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合理的常规公交线网规划对于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率、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催生出的“一路一线”制运用到常规公交线网布局中,首先基于公交线路功能分级,以“一路一线”常规公交断面客流为依据,提出城市常规公交线网的“一路二线”布局模式;接着阐述了常规公交“一路一线”线网布设方法的步骤;最后,结合“一路一线”特点,介绍了“一路一线”布局模式特点及其对公交线网布设载体要求和对高换乘率和低直达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接运公交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作用,阐述接运公交线网的布局方法,针对大连快轨三号线的接运公交布设区域进行具体分析,在选取接运站点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单位距离接运公交客流量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接运线网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对大连快轨三号线的接运公交线路网进行布设。  相似文献   

3.
针对环形放射状城市扩张过程中常规公交线网出现线网资源利用失衡、乘客出行时间过长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常规公交与需求响应公交分层布局的双模式线网结构。基于连续近似方法,构建混合整数优化模型,以最小化公交平均运营和乘客平均时间成本之和为目标函数,根据乘客出行空间分布构建确定性的出行模式及路径选择细分方法,推导各项成本组成,求解常规公交线间距、站间距及双模式公交发车间隔等决策变量的最佳值。采用混合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成都市五环内环形放射状公交网络为例,验证所提双模式公交网络的有效性。优化结果表明:与单模式常规公交线网对比,双模式网络可以分别降低18.37%的乘客成本以及4.97%的公交运营成本,具体表现为减少常规公交31.85%的站点和线路建设成本以及24.36%的运营里程;系统各项成本随平均客流密度的增加呈幂指数下降并趋于稳定;同时给出不同客流密度分布条件下,系统关键设计参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公交网络布局及优化研究,大多偏重单条线路调整而缺乏对线网整体协调性的考虑,或理论性过强而可操作性不足.针对此类问题,依托常州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案研究,提出了“网络节点重构,线路优化配合”的公交线网优化重构方法.在对BRT吸引圈层内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必要性判断的基础上,根据常规公交线路与BRT线路的位置关系及功能定位对常规公交线路进行分类,通过优化方法选择集提取线路优化方案.提出了关键节点的概念,搜索节点期望线重构网络,判断筛选方案,生成线路优化方案选择集.最后,根据总体优化目标函数进行方案比选,求解最优解,得到最终优化方案.经过常州市新建BRT二号线检验,优化效果明显,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对公交专用道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包括公交专用道路段、停靠站、交叉口交通渠道化、信号控制、交通管理设施、现网布局、智能管理系统等。对公交专用道的公交线网优化要以工程方法论为指导,在根据所在城市配套条件,选择合适路段进行具体设计,让整个公交线网系统化、规模化。  相似文献   

6.
正"十三五"期间,潍坊公交集团认真贯彻落实潍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深化公交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拓展营运规模,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公交事业实现快速发展。营运能力显著增强按照"优化城区、拓展外围"的原则,优化完善城区公交线网布局。2016年以来新开公交线路21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0条,实现中心城区有路就有公  相似文献   

