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观察共分4组:甲组104例,首服阿苯达唑300mg和复方甲苯咪唑1片(含甲苯咪唑100mg、左旋咪唑25mg),第2、3次各服复方甲苯咪唑1片,1.5d服完;乙组117例,每次服阿苯达唑100mg和复方甲苯咪唑1片,1.5d共服3次;丙组61例,阿苯达唑600mg顿服或1.5d分3次服,每次200mg;及丁组87例,1.5d服3次,每次服复方甲苯咪唑2片。4个组治后半月复查,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的阴转率分别为:甲组100%(36/36)、95.0%(76/80)、65.7%(44/67);乙组100%(42/42)、100%(75/75),66.7%(54/81);丙组100%(19/19)、82.1%(32/29)、52.8%(19/36);丁组96.3%(26/27)、73.8%(45/61)、62.3%(33/53)。蛔虫卵和钩虫卵减少率均在95%以上甚至100%,鞭虫卵减少率也可达80.1~93.9%。4个组的服药后副反应均甚轻微,以头昏和胃部不适多见,副反应率分别为11.8%、5.4%、0%及4.7%。结果提示两药小剂量伍用较单药常用量为优,且以驱治蛔虫和钩虫的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作者等在马拉维3个美洲钩虫流行区的儿童感染者中观察了阿苯达唑(albendazole)的驱钩作用。实验分4个组:第一组106例6~19岁的患儿,分成4小组,25例服用安慰剂,30例顿服左旋咪唑80mg,其余51例服用阿苯达唑,其中25例顿服200mg,26例顿服400mg,第二组34例8~17岁的患儿,19例服甲苯达唑,每日200mg二次分服,连服3天,15例顿服阿苯达唑400mg,第三组27例8~18岁感染者顿服阿苯达唑400mg,第四组30例1~2岁的患儿顿服阿苯达唑200mg。各组在服药前和服药后7和21天分别用改良加藤法作虫卵计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达唑的驱钩虫效果,我们于1986年10月至1987年4月在四川省内江县永安乡,采用3d疗法,对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达唑(每片含C型甲苯达唑100mg和盐酸左旋咪唑25mg)的近期(治后2周)和远期(治后20周)疗效进行了现场观察。 234例中男性105例,女性129例,年龄15~70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观察了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土源性线虫虫卵的作用。根据感染度将26名粪检蛔虫卵、鞭虫卵阳性和24名钩虫卵阳性的学龄儿童均分为两组:组Ⅰ,阿苯达唑400mg,一次顿服;组Ⅱ,甲苯达唑100mg,2次/天,连服3天。收集儿童服药前一天、服药后连续7天(蛔虫、鞭虫感染者)或10天(钩虫感染者)的粪便。用盐水漂浮法分离鞭虫卵  相似文献   

5.
在疗程为10~14d时,甲苯达唑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5mg/kg/d,阿苯达唑的为100mg/kg/d。在所用的疗程下,甲苯达唑的剂量较阿笨达唑100~300mg/kg/d低3~11倍时,它们的疗效相仿,但甲苯达唑100mg/kg/d的疗效则优于剂量大l~2倍的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与阿苯达唑合并治疗未能明显提高疗效,但此2种药物并用吡喹酮治疗则疗效明显提高。实验证明阿苯达 唑亚砜的疗效优于阿苯达唑,而阿苯达唑用则无效。  相似文献   

6.
小鼠的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囊在含甲苯达唑阿苯达唑或阿苯达唑亚枫1及10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l~7d时,囊壁所含各药物的量相近,但生发层的受损以甲苯达唑组较重,次为阿苯达唑亚砜和阿苯达唑组。感染小鼠ig上述3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等效剂量1~14d后24h,囊壁的药物含量甚低,但生发层的损害仍以甲苯达唑组的较重,并认为阿苯达唑亚矾是阿苯达唑的有效代谢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阿苯达唑与小量复方甲苯咪唑伍用的驱虫方案,对驱治钩虫和其它肠道线虫混合感染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为进一步了解和验证这种伍用方案的效果,我们进行了扩大病例的观察。一、治疗对象和方法 (一)治疗对象江都县吴堡乡居民,经定量透明法(2片)和盐水漂浮法(3片)粪检肠道线虫卵阳性者(孕妇和有严重心、肝、肾病变及精神病史者除外)列为治疗对象。 (二)分组阿苯达唑(商品名肠虫清)系中美天津史克公司产品,批号Z8903033,每片200mg;复方甲苯咪唑为南京第二制药厂产品,批号880501,每片含C型甲苯咪唑100mg,盐酸左旋咪唑25mg。受治者按年龄、性别、虫种和虫卵数尽量均匀分配于各组,A组104例,男性42人,女性62人,年龄3~80岁,首次同服阿  相似文献   

