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VEPP~-2000e~+e~-对撞机上,CMD~-3探测器研究了e~+e~-→ηπ~+π~-→γγπ~+π~-,e~+e~-→ηπ~+π~-→π0π~+π~-π~+π~-以及e~+e~-→ωπ~+π~-→π0π~+π~-π~+π~-等过程.分析使用的是2011和2012年在1.2~-2.0Ge V能区收集的相应积分亮度为3×104nb~-1的数据.用η→γγ道测量了e~+e~-→ηπ~+π~-的波恩截面,结果与相关的实验结论相吻合;还用末态η→π~+π~-π0和ω→π~+π~-π0分别得到了e~+e~-→ηπ~+π~-和e~+e~-→ωπ~+π~-波恩截面的初步结果;e~+e~-→ηπ~+π~-波恩截面的数值还被用于确定τ~-→ηπ~-π0ντ的衰变分支比.  相似文献   

2.
在VEPP-2000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用SND探测器研究了稀有衰变η'→e~+e~-,研究中使用了逆过程e~+e~-→η'和η'的五个衰变链.90%的置信度的Γη'→e~+e~-上限被设定为0.002 e V;还研究了用SND寻找η→e~+e~-过程的灵敏度,为此分析了质心能量520-580 Me V之间积分亮度为108 nb-1的数据,没有发现当η→π~0π~0π0时,衰变e~+e~-→η过程的本底事例.在无本底情况下,VEPP-2000运行两周时B(η→e~+e~-)灵敏度即可达到10~(-6).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MARK·J实验组*在PETRA能量范围内关于量子电动力学检验方面的工作,由e~+e~-→e~+e~-,e~+e~-→μ~+μ~-,e~+e~-→τ~+τ~-,e~+e~-→γγ实验数据得到的切断参数A~100GeV。还讨论了关于弱电流一理论的检验,得到的sin ~2θ_w和gv、gA值支持G—W—S标准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最小Z′模型下研究了ILC对撞机上的希格斯玻色子辐射过程e~+e~-→Zh.首先在允许的参数空间范围内计算了该过程的产生截面,然后以e~+e~-→Zh→l+l-bb-为信号,对e~+e~-→Zh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信号背景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出的事例选取方案下,可以有效地压低背景凸显信号从而为ILC对撞机上通过e~+e~-→Zh研究最小Z′模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最小Higgs模型(LH模型)中由于镜像轻子和标准模型(SM)轻子之间存在味改变耦合,会对τ+μ-Z(γ)顶角产生单圈贡献,从而使e~+e~-→τ~+μ~-过程的截面增加,这一效应能被实验探测到.利用LH模型研究了e~+e~-→τ~+μ~-过程,在Mathematica 7.0中通过调用High Energy Physics和Loop Tools,经过复杂计算得到其截面σ.通过这类过程探讨LH模型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索新粒子的强作用,必须首先讨论它们的分类。本文仅限于讨论Su_3~(1)(?)Su_3~(2)模型和Su_3(?)Su_4模型,分类所依据的实验事实是: (1) 质量谱m_j=3.095 Gev,m(2.8)=2.800 Gev m_φ=3.684 Gev,m(3.4)=3.4100 Gev m_(φ′)=4.100 Gev,m(3.5)=3.5300 Gev m_(φ″)=4.400 Gev, (2) e~ e~-电磁衰变, Γ(J→e~ e~-)=4.8±0.6 kev Γ(φ→e~ e~-)=2.4 kev Γ(J→e~ e~-)∶Γ(φ→e~ e~-)=2∶1 其余衰变过程留待下一步讨论。(3) 新粒子3095、3684是自旋为1,宇称为一,G宇称为一,同位旋为零的粒子。  相似文献   

7.
在质心能量1004-1060Me V之间的25个能量点测量了e~+e~-→K_S~0+K_L~0和e~+e~-→KK截面,系统误差大约为2%-3%.分析是基于VEPP-2000e~+e~-对撞机上CMD-3收集的积分亮度为5.5 pb-1的实验数据.测量的截面可近似看作Ф,ω,ρ类似的振幅及其激发态按照矢量介子主导模型的叠加,得到了Ф(1020)介子的共振参数.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中曾利用积点近似方法,计算了ω,ρ,K~*粒子的各种衰变方式的衰变率,但在这些文献以及其他文献中,对ω,ρ,K~*粒子的“π介子+电子对”衰变方式,(ω→π~0+e~++e~-,ρ→π+e~++e~-,K~*→K+e~++e~-)的衰变率均未进行计算。表面看来,对这些过程应该存在两个电磁顶点,同时末态为三个粒子,所以衰变率应该  相似文献   

