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开启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在依法治国背景下,《体育法》修改成为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的重要 任务,而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是《体育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体育法》第33条关于体育纠纷解决的规定在新形势下需要重新修改。文章采用文 献资料法、比较法、案例分析等方法就《体育法》修改中增设体育纠纷解决章节的必要性、基本理念和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在新时期我 国体育事业发展、体育法治建设加速以及新《立法法》施行等新形势下,应该在《体育法》中以单章形式增加对体育纠纷解决的原则性规定。在立法 理念上,《体育法》增加体育纠纷解决章节的规定要依据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符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国际体育纠纷解决体系接轨、原则 性规定与授权立法相结合。在立法内容上,在体育纠纷解决章节对“体育纠纷”的概念加以界定,明确规定建立体育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建立我国 体育纠纷的仲裁机构、仲裁机制和调解机制,并通过设置授权立法条款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的相关细则。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新修订《体育法》进行立法评析,并剖析新修订《体育法》的重要立法创新,就新修订《体育法》实施所需进行的重要后续配套立法进行了探索。新修订《体育法》较1995年《体育法》而言,各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改。其中体育权利体系的构建、全民健身战略的法定化、学生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和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建立、体育仲裁制度的建立、体育市场管理体系和体育行政执法体系的规定、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监管体系的建立、国家体育主权意识的觉醒等都是新修订《体育法》的重要立法创新。为全面实施新修订《体育法》,我国还应进行配套性立法,建议尽快制定《职业体育条例》《体育市场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让一些制度创新尽快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仲裁制度建设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有:《体育法》与《立法法》及新修改的《立法法》冲突的法律障碍;体育"举国体制""金牌战略"等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体制机制;职业体育俱乐部及体育社团空壳化。为此,提出了在体育仲裁制度建设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根据我国体育行业发展现状和法律环境,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之下建立统一而相对独立的体育行业内部仲裁制度和机构的思路,以先解决有法之治的问题,再解决良法之治的问题,并对"中间道路"的性质、中立性和独立性、法理基础、法律规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体育仲裁体系归属的立法体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体育学刊》2007,14(5):32-34
《体育法》对体育仲裁予以原则性规定,但由于其配套法律制度的缺乏,使得体育仲裁在我国并未真正建立。已有的观点认为我国的体育仲裁不能纳入我国的仲裁法律体系。在分析基础上,认为强制性并不是体育仲裁的特性,体育仲裁符合一般仲裁的基本属性,主张将体育仲裁统一到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体系之中,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体育仲裁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对体育自治进行研究,揭示体育自治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体育自治的发展程度与《体育法》密切相关:在原《体育法》时代,我国体育自治存在制度落后、保障缺位、权利受限等问题,以致难以发挥实际效用。新《体育法》对体育自治进行了针对性的完善,如构建权利本位体系、专章规定体育组织制度、增设体育仲裁制度等,基本形成符合我国现实需求的理论体系。为使《体育法》更好促进体育自治发展,应在现有立法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立法衔接、推进配套制度建设及规范体育组织内控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体育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及修改的非同步性使得《体育法》与相邻法律存在不协调,体育法的独立地位受到威胁。从法律体系协同的角度对《体育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修改与完善《体育法》的具体思路:妥善处理体育权与健康权及教育权以促使相邻法律协同;调整学校体育部分教育方针表述等相关条文;删除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主体与政府群众性活动责任相关内容;据体育的特点增加国外体育非政府组织管理等有关条文。  相似文献   

7.
