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研究醛固酮(ALD)及其受体拮抗剂螺内酯(SPI)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以及对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1)以不同浓度的ALD(10^-11、10^-9、10^-7mol/L)及/或10^-7mol/L SPI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48h后,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FN的浓度。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该细胞中FN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2)以10^-9mol/L的ALD刺激系膜细胞不同时间(24、48、72h)后,分别用上述方法测定培养上清中FN的浓度和细胞中FN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1)ELISA的结果显示,ALD可促进系膜细胞合成分泌FN,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SPI能拮抗ALD的作用。(2)半定量RT-PCR的结果显示,ALD可促进系膜细胞FN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也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SPI也能拮抗ALD的作用。结论:ALD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均可促进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分泌FN,及TGF-β1mRNA的表达,SPI能拮抗ALD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从而有益于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用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s)及未经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以常规培养的肾系膜细胞作为对照,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AGEs对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PAI-1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AGEs对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ELISA测定条件培养基中FN、Ⅳ型胶原及PAI-1蛋白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系膜细胞PAI-1mRNA的表达。结果:与相应浓度的BSA比较,AGEs(0-200mg/L)对系膜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不同程度地刺激系膜细胞FN、Ⅳ型胶原、PAI-1蛋白的产生。RT-PCR检测显示,给予AGEs(100mg/L)的系膜细胞PAI-1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AGEs促进系膜细胞PAI-1的表达,提示AGEs通过上调PAI-1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用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s)及未经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以常规培养的肾系膜细胞作为对照,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AGEs对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PAI-1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AGEs对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ELISA测定条件培养基中FN、Ⅳ型胶原及PAI-1蛋白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系膜细胞PAI-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相应浓度的BSA比较,AGEs(0—200mg/L)对系膜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不同程度地刺激系膜细胞FN、Ⅳ型胶原、PAI-1蛋白的产生。RT—PCR检测显示,给予AGEs(100mg/L)的系膜细胞PAI-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AGEs促进系膜细胞PAI—1的表达,提示AGEs通过上调PAI-1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糖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t-PA及PAI-1的实验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本研究观察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MC)在不同环境条件培养下 ,其增殖、分泌t-PA及PAI -1的影响 ,寻找较合适的培养条件 ,为体外研究纤溶系统的调节机制提供模型和摸索合适的条件。方法 :在本实验中以MTT比色法观察了在不同的糖浓度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状况。其它的实验部份包括 :①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液 (5 ,1 0 ,2 0 ,30mmol/L)培养MC2 4 ,4 8,72及 1 6 8小时 (即一周 )。②以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 (FBS) (5 ,1 0 ,2 0 ,2 5 % )培养MC2 4 ,4 8,72及 1 6 8小时。以上培养物的上清液内PAI - 1和t -PA的含量以ELISA法测定。结果 :①高糖对MC增殖有害 ,即有抗增殖作用。②高糖刺激MC分泌PAI - 1 ,其含量持续升高 ,维持一周 ,而t -PA量则在一周培养后有所下降。③增加FBS的浓度可促进PAI- 1的分泌 (r =0 81 3)至降低t-PA ,以 2 0 %的浓度量为合适。④如上②所述 :高糖条件下MC释放PAI - 1显示随时间依赖式增加 ,72小时达高峰 ,并至少在一周内维持较高的水平 ,而t-PA则在培养到一周时发生变化 (下降 )。结论 :在实验室中 ,高糖对MC增殖有抑制作用而增加了PAI - 1的表达 ,由此对细胞外基质 (ECM)的降解亦有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脂氧化酶的活性代谢产物12(S)-HETE对系膜细胞和肾小球内p27~(kip1)表达的影响.方法:12(S)-HETE刺激的系膜细胞和皮下包埋的微型渗透泵长期持续恒速注入12(S)-HETE刺激的大鼠提取的肾小球来观察p27~(kip1)的表达.采用总蛋白量/细胞数的比值作为细胞肥大的评价指标,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7~(ki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2(S)-HETE刺激能够直接诱导系膜细胞发生肥大.12(S)-HETE刺激的系膜细胞内p27~(kip1)mRNA水平没有变化,而p27~(kip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然而,在微型渗透泵持续恒速注入12(S)-HETE刺激的大鼠提取的肾小球内p27kip1mRNA水平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结论:12(S)-HETE能够通过促进p27~(kip1)的高表达而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是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球肥大、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尼古丁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6代体外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尼古丁组及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分别以1、10、100 μmol/L辛伐他汀预处理细胞2 h,再以100 μmol/L尼古丁孵育24 h。