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袁燕平  黎美仁  胡佳莉  周燕 《江西医药》2021,56(11):1850-1852
目的 研究自制的免疫组化笔对高铁二胺-阿利辛蓝(HID-AB)染色速度和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已经确诊的大肠肠化标本30例,每例标本切片后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HID-AB染色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即在常规染色基础上使用自制免疫组化笔,然后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常规染色组结果的异同.结果 两组HID-AB染色结果均为阳性,而实验组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试剂消耗量更少.结论 自制免疫组化笔有助于提高HID-AB染色的操作效率,同时能够减少试剂消耗量,如果能够在免疫组化中使用这种笔,将极大地降低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用蜡封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蜡封边法取代擦玻片步骤,避免了用滤纸擦片易折断玻片、组织块被擦掉、抗体浓度不被稀释及液体外溢等。采用蜡封边后,起到一个屏障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免疫反应定位细胞和组织中的抗原成分的一种新技术,已经成为病理研究及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目前使用的方法很多,不论是ABC法或者是目前推出SP法即用型,在染色过程中,除正常血清保护外,其余各步都要经过反复洗涤及用滤纸擦干组织周围的水份,用滤纸擦片缺点很多,如擦片时易造成玻片的折断,易将组织块擦掉,操作步骤烦锁,进口油笔虽可代替,但费用太昂贵。  相似文献   

3.
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组织切片,特别是经酶消化后的切片,长时间浸泡在水溶性试剂内多次振荡冲洗,与玻片粘附性降低,常造成脱片。另外在每次加抗体前要用缓冲液冲洗,以致缓冲液弥漫于玻片,为防止抗体四溢和被稀释,必须擦掉组织周边的缓冲液,费时费力。为此,作者改用白乳胶作为切片粘附剂防止脱片和改变脱蜡方法,可以基本上不经擦水直接滴加试剂染色,取得满意效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波对胸腹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的应用。方法:运用方阵选择法选择微波处理胸腹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时最佳抗体的浓度、微波炉功率及微波作用时间,对8例淋巴瘤及10例非肿瘤患者胸腹水细胞使用微波技术进行CD45RO/CD45RA免疫组化染色.并与经典染色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微波技术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抗体及酶标记抗体作1:5稀释、微波炉功率200~250W、微波作用时间2~3分钟,染色效果最佳,染色时间从经典染色的5.5小时缩短为1.5小时;8例淋巴瘤病人3例CD45RO阳性,5例CD45RA阳性,10例非肿瘤病人均为阴性,与经典方法一致。结论:采用微波技术对胸腹水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较经典方法节约时间,且染色效果一致,可以使免疫组化染色从特殊项目变成检验科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机与手工免疫组化染色的效果。方法采用常规多种免疫试剂一抗及同种二抗,采用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机与手工免疫组化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操作,分析两种染色方法的染色效果。结果与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法相比,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法染色均匀,定位准确,背景清晰,染色效果更佳。结论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具备操作规范、标准化程度高、结果精准等特点,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所致的人为误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E染色切片褪色后是否可以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方法:将封好的HE切片放入二甲苯浸泡,去除盖玻片和中性树胶;梯度酒精水化之后用蒸馏水(或自来水)水洗;放入用75%酒精配置的1%的盐酸酒精分化液中浸泡1min,晾干后,再放入1%的盐酸酒精分化液中1min,反复数次直至颜色完全褪去,然后水洗;将防脱片剂多聚-L-赖氨酸工作液滴在已褪色的切片上,烤片60min,PBS浸泡;根据抗体需求采取合适的修复液(EDTA或柠檬酸盐)和修复方法(高压修复或水浴修复);根据常规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的方法和阳性对照片一起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所有对照片和滴加多聚-L-赖氨酸工作液的实验片均为阳性,无1例脱片。结论:此方法可以用于常规HE染色切片褪色后继续用于做免疫组化检测相关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麦海浪 《云南医药》2005,26(6):549-550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简称免疫组化)是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能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如酶、金属离子、同位素等显示一定的颜色,并借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其颜色变化,从而在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确定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选取160例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取其胃肠组织病理化分析的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份,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切片制作,观察组质量控制管理,然后再行切片制作,对比两组有效制片率。结果观察组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97.50%)优于对照组(78.78%),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病理组织进行制片时,质量控制管理的应用,能够提高免疫组化病理检验技术质量及有效制制片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及时回报的应用。方法:246例来自外科手术送检的各类新鲜组织标本,同时采用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方法及普通免疫组化法做病理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对疾病的检出率。结果:246例组织标本中,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恶性肿瘤确诊率为97.4%,良性肿瘤97.1%,炎症及增生性病变96.8%;普通免疫组化确诊率分别为97.4%,98.1%和98.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可以达到术中与快速冷冻切片同期出结果的要求,且不影响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LA—I、CD68和CD3抗原在胃癌及周围淋巴结的表达。方法胃癌组织30例,胃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做对照。周围淋巴结共40个。用抗HLA—I、CD68和CD3的单克隆抗体采用SP法做免疫组化分析。结果阳性组织中细胞膜和细胞浆着色。HLA-I抗原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织为16.67%,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为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阳性表达率为36.67%,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为26.