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冠脉内局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关系及引起慢血流的临床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有心绞痛症状同时运动试验阳性的516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根据校正的TIMI帧数(TFC)计数血流分级32例(6.2%)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作为慢血流组,同期造影正常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描述临床特征、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血流组ET-1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血清NO水平显著降低(P<0.05)。慢血流组与正常对照组TFC计数前降支(49±13)帧、(33±2)帧;回旋支(37±12)帧、(24±3)帧;右冠状动脉分别为(36±12)帧、(21±2)帧(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者慢血流显著高于非吸烟者(β=1.114,OR=4.682,P<0.01)。结论冠脉内局部ET-1、NO水平与冠脉血流显著相关,升高ET-1、降低NO可能诱发慢血流。吸烟可能为慢血流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肖勇  曹登瑞 《西部医学》2010,22(7):1214-1215,12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简称丹红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50例),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治疗前后次日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14天复查上述指标并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术前vWF及ET-1均显著升高(P〈0.01),FMD和NO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vWF因子升高(P〈0.05),FMD降低(P〈0.05),但ET-1和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丹红组vWF、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FMD水平增加(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给予丹红治疗可以有效防治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金爱萍 《医学争鸣》2009,(21):2382-2384
目的:观察脂联素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测定80例初发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CⅢ)、血清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PCⅠ,PCⅢ、血浆ET-1和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NO和F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FMD(r=0.483)和NO(r=0.417)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PCⅢ(r=0.601),PCⅠ(r=0.552),ET-1(r=0.429)和收缩压(r=0.32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脂联素可通过增加NO,减少ET-1的释放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高血压心肌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1、一氧化氮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241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n=135),非冠状动脉狭窄组(n=106).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的ET-1、NO,以及不同病变支数患者ET-1、N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冠状动脉狭窄组血浆ET-1高于非狭窄组,而血清NO浓度低于非狭窄组.同时随病变血管增加血浆ET-1水平增加,而NO则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年龄、糖尿病史、吸烟、TC、LDL-C、ET-1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记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41,0.227,0.087,0.053,0.552,P<0.01~0.05),NO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记分呈负相关(r=-0.504,P<0.05).TG、BMI、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记分无相关性.结论:内皮功能障碍是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因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内皮素-1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水平及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53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5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超声测定其内皮舒张功能指标(FM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EPCs水平,同时检测反映内皮功能的生化指标,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NO。结果 在基线水平上,冠心病组内皮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下,EPCs数目明显减少,hs-CRP 水平升高,NO含量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FMD与EPCs数量显著相关,FMD随EPCs数量增加而改善,呈正相关趋势(r=0.52,P<0.01)。同时,反映内皮功能的指标hs-CRP与FMD、EPCs均呈负相关趋势(r=-0.43,r=-0.50,P<0.05),NO与FMD、EPCs均呈正相关趋势(r=0.54,r=0.4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EPCs数量较健康人群明显减少,内皮功能明显低下,同时内皮功能随EPCs数量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高密度脂蛋白(HDL)、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增加程度(FMD)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B组,35例)和合并冠心病组(C组,40例),正常对照(A组)33例,分别检测血清APN、NO、ET-1,同时利用超声检测FMD、硝酸甘油诱发内皮独立的肱动脉直径增加程度(NID).结果 B组、C组与A组比较,血APN、NO、HDL显著降低(P<0.01);FBG、ET-1显著升高(P<0.01).FMD(%)降低(P<0.05),NID(%)各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APN与ET-1、FBG、BMI呈负相关(r=-0.41,r=-0.49,r=-0.31,P<0.01),与FMD(%)、NO、HDL呈显著正相关(r=0.672,r=0.308.r=0.347,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紊乱,脂联素可通过影响ET-1和NO的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无创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平滑肌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6例冠心病患者和38例正常人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血管舒张(FMD)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NID),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浓度(NO),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和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2)冠心病组FMD与NO呈正相关(r=0.54,P〈0.01);与肱动脉基础内径和ET呈负相关(r=-0.21,P〈0.05,r=-0.47,P〈0.01).而NID与肱动脉基础内径呈负相关(r=-0.41,P〈0.01),与FMD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和平滑肌功能均受损,肱动脉舒张功能的测定对冠心病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无狭窄和CSF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流情况和内皮功能,并通过对血浆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进行测定,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吸烟率为18%,慢血流组为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13.5.±0.9)%、(2.2±0.8) mg/L,慢血流组为(12.8±0.5)%、(1.4±0.5) mg/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血浆NO [(35.2±11.5)μmol/L]、ET-1[(17.4±3.6) ng/L]与对照组[NO (48.3±13.2)μmol/L、ET-1(15.1±2.4) 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F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吸烟(OR=5.469,P=0.000)、RDW (OR=1.623,P=0.012)、hs-CRP (OR=2.584,P=0.000)、NO (OR=1.437,P=0.000)以及ET-1(OR=1.646,P值=0.000)。结论吸烟、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在CS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而血管内皮功能与CSF的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彭晓东  吴铿  黎倩  陈梅 《海南医学》2006,17(10):14-15,2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脉压分成四组,同时测定每个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情况。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ET-1呈显著性正相关(r=-0.185,P〈0.01),与NO呈显著性负相关(r=-0.162,P〈0.05),与ET-1和NO的比值呈显著性正相关(r=0.212,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内皮功能损害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和预测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对减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慢血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实施PCI治疗慢血流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同时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疗程2周。对比两组的血管内皮损伤、内皮舒张及炎症指标。治疗后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舒张功能(FMD)、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MD)、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MPs、vWF、ET-1、IL-6、CRP和TNF-α降低,NO、eNOS、FMD及NMD 升高;治疗前后两组比较,治疗后患者外周血EMPs、vWF、ET-1、IL-6、CRP及TNF-α较治疗前降低(P?<0.05),NO、eNOS、FMD及NMD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降低 (P?<0.05)。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能减轻慢血流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1.
