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对烧结过程中NOx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确定了"烧结原料控制是基础,烧结过程控制是手段,烟气末端治理是保障"的减排思路,提出各烧结厂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工艺特点和现状,综合性的考虑烟气末端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烧结烟气二恶英减排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恶英作为毒性最强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二恶英主要产生于烧结工序。根据烧结过程中二恶英的生成机理和烧结烟气的排放特征,分别从烧结工序的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及烟气处理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烧结过程二恶英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提出应根据烧结烟气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的特点,采取将源头氯源控制、过程中废气循环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节能减排措施,而不是单一的二恶英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烧结过程二噁英形成方式以"从头合成"为主,其主要生成区域位于干燥预热带(200~450℃),其同系物中以PCDFs为主,Pe CDFs和Hx CDFs分布比例较高。烧结过程二噁英的减排方法主要分为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种。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容易受到原料和成本的制约,而过程控制具有良好的减排效果,尤其是在烧结过程中添加以尿素为代表的含氮抑制剂的减排效果最为明显。该工艺具有成本低、效果好、工艺简单和多种污染物可协同减排等优点,是未来烧结过程二噁英减排及烟气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铁矿石烧结是目前一个重要的二噁英(PCDD/ Fs)产生工业源,烧结过程二噁英的生成机理复杂,主要由前驱体化合物经有机化合反应生成和碳、氢、氧和氯等元素通过“从头合成”生成,其中以“从头合成”为主,二噁英在烧结机上不仅在干燥带中产生,而且在燃烧带和烧结带的排烟道中也产生。烧结过程二噁英的减排主要方法分为源头控制、过程与操作控制以及末端治理3种,源头控制是烧结过程抑制二噁英产生的最佳选择,现行工艺往往选择末端治理。烧结烟气成分复杂,单一的二噁英减排技术减排幅度未必奏效,而且投资比较大。针对烧结工序的技术特点和烧结烟气的特征,烧结污染物协同减排是烧结工序节能减排的最佳途径,如烧结烟气循环不但可以减少二噁英产生,还可以同时减少[NOx]和粉尘量的排放,这是今后烧结协同减排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烧结工序是钢铁行业产生二恶英的主要源头之一。根据烧结过程二恶英的生成机理,分别从源头控制、工艺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方面介绍了现有的烧结工序二恶英减排技术,并进行了分析。从国内外二恶英的控制现状来看,国外钢铁企业普遍重视二恶英的减排,其经验值得中国钢铁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新日铁住金开发出烧结工序减少NOx排放量的新技术,将原料的一部分在烧结前进行预处理,从根本上抑制NOx的生成。这一技术已在大分厂投入实际应用。目前日本的烧结工序中NOx减排普遍采用脱硝设备,设备费用和运行成本问题日益凸显。新技术的采用可降低这方面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1 以往的烧结原料水分控制技术钢铁工业中的烧结工序,是将粉矿、石灰石、焦粉等烧结原料在混合器中进行混合的同时,添加达到一定水分的水量,然后装入烧结机中生产出烧结矿。在该烧结工序中,烧结原料的水分是稳定烧结矿生产率和质量(如烧结矿粒度、烧结矿还原粉化率等)的重要影响因素。将烧结原料水分控制在目标值  相似文献   

8.
钢铁厂烧结工序是有害气体NOx的主要来源之一,减少烧结烟气中NOx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新钢烧结过程NOx排放浓度高的问题,结合新钢实际烧结过程中原燃料条件参数、工艺条件参数对烟气中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烧结过程NOx减排控制方法,并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从源头降低原燃料带入N、降低固体燃料配比、强化制粒改善料层透气性、提高料层厚度等措施抑制烧结过程中NOx的产生。结果表明,文中采取的措施皆有利于减少烧结烟气中NOx的排放,排放浓度可以降低10%~20%。  相似文献   

