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根据病理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特点,从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两个层面就病理学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课堂教学方面,应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了虚拟组织切片、数码大体标本库及病理多媒体课件.在网络教学方面.进行了病理学网络课程以及教学在线互动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于博客的网络教学平台已经被逐步引入到教学领域中来。本文从博客的含义和博客教学平台应用于病理学教学的意义着手,对博客教学平台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思考。目的在于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优越性及可行性,从而为寻求一种更适合我国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基础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应用服务四个技术层级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医学院通过教学实践探究了PBL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并展望了信息化教学未来无纸化、与模拟病例向结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内病理学教学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安华  贾勇  雷玲 《右江医学》2005,33(2):188-191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因此,病理学的教学在现代基础医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是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国外许多医学机构已相继建立了多种教学模式,我国也正在深入开展对医学教育方法的系列改革[1],经历了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化教学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等阶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现将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5.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3):228-229
<正>MOOC是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近年来MOOC平台迅速兴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教授们在各自认可的平台上推出了自己的MOOC课程.本研究探讨了基于MOOC的病理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1病理学教学借助网络MOOC课程的可行性分析1.1病理学教学的特点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主要从形态学改变及功能代谢的改变认识疾病.传统的填鸭式  相似文献   

6.
实验病理学技术是临床医学科研实践中的重要专业技能.为了培养和提高临床教学医院研究生的实验病理学技术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文章分析了临床教学医院研究生实验病理学技术培养的现状,并从课程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两个层面,阐述了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实验病理学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室组织病理学分析平台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超声医学是集医学、声学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以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与多学科结合,通过动态观察组织结构的客观图像来诊断疾病的一门学科。由于心脏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以及晦涩难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作为超声医学中重要的亚专科,心血管超声教学成为临床超声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目前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趋向于数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互联网+”的推进,加速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发展,而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2]。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网络平台为核心,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3]。本研究将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心血管超声教学授课中,探讨此种教学模式在心血管超声授课中的应用效果,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临床实践参与感,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病理学教学从传统模式到网络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理学的教学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化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阶段发展到网络课程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网络课程在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的同时 ,又注意到改造传统病理学教学 (大课讲授和实验室实习 )的形式 ,使之具有现代化的内涵 ,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是实施网络教学的技术基础,促进高等医学院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和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病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介绍了辽宁中医药大学病理学双语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Blackboard教学平台是网络教学的最佳平台之一。利用该平台的教学内容、讨论板、协作、测验等功能模块创建网络病理学课程,并在学生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该平台的应用改革了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延伸到课外,弥补了课堂教学学时不足和师生互动少的缺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良好的协作精神,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是实施网络教学的技术基础,促进高等医学院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和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病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介绍了辽宁中医药大学病理学双语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西北医学教育》2016,(6):932-934
随着医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使以形态教学为主的病理学教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非临床专业医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优势及缺点比其他临床专业更加明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每个病理学教师努力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思考。以“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为依托,以病理学中“血栓形成”章节内容为例,教师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课中精讲及互动答疑、课后巩固提高的模式组织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实践显示,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实践考察其教学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更能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一种既能体现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病理学作为医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发展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学习病理学实验课,使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为其以后的临床课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病理学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主要研究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学好病理学对于医学生步入临床岗位进行临床诊治工作非常重要.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授课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其方式过于单一,不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学生通常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互联网+"背景下,各大网络教学平台纷纷涌现,为提高学生对病理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增加课堂趣味,本教研室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线上教学方法探索.本文以我院2018级中医本科生病理学课程教学为例,介绍线上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具体实施过程和教学思考,为以后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介绍疾病本质的课程。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病理学教学改革有益于医学教育创新,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中国病理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主要体现在病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本文就目前国内病理学教学改革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培育双语教学团队、编写双语教材和建设双语学习平台等方面,探索和构建了病理学CPC案例式双语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PBL教学模式是当今世界医学院校广泛运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通过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结合文献,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师资培训、问题设计、学生培训以及实施步骤等方面的问题,并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雨课堂为移动学习和即时互动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在前期积累的学习资源基础上,利用雨课堂作为教学辅助,完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和资源发布功能,构建无时空限制的教学互动方式,创建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互动、学习过程监督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发挥雨课堂移动教学及互动教学功能,有利于提高病理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