张帆  贺立群  方勇  冷沁 《疑难病杂志》2013,12(10):745-74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Ⅰ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观察Ⅱ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分别采用高分辨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变化,以及血中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治疗后肱动脉FMD、NO、hs-CRP、ET-1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治疗后上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亦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Ⅰ组比较,观察Ⅱ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能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疑难病杂志》2014,(1):8-9,24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方辅治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通脉方,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患者肱动脉内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百分比(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百分比(NID)及NO、6-keto-PGF_(1a)、ET-1、TXB_2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2组NO、6-keto-PGF_(1a)。均显著升高(P<0.05),ET-1、TXB_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MD、NID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通脉方辅治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的动员作用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和常规药物+氯沙坦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EPCs及NO和内皮素-1(ET-1)。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PCs及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耘栽-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氯沙坦治疗后EPCs与NO呈现正相关(r=0.421, P=0.014),与ET-1呈现负相关(r=-0.398, P=0.021)。结论氯沙坦能够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EPCs的动员作用而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脂联素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缬沙坦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超声多普勒法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FMD),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肱动脉基础内径、FMD、NO、脂联素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缬沙坦组除肱动脉基础内径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缬沙坦组治疗后FMD、脂联素、NO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P<0.01)。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均无明显变化。FMD与脂联素水平(β=0.308,P<0.05)和NO水平(β=0.417,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脂联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体外反搏(ECP)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治疗CSF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CSF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和药物联合反搏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及对症治疗,药物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5 mg/d。药物联合反搏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联合ECP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5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帧数(cTFC)、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踏车运动试验总时间。结果 药物组治疗15 d后Lp-PLA2、ET-1低于治疗前,NO高于治疗前,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cTFC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组联合反搏组治疗15 d后IL-6、Lp-PLA2、ET-1低于治疗前,FMD、NO高于治疗前,药物联合反搏组治疗6个月后cTFC低于治疗前,SAQ评分、踏车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总时间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5 d后药物组Lp-PLA2、ET-1低于对照组,FMD、NO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药物组cTF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5 d后药物联合反搏组IL-6、Lp-PLA2、ET-1低于对照组、药物组,FMD、NO高于对照组、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药物联合反搏组cTFC低于对照组、药物组,SAQ评分、踏车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总时间高于对照组、药物组(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ECP能够改善CSF,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程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冠状动脉慢血流(CSF)逐渐被重视。CSF可以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是CSF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联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CS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S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7例入选。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他汀组(常规治疗+法舒地尔+常规瑞舒伐他汀,常规组)和强化他汀组(常规治疗+法舒地尔+强化瑞舒伐他汀,强化组),各39例。观察治疗2周后3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情况,评价各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检测及比较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一氧化氮(NO)水平。治疗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状态。结果 治疗2周后三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9,P=0.008),强化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7,P=0.003)。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强化组和常规组hs-CRP、TNF-α、IL-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强化组与常规组hs-CRP、TNF-α、IL-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强化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及常规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但强化组与常规组相比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法舒地尔和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CSF 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且常规剂量和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相比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马玲  张金国  尉希清  陈猛  谭洪勇 《当代医师》2013,(11):1526-152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SCFS)与血浆内皮素(ET-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反应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0例行冠脉造影(CAG)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通过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c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血流帧数。筛查出SCFS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另外45例无SCFS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t检验和X。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CFS的高危因素。结果研究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42)mmol/Lvs(1.44±0.34)mmol/L,t=-2.731,P〈0.01],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68±0.62)mmol/LVS(5.10±0.84)mmol/L,t=3.727,P〈0.01],血浆ET-1、TAT、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94.3±16.78)ng/Lvs(83.5±12.53)ng/L,t=3.051,P〈0.01;(12.96±3.24)μg/Lvs(8.76±2.64)μg/L,t=5.945,P〈0.01;(2.48±0.35)μg/LVS(1.58±0.46)μg/L,t=11.25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血清胆固醇、ET.1、TAT、hs—CRP是影响SCFS的危险因素(OR〉1.22)。结论由于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障碍以及炎症反应,出现动脉硬化,导致凝血功能活化,冠状动脉出现慢血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瘀阻组、痰浊壅塞组、气滞心胸组各30例及20例正常对照组FMD及NM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或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中的ET-1、vWF、TM及NO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患者均具有较低的FMD(P0.05),心血瘀阻组最低;与正常对照组、痰浊壅塞组、气滞心胸组相比,心血瘀阻组患者具有较低的NMD(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患者均具有较低的NO(P0.05),其中心血瘀阻组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气滞心胸组相比,心血瘀阻组、痰浊壅塞组患者具有较高的ET(P0.05),其中心血瘀阻组最高;与其余3组相比,心血瘀阻组患者具有较高的vWF(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患者具有较高的TM(P0.05)。以心血瘀阻证的出现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MD为保护因素(ORFMD=0.159),年龄为危险因素(OR年龄=1.32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间,患者存在不同的内皮功能,其中心血瘀阻证内皮功能最低;FMD为心血瘀阻型心绞痛发生的保护因素,年龄为其出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