9.
针对梅钢烧结工序NOx排放现状,从源头治理的角度对烧结原燃料中N元素含量与NOx排放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台时产量、烧结矿碱度和烟道温度等参数与NOx排放浓度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从而确定了烧结减排NOx的方向,即减少源头N元素带入和提高烧结矿碱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尚无经济有效的末端治理工艺进行烧结过程烟气脱硝,因此,有必要在烧结生产中进行工序过程控制,从而保证烟气排放时烟气中的NOx质量浓度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应用SPSS软件,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解析了某钢厂实际烧结过程中原燃料条件参数、工艺参数对烟气中NOx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褐铁矿使用比例、料层冷态透气性、焦粉使用比例、钙质熔剂比例、BTP位置等因素对NOx的排放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烟气中NOx质量浓度的预测模型,其在误差为10%以内时,预测精度为62.12%,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整体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2和NOx主要来源于烟气,它们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发展烟气净化技术势在必行.为此,本文着重讨论了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几种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机理、特点、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NOx生成机理结合实际工况和生产条件的研究,掌握了不同燃料条件下链篦机- 回转窑球团生产过程NOx的排放规律,查明了空气中氮气的高温氧化和燃料中氮的燃烧是NOx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优化原燃料结构、降低球团焙烧温度、采用先进再燃及烟气循环一体化技术着手,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者的协同控制,最终实现链篦机- 回转窑球团生产过程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钢铁行业重点工序烟气超低排放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勇  朱廷钰  刘霄龙 《钢铁》2019,54(9):1-11
 钢铁行业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目前中国已提出钢铁行业烧结、球团等工序超低排放限值。总结了烧结(球团)、焦炉、高炉、转炉等多个工序高效净化技术路线,集成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体系,包括“烟气循环技术”、“半干法脱硫耦合中低温SCR脱硝技术”、“活性炭法一体化技术”、“臭氧氧化硫硝协同吸收技术”、“高炉炉料结构优化的硫硝源头减排技术”、“转炉二次烟气预荷电袋滤器除尘技术”等关键技术,上述技术在中国部分钢铁企业均有应用实践。最后提出了生产技术绿色化、污染计量合理化、加强非常规污染物管控、重视钢铁行业碳排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有色金属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目前以治理烟气中的粉尘、SO2和NOx为主,其中对NOx的治理刚刚起步,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仍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治理技术也在借鉴其它行业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分析有色冶炼行业的NOx排放特点和排放标准要求,指出了当前有色冶炼行业脱硝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燃气炉内燃烧工况对NOx生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NOx的排放量是燃气炉洁净燃烧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建立单烧嘴平焰燃烧炉实验模型,通过准确测量炉内温度场和烟气中NOx,研究了空气预热和空气不预热两种工况对炉内火焰特性、温度场和烟气中NOx生成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气预热工况下燃烧区和炉膛顶部温度场更加均匀,进而有效降低烟气中NOx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烧结烟气脱硝技术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排放主要来自烧结工序。根据新颁布的排放标准对排放限值的规定,氮氧化物减排任务艰巨,末端治理是达到减排目的的有力措施。介绍了常用的烟气脱硝工艺,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以及活性炭/焦吸附法等;从脱硝性能、经济指标、适用性等方面比较上述烟气脱硝工艺的优缺点;针对钢铁企业烧结项目的建设程度提出了适宜的脱硝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烧结烟气中氮氧化物(NOx)是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鉴于大部分钢铁厂烧结生产线都还没配置烟气脱硝设施,烧结烟气NOx治理迫在眉睫。然而,烧结烟气具有温度低、SO2含量高、NOx含量低等特点,不适宜采用燃煤电厂常用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或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方法。介绍了几种低温氧化脱硝技术,分别采用氯酸、亚氯酸钠、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臭氧等氧化剂,并详细阐述其氧化原理及技术特点。还对低温脱硝技术应用于烧结烟气NOx治理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过氧化氢法、臭氧法和和黄磷乳浊液法等氧化脱硝技术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燃气炉内旋流强度对NOx生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Ox的控制是燃气炉燃烧过程洁净优化的重点,其关键问题在于湍流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采用燃气实验炉和综合烟气分析仪等设备,研究了旋流强度对平焰燃气炉内火焰特性、温度场和烟气中NOx生成特性的影响规律。准确测量了不同燃烧工况下炉内中心垂直剖面温度和烟气中NOx含量,并分析了不同旋流强度下炉内火焰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旋流强度可以使燃烧区和炉膛顶部温度更加均匀,进而有效降低烟气中NOx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摘要:对链箅机回转窑工艺中各段球团样品进行实验分析,研究了氯元素和硫元素在链箅机回转窑工艺中的迁移规律,明晰了烟气中HCl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球团原料中的氯元素主要是以NaCl的形式存在,氯元素有一部分在链箅机抽风干燥段会转变成HCl气体并进入烟气,一部分在链箅机预热Ⅱ段之后以NaCl的形式汽化进入烟气,剩余的氯元素仍以NaCl的形式存在于成品球团矿中。烟气中的HCl气体是在抽风干燥段,由富含SO2的烟气与含水球团料层中的NaCl发生反应生成的,烟气中SO2转变成Na2SO4重新固定于料层中。在预热Ⅰ段和预热Ⅱ段,烟气中的SO2与原料中碳酸钙分解生成的游离CaO反应生成CaSO4,也会重新固定烟气中的SO2。  相似文献   

20.
平焰炉内燃气管位置对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氮氧化物(NOx)的生成是燃气炉燃烧过程洁净优化的重点。采用燃气试验炉和综合烟气分析仪等设备,研究了燃气管插入深度对平焰燃气炉内火焰特性、温度场和烟气中NOx生成特性的影响规律。准确测量了不同燃气管插入深度下炉内中心垂直剖面温度和烟气中NOx含量,分析了不同燃气管插入深度条件下炉内火焰特性。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插入深度可以使燃烧区域扩大并降低炉膛顶部局部高温区温度,进而有效降低烟气中NOx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