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低聚糖及其检测方法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又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以直链或分支结构形成的糖类的总称。低聚糖包括普通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functional oligosaccharides)。普通低聚糖有蔗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等。而功能性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低聚异麦芽糖,是一类在人体不被消化,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特别是有益于肠道健康的一类低聚糖,是一种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基料。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低聚糖及其制造概要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对几种重要的功能性低聚糖如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低聚半乳糖等的功能,性质及其制造方法概要作了介绍,一些难消化性的低聚糖,由于双岐杆菌和长促进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从微生态学观点来看,摄取双岐因子,调动人体大肠中自身固有的双岐杆菌旺盛繁殖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要比食用活菌制剂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又称寡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糖源。它可分为普通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功能性低聚糖主要有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半乳糖等。同时,由于香蕉的润肠通便作用,对香蕉低聚糖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现就常见的几种功能性低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低聚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功能性低聚糖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特性,而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功能性低聚糖酶系统,也不被人体胃酸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双歧杆菌(Longus Bifidobacteria)增殖因子。以几种主要功能性低聚糖为例,重点阐述了其化学结构、特点.综述了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效和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4种低聚糖、8种中药及4种食品原料体外对双歧杆菌菌株A04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大豆低聚糖的增殖效果最明显(P<0·01),其次是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水苏糖则几乎没有增殖效果,而且当改良MRS中低聚糖的浓度达到10%时,对其反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种中药在浓度为2%的时均有增殖效果,以Z3、Z1和Z2效果最显著(P<0·01),但其浓度不同对双歧杆菌菌株A04的增殖影响截然不同;本试验采用的4种食品原料对双歧杆菌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4种低聚糖、8种中药及4种食品原料体外对双歧杆菌菌株A04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大豆低聚糖的增殖效果最明显(P〈0.01),其次是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水苏糖则几乎没有增殖效果,而且当改良MRS中低聚糖的浓度达到10%时,对其反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种中药在浓度为2%的时均有增殖效果,以Z3、Z1和Z2效果最显著(P〈0.01),但其浓度不同对双歧杆菌菌株A04的增殖影响截然不同;本试验采用的4种食品原料对双歧杆菌均有促生长作用,较好的增殖作用的组合分别为:M-5%,CJ-2%,TE-2%和LE-5%。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低聚糖由于具有独特功效,目前作为益生元、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行业。近年来我国以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为代表的功能性低聚糖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但也存在品种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对我国功能性低聚糖产业整体发展现状,以及主要功能性低聚糖的产业化现状的分析,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即使猴头菇抽提物的添加量达到10%,也不会对乳酸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在离体条件下,猴头菇抽提物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效果明显优于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等双歧因子,在TPY液体培养基中添加2%的猴头菇抽提物可以使双歧杆菌活菌数从108个/ml提高到109个/m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几种常用益生元经过不同配伍组合后对3种常用益生菌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基础培养基分别培养3株益生菌,观察不同益生元配伍组合对3株益生菌的体外调节作用。依据不同的益生元组分配伍以及浓度制作含不同益生元组分的基础培养基体外培养3株益生菌,分别在培养的0、6、12、18和24h取样进行平板活菌计数同时观察菌体形态。配置不同浓度的含葡萄糖基础培养基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益生元组分配伍组合对3株益生菌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组合2-0.5%)配伍以及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组合4-1.0%)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嗜酸乳杆菌NCFM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组合4-0.5%)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乳双歧杆菌HN019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组合2-1.0%)配伍以及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水苏糖(组合3-0.5%)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乳双歧杆菌Bi-07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组合对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组合对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Bi-07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水苏糖组合对乳双歧杆菌Bi-07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晓娟  陈朋  胡先望  梁宁 《生物磁学》2013,(24):4794-4797,4776
