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忌口     
易水寒 《美食》2004,(6):54-54
我爷爷不吃鸡蛋,我奶奶不吃肉.所以我就幸福了,无论爷爷奶奶做鸡蛋糕还是炒肉.总会少一个人跟我分享:小时候不懂事,只要自己能多吃点就好。根本不关心长辈的感受,还以为爷爷天生地就不吃鸡蛋.等我长大了才知道.敢情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上世纪50年代,爷爷在一家棉站当工人。有一段时间,赶上连阴天,所有的供给都运不进去.食堂里除了两筐鸡蛋.别无他  相似文献   

2.
张强 《饮食科学》2005,(12):47-47
第一次带她去了我家后,会掐算的爷爷就告诉我,这个女孩不好。“为什么?”我很奇怪。”命苦!”爷爷一脸的严肃。一阵沉默以后,我很郑重的回答:”是,因为她要嫁给我。”爷爷一声叹息.走了。  相似文献   

3.
闻香戒清茶     
王卫 《饮食科学》2008,(12):60-61
我的家乡盛产茶叶.父亲从小就跟着爷爷喝茶.爷爷天天喝茶,父亲也天天喝茶。随着茶龄的增长,最终父亲染上了茶瘾,而且茶瘾越来越大.到后来是每天不喝茶就难以度日。  相似文献   

4.
不知为什么,望着小女儿吃苹果,我常常会喃喃地说,爸爸小时候没有苹果。每逢我这样说的时候,女儿总是脸上写满疑问,小嘴中总是蹦出那么多个为什么。“爸爸,那爷爷为什么不给你买呢?是你淘气爷爷不喜欢你吧?”“不是的,爸爸小时候爷爷没有钱,有钱也没有苹果。”“那么为什么不种一棵苹果树呢,一棵苹果树不是能结出好多苹果吗?”…………我无言以对。我像小女儿这么大的时候正是祖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凡是从那个岁月里挣扎过来的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父亲那时是个挣工资的小学教员,那时候的“薪水阶层”和今天的“薪水阶层”可大不相…  相似文献   

5.
情缘眼镜     
小时候见惯了爷爷看书时总戴上副眼镜心里充满了好奇不知那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为何物。看得久了忍不住就偷偷地戴上爷爷的眼镜想看个究竟.可是戴上它后眼前一头雾水浑浊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那时爷爷总是板起脸教训我:“小孩子不能学大人样戴眼镜.会把眼睛再坏的。”  相似文献   

6.
忌口     
我爷爷不吃鸡蛋,我奶奶不吃肉,所以我就幸福了,无论爷爷奶奶做鸡蛋糕还是炒肉,总会少一个人跟我分享。小时候不懂事,只知道自己能多吃点就好,根本不关心长辈的感受,还以为爷爷天生就不吃鸡蛋,等我长大了才知道,敢情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上世纪50年代,爷爷在一家棉站当工人。有一段时间,赶上连阴天,所有  相似文献   

7.
飘飘  侯军 《食品与药品》2005,7(1B):79-79
说起爷爷侯军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小时候.候军最怕的人就是爷爷那会儿.淘气的他每每不爱睡午觉.家里人就会将他放到爷爷的床上.结果用不了一分钟.他就吓得睡着了。  相似文献   

8.
您别看我离休后是什么职务都没有,可在家里当爷爷这个“实职”已经5年了。按理说,都当上爷爷的人了,该知足了吧。可是一些事情却叫我这颗老心时不时地“心律不齐”起来。您说什么,我的生活条件不好?那可不是,我是吃有吃的、喝有喝的,一天天地享福着呢。尽管我养尊处优,在家里说一不二,俨然一副“老太爷”的样子。然而,我心里头却特“羡慕”我那小孙子。背地里跟老伴话言话语地时常流露出爷爷不如孙子的“不满情绪”。或许因为这  相似文献   

