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初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术的5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LNM,将其分为PLNM(+)组(n=113)和PLNM(-)组(n=403)。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以及LMR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绘制LMR预测宫颈癌PLN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进行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准确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PLNM(+)组与PLNM(-)组患者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及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LMR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7、18.998、9.584、85.667、7.225、88.538、69.807、32.644、126.453,P<0.05)。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宫颈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为ⅡA期(OR=2.805,95%CI:1.224~4.160,P=0.009),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为G1(OR=2.256,95%CI:1.245~6.323,P=0.013),脉管癌栓(OR=5.818,95%CI:3.139~10.782,P<0.001),宫旁浸润(OR=4.482,95%CI:1.730~11.615,P<0.002),肿瘤直径≥4 cm(OR=3.955,95%CI:2.119~7.383,P<0.001),以及血清SCC-Ag含量≥1.6 ng/mL(OR=1.909,95%CI:1.057~3.446,P=0.032),均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危险因素,而LMR>2.2(OR=0.155,95%CI:0.081~0.296,P<0.001),则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PLNM的ROC-AUC为0.790(95%CI:0.753~0.825,P<0.001)。根据约登指数(Youden index)最大原则,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最佳临界值为2.2,此时其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敏感度为66.4%,特异度为85.9%。 结论术前外周血LMR>2.2,可作为预测早期宫颈癌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a2~IIa2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337例Ia2~IIa2期宫颈癌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11.87%,转移部位以闭孔区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最为常见。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和宫旁浸润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3.464(1.502~7.985)、4.316(1.164~7.833)、6.167(2.592~14.674)和8.507(1.966~36.808)。结论肿瘤浸润深度≥2/3、肿瘤大小≥4 cm、脉管癌栓阳性和宫旁浸润阳性易发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ⅠA1~ⅡA2期)患者的宫旁组织转移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2005~2015年接受Ⅰ、Ⅱ、Ⅲ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94例早期宫颈癌(ⅠA1~ⅡA2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宫旁浸润和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4例患者中7例出现宫旁转移,转移率为3.6%(7/1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2 cm或>2 cm)、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的深度(≤1/2或者>1/2)、淋巴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SVI)情况及是否累及宫体、阴道是早期宫颈癌发生宫旁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淋巴结转移(OR值9.26,P=0.01)、脉管浸润(OR值22.34,P=0.01)。LSVI(-)且淋巴结(-)的患者宫旁转移率为0。结论早期宫颈癌(ⅠA1~ⅠA2期)患者的宫旁转移发生率比较低,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LSVI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产后发生慢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DP患者138例临床资料,根据产后2年是否发生慢性高血压分为为慢性高血压组和非慢性高血压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HDP患者产后发生慢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结果:138例HDP患者产后2年慢性高血压发病率为32.6%(45例),未发生慢性高血压93例,占比67.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妊娠前体质指数(BMI)及妊娠期最高收缩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均与HDP患者产后发生慢性高血压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1.743,95%CI 1.072~2.834)、孕期体质指数≥24 kg/m2(OR=1.937,95%CI 1.146~3.275),以及孕期最高收缩压高(OR=1.044,95%CI 1.006~1.083)、NLR高(OR=2.122,95%CI 1.351~3.335)、L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初治的并且经过手术治疗的143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统计学方法选取NLR和PLR截断值,将患者根据截断值分组,分析NLR和PLR与患者生存、复发情况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选取NLR=2.8和PLR=125分别作为截断值,高NLR组5年生存率为30.3%,低NLR组5年生存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NLR组复发率为69.7%,低NLR组复发率为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PLR组5年生存率为53.7%,低PLR组5年生存率为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PLR组复发率为50%,低PLR组复发率为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术前化疗、病灶大小、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NLR值和PLR值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NLR及PLR均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年轻(≤35岁)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57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年龄,分别纳入≤35岁组(n=82)及>35岁组(n=75)。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2组宫颈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宫颈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对≤35岁组患者随访5年,采用存活和死亡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对可能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16项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宫旁转移、脉管浸润、治疗方式、肿瘤复发及宫颈癌家族史,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结果①≤35岁组宫颈癌患者初次性生活年龄[(21.1±2.6)岁]小于>35岁组[(22.9±2.1)岁];HPV感染率,接触性出血、腺癌、肿瘤宫旁转移及脉管浸润发生率(92.7%、78.0%、19.5%、56.1%、37.8%)均高于>35岁组(77.3%、45.3%、6.7%、36.0%、21.3%),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45,χ2=7.381、17.775、5.888、6.360、5.067;均为P<0.05)。②采用存活和死亡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对可能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宫旁转移、肿瘤脉管浸润、治疗方式、肿瘤复发及宫颈癌家族史共计13项因素,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1、4.032、2.699、2.746,χ2=11.721、15.571、8.313、4.877、9.015、13.577、4.911、3.855、9.526,均为P<0.05)。③对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13项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OR=6.214, 95%CI: 1.214~19.154, P<0.05),肿瘤病理分级(OR=10.547, 95%CI: 2.017~23.574, P<0.05),宫颈间质浸润深度(OR=3.019, 95%CI: 1.011~9.116, P<0.05),淋巴结转移(OR=2.214, 95%CI: 1.215~8.067, P<0.05),肿瘤宫旁转移(OR=1.368, 95%CI: 1.084~7.008, P<0.05),肿瘤脉管浸润(OR=2.007, 95%CI: 1.006~11.068, P<0.05),治疗方式(OR=1.097, 95%CI: 1.068~9.106, P<0.05)及肿瘤复发(OR=9.164, 95%CI: 2.167~35.168, P<0.05),均为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宫颈癌年轻患者的疾病恶性程度较高。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早期对宫颈癌进行预防、筛查、诊断及治疗,以减少宫颈癌年轻患者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李洋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84-3586