8.
复方阿苯达唑驱除肠道线虫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复方阿苯达唑(每片含阿苯达唑67mg和噻嘧啶83.3mg基质)的驱虫效果。方法:对成人钩虫感染者1864例、蛔虫感染者1568例和鞭虫感染者1785例及儿童蛲虫感染者373例,随机分组,比较服用单剂复方阿苯达唑3片或2片与单剂阿苯达唑400mg或噻嘧啶30mg(含基质10mg)/kg的驱虫效果和副作用。结果:成人复方阿苯达唑3片和2片的虫卵阴转率,钩虫分别为65.0%和52.7%(P<0.01),蛔虫均为100%,鞭虫分别为26.5%和19.2%(P<0.01)。3片的驱钩虫效果显著优于阿苯达唑和噻嘧啶组(P均<0.01)。2片的驱钩虫效果亦优于噻嘧啶(P<0.01),与阿苯达唑无显著性差异,但驱鞭虫效果低于阿苯达唑。2-6岁儿童服复方阿苯达唑1.5片的,蛲虫卵阴转率为100%,显著优于噻嘧啶(P<0.01)。复方阿苯达唑的驱虫作用快速,副作用轻,对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显著影响。结论:复方阿苯达唑具有阿苯达唑和噻嘧啶两药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敖其尔  温浩  杨文光 《地方病通报》2003,18(1):20-24,101,102
为观察阿苯达唑脂质体 (L- ABZ)经腹腔注射治疗感染细粒棘球蚴 (E.g)的疗效并比较其与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及单纯用阿苯达唑 (ABZ)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疗效 ,选用 NIH小鼠 (2 0 g± 1g) ,阿苯达唑脂质体采用中和法 ,按阿苯达唑 37.5 mg/ kg·次、75 mg/ kg·次及 15 0 mg/ kg·次 ,按 2 0 g小鼠一次用量各 0 .2 m L 配制 ,单用阿苯达唑用花生油助溶剂也按上述方法配制成 3种不同浓度每次每只小鼠用 0 .2 m L,原头节取自绵羊肝脏 E.g内囊 ,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口服单纯阿苯达唑组 (Po- ABZ)、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组 (Po- L - ABZ)和腹腔注射阿苯达唑脂质体组 (Ip- L - ABZ) ,后 3组按阿苯达唑 37.5 mg/ kg·次、75 mg/ kg·次及 15 0 mg/ kg·次依次又各分为 3小组 ,与对照组共计 10组 ,NIH小鼠腹腔接种感染 12 W后开始用药 (对照组给予同容量蒸馏水 )每次 0 .2 m L ,用药 3次 / W(每周一、三、五给药 ) ,10 W后解剖 ,观察指标为 :(1)大体形态 ;(2 )囊湿重 (减重率 ) ;(3)病理组织学变化 ;(4 )测定血液和肝脏中的 ABZ及其代谢产物砜 (ABZSN)和亚砜 (ABZSX)的浓度 ,并进行疗效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1)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感染 E.g小鼠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阿苯达唑 ;(2 )腹腔注射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20%小牛血清-RPMI 1640中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经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20μg/ml作用3~5d后,其死亡率分别为42.4~64.2%和40.6%。用囊液培养原头节时,两种药物的效果更差。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与低浓度的吡喹酮合并应用时,原头节的死亡率较两药单用的明显增加。小鼠1次口服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1g/Kg后4h,其血清具有较强的抗原头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甲苯达唑单用或与左旋咪唑合用对旋盘尾丝虫微丝蚴及胚胎发育具有缓慢的抗虫效果,但另有报道两药合用并不优于安慰剂。这种差异可能与甲苯达唑水溶性差有关。甲苯达唑柠檬酸盐具较好的水溶性,作者报告了左旋咪唑合用每日1次或2次甲苯达唑柠檬酸盐治疗20例盘尾丝虫病患者的结果。20例男性中、重度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1周d5和d7接受150mg左旋咪唑,随后单剂量组每日服500mg甲苯达唑柠檬酸盐1次,连续14d;双剂量组每日服500mg  相似文献   

