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增加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治疗前后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BS、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在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上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醒脑开窍针刺运动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高压氧及常规神经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运动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简易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平衡功能(BBS)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结合醒脑开窍针刺运动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可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平行设计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6例及联合组34例。对照组予节律性运动训练,观察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3组均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治疗3周后患者的改良Ashworth(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LE)评分。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观察组对比,联合组MAS评分、NIHSS评分、CMCT均降低(均P <0.05);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均升高(均P <0.05);与对照组、观察组相比,联合组总有效率最高(P <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肌张力,改善平衡能力及神经功能,降低中枢运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评估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行走步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下肢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状态、平衡能力及步态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痉挛指数(CSI)、计时起立-走测试(TUG)和步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长、步频和最大步行速度(MW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平衡状态,患者行走步态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躯干与骨盆强化控制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7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单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执行骨盆与躯干的强化控制训练,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躯干控制能力( trunk control test,TCT)、运动功能(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平衡功能( Berg balance scale, BBS )、Barthel 指数( 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步行分级( 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等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价两组不同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8 wk后,实验组的TCT、FMA、BBS、FAC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MBI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肢体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骨盆与躯干强化控制训练具有促进疗效、显著改善病人整体运动能力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13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风病症状和体征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钙调素(CAM)水平。结果 (1)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风病症状和体征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MGB1、CTRP9、CAM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利用NIHSS和Barthel指数(MBI)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偏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推拿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其中22例给与推拿治疗(推拿组),22例给与推拿联合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组)。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量表)、平衡能力(BBS量表)、步行能力(FAC量表)、日常生活自主活动能力(MBI量表)。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推拿组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治疗后第4、6、8周联合组FAC、M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 结论在推拿治疗基础上开展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视觉反馈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治疗。2组连续治疗5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通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BBS评分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BBS评分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头针结合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行走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周以内病程的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高压氧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高压氧康复组采用早期常规康复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常规康复组只进行早期常规康复训练,疗程为6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BBS评分、简化FMA评分和 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定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6周后,2组BBS评分和简化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以高压氧康复组幅度提高更为明显;经过治疗6周后,2组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以高压氧康复组好转幅度更为显著。结论:早期康复结合高压氧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柳忠  梁天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80-2685
背景 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尤为重要,而临床鲜见通过镜像疗法(MT)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MT联合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减重组(n=40)和联合组(n=4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组患者在减重组基础上增加MT;每周训练6 d,共持续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优于减重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和6MWT结果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MT联合BWSTT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巨刺结合经筋刺针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康复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60例采用巨刺结合经筋刺针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运动能力(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肌张力(MAS)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NIHSS、FMA和MB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MAS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治疗后MAS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 7%,高于对照组的71. 7%(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刺结合经筋刺针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治疗中,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肢体运动能力、有助于恢复日常生活功能,缓解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训炼后,观察组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功能康复锻炼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和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功能康复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巨刺缪刺针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巨刺缪刺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伯格氏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日常活动能力指数(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步行功能分级(Holden)评分、手部水肿程度评分、坐位平衡能力[坐位静态下压力中心点轨迹长(COP-SL)及轨迹面积(COP-S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MBI、Holde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和手部水肿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P-SL水平低于对照组,COP-S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缪刺针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BBS、MBI和Holden评分,降低NIHSS评分和手部水肿程度评分,以及改善坐位平衡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参芪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残疾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确诊的206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结合Brunnstorm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通络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中医证候评分及残疾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FMA与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FMA、M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小板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平均血小板体积较对照组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通络方联合Brunnstorm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和神经功能,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残疾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踝关节策略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姿势平衡及提高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康复治疗的168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踝关节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加用踝关节策略稳定极限训练,1个月、3个月后比较两组相关康复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的BB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10m MW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踝关节策略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姿势平衡,改善其步行能力,对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联合脑反射治疗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收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神经促通技术联合脑反射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言语功能、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BBS、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CFC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神经促通技术联合脑反射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神经功能与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杜燕  陈雪梅  李丽 《吉林医学》2022,(3):800-802
目的:通过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血流限制联合抗阻训练观察其对偏瘫侧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抗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流限制;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采用徒手肌力量表(MMT)评估下肢肌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的下肢部分(FMA-LE)评估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患者屈髋与伸膝肌力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屈髋与伸膝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MA-LE、BBS、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FMA-LE、BBS、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限制联合抗阻训练更能促进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肌力恢复,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董晓琼  吴月峰  许夏彬  蒋周洁  韩英 《浙江医学》2022,44(15):1650-1652
目的探讨双重任务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双重任务步行训练,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步行训练。分别于康复治疗前、4周后采用PROKIN平衡训练评估系统(评估指标包括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Bre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均小于对照组,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均小于治疗前,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重任务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作用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采用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FMA、BBS、BI评分、FAC评分,同时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8、12周后FMA、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8、12周后FMA、BBS评分高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12周后FMA、BBS评分高于治疗8周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FMA、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12周后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8、12周后FAC评分高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12周后FAC评分高于治疗8周后(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对比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低于和高于治疗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且能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