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60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胃食管反流(GER)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 对60例GER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期GER以溢奶或呕吐为主,占81.7%,并呼吸系统疾病占80%,18.3%无呕吐症状。48例行24h食管pH监测,其中轻度72.9%,中度27.1%。12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中轻度91.7%,重度8.3%。结论 新生儿GER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食管24hpH连续监测配合食管胃钡餐造影是早期诊断新生儿GER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不随意地反流到食道,在新生儿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也是新生儿呕吐最常见的原因。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用同位素(99mTc-DTPA)胃食管闪烁扫描发现64.5%的新生儿GER筛查阳性,其中足月儿发生率51.7%,早产儿80%。生理性GER的患儿除反流之外,生长发育正常,没有肺部症状,多数在6个月反流消失。病理性GER除呕吐之外,还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体重不增,复发性肺炎,激惹,喂养困难,睡眠障碍,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和慢性咳嗽等[1]。因此治疗胃食管反流预防并发症是十分必要的。普瑞博思(西沙必利)为一种胃肠道动力药,可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方法对37例慢性咽喉炎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30例无症状儿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各项食管酸反流指标如酸反流次数、反流≥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酸性反流指数及Boix-Ochoa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3~4.144,P均〈0.01)。病例组GER检出率(40.5%,15/37例)高于对照组(3.3%,1/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7,P〈0.01)。结论GER与小儿慢性咽喉炎关系密切;对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慢性咽喉炎患儿要考虑到GER的可能,及时进行有关检测。  相似文献   

4.
近端食管胃酸反流与胃食管反流患儿呼吸道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胃食管反流(GER)患儿近端食管胃酸反流与呼吸道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食管双pH动态监测法,对31例单纯性呕吐、23例伴有反复呼吸道症状的GER患儿同时监测食管近端和远端pH值的变化,以35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结果单纯呕吐组远端食管各项酸反流指标、近端食管酸反流指标除最长反流时间外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呼吸道症状组远端食管、近端食管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但单纯呕吐组与呼吸道症状组相比较,无论在近端食管还是在远端食管,各项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病例组远端食管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近端食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近端食管酸反流并不是GER患儿发生呼吸道症状的主要因素,而远端食管酸反流是小儿GER的主要反流形式。  相似文献   

5.
24 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57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食管pH〈4.0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和Biox-Ochoa评分。结果57例中存在胃食管反流(GER)28例(占49.1%);有呕吐与无呕吐症状患儿各项反流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有胃食管反流患儿经促动力剂治疗者,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持续时间均较未用促动力剂治疗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患儿经正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进行24h食管pH监测,以确定病因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酸反流指数(RI)在儿童病理性胃食管反流(GER)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儿童病理性GER的诊断标准。方法对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进行食管pH值监测的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除外复查和少数未能完成监测的数据。根据Boix Ochoa标准(金标准)综合评分>11.99诊断病理性GER,对RI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得最佳诊断界点值(cutoff value)。通过McNemar卡方检验和Kappa检验,评价各种以RI为基准的病理性GER诊断标准所得结果的差异及其吻合度,并进一步评价各种标准诊断GER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994年9月至2006年5月有5 000例患儿进行食管pH值监测,有效数据者4 109例进入分析,其中男性2 692例,女性1 417例。新生儿476例,~1岁1 553例,~3岁658例,~7岁837例,~12岁513例,~16岁72例。病种构成有13类,依次为:支气管哮喘366例,支气管炎468例,支气管肺炎385例,迁延性肺炎143例,慢性咳嗽184例,慢性咽炎29例,新生儿呼吸暂停102例,新生儿呕吐283例,新生儿肺炎105例,呕吐或伴腹痛1 817例,食管裂孔疝140例,非心源性胸痛55例,营养不良32例。ROC曲线分析显示RI最佳诊断界点为2.9,其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95.6%(假阳性率<5.0%)。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95%CI:0.977~0.984),s为0.002,用于诊断病理性GER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别以RI≥4.0%(RI 4.0标准)、RI≥2.9%(RI 2.9标准)为病理性GER诊断标准,以手术确诊的140例食管裂孔疝患儿进行分析,与Boix Ochoa标准进行比较。RI 2.9标准的总体吻合度高于RI 4.0标准(κ系数分别为0.892、0.715,P均=0.000)。除了特异度,RI 2.9标准诊断病理性GER的敏感度、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RI 4.0标准,而阳性预测值两者相近。