摘要:低聚异麦芽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因其具有多种独特生理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等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低聚异麦芽糖生产工艺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首先介绍了低聚异麦芽糖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其次阐述了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工艺,并对如何构建和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低聚异麦芽糖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大豆多糖对双歧杆菌及人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豆多糖对双歧杆菌及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替换Bs培养基中的碳源,分为不加糖、加葡萄糖2%、加大豆多糖2%、加大豆多糖5%、加低聚果糖2%五组,加3种双歧杆菌(长双歧、青春双歧、两歧双歧)菌液1%,测其24h后的活菌数,比较大豆多糖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替换Bs培养基中的碳源,分为不加糖、加葡萄糖2%、加大豆多糖2%,加低聚果糖2%四组,加人体粪便菌液1%,模拟人体肠道环境厌氧培养24h后,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其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活菌数,观察大豆多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大豆多糖添加量为5%时对长双歧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不加糖组(P〈0.05);大豆多糖对人体肠道各菌群的生长促进作用与低聚果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豆多糖对长双歧杆菌的体外促进作用较明显;以粪菌群发酵糖试验表明,大豆多糖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均有促进作用,和低聚果糖作用效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益生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几种益生元制剂对肠道菌群作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几种益生元制剂对肠道菌群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试验。结果低聚果糖、水苏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并能够酸化肠道的pH;能够显著提高肠道的B/E值(肠道内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log值的比值),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比例,有益于稳定肠道的微生态平衡。结论这几种益生元制剂对肠道菌群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异麦芽低聚糖是以淀粉为原料 ,通过酶的水介、葡萄糖基转移反应而生成的含α- 1.6糖苷健的异麦芽糖、泮糖、异麦芽三糖等分枝低聚糖的淀粉糖 ,是一种适合于廉价大量生产的双歧因子 ,其糖浆性质接近高麦芽糖浆 ,以其无作用量较大可达到 90 g/ kg,故可用于各种食品 ,作为甜味剂来制造具有整肠功能的保健食品。通常异麦芽糖制品中 ,各种分枝低聚糖含量要求达到5 0 %以上 ,其中主要功能性异麦芽糖低聚糖 (异麦芽糖、泮糖与异麦芽三糖 )的含量要求占总平均的 35 %以上 ,为了提高产品中异麦芽低聚糖的含量 ,本公司在日本、无锡轻大、上海市工业微…  相似文献   

14.
低聚乳果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的有效增殖因子。本文主要介绍了低聚乳果糖国内外研究状况、产品类型、安全性;重点介绍低聚乳果糖酶法制备方法,微生物来源,现有酶的改造修饰,并对制约低聚乳果糖发展的瓶颈问题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益生元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益生元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效果,为开发安全、有效的预防和辅助治疗胃癌的药物奠定基础,并为益生元的有效应用打开新思路.方法 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甘露糖在不同时间对BGC-823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甘露糖4种益生元对BGC-823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效果基本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但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的作用在48h和72h差别不大.在这4种益生元中,大豆低聚糖的抑制效果最强,低聚木糖次之,低聚果糖、低聚甘露糖的抑制效果较弱.作用48h、72h达到对BGC-823细胞半数抑制率的大豆低聚糖的浓度是100ms/ml左右;作用72h时达到对BGC-823细胞半数抑制率的低聚木糖浓度在100~125mg/ml;而125mg/ml低聚果糖和低聚甘露糖处理胃癌BGC-823细胞72h,均未达到50%的抑制率.结论 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甘露糖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异麦芽低聚糖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付萍  冉陆  赵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4):198-199,210
对异麦芽低聚糖产品--纵横异麦芽聚糖进行的人体试食实验,结果表明,每日服用5-30g异麦芽低聚糖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制剂对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便秘与非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状况,考察便秘人群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改善的情况。方法采集40岁以上便秘与非便秘人群粪便,各选取10例作厌氧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结果分离培养出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比较不同组人群5种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显示便秘人群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便秘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降低,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状况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结论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可以改善便秘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状况,对便秘人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低聚果糖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应用最早和最为广泛的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果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脂和促进某些营养物质吸收的功能,且对人体无任何生理毒性.通过对其生物学效应与安全性等方面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推动低聚果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和在食品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发酵果蔬汁中低聚果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双歧杆菌发酵果蔬汁中的低聚果糖进行分析。方法 HPLC分析条件为:ZORBAX NH2 Analytical色谱柱,乙腈∶水(75∶25)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为1.0ml/min,示差折光检测器(RID)。结果果蔬汁中的低聚果糖及几种主要糖类均得到有效分离。此分离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RSD)均较高。结论分析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发酵果蔬汁中含有较丰富的功能性低聚果糖,尤其是蔗果三糖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20.
大豆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结构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对山松牌大豆低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结果 :山松牌大豆低聚糖能增殖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 ;在较高剂量时 ,能使体内的肠球菌和肠杆菌增殖。采用B/E值 (即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比值 )作为指标进行分析发现 ,该制品在低剂量时能更好地优化肠道菌群结构。结论 :大豆低聚糖对肠道菌有较好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