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乌司他丁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管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乌司他丁联合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乌司他丁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8、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乳酸、DAO水平及果糖/甘露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乌司他丁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屏障修复,提升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用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成功后,将大鼠分为4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乌司他丁(U)组、生长抑素(S)组、乌司他丁组联合生长抑素(U+S)组;另加假手术(SO)组,每组各10只。各组大鼠于造模后12 h下腔静脉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AMY)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白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 1血清AMY、TNF-α、ICAM-1及IL-1β水平:与SO组相比,其余4组AMY、TNF-α、ICAM-1及IL-1β水平均升高(P0.05);与SAP组相比,乌司他丁、生长抑素单给药组AMY、TNF-α、ICAM-1及IL-1β水平均降低,与单给药组相比,乌司他丁组联合生长抑素组AMY、TNF-α、ICAM-1及IL-1β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2胰腺组织病理学表现: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4组胰腺组织损伤严重;与SAP组相比,单给药组及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组病理损伤减轻;与单给药组相比,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组病理损伤进一步减轻。3胰腺病理学评分:与SO组相比,其余4组胰腺病理学评分均升高(P0.05);与SAP组相比,单给药组乌司他丁组、生长抑素组胰腺病理学评分均降低,与单给药组相比,乌司他丁组联合生长抑素组胰腺病理学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能够有效减轻SAP大鼠胰腺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乌司他丁+生长抑素)和对照组(单纯生长抑素),每组5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有效率、临床疗效指标、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患者的疗效突出,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乌司他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加用生长抑素+乌司他丁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白蛋白、血淀粉酶、白介素-6、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白细胞计数、白蛋白以及血淀粉酶、白介素-6、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白介素-6、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效果优于单用生长抑素,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改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乌司他丁与奥曲肽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尿乳果糖(L)/甘露醇(M)值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及急性肾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乳酸、L/M值及DA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更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更高,且观察组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平溃益肠方联合脐火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rect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平溃益肠方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莎拉嗪口服,平溃益肠方组采用平溃益肠方口服,联合组采用平溃益肠方联合脐火疗法,4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检测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等肠黏膜屏障功能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平溃益肠方组和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较小(P均<0.05);与平溃益肠方组比较,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较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平溃益肠方组和联合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较低(P均<0.05);与平溃益肠方组比较,联合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平溃益肠方组和联合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P均<0.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组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和治疗前后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炎性反应[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单一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缓解时间短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CD4+水平高于单一组,CD8+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SAP患者可提高疗效,下调炎性因子水平,维持免疫平衡,加快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31-353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应用于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防自发性腹膜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6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干预组各73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护肝、质子泵抑制剂抑酸、生长抑素降门脉压治疗。乌司他丁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组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28.77%,观察组为1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通过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释放,降低了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控温治疗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对照组予以控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肾功能指标[尿量、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第1、3、5、7 d观察组尿量高于对照组,BUN、尿蛋白、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5、7 d观察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控温治疗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患者,可降低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和对照组(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各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MS、UAMY水平及WBC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IL-6、IL-2水平均降低,IgA、IgG、IgM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用奥曲肽能有效缩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降低血清AMS和UAMY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55-25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胰腺炎患者白介素水平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对两组患者白介素水平进行测定并做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白介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IL-6、IL-8水平显著下降,IL-10水平有所提升;观察组白介素水平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70.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胰腺炎患者IL-6、IL-8水平,提高IL-10水平;临床具有良好治疗效果,推广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研究组(n=57)予以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对照组(n=56)未予以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比较各组存活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病死率(3.51%,2/57)低于对照组(14.29%,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乌司他丁、CRRT治疗SAP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存活患者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胰腺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45例)和对照组(生长抑素治疗,45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CR P)、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白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血容量(BV)、血流量(BF)等胰腺血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BV、BF水平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各项胰腺血流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联合用药发挥了协同作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在常规治疗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35例在常规治疗上给予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WBC)、血及尿淀粉酶(AMS)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WBC、血及尿AMS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94.29%比77.14%,P<0.05)。结论采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显著缩短病程,减少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缓解或恢复时间,疗效优于单用生长抑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ESIEN)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SAP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IEN组和对照组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ESIEN组给予ESIEN。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营养指标、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等指标。结果治疗后,ESIEN组血脂肪酶、血淀粉酶、D-乳酸、降钙素原、CD4+、CD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CD4+/CD8+、Ig A、Ig G、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ESIEN应用于SAP的临床治疗,可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有效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免疫功能,清除炎性因子,益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黏膜屏障和营养调节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101例的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对比接受不同饮食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营养状态及肠黏膜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内毒素及DAO的肠功能屏障指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可有效增强肠道黏膜屏障,纠正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生长抑素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出血停止时间等,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3.63%(21/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2、IL-6以及TNF-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结论使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可改善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含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取得比单纯生长抑素治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72例SAP患者进行研究,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则施以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方案,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及NETS水平、免疫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内毒素、D-乳酸及NETS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T细胞、IgA及IgM水平均升高,CD8^(+)T细胞水平降低,且观察组CD4^(+)T细胞、IgA及IgM水平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AP患者给予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可较快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肠黏膜屏障功能及NETS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有所增强,且可获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8例直肠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尿液乳果酸与甘露醇的比值(L/M)、血清D-乳酸(D-LA)、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血清脂多糖(LPS)]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腹痛、腹泻和脓血便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IBDQ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腹痛、腹泻和脓血便评分低于对照组,IBD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D-LA、DAO、LPS和尿中L/M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63-4565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将104例SAP患者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均治疗7d。对比两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治疗7d后,观察组效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为69.2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RP、TNF-α、IL-15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小板粘附率、血栓长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SAP疗效明显,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