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魏佳赟 《建筑知识》2014,(7):180-180
乡土景观是一个地方最本土,文化方面最直接,最本土的体现,乡土景观元素来自于人们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将具有地方特色,代表性的元素提炼出来运用在景观中,在地域文化特色的指导下,将关中乡土景观元素理解、研究、提炼、达到传承,从而更好的在景观设计中利用乡土元素。  相似文献   

2.
张保军 《中州建设》2014,(20):71-71
近年来,城市景观更新改造中大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在更新中也出现了一些趋同倾向,城市、乡村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多样性的特色。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它以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为避免出现“千城一景”的局面,在选择植物造景时应以乡土植物来体现地域特色,积极探索利用乡土树种来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3.
乡土景观建筑是以民族、地域、原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的建筑形态.深入挖掘乡土景观建筑的地方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地域性特色,探讨现代设计如何应用乡土元素及民族地域文化特征,从而达到乡土记忆的特色共鸣,是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在建筑及景观规划设计中,这些因素在...  相似文献   

4.
在尊重乡土自然环境、强调乡土文化、重视景观地域特色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实地考察、群众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陕西省关中地区近年来新建的6处乡土景观作品从设计指导思想、乡土景观元素应用情况、乡土景观元素表达手法和景观营建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并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提炼,总结出陈列、集聚、夸张、引借、凝练、变异、融合、材质创新8种乡土景观的表达手法,结合乡土景观营建实例对这8种景观表达手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概括出每种手法的景观应用表达特色.  相似文献   

5.
浅析乡土景观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景观是遵循本土自然和人文因素而建的,具有本土独特性的景观。地域性是指某一地域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特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地的景观设计都存在文化内涵减弱、本土特色缺失的问题。随着景观的均质化越来越严重,在乡土景观设计中运用地域性元素是势在必行。文章认为在充分了解场地乡土文化、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巧妙提取地域性元素,合理运用转化手法形成景观,是景观设计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事。乡土景观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不仅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度,还要力求与现代化都市相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园景观做了解读,指出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设计与现实相脱离、缺失地域文脉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尝试通过融入乡土景观元素的方式改进城市公园设计,提出了"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营造中,应该结合原有场地的特点,可以通过结合与还原乡土景观中特定元素的形态、功能、结构、以及材料特点,在适当区域内营造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景观文化,展示不同环境地域影响下的"乡土景观意向"这一观点,并就乡土自然景观元素、人文景观元素、以及精神景观元素与城市公园设计的融合方法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盈盈 《山西建筑》2011,37(32):25-26
在探讨乡土景观的概念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乡土元素在住宅小区中应用的重要原则和相关方法,并具体探讨了自然元素和文化元素在乡土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乡土景观在现代住宅小区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五行的角度出发,运用五材文化对贵州乡土景观元素进行了新的分类,结合五行相生相克和景观材料的"性格"剖析了不同元素类别的组合在乡土景观营造中的应用,解决了乡土景观元素提取困难和难以应用的问题,让乡土景观元素的分类和景观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得出了美丽乡村中乡土景观营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闽西乡土树木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闽西梅花山、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调查,发现闽西的乡土树木资源十分丰富。概述了闽西主要乡土树木资源及其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29种珍稀濒危保护树种的园林应用价值,指出开发应用乡土树木资源是实现闽西城市生态功能和园林地域特色显著、创造闽西独特景观文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上海动物园乡土景观和乡土动物展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动物园乡土动物展区为例,通过对上海乡土动物栖息地的研究,设计出还原乡土动物展区的景观元素,即从地域特征、地形营造、乡土植物等方面进行表达。力求营造原汁原味的动物、植物与人和谐共生的乡土动物展区,旨在引起人们对乡土动植物景观的保护和利用,也为今后乡土动物展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各地农村在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和民俗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丰富的乡土景观类型充分地体现了当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土景观也成为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域乡土元素则是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象征,它来源于大自然、乡村、生活,与地域特征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对浙江省舟山市南洞艺谷的调研考察,分析当地不同乡土元素在本土文化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手法、设计思路以及其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创新运用,为我国的现代乡土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符号对于乡土景观的表征意义进行了相关研究。从乡土景观符号的概念与演变入手,介绍了符号、文化与乡土景观之间的关系,说明地域文化传承与乡土景观符号提取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乡土景观符号在文脉延续上的重要性。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材料和技术等切入点入手,讨论如何提取、传承以及应用乡土景观符号。结合北京市延庆县西小庄科村整体规划设计实例,提出应从环境调查、文脉梳理、符号创作等方面进行乡土景观符号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韦娉婷  李东徽 《山西建筑》2011,37(22):204-205
分别介绍了乡村公园,乡土景观与乡土景观元素的概念,从材料、民俗、精神意境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乡土景观元素在乡村公园中的应用,指出应充分运用乡土景观元素并结合当地特色和自然条件,营造符合当地百姓生活习俗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了解了乡土景观的地域性特征和特性,研究乡土景观的文化来源、生活元素;其次,文章结合实践研究,以传统乡土景观乡村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章查找、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总结出陈列、引借、融合等乡土景观的保护手法,结合乡土景观营建实例对这些表现手法进行论述;最后,结合陕西凤翔镇六营村中乡土景观的情况,对乡土景观的保护策略方法进行验证,从而明确乡土景观中的保护与应用方向,为其他同类型景观中乡土元素的应用提供理论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平淡、真实的乡土是自然的,通过艺术手法加工的乡土更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以浙江下渚湖湿地公园规划为例,介绍规划过程中对地域乡土特色“土、草、水、木、山”等自然元素的挖掘、整合和利用。在保护生态湿地资源的基础上,以现代风景园林艺术手法处理自然乡土,塑造别具一格的乡土景观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古镇在现代旅游开发过程中模式趋同,特色丧失,保护不善的矛盾,研究对传统古镇地域范围内的乡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将乡土元素融入传统古镇的景观设计表达中,得出乡土文化在传统古镇景观提升设计中的适应性策略.以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提升古镇活力,为传统古镇旅游景观设计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乡土景观来自朴实无华的人民生产生活,他映射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过程,与特定环境结合形成独有的地域性景观。在全国城市化运动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重视“洋”,轻视“土”的现象,但扎根于当地的本土文化才是小城镇景观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设计工作者应在认清其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对一系列乡土景观元素合理利用,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诗意环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24)
<正>乡土植物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营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对于城市生态景观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乡土植物是植物优胜劣汰的结果,在当地有着较强的生命力,能够体现城市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因此,园林绿化工作者应重视乡土植物的选用,建设良好的城市绿化环境,营造独树一帜的城市景观。1乡土植物及其特点乡土植物亦即本土植物,是指长期生长于某一地区,在该地区具有极强适应性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区域内的生命力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城市弹性景观营造方法为研究方向,分析和探讨乡土材料在城市弹性景观中的应用形式,结合厦门海沧自贸公园的景观改造设计实践,阐述公园的弹性设计思路,并研究运用乡土材料,融入地域文化的设计方法对塑造地域特色景观所发挥的作用,为城市弹性景观的提升和乡土材料的传承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乡土景观——得克萨斯州景观设计的符号和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景观设计师在园林或私宅设计方面深受自然景观的启发.为什么自然界能够成为景观创作的灵感和象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形、土壤、气候、地质和植被,这些丰富的自然特征不仅是构筑乡土景观的重要元素,同时使不同区域具有独特性、地域感以及引以为豪的区域价值和对不同生物群落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