9.
1983年实验发现了中间玻色子z~0,其质量m~94Gev,寿命τ≤10~(-20)秒。最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意外发现z~0的反常衰变比重很大,规范场理论预言只有5/1000,而实验发现占1/3~1/4,约大数十倍之多。特别是z~0能衰变为重电子U~±,它的质量m_U~50Gev,目前知道z~0至少有这样四个哀变道:(1)z~0→e~+e~-;(2)z~0→e~+e~-γ;(3)z~0→e~+U~-;(4)  相似文献   

10.
电磁达利兹衰变过程对介子结构非常敏感,可以提供了解介子结构的丰富信息,在约束(g-2)μ的不确定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北京谱仪Ⅲ研究和发表了对几个重要达利兹衰变的测量结果,包η'→γe~+e~-,J/ψ→Pe~+e~-(P=η',η/π0),η'→ωe~+e~-等.对这些过程的研究都是世界上的首次发现和测量,深化了我们对于介子结构和介子相互作用的理解.更多的相关工作仍在进行之中,预期它们将会进一步促进测量和理论的比较,也会对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有一定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
正负电子对高能湮灭新的实验结果在高能物理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兴趣。按照光锥代数和部分子理论,(e~ e~-→强子)过程的截面与μ粒子对产生截面之比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在2011~2013年BEPCII对撞机上的BESIII探测器收集的数据,测量了e~+e~-→pp在2.232 4~3.671 0GeV之间12个质心系能量点的截面.期待利用在2014年和2015年收集的更大的e~+e~-扫描数据样本做更进一步测量.通过标记和不标记初态辐射光子的方法,对pp珚形状因子进行了测量.利用BESIII的优良探测器表现,利用标记和不标记初态辐射光子的方法,对nn珔形状因子的测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同时也一并报道了ΛΛ的形状因子的初步但不符合理论预期的结果,及利用在e~+e~-→Λ_cΛ_c阈值上收集的数据的预期.也期望BESIII能对其他超子的形状因子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正负电子对撞机VEPP-2000上SND和CMD-3探测器从2011至2012年获取的对撞数据,给出了从产生阈值到2GeV能区e~+e~-nn和e~+e~-→pp的实验结果.同时,讨论了核子的电磁形状因子,并对结果的改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亚夸克模型和e~+e~-的截面比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假设部分子就是亚夸克,因此,e~+e~-的截面比R=sum from i (q_i~2,q_i)是亚夸克的电荷.基于此,我们计算了十多种亚夸克模型的各种R值.与实验值对比的结果有助于判别这些模型的优劣.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VEPP-2000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CMD-3探测器开始运行.在质心系能量区间0.32~2GeV范围内,已经获取了积分亮度约为60pb-1的数据.目前已经得到多种强子末态截面的初步结果,尤其是e~+e~-→π~+π~-,π~+π~-π~0,K_LK_S,K~+K~-,ηγ,3(π~+π~-),2(π~+π~-π~0),K~+K~-π~+π~-,K~+K~-η,K~+K~-π0,ηπ~+π~-,ωπ~+π~-和ω→π~0e~+e~-.为正确描述角分布和不变质量分布及截面分布,多强子末态过程必须考虑其中间共振态.  相似文献   

16.
在VEPP-2000对撞机上的SND探测器进行的实验中,测量了质心能量区间为1.05~2.0GeV下的e~+e~-→K~+K~-过程的截面.测得的截面值与之前的测量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05-2.00 Ge V能区e~+e~-→ρπ,ωπ,ρη,ωη的反应,用SDN探测器在VEPP-2000对撞机上进行了实验,测量的截面适合用矢量介子模型来拟合.  相似文献   

18.
自2010年12月起,坐落在正负电子对撞机VEPP-2000上的CMD-3探测器成功取数.2013年首次在对撞能量小于1GeV能区进行扫描,并获取积分亮度为18pb-1的数据.本文给出了e~+e~-→π~+π~-截面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光锥求和规则方法计算了激发态粲偶素产生过程e~++e~-→ψ(2S)+η_c的形状因子和截面.由于实验上该过程的能量标度远大于BHL模型中η_c介子的初始能量标度,因此,进一步考虑了分布振幅随能量标度的演化.这种处理意味着选择了相对论性的分布振幅.结果表明,相对论效应对形状因子和截面的影响较大;计算结果与Belle实验数据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NiTi合金热循环相变过程热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分析法(DSC)测量了NiTi合金相变热△H~(P→M,R)及△H(M,R→P)随热循环周数n的变化.随着循环周数n的增加,|△H|逐渐下降并达到一稳定数值.利用不同应力σ下热循环相变的电阻测量结果,计算了在不同应力σ下NiTi合金△H(P→M,R)和△G(P→M,R)随循环周数n的变化,并对带载热循环相变过程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