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RHP)是Berger 1972年对慢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的一种术式[1].由于该术式在切除胰头部病变的同时保存了消化道的完整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一出现即受到广泛重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DPRHP已经成为治疗胰头部良性、交界性甚至低度恶性(未侵犯十二指肠者)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2.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DPRHP)主要用于治疗胰腺头部良性疾病.我院于1997年10月为1例胰头部多发性结石伴胆总管远端梗阻患者施行DPRHP联合Oddi's括约肌成形术,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DPRHP)主要用于治疗胰腺头部良性疾病.我院于1997年10月为1例胰头部多发性结石伴胆总管远端梗阻患者施行DPRHP联合Oddi's括约肌成形术,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RHP)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7月至2002年8月以来实施该术式9例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并发症进行探讨,对术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手术死亡率为0,胰瘘发生率44.4%,无胰腺假性囊肿及腹腔脓肿形成,随访中无新发糖尿病患者。结论 DPRHP是一种安全、有效、能够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1972年Beger首先实施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RHP)治疗慢性胰腺炎以来[1],由于该术式在切除胰头病变的同时,保留了消化道的完整性,更加符合生理,且创伤较小,提高了术后的生存质量,目前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及日本治疗胰头部良性占位病变的标准术式之一.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适用于慢性胰腺炎(肿块型)和胰腺的良性疾病(浆液性或黏液性囊性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性肿瘤、胰岛细胞瘤靠近胰管无法局部切除者、神经内分泌肿瘤和淋巴上皮囊肿)[2],低度恶性肿瘤不需要淋巴结廓清,也可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然而囊腺癌是否适合此手术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6.
<正>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uodenum preserving resection of head of pancreas,DPRHP)由Beger 1972年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该术主要用以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及慢性胰腺炎。近期我院行本手术1例,为胰头良性肿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部外科扩大及缩小手术主要指以经典的标准术式为基础,在治愈性与功能性相统一的趋势下,结合当前的医学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设备,为获得疾病的最佳疗效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手术方式,例如胆囊癌扩大根治术、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胃癌扩大根治术、胰腺癌扩大根治术等扩大术式以及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RHP)、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等缩小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四种保留器官的胰腺切除术式在治疗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年1月至2010年5月施行的72例保留器官胰腺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疗效,男性24例,女性48例,年龄15~68岁,平均46岁.其中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RHP)9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29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11例,行胰腺头体部巨大肿瘤摘除术23例.结果 行DPRHP的9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胰瘘、胆瘘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愈合.行SPDP的29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胰瘘3例,未发生迟发性脾梗死.行胰腺中段切除的11例患者中,术后合并胰肠吻合口出血1例,经手术治疗治愈.行胰腺头体部巨大肿瘤摘除术的15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中,术后并发胰瘘5例,3例于术后6、12、16个月出现肝转移;行肿瘤摘除术的8例黏液性囊腺瘤患者中,术后并发胰瘘2例.结论 保留器官的胰腺切除术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疗效与传统术式相同,应作为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头和十二指肠在解剖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对位于胰头的病变,一般常规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但对于良性病变,由于切除了远端胃、全部十二指肠及正常胰腺组织,手术显得过大,损伤了正常胃、十二指肠和胰腺的内分泌和消化功能.自Beger于1972年实施应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RHP)治疗慢性胰腺炎以来,其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该文通过复习文献并结合笔者的经验,对我国目前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的进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在慢性胰腺炎并胰头结石治疗的价值。方法胰头部结石患者64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24例(Ⅰ组)和Whipple术40例(Ⅱ组)。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糖及胆红素水平、疼痛缓解、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血糖、胆红素变化及腹痛缓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在慢性胰腺炎并胰头部结石术中是安全可行的,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创伤相对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胰头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s)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总结1999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24例胰头部SPTs病例,手术分为肿瘤剜除组(12例)及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或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HPPD)组(12例),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的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差异;剜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D组(P<0.05,P<0.01);剜除组术后并发症略多于PD组,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D/HPPD组明显恶性1例,局部浸润性生长1例.除1例恶性者术后1年复发外,其余患者目前无肿瘤复发.