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 V-EEG)和磁共振成像( MRI)对继发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7例完善了V-EEG及头部MRI检查的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V-EEG、MRI检出率行相关分析,对发作形式、病因等作对比,并比较致痫灶和病例灶之间的关系,分析V-EEG、MRI对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患者MRI结果阳性时,V-EEG检出率为93.38%;MRI 结果阴性时V-EEG 检出率为76.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57例患者中,V-EEG 监测出异常痫样放电的患者有143例,其中颅内感染、颅内出血、颅内肿瘤V-EEG 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5.24%、92.31%、95.00%,明显高于其他病因的检出率。157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中,85例患者病理灶和致痫灶具有一致性,两者符合率为54.14%。 V-EEG诊断继发性癫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癫痫患者V-EEG、MRI 检查结果呈正相关;V-EEG检查对继发性癫痫有很高的诊断价值,颅内感染、颅内出血、颅内肿瘤等病因V-EEG 检出率较高;MRI 检查是继发性癫痫病因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致痫灶和病理灶常大部分具有一致性,将V-EEG和MRI相结合可提高继发性癫痫患者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6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SPECT脑血流显像与CT、EEG、结果的对比分析,旨在评价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rCBF)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6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了^99Tc-ECD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和EEG检查,其中同期对60例患者行CT,50例患者MRI扫描。结果 SPECT阳性检出率76.7%明显高于CT的41.7%和MRI的54%(P<0.01),三者间检查吻合率较好,EEG阳性率较高,但定位欠准确。结论 SPECT脑血流显像在对外伤性癫痫灶定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癫痫发作间期^18F-FDG-PET显像、EEG、MRI在手术前癫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2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行发作间期^18F-FDG-PET脑显像、EEG、MRI检查,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检查,术后送组织病理检查,比较其结果。结果 24例术前发作间期^18F-FDG-PET脑显像23例出癫痫灶,而EEG、MRI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83.3%、16.7%,PET与ECoG阳性检出符合率为83.3%,EEG与ECoG阳性检出符合率为41.7%,PET和EEG均阳性与ECoG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发作间期^18F-FDG-PET脑显像是诊断和定位癫痫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制定癫痫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其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优于EEG和MR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在癫痫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5例癫痫患者,术前分别行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edio-EEC,VEEG)、CT或MRI检查,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监测,与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EEG、VEEG、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检出癫痫的阳性率为90.4%,高于EEG的37.4% (P <0.05)、VEEG的82.6%(P>0.05)、CT的48.8% (P <0.05)和MRI的54.2% (P <0.05).与术中ECoG结果比较,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对癫痫灶定侧率为91.3%,定位率为71.2%.结论 术前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与ECoG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术前综合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23例局限性癫痫的脑电图(EEG)和CT检测结果,EEG异常率明显高于CT异常率(P<0.05),癫痫波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波检出率病程和发作类型有关,而与性别,发病年龄及发作频率无关,CT,EEG及临床发作形式三者的定位符合率较高,提示EEG对局限性癫痫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可作了一项常规的筛选性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癫痫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EEG、MRI在手术前癫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行发作间期18F-FDGPET脑显像、EEG、MRI检查,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检查,术后送组织病理检查,比较其结果.结果24例术前发作间期18F-FDG PET脑显像23例检出癫痫灶,而EEG、MRI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83.3%、16.7%,PET与ECoG阳性检出符合率为83.3%,EEG与ECoG阳性检出符合率为41.7%,PET和EEG均阳性与ECoG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发作间期18F-FDGPET脑显像是诊断和定位癫痫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制定癫痫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其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优于EEG和MRI.  相似文献   

7.
31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SPECT脑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培雨  刘业俭 《安徽医学》2004,25(4):319-321
目的 探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E1scintAGEX40 gAG型SPECT ,对 3 1例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 99mTC -ECD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并与同期CT和 (或 )MRI、长程脑电图 (AEE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 1例患者SPECT脑显像均异常 ,低血流灶占 84%( 2 6例 ) ,局限性高灌注灶 16%( 5例 ) ,阳性病灶 79个 :额叶 2 5个 ,颞叶 2 6个 ,顶叶 17个 ,枕叶 17个 ,基底神经节区 4个。单个病灶 5例 ,单侧病灶 19例。CT和 (或 )MRI阳性率 42 %,9例显示局部病灶低密度 ,4例为血管畸形改变。AEEG阳性率 93 %,单侧病灶 8例 ,其余为弥漫性病变。病灶阳性检出率SPECT与CT(或 )M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而与AEEG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0 5。结论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的有效方法 ,癫痫发作期病灶处于高代谢和血流增强 ,而间歇期代谢减弱和血流降低。SPECT对癫痫灶检出的灵敏度优于CT和MRI ,定位价值优于AEEG。手术前SPECT检查是为了确定手术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 MRI与99 Tcm-MDP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进行 MRI及99 Tcm-MDP骨显像检查,比较2种方法检出骨转移瘤病变的阳性率。结果15例骨转移瘤中,MRI检查阳性15例,阳性病灶95个,99 Tcm-MDP 骨显像检查阳性13例,阳性病灶61个,MRI 阳性病灶检出率高于99 Tcm-MDP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84,P<0.01)。结论增强T1 WI及 DWI序列的应用,使得 MRI检查较99 Tcm-MDP骨显像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RI与核素骨显像二者应互相补充,合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陈浩刚 《当代医师》2013,(10):1358-1359
