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9年北京市对永定河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创造优美的生态水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专门建立与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及运行相匹配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提出了建立地下水监测井网络等确保流域地下水水质的安全措施;建议协调各方面利益,统筹永定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快制订体现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的永定河流域发展规划,使永定河的生态修复真正造福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系统规划已经成为流域相关研究中的重点内容,科学的流域生态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为流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途径和思路。基于生态学理论,强调了非生物要素作为生物要素的基础,阐述了水文、地形、土壤等对生态修复的作用。倡导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流域生态修复,强烈主张以水文修复作为生态修复的基础,以流域水文规划为主导的多专业协同的流域生态保护及修复方法。建议生态修复首先要理解自然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统筹规划流域范围内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并协调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娟 《人民长江》2014,45(15):7-13
为了协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与水生生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考虑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践,从水生生物群落、重要物种、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工程建设运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针对产生的不利影响因素,提出了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程结构改造、生态工程建设等生态补偿工程措施,以及人工增殖放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等其他生态补偿措施,并建议从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出发,针对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和主要保护目标,科学制定流域开发与保护规划,以实现流域生态可持续健康演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结合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的特点,以卫运河为例,对污染型河流的生态治理与修复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平原河流是由于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生态治理方案为:构建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生态补水、河道清淤以及生态堤防建设等,生态治理与修复同时应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其服务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直接影响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科学地认识河流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海河流域河流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挑战.分析了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对河流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的影响,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提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小清河生态系统功能与现状问题,从流域尺度出发,阐明生态修复的目标,提出水质水量、植被、湖泊湿地及岸坡修复4方面生态修复工作重点,为小清河生态修复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汾河流域面临的典型水资源与水生态问题,提出运用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汾河流域系统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恢复流域内河流水系的原有形态,推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水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改善,使汾河流域成为带动山西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带动山西全省以及其他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批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后,各地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石羊河流域生态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植被得到较好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产条件得到保障,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这都得益于实行水权改革和产业转型,工程建设作为保障,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挖掘了节水潜力,流域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开始趋向好转。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Ⅰ——修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量不足、水质恶化及河流天然形态遭到破坏,海河流域大多数平原河流生态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破坏.因而,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需要建立相应生态修复模式体系对其进行指导.文中总结了现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从中筛选出13种适宜于海河流域的修复技术.依据功能不同,将其分为水量调整技术、水质净化技术和生境改善技术3类.在此基础上,从影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水量入手,综合考虑河流水质与生境现状,提出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体系.该体系包括4种修复类型(即管理保护、直接修复、补水修复和生态系统替代)和9种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水安全决定生态安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流域内不断扩大的人工绿洲消耗了大量水资源,造成河道断流、湖泊湿地萎缩和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流域沙漠化过程不断加剧。基于此,针对当前流域主要存在的水资源与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流域水资源安全、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流域、协调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流域研究的重点.对生态流域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生态城市和生态乡村建设示范的规划目标,提出开展生态流域建设应重点开展流域分区与保护、城市群发展规划、生态产业规划、人工系统结构与功能调整四个方面的研究,以流域人工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生态化为核心,深...  相似文献   

12.
洮儿河、霍林河是松嫩平原西部嫩江相邻的两个主要支流,分布着大片的湿地、盐碱地。本着流域管理一体化的理念,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蓄滞洪区的建立,实现该流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使流域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治理岩溶山区石漠化,尽快恢复植被、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水资源是生态建设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是一典型的高原喀斯特流域。在分析了流域内喀斯特特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蓄满产流模型,对流域石漠化治理生态需水量作了预测,并对2010年在P=95%特枯年下石漠化治理后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作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水文分区是流域生态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水文分区研究的典型区域之一.基于生态-水文互馈机制,以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典型流域大渡河为例,从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因子和人类活动4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生态水文分区评价体系,综合反映地形急变流域水文-土壤-气候-生态系统全链条,量化...  相似文献   

15.
为顺应河流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健康河流、生命河流等概念,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已经成为流域综合管理的必然趋势。综合运用水文学、水力学、泥沙地貌学和水生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河流生态健康的表征因子,确定各因子的阈值,建立流域性水体水质可续发展评价体系。以河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引用代表性的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对流域水质指标进行数值化分析,以苏子河流域水质特性为研究对象,选取出评估河流健康状况的环境因子,客观反映出中小河流域健康状况,为河流的可持续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沂南县王家河治理工程,分析了河道水生态治理的原则,提出在坚持控制洪水风险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突出生态建设,并兼顾经济效益,且需综合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生态措施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本文的探讨以期对即将实施的防汛抗旱提升工程有所裨益,进而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水源地水质与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爱琴  董杰  陈诗越  张菊  孙卫波 《人民黄河》2012,34(6):71-72,75
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山东省面临着水质恶化、地下水超采、河道断流、水土流失严重等威胁水源地水质和生态安全的严峻问题。为此提出了以下对策:①制定流域总体规划方案,加强以流域为单位的生态环境整治;②加强水源地管理,严格控制水污染;③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④着力开展水源地生态环境调查,加强水源地生态安全机制研究;⑤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8.
The Em river watershed in south‐east Sweden is an example of involving local organizations and people in river basin management that implements practically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the philosophy underlying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Swedish International Hydrological Programme (IHP) Hydrology, Environment, Life and Policy (HELP) programme. The Em River Stakeholder Association has applied a bottom‐up perspective. Stakeholders have been participating in several river basin projects over several years.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was of special importance when working with issues of local importance, such as water economizing, fish migration, storm‐water characterization and nutrient reduction. Eight task groups have carried out projects within different fields of expertise. The river basin cooperation started as a project in 1992. In 2004, the permanent Em River Union will be formed to work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grated water management, good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m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19.
针对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地下水超采、平原河流断流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将河道生态流量与地下水位作为整体来考虑,系统地确定复合型生态需水。首先以河道为对象,计算了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其次,以河岸为对象,以地下水与河流补排关系和避免盐碱化为依据,以河道生态流量为边界条件,确定了支撑河道生态需水的生态地下水位。西辽河流域的地表地下复合生态需水指标由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以及地下生态水位构成,可为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白涛  许佳  邓铭江  慕鹏飞  李永兵  赵星 《水利学报》2021,52(8):989-1000
为提高干旱地区灌溉效率,保障河谷林草的正常生长,本文以额尔齐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深入阐述了漓漫灌溉理论,提出了漓漫灌溉主要技术。据此分析计算了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态需水量,制定了河谷林草的漓漫灌溉制度,相比传统的农业灌溉,更注重于考虑生态的修复和保护。计算结果表明:(1)河谷林草的生态需水集中在4—9月,且缺水量最大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为漓漫灌溉生态调度起始时间的界定奠定了技术支撑;(2)生态工程布置和漓漫灌溉分区确定的生态工程与灌区一一对应的靶区漓漫灌溉模式有助于改善河道外植被的供水条件,保证河谷林草最大程度地吸纳水分;(3)制定的漓漫灌溉制度可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以及灌区用水管理提供依据。在实施漓漫灌溉后,通过生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实现了河谷林草的生态保护目标,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研究成果对促进流域河谷林草、湿地等生态目标的改善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确保流域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相对均衡、保护与修复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