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阳性表达率为20%,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为36.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CD68阳性表达率为20%,CD3阳性表达率为35%。HLA—I和CD68、CD3三者表达呈直线相关关系。结论胃癌HLA—I表达下降,HLA-I和CD68、CD3浸润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P53与细胞角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方法50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癌组织,P53单克隆抗体,CK多克隆抗体,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0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癌组织标本均有不同数量的双标记阳性细胞,即P53与CK同时表达。结论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可用于研究P53与细胞角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使用过程中的工作特点,并比较其与传统手工操作免疫染色差异,分析其优势、探讨不足。方法选择同一时间段内乳腺癌、卵巢癌、甲状腺癌、消化系统癌、肺癌、肾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免疫组化病例,用机器操作与手工操作两种方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实验结果。结果应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35种常用抗体中32种阳性染色着色均匀,定位准确,背景清晰,仅3种抗体(CA125、AAT、CD10)机器染色效果不佳,染色满意率:91.4%(32/35)。结论 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区别于手工操作,运行过程中对某些细节步骤有特殊要求,其总体优势多:标准化程度优良、工作效率高、染色效果满意,其在临床病理诊断领域中将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国产人用浓缩狂犬疫苗(简称国产狂苗)与进口人用狂犬疫苗维尔博(VERORAB)预防严重犬咬伤的效果比较。方法:测定接种疫苗后中和抗体滴度和统计过敏人数。结果:VERORAB接种后第45天中和抗体滴度平均值为1∶51.2±0.3,过敏率为0。而用国产狂苗接种后,同期中和抗体滴度平均值为1∶30±0.48,过敏率为9.67%。结论:VERORAB比国产狂苗的预防效果好,过敏率低。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免疫组化染色中内源性生物素的封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组化染色中,人们对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已有了充分认识,并采用了有效的过氧化氢法消除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达到避免非特异性染色的目的;然而对内源性生物素(EABA)产生的影响知之甚少,几乎没有采取任何防范的措施。其实,在某些正常组织或肿瘤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远高于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作者以蛋清液封闭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内源性生物素,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防溢液画蜡笔的制作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中国蜡染艺术用蜡壶将熔蜡画在织物上防染原理 ,设计了防溢液画蜡笔 ,用于组化或免疫组化染色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材料2 0~ 2 5W电烙铁一把 ,一段细铁丝(10cm) ,蘸水笔尖一个 ,包埋用石蜡。组装方法 :将蘸水笔尖附于电烙铁头 ,用铁丝缠拧紧。2 使用方法2 .1 将画蜡笔插电源烧热 (5~ 10min) ,备包埋用石蜡一块。2 .2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行微波或其它抗原修复。2 .3 待抗原修复液温度降至室温 ,用烧热的画蜡笔的笔尖侧缘刮取石蜡 ,笔尖下倾 ,熔蜡流注笔尖 ,即可在载玻片上的组织切片周围依形画出 1mm粗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病理及免疫组化情况。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2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以免疫组化SP法测定CD117、CD34、Vimetin、S-100、SMA、Bcl-2表达。结果 12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有85%为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肿瘤8.3%,神经鞘瘤1.7%。10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表达率90.2%,CD34表达率80.4%,Vimetin表达率86.3%,Bcl-2表达率74.5%,S-100表达率11.9%。结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主要为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诊断需与免疫组化相结合,方可得到准确诊断结果。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诊断时应联合应用一组免疫组化抗体方法,CD117和CD34属于诊断中最具有敏感性有效性的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皮肤交界痣的诊断进一步的探讨。方法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比复发及无复发皮肤交界痣的区别,来明确皮肤交界痣的诊断。结果两者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几乎无差别。结论诊断和治疗皮肤交界痣,不能单纯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还应当根据临床,并加强随访,观察复发情况,以便及时进行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包括62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ELISA法测定患外周血和门静脉血P53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突变P53蛋白。结果:外周静脉血途径检测P53抗体阳性3例(4.8%,3/62),阳性率显低于门静脉血途径阳性率(35.5%,22/62)和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率(48.4%,30/62)胃癌术后早期复发门静脉血P53抗体阳性、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均显高于未复发。结论:联合门静脉血和癌组织P53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6例乳腺小管癌患者,所有患者经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重新确诊,都选择抗体ER、PR、C-erb B-2、CK5/6、S-100及P63进行免疫组化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研究。结果在16例乳腺小管癌中,有13例伴有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免疫组化显示,小管癌部分ER、PR均阳性,C-erb B-2阴性,CK5/6、S-100及P63均阴性。结论乳腺小管癌有特殊的镜下特征,容易误诊,诊断中免疫组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因素,总结提高染色质量。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标本及时充分的固定、组织的正确处理、合适的抗原修复和合理运用缓冲液和稀释液,保证染色试剂的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合适的烤片温度和时间,正确的制片方法等。结果保存了组织抗原的免疫活性,极少出现非物异性背景染色和假阳性反应。结论认真对待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避免不良现象发生,可获得满意的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