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卫生的落实对ICU院内感染控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与ICU院内感染关系.方法 A组2010年7~9月入住ICU三天以上病人,工作人员为病人操作,按照习惯进行洗手、擦手和手消毒,没有进行手卫生监督落实,科室没有配备擦手纸;B组2010年9~12月入住ICU三天以上病人,工作人员为病人操作,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洗手和手消毒,并监督落实,科室备好擦手纸和快速手消毒剂.对两组病人进行院内感染发生例次、发生菌种和住院时间进行研究.结果 医院工作人员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能有效控制病人ICU院内感染发生(P<0.05),发生菌种数有减少(P<0.05),病人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能减少ICU院内感染发生,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并能为病人节约医疗费.  相似文献   

2.
肖霖  安寒  邓小华 《医学信息》2019,(8):146-147
目的 通过对我市近三年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探索存在的问题,寻找传染病防控关键环节提供科学依据,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方法 依据“四川省幼托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等,于2014~2016年对我市所有托幼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卫生等进行连续3年监测。结果 三年监测结果的总合格率为96.14%,各年度合格率处于同一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班级空气合格率和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有所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略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立托幼机构的消毒监测合格率逐年提升,私立托幼机构则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市托幼机构总体消毒合格水平较高,手卫生仍然是今后托幼机构开展消毒培训的重点,尤其加强对私立托幼机构的监测、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3.
总结呼吸道传染性病毒感染孕产妇手术时的医院感染管理。管理重点是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条目,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手术前做好手术间及需用物品的准备,对参与手术人员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手术中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放置;手术后规范患者及工作人员处置,规范手术用物及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处理,手术间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4.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桂林 《医学信息》2008,21(5):652-653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07年医院管理年评价标准>及<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相关要求,制定相同检查项目,对18所一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结果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医务人员消毒知识滞后,消毒剂选择不当,缺乏必要的监测,无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及反馈,器械清洗缺乏必备的设施;感染病人隔离措施不当.结论 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加快基层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的更新,规范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常见的外科感染往往易通过手术这一途径感染或被感染。因此,加强手术室无菌消毒隔离制度,对控制外科感染有着重要作用。 一、途径 1.手术人员的手臂:污染的手是外科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 2.病人手术区皮肤:病人手术区皮肤上的细菌是切口感染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取相应对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ICU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情况。患者均为入本院ICU患者,医护人员均为本院ICU医护人员。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送检标本为实验组,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患者感染率,细菌耐药率。结果实施细菌感染监控前后,对照组550例患者发生感染164例;实验组525例患者发生感染79例,实验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共分离出病原菌119株,对照组为202株,实验组分离出的病原菌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原菌耐药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奎诺酮类耐药率降低到30%以下,大肠埃希氏菌降低到60%左右。实验组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数监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相应对策干预后有效降低患者的细菌感染率,同时,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手术人员无菌技术操作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手术室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发生率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无菌技术不仅是外科医生必备的操作技术,也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文就手术人员无菌技术操作现状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与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12月~2009年12月28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发生医院感染16例,切口感染率为5.6%,经过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患者疗效良好.结论 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加强环境管理和微生物监测,减轻术后疼痛和及时治疗基础疾病、防止环境和空气的污染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莉萍 《医学信息》2010,23(5):1197-1198
目的 了解基层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否有所提高及目前状况.方法 2008年4月和2009年11月随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审组对本市县、区属10所医院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标准实地督查.结果 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基层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以提高,但仍存在不同程度问题:领导重视不够,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医院感染监控方法落伍,大部分医院未开展目标性监测;资金投入不足,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不合理;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不合要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证件未能进行审核;医疗废物的管理未完全符合要求.结论 基层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紫外线消毒和空气净化消毒两种方法对消毒供应室空气消毒效果,选择更好的消毒方法或者消毒方法组合。方法选择污物回收间、清洁物品包装间、无菌物品发放室为监测区域,先后采用紫外线消毒和空气净化消毒方法,在消毒前(T1)、消毒后即刻(T2)、消毒后60 min(T3)采用标准五点采样法,放置直径9 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测定空气菌落数,以评价不同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 T2、T3时刻污物回收间、清洁物品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发放室的空气菌落数较T1时刻明显减少。 T2时刻采用空气净化消毒后的污物回收间、清洁物品包装间、无菌物品发放室菌落数分别为86、73和60 cfu/m3,均显著高于紫外线消毒法(<0.05)。但是T3时刻经空气净化消毒后上述各室的菌落数分别为22、17、14 cfu/m3,均显著低于紫外线消毒法(<0.05)。