目的:分析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高危因素,为早期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手术治疗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42例纳入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盆腔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并对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42例早期宫颈癌有3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23.9% (34/142),其中30例(21.1%)闭孔组淋巴结阳性,8例(5.6%)髂内组淋巴结阳性,3例(2.1%)髂外组淋巴结阳性,3例(2.1%)髂总组淋巴结阳性.24例孤立性淋巴结转移,10例多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组5年生存率为51.2%,无淋巴结转移组为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侵犯类型,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是否有脉管浸润及宫旁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超过4 cm,深度浸润,脉管浸润以及宫旁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最易受累,肿瘤直径超过4 cm,深度浸润,脉管浸润以及宫旁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SLN转移阳性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乳腺癌患者125例,比较分析NSLN转移和NSLN未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25例SLN阳性患者中,NSLN未转移者62例,转移者63例;脉管浸润(84.13%)、多灶性(65.08%)、SLN阳性数目≥2枚(80.95%)患者的NSLN转移率明显高于无脉管浸润(15.87%)、非多灶性(34.92%)和SLN阳性数目为1枚(19.05%)患者(χ^2值分别为5.759、17.673、12.05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管浸润(OR=1.426,95%CI:1.145~1.776)、多灶性(OR=1.363,95%CI:1.095~1.698)、SLN阳性数目≥2枚(OR=1.956,95%CI:1.319~2.901)是SLN阳性患者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部分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未转移,而SLN阳性数目、脉管浸润及肿瘤多灶性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空腹血糖(FPG)联合预测脑动脉瘤患者栓塞术后90 d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112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依据随访90 d预后状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6)和预后不良组(n=36),统计对比两组入院当天NLR、PLR、FPG变化,分析NLR、PLR、FPG与预后关联性,影响预后因素及联合预测预后价值。结果 (1)与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NLR、PLR、FPG水平明显较低(P<0.05);(2)经Spearman分析指出,NLR、PLR、FPG与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NLR>10.35%、PLR>247.61%、FPG>6.98 mmoL/L为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NLR、PLR、FPG联合预测脑动脉瘤患者栓塞术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均优于单一指标(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急性加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4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支扩症患者481例,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191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116例,年龄17~86岁,平均(59.23±13.34)岁。分析NLR、血红蛋白(HB)、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和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bronchiectasis severity index,BSI)以及FAECD积分的相关性;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别分析BSI及FACED积分的影响因素;分别根据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BSI)、FACED积分将入组患者分为轻、中、重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NLR在不同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血清NLR(r=0.67)、PLR(r=0.45)、CRP(r=0.56) 和BSI积分呈正相关(P值均<0.01)。血清NLR(r=0.53)、PLR(r=0.43)、CRP(r=0.45)和FACED积分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LR(β系数1.29,95%CI 0.95~1.72,P=0.01)、CRP(β系数1.24,95%CI 0.68~1.55,P<0.01)对BSI积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NLR(β系数1.25,95%CI 0.70~1.66,P=0.02)、CRP(β系数1.20,95%CI 0.53~1.60,P=0.01)对FACED积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BSI及FACED积分越高NLR水平越高,NLR分别在两种积分不同严重程度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LR是预测支扩症急性加重期严重程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张婧  李俊华  刑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056-4057
目的:探讨盆腔孤立性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并寻找影响盆腔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宫颈浸润癌患者153例,其中有1枚淋巴结转移者为孤立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为无转移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宫体转移等情况。结果:153例患者中142例接受4~92个月的随访,孤立转移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3.1%(17/32),无转移组为83.6%(92/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宫旁浸润为孤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脉管浸润为影响宫颈癌孤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生孤立淋巴结转移时预后相对较差,临床分期较晚、宫颈浸润深度≥1/2肌层及有脉管浸润的宫颈癌患者易发孤立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I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在预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肺炎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80例轻症组、71例重症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细胞分析,通过计算NLR、LMR、PLR、SII进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14-05-10-2019-05-20收治的5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500名非宫颈癌检查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年龄、孕次、产次、吸烟、避孕方法、家族相关遗传病史和首次性行为时间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500例宫颈癌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209例,ⅡA期291例;病理类型:鳞癌412例,腺癌88例;肿瘤直径:<2cm 221例,≥2cm 279例;脉管累及:有162例,无338例;淋巴转移33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孕次(χ~2=38.440,P<0.001)、吸烟(χ~2=58.080,P<0.001)、避孕方法(χ~2=69.370,P<0.001)、家族相关遗传病史(χ~2=82.850,P<0.001)和首次性行为年龄(χ~2=97.320,P<0.001)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为吸烟史(OR=1.725,95%CI为1.161~2.562,P=0.007)、服用避孕药(OR=2.255,95%CI为1.275~3.988,P=0.005)、有家族相关遗传病史(OR=2.782,95%CI为1.597~4.844,P<0.001)、孕次≥3次(OR=1.958,95%CI为1.360~2.820,P<0.001)和首次性行为年龄≤20岁(OR=3.370,95%CI为1.566~7.253,P=0.002)。