结论RI 2.9标准诊断病理性GER有显著意义,与RI 4.0标准相比,有助于提高儿童病理性GER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GER)中,对照组(单纯体位治疗)与治疗组[体位治疗+小剂量红霉素(3~5μg/kg@min)]在患儿的呕吐症状、体重、食管钡餐造影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结合以往对红霉素胃肠动力的研究认为,小剂量红霉素+体位治疗GER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GER)中,对照组(单纯体位治疗)与治疗组[体位治疗+小剂量红霉素(3~5μg/kg·min)]在患儿的呕吐症状、体重、食管钡餐造影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结合以往对红霉素胃肠动力的研究认为,小剂量红霉素+体位治疗GER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儿童尿路感染伴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的诊断价值及其关联。 方法 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首次诊断为尿路感染且住院期间进行了PCT、CRP检测、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VCUG)检查和尿液细菌定量培养的患儿,排除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者和进行过尿道外科手术者。以VCUG作为金标准,以PCT和CRP为待测标准,将诊断为VUR的患儿分为无反流组和反流组(轻度反流亚组和重度反流亚组)。采集性别、月龄和VCUG信息,仅截取入院后24 h内行PCT和CRP检测的结果。比较PCT和CRP对VUR的诊断参数。 结果 进入本文分析的尿路感染患儿156例,经VCUG确诊的VUR (反流组)58例,其中轻度反流亚组38例,重度反流亚组20例;无反流组98例。无反流组与反流组患儿月龄、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67, P=0.096;χ2=0.291,P=0.590)。PCT(ng·mL-1)和CRP(mg·L-1)反流组高于无反流组[1.01(0.78,1.28)vs 0.40(0.10,0.60)和14.2(8.9,31.1)vs 11.0(6.6,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63, P=0.000;Z=-2.327, P=0.02)。PCT无反流组与轻度反流亚组[0.99(0.68,1.16)]和重度反流亚组[1.57(0.93,1.96)]、CRP无反流组与重度反流亚组[28.9(12.7,45.2)]、PCT与CRP轻度反流亚组及重度反流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RP无反流组与轻度反流亚组[12.6(8.5,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区分有无反流的最佳截值为0.77 ng·mL-1,敏感度为77.6%,特异度90.8%,ROC曲线下面积0.877(95%CI:0.811~0.943)。在控制了性别和CRP等因素的情况下,PCT≥0.77 ng·mL-1的尿路感染患儿VUR的风险是PCT<0.77 ng·mL-1的3.604倍。 结论 PCT对于判断尿路感染患儿是否存在VUR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预测VUR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泡内吞噬脂肪的巨噬细胞 (LLAM)在诊断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GER)和肺部吸入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 将 90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行食管 pH值 2 4h动态检测分析或钡剂食道造影 ,根据是否有GER将患儿分成两组 ,A组 :49例 ,有GER ;B组 :41例 ,无GER。将气管吸出物离心涂片用油红O染色检测LLAM。结果 A组共有 42例LLAM阳性 ,阳性率为 85 7% ;B组仅有 7例LLAM阳性 ,阳性率为 17 1% ,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1)。LLAM对GER的诊断敏感性为 85 7% ,特异性为 82 9% ,假阳性率为 17 1%。结论 气管吸出物检测LLAM对新生儿GER和肺部吸入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且简便、快捷、经济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反流和病理性反流。新生儿由于存在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低下、食管清除能力较弱、胃排空延迟等生理特点,导致约70%~85%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现象,其中有95%的患儿在无任何治疗干预的情况下可在1岁左右自行缓解[1]。病理性GER,又称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2.
小儿胃酸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胃酸反流与小儿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80例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进行食管动态pH监测和胃镜检查,观察本组病例中RE、非食管炎(N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其反流情况。RE分级参照《全国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制定的内镜分级标准。结果180例息儿中诊断为RE的有65例(36.1%),其中Ⅰ、Ⅱ、Ⅲ级分别有37例、19例和9例;诊断为NE的有115例。RE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GER)检出率为58.5%(38/65),NE组为42.6%(49/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179,P〈0.05)。RE组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NE组,除反流次数和反流〉5min的次数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RE患儿之间各项酸反流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Ⅲ级RE患儿的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Ⅰ级和Ⅱ级,但除Boix-Ochoa综合评分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0例患儿中病理性GER有87例(占48.3%),其中38例为Iu巳。49例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两组间各项酸反流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酸反流在小儿R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惟一的致病因素;酸反流的程度与RE的严重性之间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酸反流并不都会引起RE。要加强对有反流症状患儿的内镜检杏。  相似文献   

13.
