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震旦纪—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震旦纪至早古生代中期(寒武纪、奥陶纪),差异性构造升降活动,使塔里木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演化。震旦纪,盆地性质具滨、浅海及局限海盆特征;寒武纪,盆地古地理特征的总趋势是西高东低,依次为碳酸盐台地~斜坡~深海盆地;奥陶纪,大规模海侵使中~西部的碳酸盐台地转化为混积陆棚,深海盆地也由寒武纪时期的欠补偿性演化为奥陶纪的补偿性盆地。到晚奥陶世晚期,早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海水几乎全部退出塔里木盆地,结束了盆地范围内震旦纪~奥陶纪沉积古地理发展演化史。  相似文献   

2.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划分为18个三级层序,下、中、上泥盆统分别包括7、5、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续时限为2.87Ma。按界面性质可将三级层序划分为10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上述18个三级层序构成二个超层序(二级层序)。盆地腹部泥盆系层序发育齐全,而靠近继承性古陆边缘或沉积高地的浅水区则通常缺失下部1—4层序或顶部17—18层序,并具有自南部钦防海槽向中部右江地区和北部扬子古陆南缘,底部缺失层序增多的趋势。SS1低水位时期形成六盘水-南丹、曲靖-开远两个次级陆源碎屑浅海盆地,滇东曲靖-宜良一带为河-湖环境,而钦防海槽则为次深海海槽环境。海进时期,南盘江坳陷初步形成台-盆相阃格局。高水位时期,盆地古地理环境分异较大,边缘形成三角洲环境、滨浅海环境及碳酸盐岩潮坪-泻湖环境;内部发育混积台地、盆地环境。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进一步明显。SS2沉积时期,滇东北及黔中南地区形成碳酸盐岩台地;广西地区呈现出台-盆相阃格局,常见生物礁及礁前塌积;钦防海槽则演化成统一的陆内裂谷盆地。在SS2沉积未期,滇东北、黔中南地区演化为广泛分布的局限台地。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南部地区早古生代主动大陆边缘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晚奥陶世期间,鄂尔多斯南部地区为古秦岭洋北侧具沟、弧、盆体系的主动大陆边缘。在此背景下,有序地发育了可分别用镶边碳酸盐陆棚模式及重力流量式概括的弧盆地与残留海盆地沉积类型;构造轮廓为向洋呈阶段断落和块关错移结构特征的基本格局。晚奥陶世末,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陆-陆碰撞作用结束了主动大陆边缘构造阶段。  相似文献   

4.
区域资料研究表明,早寒武世,宁夏贺兰山地区经历了前寒武纪长期隆起后开始下降,接受滨海浅滩相、碳酸岩盐潮坪相沉积.至中晚寒武世,鄂尔多斯西缘海侵不断扩大,呈现为开阔陆棚海,沉积环境由滨海浅滩相向潮坪相、台地边缘浅滩相、陆棚内缘斜坡相过渡,沉积中心转移至贺兰中段.通过对贺兰山地区寒武纪沉积地层特征、沉积相及古生物群时代分析对比,将寒武纪地层划分为早期海侵体系域(TST1)、中期海侵体系域(TST2)和高水位体系域(HST),其中,TST2与HST被饥饿段(SS)开分.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古岩溶特征及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古岩溶主要发育在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盆地东南部古岩溶普遍发育.根据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残余厚度,古岩溶地貌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3种类型.据据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岩心分析,岩溶斜坡孔隙裂缝发育,并有着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海平面对陆架边缘沉积的控制作用和机理,基于三维地震、钻测丼资料,应用轨迹分析和三维层序模拟方法对中中新世古珠江陆架边缘三角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重建了其在13.5~14.2 Ma之间陆架边缘轨迹迁移和三角洲演化历程,认为油气有利储集相带主要为低位和强制海退体系域内的三角洲前缘和海底扇内扇亚相.研究结果表明:该三角洲由下至上可划分为3个单元——单元1的地层加积样式表明其属于高位体系域;单元2具有典型的下降型陆架边缘轨迹,对应强制海退体系域;单元3的上升型轨迹则对应于低位体系域.由3个单元组成的整条陆架边缘轨迹反映了在高沉积供给速率下沉积体系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表现为一个先上升、再下降、最后再上升的相对海平面旋回,与全球海平面升降吻合良好.陆架边缘三角洲在此旋回期间持续向海进积,前积层坡度增大1°~2°.三角洲前缘宽度由25km增加至约40km,其砂质体积分数也相应增加了约10%.部分三角洲前缘沉积物越过陆架坡折在上陆坡形成海底扇.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楚—萨雷苏盆地南哈萨克区块下石炭统的层序地层、沉积相、沉积演化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自下而上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主要由海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识别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蒸发台地、开阔台地生物礁、礁—滩复合体、滩间海、局限台地澙湖、淹没台地或深水台地等,高位体系域以开阔台地相为主;海侵体系域以发育局限台地相为主,中部的SQ3发育深水—淹没台地相,上部SQ4的顶部发育蒸发台地相.总体上,由南向北可划分潮缘带—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高能滩、台地边缘礁、滩、浅海—半深海等沉积相带.沉积、层序对储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台地边缘高能相带为有利的储层相带,三级或四级层序界面附近,储层质量最好,储层孔隙度大于10%.  相似文献   

