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一系列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果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透析效果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透析过程中发生的低血压患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罗陈晓 《医学信息》2009,22(6):1038-103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80例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低血压的46例病人采取改善血液净化方法、去除诱发因素、做好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干预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结果 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低血压46例,占透析患者总数的57.5%.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41能完成透析治疗,4例需暂停透析,经处理后血压回升,可继续透析,1例停止透析,无一例因出现低血压而死亡.结论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从而提高透析的质量和效果,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依据血液透析中常出现的低血压类型,分析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病机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结果 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通过正确评估患者低血压类型和发病机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进行观察,并给予针对性护理,为改善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36例患者,观察并详细记录低血压症状,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研究护理前后患者低血压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6例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低血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其中33例未再次复发,有效率为91.67%,3例患者低血压症状再次复发。结论认真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压症状出现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可导致血压变化,严重时导致血透过程终止,影响血透质量.本文主要探讨透析相关性血压变化的原因、机制和处理措施.方法 对常规血液透析的30例病人3870次透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透析中超滤量大及高龄患者易发生低血压,透后2h及非高龄患者易发生高血压.结论 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及降低幅度与脱水量、透析时间、年龄明显相关;透析过程中高血压与年龄、透析时间相关,而与脱水量相关性不大.透析中发生血压变化须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心钠素和甲状旁腺素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血透患者血清心钠素(ANF)和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与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关系,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放射分析法分别测定3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清ANF和iPTH水平变化, 并分析其与低血压的关系. 结果发现: 血透患者ANF和iPTH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透析后总体水平显著低于透析前(P均小于0.01); 低血压组患者透析前血清ANF和iPTH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均小于0.05); 透析后低血压组患者ANF水平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但iPTH水平较透析前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 血透中发作性低血压与患者血清ANF和iPTH水平升高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调查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3年1月~20008年7月73例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73例腹膜透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结论 感染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加强防感染护理有助于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预防透析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32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透析,试验组采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模式进行透析,观察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透析期间平均血压、脱水量、血容量及超滤量,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结果对照组透析模式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9%,试验组透析模式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6%,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钠与超滤曲线模式联合应用可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中超滤量、超滤率、血流量、透析方式与低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2004.5.1至2006.5.10期间,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9例患者,统计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时的超滤量(UFV)、血流量、透析方式结果血液透析中有低血压发生的超滤量、超滤率高于无低血压发生的超滤量、超滤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血流量之间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血液透析(HD)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滤过(HDF)(P<0.01).结论 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与超滤量、超滤率、透析方式有关、与血流量无关.  相似文献   

10.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50%-75%,而老年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长期反复的低血压可造成透析时血流量不足,透析不充分,诱发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收集2007年8月-2009年8月我院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温透析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行血液净化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58.08岁。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予常温透析(37℃)、低温透析(35.5℃)各144次共288例次。观察发生低血压的次数、透析结束时血容量下降(△BV)、在线Kt/V值及透析前后患者体温(BT)、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常温透析144例次发生低血压82例次,低血压发生率56.94%;低温透析144例次发生低血压46例次,低血压发生率31.94%。低温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透析(X~2=18.225,P0.01)。常温透析、低温透析的在线Kt/V值分别为1.40±0.07、1.41±0.07,两种方法都可以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5,P 0.05)。低温透析结束时△BV小于常温透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P0.05)。低温透析患者透析结束时BT和HR均低于常温透析,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859,7.45;P0.01)。低温透析患者透析结束时SBP、DBP、MAP均高于常温透析,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246、-4.998、-4.382,P0.01)。结论低温透析能够有效地降低IDH的发生,且操作简单,是一种可有效预防IDH的透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余伟 《医学信息》2010,23(4):1078-107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各种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1月共84例透析患者的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好的护理使患者处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 良好的护理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滤曲线与钠曲线联合应用对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影响。方法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易发生低血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4岁;体质量46.0~72.5kg,平均体质量59.9kg。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试验组男:女为4:6;对照组男:女为5:5)。分别给予超滤曲线与钠曲线结合透析(试验组)和标准模式透析(对照组)1个月(共12次),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血压、透析过程中血压及低血压的发生率、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超滤量及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透析前及透析1h、透析2h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透析3h、透析4h血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过程中,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17%,对照组为4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4h,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滤曲线与钠曲线结合透析可以有效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而对血清钠离子浓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谭渭萍 《医学信息》2009,22(9):1854-1856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54例献血者发生晕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晕厥发生率为1.1%,其原因以精神紧张、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等有关.结论 熟悉掌握无偿献血晕厥反应的常见原因,适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降低献血晕厥反应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铜仿膜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对透析患者IL-1(白细胞介素1)、TNP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C3(补体3)的影响。结果发现:透析后1h患者IL-1、TNFα和C3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透析后1h首次使用综合征症状发生率较高相一致。膜的生物相容性是首次使用综合征的重要原因,新透析器高通透性是首次使用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铜仿膜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对透析患者IL-1(白细胞介素1),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C3(补体3)的影响。结果发现:透析后1h患者IL-1,TNFα和C3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透析后1h首次使用综合征症状发生率较高相一致。膜的生物相容性是首次使用综合征的重要原因,新透析器高通透性是首次使用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我科自2009年10月~2010年11月先后对74例置管透析患者护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74例置管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后,静脉置管的感染明显减少.结论 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可控制血透病人深静脉置管的感染,延长置管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出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如何减少并发症,提高对并发症的疗效,延长存活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除应用一般性碳酸盐透析外,采用不同透析技术,重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高血压、低血压、贫血以及胰岛素的使用提出了特殊治疗方案.结果:经采取不同透析技术,提高了对并发症的疗效,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结论:对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尽量做到早透析,透析个体化,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这是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背景: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与否直接关系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目的:比较PolyamixTX与F7HPS两种透析膜对尿素氮、肌酐等代谢废物的清除效果。 方法:选择2008-06/2011-03天津市海河医院门诊尿毒症维持性常规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F7HPS膜材料和PolyamixTX膜材料组,每组20例。比较透析前后患者尿素氮、肌酐下降程度,观察不同透析膜治疗后低血压、抽搐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PolyamixTX膜材料组和F7HPS膜材料组透析6个月后尿素氮、肌酐与透析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 < 0.05),F7HPS膜材料组下降更多。F7HPS膜材料组20例患者中15例并发低血压、抽搐,PolyamixTX膜材料组中7例并发低血压、抽搐,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提示F7HPS具有相对好的溶质清除力,但发生低血压、抽搐等并发症的情况也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4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结果。结果41例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继续PD治疗。3例真菌性腹膜炎患者拔出腹透管,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受各种因素影响,加强透析前后患者的培训是减少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