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后脑实质损害及其对神经发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认识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所致的脑实质损害及其对小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经颅脑超声确诊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伴脑室扩大的新生儿157例 ,分析侧脑室扩大程度与脑实质损害的关系。通过随访 ,了解这些小儿神经发育状况 ,总结脑实质损害程度与新生儿期后神经发育的关系。结果91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损害迹象 ;脑室周围白质损害最为明显 ,62例为一过性 ,29例在4周时白质病变不消失或形成脑室旁白质软化 ,7例同时存在出血性脑梗塞 ;脑实质损害的严重性与脑室扩大的程度有关 ;部分患儿在新生儿期后颅脑超声检查时发现脑结构异常 ;随访月龄在3个月以上的72例患儿中 ,智能发育轻度异常29例 ,严重异常7例 ,神经发育异常与脑实质损害程度有关。结论严重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可继发脑实质损伤 ,应注意脑室扩大所致的脑室旁白质病变及出血性脑梗塞。脑实质损伤可导致神经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2 0年中,随着围生期护理的明显改善,尽管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 IVH)的发生率正在减少,重度IVH或伴有脑实质累及的IVH仍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特别是<1 0 0 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问题,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PHI)是继发于早产儿PV IVH所致的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与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一样,是引起早产儿新生儿期死亡和远期神经发育缺陷(包括运动和认知)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二种脑白质损伤有本质上的区别,PHI是脑室周围白质的出血性坏死,而PVL则是脑室周围白质的缺血性损害。本文将重点讨论PHI的神经病理学、发病…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梗阻性脑积水是指新生儿期各种病因所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脊液在脑室内过度堆积,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往往是逐渐进展的,表现为脑室进行性扩大,使脑室周围脑实质受压,造成脑室旁白质损伤,严重者脑室旁白质软化,导致神经伤残.典型临床表现为头围和前囟进行性扩大、颅缝分离.未经治疗的梗阻性脑积水预后差,约50%患儿3年内死亡,77%~80%在成年前死亡;早期发现、积极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生存率可达89% ~95%[1-2].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肖梅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3):168-169,187
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均是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常见的脑损伤类型,尽管其发生均与早产儿脑室周围血液动力学和解剖学因素相关,前者主要为出血性病变,而后者则为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的缺血性病变,两种损害常可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脑室旁白质损伤是早产儿围生期窒息后常见的脑损伤类型之一,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但常规序列难以区分病灶内是否合并出血,而出血与否可能影响治疗和预后。该研究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来检测存在白质损伤的早产儿脑内的出血性病变。方法对临床怀疑围生期窒息后脑损伤的75例早产儿行头颅GE HDx Twin Speed 3.0T 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FLAIR、T2FLAIR、DWI和SWAN。结果44例(58.7%)早产儿存在脑室旁白质损伤,其中4例(9.1%)存在出血性白质损伤。在这4例中有3例合并生发基质出血-脑室内出血;4例合并小脑出血;1例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结论脑室旁白质损伤中绝大多数为非出血性损伤,当伴有生发基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时,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病灶中常存在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脑室旁白质损伤是早产儿围生期窒息后常见的脑损伤类型之一,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但常规序列难以区分病灶内是否合并出血,而出血与否可能影响治疗和预后.该研究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 SWAN)来检测存在白质损伤的早产儿脑内的出血性病变.方法 对临床怀疑围生期窒息后脑损伤的75例早产儿行头颅GE HDx Twin Speed 3.0T 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FLAIR、T2FLAIR、DWI和SWAN.结果 44例(58.7%)早产儿存在脑室旁白质损伤,其中4例(9.1%)存在出血性白质损伤.在这4例中有3例合并生发基质出血-脑室内出血;4例合并小脑出血;1例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结论 脑室旁白质损伤中绝大多数为非出血性损伤,当伴有生发基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时,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病灶中常存在出血.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常见脑损伤主要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发育不成熟密切相关。前者为出血性病变,常导致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和脑室周围出血性髓静脉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后者为缺血性病变,也与官内感染有关。其中局部PVL的病理特征是白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的急性坏死,在后期可形成多发小囊腔。弥漫性PVL又称为弥漫性白质损伤,其病理特征是白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的凋亡性死亡,少见出现囊腔改变。局部和弥漫性PVL最终均导致脑白质容量减小和髓鞘化受损。PVH-IVH和PVL是引起早产儿早期死亡、脑瘫、视、听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CT与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引起儿童致残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1ar leukomalacia,PVL)、生发基质出血、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导致的颅内改变有别于足月儿,产生的后果也不相同,这些都与早产儿脑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观察有无脑损害表现,了解脑损害的程度,同时正确判断预后,使临床医生及时对患儿作出恰当的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患儿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引起儿童致残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periventricu larleukomalacia ,PVL)、生发基质出血、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导致的颅内改变有别于足月儿,产生的后果也不相同,这些都与早产儿脑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观察有无脑损害表现,了解脑损害的程度,同时正确判断预后,使临床医生及时对患儿作出恰当的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患儿的致残率。1 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病理基础妊娠早、中期,脑室周围白质的血供主要来自脑表面向脑室方向走行的穿支血管,…  相似文献   

10.
脑室旁白质损伤是早产儿特征性脑损伤,也是早产儿最重要的脑病类型之一。其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脑白质的凝固性坏死、少突胶质细胞损伤、髓鞘损害、轴突损伤以及坏死部位出现反应性胶质化和小胶质细胞浸润等,这些病变与新生儿期后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密切相关。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与脑血管发育未成熟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损伤易感性有关。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