【摘要】目的探讨QRS第一峰时限对心房颤动伴宽QRS波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7例已确诊的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心电图形态特征,测量其Ⅱ导联QRS第一峰时限,并检测应用该方法鉴别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其结果与传统的鉴别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7例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其中室性早搏38例,室内差异传导39例。QRS第一峰时限对心房颤动伴宽QRS波鉴别诊断的准确度为84.42%、特异度94.87%、敏感度73.68%、阳性预测值93.33%和阴性预测值78.72%。与传统方法比较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RS第一峰时限对心房颤动伴宽QRS波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度,而且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一线,有较高的f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及造影增强模式特征。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8例(131个结节)的超声资料,总结常规声像图特征、结节血流丰富程度及血流形态及增强模式。结果:恶性组甲状腺结节回声、声晕形态及内部钙化分布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良性组甲状腺结节血流丰富程度以0级/1级为主(68.25%),恶性组以2级/3级为主(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血流形态以I型/II型为主(73.02%),恶性组以Ⅲ型/Ⅳ型/Ⅴ型居多(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良性组甲状腺结节80.95%环状增强、恶性组86.76%不均匀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利用不均匀增强模式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敏感度86.76%、特异度87.30%、阳性预测值88.06%、阴性预测值85.94%、准确率87.02%;利用环状增强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敏感度80.95%、特异度97.06%、阳性预测值96.23%、阴性预测值97.06%、准确率89.3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及造影增强模式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在癫痫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5例癫痫患者,术前分别行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edio-EEG,VEEG)、CT或MRI检查,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监测,与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EEG、VEEG、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检出癫痫的阳性率为90.4%,高于EEG的37.4%(P<0.05)、VEEG的82.6%(P>0.05)、CT的48.8%(P<0.05)和MRI的54.2%(P<0.05)。与术中ECoG结果比较,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对癫痫灶定侧率为91.3%,定位率为71.2%。结论术前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与ECoG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术前综合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脑电图 (EEG)联合应用在小儿癫痫及癫痫灶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4 2例癫痫患者于末次发作 4 8h内行EEG及SPECT检查。结果 EEG异常率为 4 2 .8% ,SPECT异常率为 78.6 % ,EEG与SPECT定位病灶符合率为 6 3%。结论 联合应用SPECT及EEG可提高癫痫的诊断及癫痫病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水平对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76例癫痫样发作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术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EEG检查、X- CT或 MRI扫描 ,与 2 5例正常对照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其血浆中 ET质量浓度。结果  76例癫痫样发作患者中 4 9例特发性癫痫患者血浆 E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2 1例症状性癫痫 ET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6例非癫痫性疾病患者血浆 E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结论 血浆 ET质量浓度水平对癫痫样发作患者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并能为特发性癫痫的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44例rCBF显像结果表明,此法有利于癲痫的诊断及病灶定位。癲痫发作期,病灶部位rCBF增加,而在发作间期,rCBF减少。rCBF显像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在病灶定位准确性方面优于EE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心清与抗痫药修复癫痫病人异常灌注灶的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显像与长程视频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对100例癫痫病人治疗前后两次发作间期SPECT、长程EEG和CT/MRI检查。监测抗痫药及血浓度,控制平均24个月,加入中药脑心清治疗12个月。结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62例,局灶性癫痫等38例。CT/MRI异常42例(42%)。SPECT异常81例(81%),异常灶153个,修复后正常增加18例(24.2%),总灶数减少61个(39.8%,P<0.05)。异常灶变化67%:长程EEG异常89例(89%),正常增加29例(29%,P<0.05)。痫样放电81例(90.0%),治疗减少40例(49.4%,P>0.05)。结论脑心清与抗痫药修复长期控制的癫痫异常灌注灶初步显示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脑局部血流显像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癫痫病人进行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与CT,EEG比较。结果:SPECT阳性率高,结论: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病有效方法,对制订癫痫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视频脑电图(V-EEG)应用于癫痫患者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均经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确认致痫灶位置。比较术前MRI、V-EEG及二者联合定位致痫灶准确性差异,分析不同定位诊断情况预后效果(6个月时Engel分级)区别。结果 MRI联合V-EEG定位诊断致痫灶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MRI或V-E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诊断获得准确诊断患者术后6个月时Engel分级明显低于漏诊/误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V-EEG有助于提高癫痫患者术前致痫灶的定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科44例发作间期行SPECT检查进行研究,异常率93.16%,均为rCBF减低灶,其阳性率高于CT(25%),EEG(81.80%)。发作类型与减低灶部位有关,大多位于额、颞叶,对定位、定侧优于CT及EEG。难治性癫痫78.57%脑内有2个以上rCBF减低灶,建议开展此检查,对判断预后,定位,提供外科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8F-FDG PET脑3D显像对致痫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癫痫患者13例,继发性癫痫4例,原发性癫痫9例。皆行18F-FDG脑三维PET显像,通过目测和半定量方法分析图像。所有患者均行EEG检查,其中2例行皮层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12例行脑MRI或CT检查。结果:PET阳性表现为低代谢灶者检出率为92.3℅(12/13例),明显高于EEG和脑MRI/CT(分别为92.3℅、69.2℅和33.3℅,χ2分别为14.3和35.0,P均<0.01)。单病灶检出率PET明显高于EEG(分别为61.5℅和38.4℅,χ2=23.1,P<0.01)。与皮层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相比较,PET对致痫灶的检出灵敏度为95℅,定位准确性为89℅。结论18F-FDG PET在致痫灶的检出及定位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引导癫痫外科手术及放射定向治疗方面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