12.
小鼠于感染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后用甲苯达唑口服治疗,剂量为12.5~100mg/kg/d×10时囊肿抑制率为49.2~77.5%,用阿苯达唑100~300mg/kg/d×10~14治疗的为61.3~72.1%,而用吡喹酮400mg/kg/d,或800mg/kg/d,2次均服,疗程为10d时则无效,但若给服500mg/kg/d×14,囊肿抑制率为63.4%。药物有效各组的每鼠平均囊数,除个别组外,均较相应对照组的为少。此外,甲苯达唑与吡喹酮合并服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评价国产和合资的阿苯达唑治疗脑囊尾蚴病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将脑囊尾蚴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以随机对照选用合资产阿苯达唑作对照组,每组80例,均按20 mg/(kg.d)×10 d,隔3~5 d,所有患者均加服同一产家生产的吡喹酮片,口服20 mg/(kg.d)×6 d,共3个疗程。结果国产阿苯达唑组临床有效率92.5%,不良反应发生率33.75%;对照组合资产阿苯达唑分别为95%和31.25%,经统计学处理2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阿苯达唑与合资产阿苯达唑治疗脑囊尾蚴病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讨复方甲苯达唑和阿苯达唑对幼儿蛲虫病的治疗效果,于1985年5月至11月治疗幼儿蛲虫感染者368例。 一、方法与对象 于治前和服药后3d,用透明胶纸肛拭法,于清晨对幼儿园2~6岁儿童采样检查,凡蛲虫卵阳性者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临床对照方法,观察吡喹酮、甲苯咪唑、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治疗巨片形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18例巨片形吸虫病例依次用甲苯咪唑片[5 mg/(kg·d),2次/d口服,连用15 d];阿苯达唑片[ 20 mg/( kg·d),2次/d口服,连用15 d];三氯苯达唑[10 mg/(kg·d),顿服,2 d一疗程];18例中的3例给予吡喹酮总剂量120~180 mg/kg,总剂量平均分为4 日,每日分2次服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标准:(1)治疗一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尤其发热频率及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2)治疗期间动态复查血常规其中白细胞计数较前下降;嗜酸粒细胞计数或其比例较治疗前下降;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反应指标较前减低;(3)治疗半月后复查肝脏CT,低密度影较前吸收;(4)粪检无巨片形吸虫虫卵排出.显效:符合以上标准中(1)、(2)、(3)、(4)四项;有效:必须有标准(1),加上(2)、(3)、(4)中任意一项;无效:不符合(1)、(2)、(3)、(4)中任意一项.结果 吡喹酮、甲苯咪唑、阿苯达唑治疗巨片形吸虫病无效,三氯苯达唑治疗18例巨片形吸虫病有效.结论 三氯苯达唑治疗巨片形吸虫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应用形态学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虫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苯达唑与氟苯达唑作用机理相同,均使虫体破坏,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甲苯达唑无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虫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苯达唑与氟苯达唑作用机理相同,均使虫体破坏,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甲苯达唑无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比较了阿苯达唑、复方甲苯咪唑和噻嘧啶3种药物治疗钩虫感染者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 1 对象 凡粪检钩虫卵阳性者均作为治疗对象,共收治124例。 2 粪检方法 用改良加藤法检查钩虫卵,治疗前后均作钩虫卵计数;并取同粪0.5g,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培养钩虫幼虫,鉴别虫种。 3 药物与分组 阿苯达唑片剂,湖北  相似文献   

19.
阿苯达唑合并复方甲苯咪唑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以阿苯达唑600mg合并复方甲苯咪唑6片(每片含甲苯咪唑100mg,左旋咪唑25mg),1.5d 3次分服.1月后复查,钩虫、蛔虫、鞭虫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6.2%,100.0%和75.0%.虫卵减少率为99.9%、100.0%和93.5%.服药后5d内排虫情况,对蛔虫驱虫效果最快,前3d的排虫数占总排虫量的95.0%;钧虫次之,第2—4d的排虫数占总排虫的91.0%;对鞭虫的驱虫效果较慢,排虫量从第3d开始上升,至第5d达高峰,显示鞭虫排虫时间较长.观察180例服药者,出现10例副反应,副反应率为5.6%.结果提示,两药伍用驱除肠道线虫较单药常用量疗效更优、疗程缩短,且副反应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20.
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咪唑控制蛲虫感染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咪唑对兖州市2所幼儿园进行驱虫实验,儿童易于接受,驱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