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抗凝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无明显出血倾向透析龄〉3个月的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LMWH)组(19例)和普通肝素(UFH)组(17例),于透前分别按个体剂量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及普通肝素动脉血路端注射,两组患者的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次数等一些基本条件相仿,未服用降脂药物。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禁食12h,空腹检测患者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结果两治疗组患者透析前的TG、TC、LDL-c、HDL-c、Lp(a)、apo—Al、apo—B,差异均无显著性。LMWH组随着透析时间延长,TG、TC、LDL-c、Lp(a)逐渐降低,其中治疗12个月的TG、TC、Lp(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LDL-c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HDL-c随着透析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治疗前后也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后的apo—Al、apo—B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UFH组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TG、TC、LDL-c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所存在的脂质代谢异常得到部分缓解,提示低分子肝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2.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宁  尹友生 《华夏医学》2001,14(6):796-798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为期2年的长期开放,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4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普通肝素(UFH)组(18例)及局部枸橼酸抗凝(RCA)组(22例),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检测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及脂酶活性。结果:(1)两治疗组透析前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Lp)(a)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L(apo-AL)水平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脂蛋白脂酶(LPL)活性较对照组低(P<0.05)。(2)LMWH组随透析时间延,LPL,LCAT逐渐升高,TG逐渐降低,而VLDL-c,LDL-c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但与UFH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长期使用RCA代替普通肝素抗凝,不加重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障碍,并能部分缓解已存在的脂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蛋白(a)[LP(a)]与血脂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枸橼酸钠抗凝组(A组)、普通肝素抗凝组(B组)、低分子肝素抗凝组(C组)各30例.分析3组透析前、后血清IL-6、TNF-α、LP(a)的变化;3组透析前、透析3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的变化;分析A组IL-6、TNF-α、LP(a)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透析后A组IL-6下降,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个月后A组TG较透析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LDL-c、vLDL-c低于B、C组,HDL-c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TG、LDL-c、v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3、0.521、0.512,P值分别为0.026、0.038、0.043).结论 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TG、LDL-c、vLDL-c、HDL-c的影响小于肝素,可能与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其总血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所有尿毒症患者治疗前TCH,TG,LDL,ApoB显著上升,而HDL和ApoA明显下降,其中腹透治疗后明显升高,而血液透析组血脂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毒症患者脂质代谢已发生紊乱,腹膜透析后会进一步加重脂质代谢紊乱,降脂治疗对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同样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并分析其与脂蛋白(a)的关系,探讨尿毒症的微炎症状态对脂蛋白(a)的影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监测5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组血清C反应蛋白、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C反应蛋白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7,P〈0.01)。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炎症可能与脂蛋白(a)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是尿毒症透析患者高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监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蛋白(a)与CRP水平的增高,有助于我们及早发现微炎症状态,可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透析膜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佩菊  陈蕙萍  付巧  徐文蔚 《上海医学》2001,24(10):627-629
目的 观察透析膜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醋酸纤维膜中空中纤维透析器(1.3m^2),B组:聚砜膜中空纤维透析器(1.3m^2),观察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结果 A组和B组在透析前及透析6个月时血清Ch均高于对照组,但无差异。两组透析前TG升高(P<0.05),A组TG升高,而B组TG下降,下透析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HDL-c透析6个月较透析前降低(P<0.05)。B组透析前时间延长HDL-c升高,A组Lp(a)、HDL-c及VLDL-c升高更显著,而B组除Lp(a)有升高外,VLDL-c及LDL-c无显著变化。结论 选用聚砜膜透析器可以降低血脂,同时也减低出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 致的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脂蛋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行血液透析的CRF患者3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人3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血液透析对患者血清脂蛋白的影响。结果:透析前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脂蛋白(a)[Lp(a)]、尿素(Urea)、肌酐(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前载脂蛋白A(Apo A)及载脂蛋白B(Apo 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Lp(a)、Urea及Cr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TG、TC、HDL-C、LDL-C、Apo A、Apo B及Alb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CRF患者血清脂蛋白的影响较大,需检测血脂水平,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痛患者血脂和脂蛋白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90例高血压痛住院病人,同时以90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栽脂蛋白A1及B(apoAl、apoB)、脂蛋白(a)[p(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人血清TC、TG、LDL-C、apoB、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异常检出率指标也多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检测43例冠心病患者、39例高血压病患者及41例健康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B100(apoA1、apoB100)及脂蛋白(a)(LPa)水平,发现:TG、apo B100在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较健康人显著升高,而apo A1/apo B100则显著降低;LP(a)仅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健康人。提示在预测冠心病危险度的各项血脂指标中,LP(a)较TG、apo B100、apo A1/apo B100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洪芸  邱红渝  梁亚屏  温月  白黎 《西部医学》2009,21(5):782-783
目的调查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MHD)营养不良与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方法检测51例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栽脂蛋白ApoAl、ApoB、脂蛋白(a)LP(a)、白蛋白(ALB)、血清铁蛋白(SF),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MHD患者TG、LDL、ApoB、LP(a)、SF增高,HDL、ApoAl、ALB降低;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各项检测指标变化更明显。结论MHD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全面的饮食指导和专业护理,有利于脂质代谢紊乱的纠正,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新型抗凝剂对长期血透患者脂质代谢及脂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新型抗凝剂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及脂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无明显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普通肝素(UFH)组(13例)及LMWH组(22例),于 的前分别按个体剂量给予UFH及Fragmin动脉血呼端濂射,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检测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及脂酶活性。结果:(1)两治疗组透析前血TG、LDL-c,VLDL-c,L  相似文献   

12.