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t-PA和PAI-1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t-PA和PAI-1 mRNA的表达。结果: 尼古丁组PAI-1分泌和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PAI-1分泌和mRNA表达均较尼古丁组显著降低,且PAI-1分泌和mRNA表达的降低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以100 μmol/L辛伐他汀组最为显著。100 μmol/L辛伐他汀组PAI-1分泌和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尼古丁组t-PA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0、100 μmol/L辛伐他汀组t-PA mRNA表达较尼古丁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t-PA分泌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在体外,辛伐他汀可降低尼古丁所致的PAI-1分泌和mRNA的表达,并升高t-PA mRNA的表达,从而逆转尼古丁介导的HUVECs纤溶活性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系膜细胞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和纤维蛋白溶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反应性氧自由基(ROS)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为对象,应用TGF-β1刺激,部分实验中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剂BSO或抗氧化剂NAC(N-acetylcysteine)进行干预处理。应用荧光素法测定细胞产生ROS量;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PAI-1蛋白表达;应用RT-PCR和Northernblot检测PAI-1mRNA表达;应用合成的荧光素纤维蛋白溶解酶底物测定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结果:外源性TGF-β1可显著增加大鼠系膜细胞产生ROS,并上调细胞P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及降低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BSO可增强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PAI-1mRNA的表达;而NAC可显著地逆转由TGF-β1诱导的PAI-1mRNA表达的上调和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的下降。结论:TGF-β1可促使系膜细胞产生ROS,ROS作为信号传递分子介导了由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上调和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醛固酮(ALD)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s)上血管紧张素Ⅱ1a、1b 和 2 型受体(AT-1aR、 AT-1bR 和 AT-2R)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不同浓度的 ALD (10-8-10-6 mol/L)或 10-7 mol/L 螺内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SPI)或 10-7 mol/L 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 1 型受体拮抗剂,Los)或10-9 mol/L PD123319(血管紧张素Ⅱ 2 型受体拮抗剂,PD)刺激高糖(30 mmol)状态下培养的 RMCs, MTT 法检测 RMCs 的增殖,半定量 RT-PCR 法检测细胞上 AT-1aR、AT-1bR 和 AT-2R mRNA 的表达,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 ALD(10-8-10-6 mol/ L)刺激高糖状态下 RMCs 12 h 后, AT-1aR、AT-1bR 和 AT-2R mRNA 表达显著上调,分别为高糖对照组的 1.62-1.77倍、9.61-9.89倍、7.26-7.35倍(P<0.01)。 ALD 受体拮抗剂 SPI 能拮抗 ALD 上调 AT-1aR、 AT-1bR 表达的作用;而 AT-2R mRNA 表达轻度增加(P<0.05)。ALD 刺激高糖状态下 RMCs 12 h 后 AT-1aR/AT-1bR 显著下降(P<0.01),SPI 能拮抗 ALD的这种作用。ALD 刺激高糖状态下RMCs 12 h 后,MCP-1表达增加(P<0.01),SPI/Los/PD 能拮抗 ALD 的作用。结论: ALD 能通过上调高糖状态下 RMCs 上 AT-1aR、 AT-1bR 和 AT-2R 基因表达, 改变 AT-1R 亚型的比例,诱导 MCP-1 过度表达,参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肝纤维化时的变化。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常规HE和天狼猩红染色,采用SABC法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OPN和PAI-1蛋白表达,抽提肝组织总RNA,RT-PCR检测OPN mRNA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OPN和PAI-1表达极弱,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OPN表达增强,阳性信号散在或弥漫性分布,主要见于小叶内中央静脉周围、纤维间隔内以及周围巨噬细胞胞浆、枯否氏细胞、汇管区的部分肝细胞、肝窦壁内皮细胞。PAI-1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汇管区、肝细胞变性坏死处,肝窦周Disse间隙及毗邻以上部位的肝细胞,组织纤维间隔处及其外周细胞亦见阳性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大鼠肝脏OPN的蛋白表达极低,肝纤维化组OPN的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强(P0.01)。与正常组比,肝纤维化组PAI-1表达也显著增强。RT-PCR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肝脏OPN mRNA表达极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OPN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研究结果证明,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组织OPN及PAI-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组织OPN及PAI-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OPN可能会促进PAI-1的高表达,从而抑制ECM降解、加速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LPS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 方法: 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HUVECs进行试验。