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宋莺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12):39-42,60
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导航技术正逐步向动态网络导航演进.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动态导航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存几个主要薄弱的技术问题,提出层次化的动态导航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该框架由数据供应层、动态导航信息服务层、通信层和用户层组成.本文研究平台的总体框架、软件体系结构、数据库的建立和发布协议等主要关键技术.建立实现了B/S与C/S混合模式的交通信息服务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前,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ITS)来看,国内大多数导航系统为静态导航,缺乏根据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动态导航的功能.从而提出一种基于手机RFSIM与GIS技术结合的城市实时交通动态导航平台,为出行者提供实时动态的交通信息和导航服务.该系统主要包括实时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短时交通预测系统,北斗或GPS定位以及GIS实时导航系统.在已获得的相关技术的支撑下,着力解决在此导航系统中涉及到的交通信息的获取、北斗定位和实时交通动态导航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施文灶  王平 《软件》2014,(4):32-36
GPS车载导航系统融合了车辆、交通、计算机、通信、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相关技术,逐渐成为交通导航的重要工具。本设计以处理器为S3C6410A的开发板作为开发平台,采用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选用GPS模块GR-87采集GPS数据,对GPS车载导航系统的方案进行论证,介绍了GPS数据的获取、电子地图的生成和显示。以福建师范大学校园为实测环境,实现实时定位、动态路径规划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微型机与应用》2015,(7):16-19
车辆导航系统的核心是路径规划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分静态路径规划(Static Path Planning,SPP)算法和动态路径规划(Dynamic Path Planning,DPP)算法,SPP的不足是不能对实时变化交通信息做出快速响应,而DPP则可以利用路网中实时更新的交通信息及时地为驾驶者提供更佳的导航路线。本文在研究了静态路径规划中用到的一些算法后,如A*算法,继而分析动态路径规划的一些思想,在此基础上分析D*Lite算法可以改进的地方,并给出优化后的算法程序。利用10×10、50×50、100×100三种规模的模拟路网做对比实验,实验表明优化后的D*Lite算法在速度上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实时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的完善,车辆导航系统动态路径规划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在研究动态路网模型及其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实时交通信息,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适合国内车载导航应用的动态路径规划的改进方案。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PDA的上海市交通信息网格发布平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启海  方钰 《计算机工程》2006,32(1):242-244,278
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下基于PDA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以强大的交通信息网格为支撑,在PDA嵌入式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交通信息,尤其是动态信息的获取、可视化、分析、输出等服务。该系统为PDA用户提供基于网络技术的实时交通路况、动态路径决策等传统导航设备所缺乏的实时动态信息。从系统总体架构、实现的关键技术、与后台网格的交互过程等多方面介绍了该移动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SINS(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组合导航系统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导航定位系统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背景,建立了该组合导航系统的状态方程与量测方程,设计了组合导航系统的降阶卡尔曼滤波模型以及闭环修正卡尔曼滤波模型;为了验证上述模型,进行了相关的静态试验与动态试验,各导航参数的试验变化曲线证明:该系统模型可行,组合系统的精度完全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研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路径动态诱导问题,针对目前交通导航系统不能实时动态规划行驶路线的不足,结合自主研发的车载终端装置,通过对Dijkstra算法的改进及优化,提出了一个可应用于交通诱导过程的动态实时最优路径算法;基于该路径优化算法,车载终端装置可以通过接受交通控制中心的实时道路信息,不断调整车辆的行驶路线,最终实现行驶路线的全程动态优化;仿真实例证明:在实时交通信息的引导下,动态交通诱导技术保证了行驶路线的全程优化.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电视国标(DTMB)的智能交通导航系统,并实现其服务器部分。规范不同来源和格式的实时交通信息,依据传输协议专家组协议完成对交通信息的实时编码,将编码后的信息转化为可通过DTMB无线传输的TS码流,通过现有的地面传输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发射到终端,将实时交通信息与静态地图匹配,完成动态导航。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组合导航系统中,融合算法结构难以在线进行配置的问题,基于误差状态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ES-EKF)和标准观测模型库,提出一种不依赖特定平台、可在线配置结构的多源融合估计框架,赋予组合导航系统动态变更信息源融合方式的能力。对多种导航子系统的输出信息进行分类和建模,建立一个不依赖于特定传感器和平台的标准观测模型库。设计一种算法结构的表示规则,将算法结构映射为融合模式,实现信息源和变量的灵活选择。基于该融合估计框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惯性测量单元/磁力计/编码器/相机/激光雷达组合导航系统。最后,在野外数据集上进行了多种测试,该系统能够通过人工静态地或自主动态地变更融合模式灵活配置融合算法的结构,且定位精度优于 robot-localization 算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框架可有效地实现多源融合估计、可在线地配置融合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