高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81-1584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并比较两种透析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模式透析,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炎症因子、血脂、血浆蛋白的变化并比较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s-CRP为(6.84±2.12)mg/L、IL-6为(31.20±6.06)ng/L、TNF-α为(1.14±0.89)μg/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hs-CRP、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疗前、后血脂、血浆蛋白指标的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为(3.72±0.54)mmol/L、甘油三酯为(0.82±0.45)m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指标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β2微球蛋白为(27.54±13.49)μ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TP为(70.12±3.24)g/L以及ALB为(39.20±0.68)g/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蛋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ALB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及炎性蛋白的水平,改善脂代谢过程,降低β2微球蛋白,相对于常规透析具有更好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巨平  张军  余学清 《广东医学》2001,22(3):213-214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7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3 6例接受EPO治疗 ,另外 40例为对照组 ,都进行常规透析 ,治疗 6个月后 ,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血脂变化。结果 EPO治疗组Hb ,Hct明显上升 (P <0 0 5 ) ,血清铁、TC、TG、LDL、LP(a)明显下降 (P <0 0 5 )。Hct与血清铁、LP(a)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42 ,r =-0 3 6,P <0 0 5 ) ,血清铁与LDL、LP(a)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r=0 40 ,r=0 3 5 ,P <0 0 5 )。两组透析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透析后治疗组Hb、Hct上升 ,血清铁、TC、TG、LDL和LP(a)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PO治疗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 ,减少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尹芝兰  邓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2696-2697,2700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7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辛伐他汀20 mg/d)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1 g/d,辛伐他汀20 mg/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时的血清hsCRP、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hs-CKP、TC、TG、LDL-C、HDL-C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疗组大(P<0.05).结论 普罗布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与单用辛伐他汀均能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可能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加用普罗布考可能发挥进一步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平  周巧玲  李碧娟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6):620-621,625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分别对20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实验组)及138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V感染率为30.77%,HCV感染率5.29%,且HCV感染与透析时间及受血次数呈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与透析时间及受血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活血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3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胆固醇(T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hs-CRP[(12.56±3.97)mg/L]、TNF-α[(16.25±5.31)ng/L]、IL-6[(14.62±6.63)ng/L]和对照组hs-CRP[(13.35±3.72)mg/L]、TNF-α[(17.61±6.84)ng/L]、IL-6[(15.25±6.29)ng/L]治疗后血清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Hb[(109.27±16.53)g/L]、TRF[(2.51±0.36)g/L]、TC[(4.53±0.12)g/L]水平都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颗粒能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从而减缓患者病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89名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体内IgG型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H-PF4)抗体发生率,并探讨该抗体的作用。 [方法] 取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G型抗H-PF4抗体。 [结果] 在我们的研究中,有8名患者IgG型抗H-PF4抗体阳性(8/89,8.9%),其中有3人发生了血栓性并发症,抗体阳性组中动静脉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3/8 vs 8/81, p<0.05)。 [结论] IgG型抗H-PF4抗体可能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对长期血液透析水负荷过多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透析时间〉5个月、透析间期体重增加〉3.5奴患者20例,每例患者先进行标准血液透析(SD),后采用钠及超滤曲线呈线型下降模式透析(SP+UP)各10次,观察记录每例患者每次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频率,并监测最后3次血透前后血钠浓度的改变。结果SP+UP组低血压、肌肉痉挛发生频率均明显小于SD组。而血钠浓度的改变与SD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可调钠和超滤曲线联合使用能有效减少水负荷过多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肌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