结论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为临床分期较晚,鳞癌比例较高,多无脉管累及,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孕次、吸烟、避孕方法、家族相关遗传病史和首次性行为年龄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及其他临床参数与食管癌(EC)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这些炎症标志物作为EC诊断及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院106例食管癌患者、40例食管异型增生(ED)患者和102例食管良性肿瘤(BET)患者。根据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和转移将106例EC患者分组。比较全血细胞计数、CEA、CA19-9、CA72-4、CYF21和NSE,计算104例EC患者的预后营养指数(PNI)。同时选取2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EC患者的NLR和PLR水平显著高于ED、BET和NC(P <0.001)。ROC分析显示NLR和PLR区分EC与ED和BET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07和160.33。升高的NLR和PLR与较高的肿瘤分期和转移相关(P <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NLR和PLR均与PNI呈负相关(r=-0.336,r=-0.443,P <0.001)。结论 NLR和PLR可以区分EC患者与ED和BET患者。NLR和PLR可以用作EC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疾病进展及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前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之比(PLR)水平变化,并分析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住院采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抑制剂治疗的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21 d为1个周期,于治疗4个周期后30 d根据临床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42例)和无效组(38例)。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 d的血清LDH、NLR、PLR水平;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影响NSCLC患者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后30 d所有患者血清LDH及NLR、PLR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无效组中男性、有吸烟史、低分化、肿瘤分期为Ⅳ期、治疗前血清LDH≥235 IU/L、治疗前NLR≥3.84%、治疗前PLR≥255%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有效组,肿瘤直径显著大于有效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与病理形态学因素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226例结直肠癌的临床与病理形态学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神经周围侵犯、肿瘤芽、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Crohn’s样反应、转移淋巴结数目、远处转移、TNM分期、尿糖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TNM分期高、肿瘤芽级别高、存在神经周围侵犯、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少及尿糖阳性的相对危险度高。结论年龄、TNM分期、肿瘤芽、神经周围侵犯、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尿糖是估计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的比值(PL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N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关系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本院138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临床病理学参数和PLR、NLR关系,探讨PLR、NLR和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 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S评分存在相关性(P 0. 05); 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 0. 05); N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存在相关性(P 0. 05);低NLR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高于高NLR组(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R、NLR及PS评分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PLR、NLR能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病情进展、预后的独立因素,即水平增高和病情进展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宫旁组织转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和医院收治的900例ⅠA2~ⅡA2期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宫颈癌宫旁组织转移例数,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宫旁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1)9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宫旁组织转移55例,转移率为6.11%,以宫旁软组织转移率最高(3.11%),宫旁脉管次之(1.67%);(2)单因素分析发现:宫颈癌患者发生宫旁组织转移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最大直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肿瘤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手术切缘、淋巴结转移、累及宫体、累及阴道均有其相关性(P0.05);(3)多因素分析发现: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手术切缘、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宫旁组织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相关度最高。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宫旁组织转移发生率较低,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手术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均为宫颈癌患者发生宫旁组织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MAP19)、骨桥蛋白(OPN)、前梯度蛋白2(AGR2)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250例临床资料,随访术后2年发生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32),未复发者为未复发组(n=21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MAP19、OPN、AGR2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术后复发价值。结果:两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间质浸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差异,复发组血清MAP19(266.04±80.21μg/L)、OPN(61.25±20.14μg/L)、AGR2(12.44±3.14 ng/ml)水平高于未复发组(138.25±56.73μg/L、19.45±3.56μg/L、12.44±3.14 ng/ml),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肿瘤直径≥4 cm、分化程度高分化、肿瘤间质浸润深肌层、FIGO分期IA1~IA2、淋巴结转移,以及MAP19、OPN、AGR2高水平均是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8例心功能正常者,82例心力衰竭者,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常规,计算NLR和PLR,比较各组NLR和PLR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和PLR与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NLR和PLR对DCM患者发生心肌衰竭的预测效能。结果 DCM心力衰竭组NLR和PLR均高于DCM心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随着DCM患者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的增加,NLR和PLR水平逐渐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和PLR是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LR两者联合对DCM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大于NLR和PLR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结论 NLR和PLR与DCM患者心力衰竭密切相关,两者联合可有效预测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