7.
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层次规划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陆建  胡刚 《城市交通》2004,2(4):34-37
分析了典型城市公交线路客流特征和居民公交出行决策特征,基于常规公交线路等级划分的思想,研究了不同等级公交线路的配置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逐条布设、优化成网”的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层次规划法,并介绍了该方法在蚌埠市公交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离散非平衡公交网络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分析现有的公交网络设计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离散非平衡公交网络优化模型,考虑到公交网络优化的复杂性,该模型分成两个子模型:一个子模型确定公交线路的起旋点和备选线路的出车频率,另一个模型确定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多模式公交线网规划缺乏依据的状况,以大城市多模式公交线网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城市居民的公交出行距离特征,借助双参数韦布尔分布建立了城市居民公交出行距离分布模型;基于广义出行费用,建立了各模式公交线网优势出行距离模型;基于供需平衡思想,构建了大城市多模式公交线网级配模型.以哈尔滨公交线网为例,测算得到了哈尔滨市2020年各模式公交线网的合理规模与级配关系,结果表明,测算的结果与2020年的预期需求较一致,说明建立的级配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线网一体化布局模式,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是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2012年为目标年,在分析重庆市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道路网络及轨交线网特征的基础上,以构建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线网一体化的网络模式,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系统效益为目标,从公交线网结构、功能层次、线网规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应重庆市交通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一体化的网络布局模式及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公交线网进行了效果验证,综合评价指标B为5.384,表明公交线路网处于较好的运营状态.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客运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对城乡公交一体化内涵的理解,对公路客运和公共交通之间差异性进行分析,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关键技术,包括建立城乡一体的枢纽体系、城乡一体的线网结构、城乡一体票价体系和可持续的公交补贴机制,并结合案例对每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轨道交通旅客换乘网络应用于描述高峰时段的公交换乘网络,并采用基于有效频率的策略均衡客流分配方法对公交用户出行选择行为进行均衡分析;综合考虑乘客和公交公司两方面的利益,建立公交线网规划的双层规划模型;提出求解模型的模拟退火算法,设计了删除线路、生成线路、替换线路、延伸线路、缩短线路、拼接线路和拆分线路等7 种线路调整及频率调整进行邻域搜索.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与算法具有良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在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之后,城市公交线网需要大幅度调整,中心区的公交线网会有结构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东京、巴黎的中心区公交线网的规模、结构和线路布设等特征.借鉴东京、巴黎的公交线网布设经验,结合上海市中心区公交线网的供需特点,提出了上海市中心区公交线网3种调整策略:减少...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在城市交通网络中集中大量的场站与专业设施,利于载运工具与交通服务的衔接,有助于实现交通线路的网络化、交通方式之间的一体化、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的无缝化,还能起到提高客运交通网络的运营效率、合理调整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合理引导客运走向和引导客流合理转移等作用。介绍中心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文分析公交同步换乘系统的运行特征,包括适用公交网络、线路发车间隔与应用时段、协同的时刻表、同台换乘的枢纽、运行可靠性保障要求等。结合城乡公交网络布局与换乘衔接需求特征,提出城乡公交网络应用同步换乘的可行性:城乡公交轴辐式网络适用于同步换乘系统的应用,同为长间隔发车的干支线间客流换乘诉求亟需同步换乘,城乡公交运行准点性与枢纽用地条件能保障同步换乘系统的可靠运营。分析应用同步换乘系统需解决定位选择、协调网络布局与时刻表设计、提高运营可靠性等问题,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升城乡公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付晶燕  赵一新  张国华 《城市交通》2012,10(6):28-35,57
为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满足居民和游客双重出行需求,三亚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从管理体制、规划方案、规划对策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首先,分析了三亚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旅游主导性和服务水平低的现状特征。针对旅游交通主导的特点,规划引入当量人口的概念,提出将旅游人口折算成当量城市人口。然后,充分考虑旅游人口的交通需求对城市交通系统带来的额外负荷,提出"票运分离、游运整合、运力整合、站运分离、网络整合"的规划对策及相应的管理体制。同时,还提出了旅游集散中心、枢纽和场站、公交线网等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李涵  周涛  李欣  连齐才 《交通标准化》2011,(24):146-149
山地城市道路结构和城市布局特征决定了其公交网络的特殊性。在进行公交线网网络特征指标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以重庆为例,对线路长度、线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覆盖率、站间距等六大网络特征指标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各类指标特征,深入挖掘指标的内在涵义。  相似文献   

18.
������ͨ���ָ������ģ���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居民出行对于公共交通服务快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掌握公交出行效率的时间变化规律,能帮助出行者合理选择出行时间和出行线路.为了更好地评价公共交通运行效率,本文结合公共交通GPS数据,提出了公共交通快捷指数分析模型,相对于传统评价指标,它能够更科学地反映公交线网运行的真实状况,实现公共交通日常运行的监测和评价.以北京市为例,对公共交通快捷指数进行计算与分析,其结果反映的变化趋势可以较好地刻画不同线路和公交线网运行效率的时变特征和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交系统包含多种公交模式如地铁、轻轨、公交专用道、地面公交等,不同模式的车辆行驶速度及换乘时间差异很大,同时由于城市公交运行时间的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基于静态分析的路径选择与实际的动态最佳路径常有较大偏离。本文以公交出行链各环节为边,通过构建包含不同公交模式的多层次网络邻接关系,并对各边进行平均出行时间及时间可靠度的双重赋权,建立考虑出行各环节时间随机波动的多模式公交线网;并以通行时间较短、延误风险较小为路径寻优的双重目标,通过在路径寻优过程中对延误高发线路及换乘点进行启发式规避,实现在出行时间许可范围内有效减少延误风险的可靠路径的快速搜索。文中最后通过实例表明该算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以“换乘”为主要功能的公共建筑,公交枢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其在设计阶段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内部流线设计。内部流线的设计方案直接关系着枢纽运行效率的高低,甚至于枢纽的功能实现。本文对公交枢纽内部流线进行研究,根据枢纽内换乘流线与城市道路网上交通流的相似性,修正城市路网交通分配的方法,寻找到枢纽内部优化的流线,通过“用户平衡(UE,User Equilibrium)”与“系统最优(SO,System Optimization)”两个模型建立了双层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混合算法进行了求解。采用北京某公交枢纽的数据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公交枢纽内部流线优化设计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