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LPS刺激后细胞活性变化;发色底物法测定LPS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中tPA, PAI-1活性;RT-PCR检测细胞内tPA和PAI-1 mRNA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10 mg/L)对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差异。LPS诱导PAI-1活性在24-72 h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上调PAI-1 mRNA,24 h达到峰值,以后渐降,72 h达到正常水平。而LPS组与对照组tPA活性与tPA mRNA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LPS(10 mg/L)可显著上调PAI-1 mRNA转录和分泌而不影响tPA mRNA,结果提示LPS可活化内皮细胞,诱发PAI-1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而抑制纤溶系统,这有利于微血栓的形成、血栓稳定,血液凝固和DIC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PAI-1和Col-Ⅰ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槲皮素的作用。方法: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为研究对象,采用TGF-β1(10 μg/L)刺激,部分实验中培养的细胞在刺激前用槲皮素(50 μmol/L)预处理90 min。MCP-1及COL-Ⅰ 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P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结果:NRK-52E 细胞在TGF-β1刺激后MCP-1 mRNA显著上调,在2 h开始升高,8 h达高峰,呈时间依赖性;P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同时,TGF-β1还显著上调Col-ⅠmRNA的表达,24 h为正常的2.4倍(P<0.05)。槲皮素预处理后,TGF-β1诱导的MCP-1、PAI-1和Col-Ⅰ的上调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通过抑制MCP-1、PAI-1和Col-Ⅰ的表达而部分逆转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这可能有利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登革2型病毒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登革2型病毒(DV2)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分离HUVEC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试验。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DV2感染后细胞活性变化;发色底物法测定感染DV2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中tPA、PAI-1活性;RT-PCR检测细胞内tPA和PAI-1 mRNA水平。结果DV2感染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DV2组培养液中tPA活性在12~72h显著升高(P〈0.05);DV2诱导HUVEC表达tPA mRNA的水平显著上调,12h达到峰值,以后渐降,72h mRNA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DV2感染组培养液中PAI-1活性和PAI-1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2感染可显著上调HUVEC的tPA mRNA转录,增强内皮细胞tPA蛋白的分泌,而不影响PAI-1 mRNA的转录或改变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结果提示DV2可活化但并不损伤内皮细胞,诱发内皮细胞增强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而致使纤溶系统失衡,引起纤溶亢进,这可能是诱发DHF/DSS患者急性期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等体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活性氧(R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茶多酚的干预作用。方法 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组和茶多酚干预组,培养0、12、36h后,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糖导致系膜细胞SOD活性下降和MDA含量升高,上调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更为明显;茶多酚干预可拮抗高糖时系膜细胞的上述改变。结论 高糖能促进人肾小球系膜细胞ROS产生增加,上调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茶多酚能抑制高糖对系膜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脂肪细胞中氧自由基(ROS)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调节,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为脂肪细胞,以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分别以定量PCR、多重免疫分析及夹心ELISA法检测PAI-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水平,并采用多重磷酸化蛋白分析系统检测细胞内多种信号分子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H2O2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PAI-1的产生。并且激活了3T3-L1脂肪细胞中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包括ERK1/2、JNK、Akt、p70 S6K及JAK/STAT,其中Akt、JAK/STAT及ERK1/2的活化可能参与到H2O2对于PAI-1的调节过程中。结论: H2O2可能通过磷酸化激活Akt、JAK/STAT及ERK1/2,上调脂肪细胞PAI-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饱和脂肪酸对HepG-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活性,RT-PCR法检测PAI-1 mRNA水平;构建两个含不同片段缺失的PAI-1启动子序列控制表达的氯霉素转移乙酰酶(CAT)报告基因质粒,转染HepG-2细胞,ELISA法检测CAT表达量。