我国职业体育腐败既有社会腐败在职业体育领域的反映,亦有职业体育起步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裁判员恶意错判漏判、操纵比赛、使用兴奋剂;运动员资格造假;体育赌博等。而就我国目前的相关立法而言,无论是体育法律、行政法规,还是民事法、刑事法,在职业体育反腐败中的作用十分有限。通过修改《体育法》,制定《职业体育条例》和《体育竞赛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完善体育社会团体章程,在刑法中增设“操纵文体比赛罪”,建立体育仲裁制度等,以完善我国职业体育反腐败法律体系,强化对我国职业体育腐败的法律规制,逐步实现我国职业体育法治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法》体育社团立法修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法》对于体育社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现行《体育法》中有关体育社团的法律条文正面临着立法滞后与立法冲突的现实挑战,有必要重新修订和完善现行《体育法》。对此,提出诸如保持专章立法体例不变、明确体育社团法律性质、保障体育社团独立地位、明确体育社团管理职权、加大体育社团扶持力度等五项立法修改建议,以供立法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体有赖于我国体育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目前,我国体育法律体系暂可分为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特殊人群体育、体育产业、反兴奋剂和体育纠纷解决6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调整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立法起步较晚,在调整复杂的体育法律关系时尚不够成熟、完善,目前形式和内容上均存在一定问题,部分领域纯粹依靠政策调整,法律缺位现象严重。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现状,在现行体育法律制度框架内梳理六大体育法律制度内容,明确《体育法》与体育领域法规、政策调整范围上的差异决定了其调整内容的概括性、普遍性与严谨性,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体育立法(含修法)及时、彻底地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所有问题。新一轮《体育法》修订既要直面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给我国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要注重调整内容的有限性与原则性,规则的具体细化可交由法规规章完成,待时机成熟再将具备条件的法规逐步上升为法律。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方法,对日本《体育基本法》的立法情况和立法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其对中国《体育法》修改的可借鉴之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法》应该对体育进行较高的价值定位,并界定清楚所调整的"体育"的概念和含义。《体育法》修改应确认公民体育权利,并要以公民体育权利保护为立法理念的核心,促进全民体育的发展。还应明确法定体育管理体系,确定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体育社会组织的权责与义务,增加对基层体育机构和组织建设的立法内容。要考虑到配套法律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使《体育法》及其配套法律和政策能够为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及的两种不同形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85年,美国人类学者勃兰恰德(Kendall Blanchard)和切斯卡(Alyce Tayce Cheska)的著作《体育人类学》(The An-thropology of Sport An Introduction,有人也翻译为《竞技人类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体育人类学这一学科体系的正式建立。该书是以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及历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由体育美学的视角审视阳光体育,从"阳光体育"的身体健康美,"阳光体育"的游戏运动美,"阳光体育"的精神品格美,"阳光体育"的人文和谐美等方面,研究探讨"阳光体育"的体育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状况的宏观把握,从文化学与哲学的视角切入,提出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应该在积极建设体育文化的基础上重视体育文明观念的树立。本研究揭示体育文明的内在机理着重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阻滞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美国SPARK项目的比较探讨中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阻滞因素与对策,期望对"阳光体育运动"长期和有效地开展起到借鉴作用。中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阻滞因素与解决的对策是:运动能力早期性与持续性的统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发展;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融合;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互相促进;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相辅相成;运动竞技性与健身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对Joy Standeven与Paul De Knop《体育旅游》(Sport Tourism)进行翻译和研究,对其主要内容、学术成就与存在不足进行评析。《体育旅游》一书对我国体育旅游理论研究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细细咀嚼90年代后颁布的我国中小学体育大纲的话,就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变化,其一是课程名称的变化,其二是对体育课程的规定、体育理念及课程标准的细化,也可以说是体育教育思想的变化。以体育目的———任务关系①为例来说明的话,“任务”(全面锻炼身体、掌握三基、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执行者(学生)接受指令,并通过行动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要求者(国家)的“目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也就是说,国家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具体到学校体育的话,就形成了“增强体质”为主的体育教育观,进而形成以“…  相似文献   

18.
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向俗回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运动技术学科的教材研究中,运动项目教材的建构以"运动制胜"为出发点,很少涉及运动兴趣培养和运动快乐获得问题,其原因是受早年竞技体育教学观和机械还原方法论的影响。基于运动项目教学理念的思考,对"运动制胜"与"运动致趣"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在当前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现实社会,除专业运动队外,均应在大体育观下以"运动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转俗成真"的运动项目教材研究要"向俗回转",建构适应多元教学目标需要和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9.
质疑"体育人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学者对体育人口及其指标的研究,已历20年,到目前,所提之指标判定标准在科学性、可行性或可操作性等方面,还存在着致命的内伤,很难实施。领导方面应缓提倡,至于去留存废,还待看情势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快乐体育"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内涵及特点进行研究,客观地分析快乐体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它寓素质教育的内涵于其中,同时又保持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克服了传统教学弊端。快乐体育思想是推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促进体育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手段和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