当前心血管疾病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常用技术 ,但术后最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据文献报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 5 % [1] ,6 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2 ] 。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 ,穿刺点加压包扎 ,砂袋持续压迫 8h ,术后常规平卧位并术侧肢体制动 2 4h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 4 8h ,术侧肢体制动 2 4h[3 ] 。由于病人的身体长时间处于强迫伸直位 ,限制了活动 ,病人容易引起精神紧张、焦虑、烦躁、失…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体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后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并制动而引起的各种不适 ,探讨术后体位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照组 40例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的体位采用传统方法 ,即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术侧肢体保持伸直 ,4~ 6h拔除鞘管后予 1kg沙袋压迫穿刺点 6h ,48h后可下床活动 ,实验组 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侧肢体可水平移动 ,若术后 4h内出现排尿困难者可把床头摇起 30°~ 40° ,根据患者需要可予术侧体位和半卧位。结果实验组穿刺点出血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减少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并发症 ,为今后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体位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王美兰  陈秀清  戴盈盈 《护理研究》2005,19(16):1463-1464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穿刺侧肢体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0例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并无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砂袋压迫穿刺点4 h~6 h,6 h后穿刺侧肢体可以左右旋转,小腿自由屈伸或取对侧卧位.如果病人不习惯平卧位排尿可以变换体位甚至下床排尿,12 h后可以下床自由活动.[结果]两组病人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睡眠障碍、腰酸背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术后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减少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和Angio-Seal闭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封堵穿刺点的即刻成功率、术后24h及术后1周与穿刺有关并发症,探讨护理干预对封堵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0月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1例,其中156例予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封堵穿刺点,155例予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堵穿刺点,比较两者术后即刻封堵成功率、术后24h及1周内与穿刺有关并发症,针对两种血管闭合器的特点,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手术成功率、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24hStarclose组与穿刺有关并发症6例,Angio-Seal组15例(P=0.04)。术后1周Starclose组与穿刺有关并发症8例,Angio-Seal组18例(P=0.039)。结论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封堵股动脉穿刺点较Angio-Seal闭合器更安全可靠,针对两种闭合器的不同止血原理,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有利于减少术后与穿刺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