8.
泥盆系是富含油气的阿尔及利亚韦德迈阿次盆地西北部438B区块重要的含油层位之一,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仅下部的SQ1层序保存较完整;泥盆系属于快速海侵缓慢海退的沉积旋回,由海侵、早期高位和晚期高位3个体系域叠加组成。在SQ1层序中相当体系域级别的地层单元在区域上具有良好的等时性,仅在研究区东、南部外侧构造隆起区明显变薄或局部缺失海侵体系域地层。各体系域中,早期高位体系域的障壁砂坝在纵向上具有更好的可比性,反映该体系域障壁砂坝砂体的发育层位和沉积厚度更稳定,砂体连通性和储集性更好,但上部的SQ2为仅保存部分海侵体系域沉积记录的残余层序。选择SQ1层序各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438B区块泥盆纪具备向南东方向弧突的,由浅海陆棚、障壁岛、潟湖、潮坪组成的海湾地貌和分带性沉积格局;在各体系域继承性发展演化的分带性沉积格局中,以早期高位系域中的障壁砂坝和冲溢扇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层位、相带和部位。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序地层学,将华北地台东部下奥陶统划分为新厂阶和道保湾阶。早奥陶世海水较浅,发育浅海和海岸两种沉积环境,自南往北由古陆边缘沉积区过渡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局限台地和潮上云坪发育。台地呈“中凹边凸”凹面式隆升,南北升降差异逐渐加大,沉积-沉降中心的延伸方向由东西延展向南北方向发展,显示了多种构造应力综合作用而又存在优势方向的特点。相对海平面继承了寒武纪末期的降低趋势,海退大致自NW向SE,台地衰退,云坪和局限台地向东扩展,开阔台地向北、向东退缩。沉积相南北分区的特点使得岩性分区显著,从台地区到潮坪相区,由灰岩过渡为白云岩。需要注意的是,本区云坪亚相准同生白云岩特别发育,中新生代盆地下奥陶统特别是亮甲山组白云岩发育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在泥盆、石炭纪时,裂陷运动在被动陆缘和陆内产生许多裂陷槽,形成相对于浅水碳酸盐台地的台间斜坡——海槽深水沉积环境。台间海槽可分为继承性深水台间海槽和泥盆纪时发育起来的台间海槽;台缘斜坡分为跌积边缘型和沉积边缘型。文章描述了上述各深水环境相特征。从区域构造背景和海槽分布方向性、分组性、火山活动、断裂差异升降方面论述了斜坡——海槽的构造活动性。斜坡——海槽的深水沉积环境和岩相,提供了油气生成、储集、运移、圈闭、聚集和保存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