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鄱阳湖水质资源有偿使用的实地调研,从农户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几个方面对鄱阳湖水质资源有偿使用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受教育水平对休渔期受偿意愿、候鸟保护受偿意愿、退田还湖受偿意愿影响显著为负;家庭收入对休渔期受偿意愿、候鸟保护受偿意愿、退田还湖受偿意愿影响显著为负;家庭支出对鄱阳湖流域休渔期受偿意愿、候鸟保护受偿意愿、水质持续恶化受偿意愿、供水量不稳定受偿意愿、退田还湖受偿意愿影响显著.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鄱阳湖水质资源有偿使用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农户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几个方面对鄱阳湖水质资源有偿使用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受教育水平对休渔期受偿意愿、候鸟保护受偿意愿、退田还湖受偿意愿影响显著为负;家庭收入对休渔期受偿意愿、候鸟保护受偿意愿、退田还湖受偿意愿影响显著为负;家庭支出对鄱阳湖流域休渔期受偿意愿、候鸟保护受偿意愿、水质持续恶受偿意愿、供水量不稳定受偿意愿、退田还湖受偿意愿影响显著为正,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气候变化条件下鄱阳湖流域未来水资源量的问题,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历史水资源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影响水资源量的主要气候因素,建立了水资源量多元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然后采用全球气候模式(GCM)下的CMIP3数据,预测了鄱阳湖流域3种SRES情景下未来的水资源量,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的水资源量将有小幅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单元,选取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开发潜力等3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基于SPSS13.0软件,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将鄱阳湖流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四个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功能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鄱阳湖流域曾经出现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和水旱频仍等问题,江西积极探索流域综合治理的机制与方法,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使鄱阳湖湖区面积、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保护,而且使整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得到了重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为提高,对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主要污染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水污染主导因子及其主要来源,为科学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鄱阳湖水资源承载力0.5216,表明鄱阳湖水资源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承载空间;水质承载指数6.179,说明流域范围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鄱阳湖的水质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4.295,反映出鄱阳湖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环境较差的水质性缺水的生态问题仍然存在,防治流域水污染刻不容缓。鄱阳湖水体中BOD、COD的年纳污量虽小于Ⅲ类水质控制纳污量,但TN的年纳污总量介于Ⅲ类水和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之间,TP年纳污量大于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TN和TP成为湖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鄱阳湖水体中的COD、TN、TP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水和非点源污染,其中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最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应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7.
梁越  刘小真  赖劲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69-11171,11202
金属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各种污染物中所含的重金属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引起流域水环境的污染。从鄱阳湖流域主要矿产的构成与分布特征、主要矿产开采对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的影响与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并提出了防止金属矿开采对水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业旅游开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据农业旅游的特点、鄱阳湖流域自然景观、资源环境及目标市场与系统内部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关系,按坡度、等高线从低到高建设水域和湿地渔俗文化体验与候鸟观光区,平原农耕文化体验区,丘陵、盆地特色种养休闲农业旅游区,山地度假、认知、观赏、休闲复合型农业旅游区,促使鄱阳湖流域城乡统筹与产业融合以及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遥感影像,分析了2000—2015年鄱阳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借助地统计学、空间自相关、GIS技术等分析方法,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生态风险显现出逐步向高风险发展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南昌市、鄱阳湖附近,南部生态风险较低,形成"北高南低"的局面。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值-高值(H-H)聚集区集中分布于高风险区附近,低值-低值(L-L)聚集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边界。  相似文献   

10.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分配与绿洲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叶尔羌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与绿洲生态的耗水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水资源分配中应增加生态用水比例,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订灌区用水限额,并提出了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水资源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流域水质、水量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决策者及公民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滇池流域的调研得出影响滇池流域水质、水量的主要原因有内源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而导致这一系列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即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基于此在以往生态补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主体功能区视阈下鄱阳湖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明  钟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42-8043
从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出发,以主体功能区为视角,探讨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青弋江流域7个监测断面2017—2019年6项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了流域的主要水质指标,得出青弋江流域的综合水质状况和水质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弋江流域整体水质为优,主要水质指标为NH3-N和TP;下游因工业污染源较多,水质最差,上游主要污染源为林地腐殖质等带来的N、P污染,随着水体自净中游水质优于上游;汛期由于雨水冲刷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加重,水质劣于其他月份,随着对流域污染源排放管控的加强,流域水质随时间推移呈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全林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4):121-122+127
国有森林风景资源有偿使用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国有森林风景资源有偿使用政策不尽完善,理论探索不够,实践经验不足。立足森林风景资源用益物权的实现,探索了有偿使用的具体方式方法,认为实行特许经营是国有森林风景资源有偿使用的可行途径,提出了规范程序、加强监管、完善制度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精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结合流域自然地理概况,依据精河水文站实测资料进一步分析精河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水质等水文水资源特性,分析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以为精河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鄱阳湖湖区的自然环境数据、区位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主要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由此对鄱阳湖流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地湖的支持功能和调节功能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7.
白河流域水质时程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贺芳  吴斌  张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72-11674
根据1991~2006年16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氨氮、溶解氧3项指数,运用单因子指数、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白河流域水质进行分析,通过水质的逐月变化及逐年变化比较,探索白河流域水质时程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秩相关系数法(Spearman)对水质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保护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鄱阳湖流域1470~2014年的原始旱涝等级序列,利用最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构建了鄱阳湖流域旱涝的长期预测CEEMD-BP模型。结果表明:与EEMD相比,CEEMD对原始数据进行平稳化处理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提取原始数据中隐含的周期信号和长期趋势;原始数据经CEEMD分解后得到若干个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序列,BP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拟合或预测这些IMF序列;CEEMD-BP模型对鄱阳湖流域1985~2014年旱涝等级序列的预测精度优于单一BP神经网络的。CEEMD-BP模型对2015~2064年的长期预测显示,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的旱涝指数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我国特殊国情,以及当前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囊括范围角度、使用性质、法律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如何完善我国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河流水质污染已成为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以水体质量为研究对象,选取大小凌河流域干支流12个典型断面,于汛前(5月)、汛中(6月)和汛后(10月)进行布点采样,监测水体溶解氧(DO)含量、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含量、氨态氮(NH3-N)含量、总磷(TP)含量等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流域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凌河流域DO、NH3-N、TP含量属于轻污染水平,COD部分点位污染较重,部分指标(如TN、TP含量)呈现汛前高于汛中和汛后的趋势。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凌河流域整体水质符合要求或中污染,且汛中和汛后的水质均优于汛前,主要污染物为TN,可能是由于农业氮肥的使用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了水体营养元素升高。单一指数法对水质有"过保护"的倾向,结合多种方法综合评价水质,才能更准确地掌握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