结果: 油酸、亚油酸诱导下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蛋白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共转染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表达质粒(PPARα-pSG5)PAI-1转录活性显著增加;转染NF-κB样蛋白结合序列缺失的重组质粒,亚油酸诱导下PAI-1转录活性显著增加,而转染VLDL/脂肪酸反应元件缺失的重组质粒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不饱和脂肪酸增强HepG-2细胞PAI-1 mRNA表达及活性;PPARα可能是其上调PAI-1表达所涉及的转录因子之一,且VLDL/脂肪酸反应元件在该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可能并不涉及NF-κB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EPA、DHA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系膜细胞(GMCs)的氧化应激及MCP-1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LPS(10mg/L)刺激大鼠GMCs,经EPA(10μmol/L、100μmol/L)、DHA(10μmol/L、100μmol/L)培养,采用试剂盒分别测定培养24h、48h、72h培养上清中的SOD、GSH-Px和MDA。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培养系膜细胞MCP-1和TGF-β1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MCP-1和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LPS刺激后,系膜细胞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EPA、DHA能明显升高SOD、GSH-Px活力,减少MDA生成。LPS刺激可使系膜细胞表达MCP-1、TGF-β1增加,经EPA、DHA处理后,MCP-1、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DHA作用强于同剂量EPA。结论:EPA、DHA能提高系膜细胞的抗氧化酶SOD、GSH-Px活力,减少细胞内MDA生成。EPA和DHA可以降低LPS刺激的GMCs的TGF-β1与MCP-1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系膜细胞IL-6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结果:IL-13在1、10、100μg/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5%FCSRPMI1640培养条件下系膜细胞IL-6mRNA表达及IL-6分泌水平较低,脂多糖(LPS)可刺激系膜细胞IL-6mRNA的表达及提高IL-6分泌水平,而IL-13可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6分泌及其mRNA表达。结论:IL-13抑制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及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6的产生,IL-13可能对于肾小球肾炎的系膜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素对大鼠Thy-1肾炎u-PA/PAI-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u-PA/PAI-1)在大鼠Thy-1肾炎病变进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肝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抗Thy-1单抗成功制备大鼠Thy-1肾炎模型,并用肝素对其进行治疗,分别于1、3、7、14、21、28d处死动物并分别取其肾皮质。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皮质u-PA/PAI-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以观察肝素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法显示肾炎模型组(G组)于3-28d的肾皮质u-PA mRNA和3-21d的肾皮质PAI-1 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肝素治疗组(H组)仅21d时肾皮质u-PA mRNA的表达高于G组(P<0.05),而PAI-1 mRNA的表达于3-28d时均低于G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28d时,G组u-PA和PAI-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这与RT-PCR检测结果相似;H组肾皮质u-PA蛋白表达量与G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3-21d时PAI-1蛋白表达量均低于G组(P<0.05或P<0.01)。结论:大鼠Thy-1肾炎肾皮质u-PA与PAI-1的表达均随肾小球病变的进展而增强,肝素治疗可能通过干扰或抑制u-PA和PAI-1的表达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丹酚酸B对活化的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受体和Sma与Mad的同源基因2(Smad2)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酚酸B拮抗系膜细胞活化及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刺激建立系膜细胞活化模型并检测Smad2、Smad7信号分子表达。丹酚酸B(剂量分别为10-6mol/L、10-5mol/L)进行干预,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记法观察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系膜细胞TGF-β1两型受体(TβRⅠ、TβRⅡ)和Smad2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5μg/L TGF-β1刺激系膜细胞24h可成功制备系膜细胞活化模型,在系膜细胞活化早期即可见Smad2分子的显著磷酸化;10-6mol/L、10-5mol/L丹酚酸B均可明显抑制其活化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丹酚酸B干预可致系膜细胞TGF-β1两型受体表达减少,Smad2的磷酸化状态被抑制。结论:丹酚酸B可通过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βRⅠ、TβRⅡ表达和信号分子Smad2的磷酸化而拮抗其活化,这可能是丹酚酸B抗肾纤维化的细胞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成份的变化及其与PAI-1含量改变的关系及该药的效果。方法: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的肾炎大鼠模型,以ELISA方法检测不同疗程组的大鼠肾组织中的FN、LN的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肾组织中PAI-1含量变化,并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价甲基强的松龙的治疗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的FN、LN及PAI-1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且FN、LN与PAI-1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肾小球系膜基质轻、中度增生;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周及2周后,治疗组的FN、LN及PAI-1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不同程度减轻,但未达到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大鼠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免疫复合物肾炎大鼠细胞外基质积聚与PAI-1含量升高密切相关,甲基强的松龙可能通过干扰PA/PAI-1系统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积聚并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