结论 对包膜完整、无明显恶性表现的胰头部SPTs,宜尽量行肿瘤剜除手术治疗.对怀疑恶变的胰头部SPTs,应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我中心近年来对胰头部良性病变实施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实施了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术后近期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手术死亡0例,术后发生胰瘘2例,十二指肠瘘1例,胆瘘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平均手术时间约4h,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6d。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通过保留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后支及其血管弓,仅在十二指肠乳头及胆总管后壁残留少许胰腺组织,手术切除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操作简便,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该改良术式可以作为治疗胰头部良性病变的重要术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缓解慢性胰腺炎的顽固性腹痛 ,曾施行三类手术 :( 1 )胰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保留型胰头切除(DPRHP)或远端胰腺切除 ;( 2 )在胰管扩张病例中行胰空肠吻合 (P JS)的引流手术 ;( 3 )如Frey联合应用引流手术和有限的胰腺切除术。为了比较DPRHP切除手术和P JS引流手术对胰腺功能的影响 ,作者分析2 7例DPRHP手术和 1 2例P JS手术前后的胰腺功能 ,并取 1 8例慢性胰腺炎病例作为对照。研究终点为胰外分泌功能 (类脂排泄量、尿PABA排出量 )、胰内分泌功能 (糖耐量试验、血清C肽、血浆胰多肽 )等测定 ,血浆胰多肽值可反映功能性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缓解慢性胰腺炎的顽固性腹痛,曾施行三类手术:(1)胰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保留型胰头切除(DPRHP)或远端胰腺切除;(2)在胰管扩张病例中行胰空肠吻合(P-JS)的引流手术;(3)如Frey联合应用引流手术和有限的胰腺切除术。为了比较DPRHP切除手术和P-JS引流手术对胰腺功能的影响,作者分析27例DPRHP手术和12例P-JS手术前后的胰腺功能,并取18例慢性胰腺炎病例作为对照。研究终点为胰外分泌功能(类脂排泄量、尿PABA排出量)、胰内分泌功能(糖耐量试验、血清C肽、血浆胰多肽)等测定,血浆胰多肽值可反映功能性胰组织的容量。  相似文献   

15.
推想在壶腹部良性病灶、低度恶性肿瘤和早期癌肿可用保留十二指肠型胰头切除 (DPRHP)或切除第二部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 (也称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 ,PHRSD)以替代标准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为此作者分析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医院于 1 995~ 2 0 0 1年施行的 8例DPRHP和 7例PHRSD的结果 ,术前均诊断为良性壶腹周围病灶 ,计男 7例、女 8例 ,年龄 2 6~ 6 6岁 ,1 1例在 5 0岁以上。术中诊断为浆液性囊腺瘤 4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 2例、胰岛细胞瘤 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 2例、绒毛状腺瘤 1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1例、腺癌 1例、转移性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头部重度损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胰头部重度损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5例,其中术后出现胰瘘1例,并发腹腔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死于心肺功能衰竭1例.结论 对部分重度胰腺头部损伤患者,急诊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重大危险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处理胰头部、钩突部、降部以远十二指肠以及胆总管下段原发和受累恶性病变的外科手段.该术式于1935年由Whipple报告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如今在病例数较多的胰腺外科中心,该术式的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低于5%,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率为30%~50%[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在治疗胰头部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的14例胰头部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4.0-6.5h,平均5.2h;术中失血100-1000 mL,平均450 mL;术后3例(21.4%)发生并发症,其中胰瘘2例,胆汁漏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住院时间12-62d,平均17d,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术后获访13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中位数为13.5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均无糖尿病、胃排空障碍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是治疗胰头部良性病变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于1898年由Codivila首创,因其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起初并不被认可。手术疗效的落差和患者治疗的渴求,促使医疗技术人员对手术不断改进。如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已成为治疗胰头部及壶腹周围肿瘤的常规术式,近远期疗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回顾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施行3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分为2组:改良组235例,经典组161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带领的医疗小组完成手术,消化道重建以Child吻合为基本术式.改良组采用改良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经典组采用经典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处理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胰瘘和住院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胰瘘的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改良组和经典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83 ±56)ml、(7.2±1.0)h、(21 ±3)d和(381±39)ml、(7.0±0.5)h、(22 ±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8,1.680,± 1.835,P>0.05).396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发生,胰瘘总发生率为7.6%(30/396).改良组患者术后无一例胰瘘发生,经典组患者术后发生胰瘘30例(胰肠吻合口瘘4例、单纯性胰瘘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组中发生胰瘘的患者通过保持引流通畅、使用生长抑素及胃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改良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能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