结论紫外线即刻消毒效果要好于空气净化消毒,但是紫外线消毒的持久效果要弱于空气净化消毒。鉴于紫外线消毒和空气净化消毒的实际效果,在消毒实践中需要根据工作实际,灵活选择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新生儿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指导新生儿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及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72株病原菌中居前3位的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7.7%)、大肠埃希菌(4.8%)、金黄色葡萄球菌(4.0%)。药敏显示MRS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0%耐药,对万古霉素100%敏感。G-杆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结论MRS菌株已成为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根据新生儿生理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CSSD)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CSSD的13名护理人员、4名护工进行监测,待护理人员与护工采用标准规范方法洗手后,用消毒毛巾擦干,使用消毒棉签对其手部进行样本采集,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结果 按照规范方法洗手的护理人员手部监测合格率为100.0%,未按照规范方法随意洗手的护理人员手部监测合格率为32.47%;经统计学检验,二者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 根据供应室工作的特点,分析其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了通过对手术人员进行干预,加强监管无菌区环境,建立健全医院消毒隔离机制和手术室感染监测机制等措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外科手术消毒中应把好碘伏质量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伏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消毒剂,常用于外科手术人员的手、手术区皮肤及医疗器械的消毒,也可用于蔬菜、水果等的消毒。原料为美国药典(ⅩⅩⅢ)版收载,国内80年代末即获准生产,其制剂一般为2%水溶液。经过手术科室多年的使用发现有个别不同批号稀释液的颜色深浅不一,消毒后作细菌培养,发现菌落数变化较大。为此本文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如下。 1.把好进货关 碘伏是由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而成的不稳定络合物,其中有80%-90%的结合碘可解聚成游离碘。由于碘的沉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差异,探讨做好手卫生的改进措施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手卫生监测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卫生洗手合格率低,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合格率高。从人员看,护士手卫生洗手比医生的做得更好,合格率高。手卫生监测检测到的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菌。结论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成效好,应予以推广。加强手卫生设施的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以增强意识,提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预防控制手术感染,减少手术病人感染率,是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室的科学化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必须从管理上、设施上、方法上进一步按要求进行操作管理,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提出了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措施与对策,严格执行各科消毒隔离制度和科学化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连续性现患率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反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按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制定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2014年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2~201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958例,发生医院感染14例,感染率为1.5%;2012~2014年现患率分别为1.39%、2.22%、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ICU、普通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6.10%,以治疗用药为主;分别为34.38%、30.16%、15.67%,治疗使用抗菌药物送检率分别为62.69%、69.12%、78.95%;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病原学送检,是现阶段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独立单元空气净化器和紫外线消毒对介入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探讨空气净化器和紫外线消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利用空气净化器和紫外线灯对介入手术室进行相同时间处理,用平板自然沉淀法分别对比两种处理方式对介入手术室自然菌的消毒效果,同时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两种消毒方式处理后5 830名手术病人术后感染情况。结果:在经过24个月相同时间处理后,紫外线灯对介入手术室自然菌的杀菌率达85.04%(283.1/332.9),而空气净化器对介入手术室自然菌的杀菌率达83.72%(283.05/338.1),两种方法消毒后空气菌落数分别为(43.69±23.08)cfu/m3和(45.87±18.13)cfu/m3,介入手术术后感染率分别为0.49%(15/3 050)和0.29%(8/2 780);两种方法的杀菌效果、空气菌落数及介入手术术后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空气净化消毒效果与紫外线无异,然而由于其可持续使用,贯穿手术过程且对人体无害,空气净化消毒器应作为介入手术室消毒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介入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提高介入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介入手术患者143例临床资料,按其手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2±9.3)岁;对照组108例,其中男7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0.1±8.9)岁;且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统计两组之间实施手术的医护人员年资、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的差异,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越长感染危险越高,实施手术医护人员的年资越低,感染危险越高,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外科手消毒及所使用的皮肤消毒液的细菌监测结果显示:菌落数越高,感染危险越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介入手术的医护人员的年资低、无菌操作不严、手术时间长、外科手消毒不规范是导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介入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系统管理,是降低介入手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手术室空气污染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空气中含有很多的微生物 ,其中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工作人员及病人身上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各种方式播散到空气中引起他人的感染。手术室是病人进行手术的场所 ,其无菌技术管理与手术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 ,西南医院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日趋完善 ,各种医疗用具都采取了必要的清洗、消毒、无菌技术等措施 ,对手术间空气也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处理 ,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现就医院门诊手术室通过对手术间空气污染的调查 ,加强手术间空气的无菌技术管理介绍如下。1 空气细菌污染调查将手术分为前期 (准备手术物品、摆体位、手术人员进位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