小儿胃食管反流病104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 对 10 4例GER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GERD以新生儿期和婴幼儿发病较多 ,<3岁者占 75 0 % (78/ 10 4)。临床表现除有呕吐、溢乳等反流症状外 ,80 8%具呼吸道症状表现。部分患儿仅表现呼吸道症状 ,反流症状反而不明显。 91例监测 2 4h食管 pH ,89例异常 ,检出率 97 8%。卧位时各项反流指标均大于立位时。 2 8例行食管钡剂造影阳性2 3例 ,诊断阳性率 82 1%。 10例食管内镜检查 3例有食管炎 ,其中 1例食管溃疡伴Barrett食管。结论 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 ,缺乏特异性 ;2 4h食管 pH监测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不仅可以发现反流 ,还可以了解反流程度 ;食管X线检查仍可作为小儿GER常用的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和食管粘膜病理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食管病变 ,增加食管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围产新生儿脑损伤后常导致智力低下及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本文自1992年起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含颅内出血)患儿从疾病恢复期开始即给予干预,以减少伤残儿发生。对象和方法1992年4月~1996年4月住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资料较完整的81例,孕周38~42周;出生体重2500~3900克。发病日龄出生后0.5小时~5天,随机分为二组。干预组38例中男17例,女21例。轻度11例,中度22例,重度5例。合并有颅内出血17例。对照组(常规育儿组)43例中男23例,女20例。轻度16例,中度21例,重度6例,合并颅内出血18例。干预措施:HIE…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GER)是一种小儿常见的症状,但有关婴儿GER自然过程的报道很少。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婴儿生后一年内与GER有关症状的发生状况、消失的时间、评价父母报告的有关GER各种症状的发生状况和因GER而需要治疗的婴儿百分数.对象和方法在芝加哥三区(城区、郊区、半农村区)的19个儿科实践调查组,调查了945名13月龄或更小的健康儿的父母,他们均为非南美洲白种人.因早产儿、慢性疾病、发育问题和过去2周内患病可影响食管反流者均除外,总共排除者占适龄儿的8%。ometein等制定的婴儿胃食管反流问卷(IGER)经验证是确切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窒息后新生儿胃食管返流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围产期窒息对新生儿消化系统的影响。但窒息后新生儿发生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refulx ,GER)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 ,为此 ,我们采用24h食管pH监测技术动态监测窒息后新生儿 ,以了解窒息后新生儿发生GER的时间、性质 ,为临床治疗GER提供理论基础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分为窒息组和对照组 ,均为2001年3~9月间收入我院新生儿病房的足月新生儿。窒息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平均胎龄40周 ,平均体重3210g。根据新生儿窒息评分标准[1],分为重度窒息7例 ,轻度窒息23例 ;对照组15例 ,男9例 ,女6例 ,平均…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综合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LES)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的一种病理状态。轻者引起不适、呕吐,重者则可引起食管炎及吸人综合征,甚至窒息死亡。国内尚未见到有关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GER报道,我院19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胃镜下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3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63例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63例患儿中,男30例,女33例;平均年龄6.11岁;平均病程2.57年;呕吐期平均4.04 d。伴随症状最常见的是精神萎靡或嗜睡(55/63,87%),其次是厌食(45/63,71%)、腹痛或腹部不适(40/63,63%)、便秘(19/63,30%)、流涎(12/63,19%)、恶心(11/63,17%)、头痛(11/63,17%)、发热(6/63,10%)、皮疹(1/63,2%)。63例均进行了胃镜检查,其中3例无明显异常,22例(35%)表现为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8例(60%)伴有除慢性胃炎以外的其他异常改变(反流性食管炎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2例、十二指肠炎13例、糜烂性胃炎10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5例)。63例患儿中,42例进行了胃黏膜病理学检查,5例无明显异常,34例轻度慢性胃炎,2例中度慢性胃炎,1例重度慢性胃炎。63例患儿中,15例在发作间期进行了24 h食管动态pH监测,9例显示存在病理性酸反流。结论周期性呕吐综合征除反复发作性呕吐外,多数伴随嗜睡或精神萎靡、厌食、腹痛等表现;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慢性胃炎,多伴有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改变。胃黏膜病理学改变多表现为轻度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9.
该文报告613例儿童胃食道返流(GER)患者,旨在探讨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D)之间的关系。613例患者中,男性335例,女性278例,588例患儿伴有 GER 症状,包括复发性呕吐370例;454例患儿有急性或慢性呼吸系统症状;318例伴有一种或多种症状;25例患儿无返流症状。132例患者在检查 GER 之前,已证明患有 CN  相似文献   

20.
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50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我院于 1999年 5月~ 2 0 0 2年 3月应用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5 0例均为我院儿科收治胃食管反流患儿 ,男 2 7例 ,女 2 3例 ;日龄 6~ 14d ;病程 3~ 9d ;均有溢乳、呕吐。其中 18例有顽固性呕吐、拒乳 ,不安 ,易激惹等 ,均经食管钡剂造影检查确诊 ,均符合新生儿胃食管反流诊断标准Ⅰ~Ⅳ级 ,Ⅰ级 18例 ,Ⅱ级 14例 ,Ⅲ级 12例 ,Ⅳ级 6例。 18例顽固性呕吐患儿食管钡剂造影检查为Ⅲ或Ⅳ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2 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