9.
1999年6月26日上午,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内彩旗飘飞,锣鼓喧天。“走向新世纪”全国首届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幕式。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代表参赛少先队员为出席开幕式的张发强爷爷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当张发强爷爷问我是哪里人时,我自豪地说:“我是安徽芜湖人。我一定要为芜湖争光。”张爷爷高兴地抚摸着我的头,鼓励我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争光!听了张爷爷的话,我十分激动。我决心长大后做个真正的建筑师,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装扮得更美丽……  相似文献   

10.
傅立 《中国酒》2014,(7):44-46
经常陪同客人到古越龙山工业旅游接待中心参观,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坛被称之为镇馆之宝的“百年陈酿”。确切地说.这是一坛酿于1928年冬季的陈年绍兴黄酒。从酒龄来看,这坛酒与我爷爷同辈。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一坛“爷爷级”的陈年绍兴黄酒。此酒容量为45公斤装.整个坛身连泥头高有68公分,仅泥头就有17公分高。青绿色釉面的诸暨产陶坛.坛身上有四个碗口大小的圆圈和几道装饰绳纹。据说旧时是用来贴“福禄寿喜”或“长命百岁”等吉祥话语的。从家中书柜中找出一本介绍绍兴黄酒的专业书籍翻阅.才知道这种包装在古代称之为“加大庄”。  相似文献   

11.
喝茶记     
徐晓燕 《饮食科学》2008,(12):58-58
印象中,爷爷是个清瘦矍铄,个子高高,有着学者风度的老人。他总是端着一杯茶,托着一本书,戴着老花镜,靠在藤椅上,在夕阳中认真专注地读书。在小时候的我看来,爷爷的任何东西都充满了诱惑.其中包括他的茶。爷爷并不是个平易近人的老人.相反有几分严厉,他的不苟言笑使大家都有些十白他,我也怕他。但天生的好奇心总是促使我溜进他的书房,偷偷翻弄他的物品,偷偷喝他的茶。  相似文献   

12.
心归帕米尔     
话说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肯定是一种特别爱四处游荡的猴子变的,所以我也酷爱旅游,又赶上职业便利,于是十几年来走遍祖国各地。 台湾省除外。 足迹踏至新疆,却是我上辈哪一代猴祖宗都没有过的。 孙行者除外。 夏末,我独自一个人跑“单帮”,背上行囊,穿一件  相似文献   

13.
爷爷91岁那年离我们而去。因为是喜丧.街坊四邻纷纷前来叩接寿碗寿巾。爷爷晚年的时候,记性不大好,脑子有点糊涂。家里人习惯了,总是耐心地回答着爷爷问过十几遍的问题。只有一件事,爷爷比谁记得都清楚.从来不糊涂,那就是他老人家几十年不改的泡脚习惯。  相似文献   

14.
师爱如茶     
彭德胜 《饮食科学》2007,(12):51-51
我上中学的时候,父母离异,然后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后妈冷冰冰的面孔,让我厌烦,我不愿意回家,只好跟着爷爷生活。爷爷年迈体弱,无力顾及我,我就像一个弃儿,孤独悲伤到极点。同村的阿三和我有着同样的命运,他却洒脱,放荡不羁,整天逃学,闲逛,和几个哥们儿  相似文献   

15.
九丰韵的总经理邢力伟先生是我们杂志社的副社长,平日里我们都习惯地称呼他邢老师。我们知道,成立一家服务于农业的文化艺术传播公司是邢老师一直以来的心愿。今年夏天,他做到了,我们打心底为他高兴。对九丰韵的期待与好奇,让我一直想找机会采访一下邢老师。在本期即将截稿之际,终于碰到了一个可以拉上邢老师闲谈的机会,半个下午,邢老师讲着他与九丰韵的故事。而我在一旁聆听,写着采访笔记,像个学生,从他的谈话里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若说品茶人,我爷爷是。而我,如我爷爷说的——顶多算个喝茶人。  相似文献   

17.
情暖茶香     
庞茹 《饮食科学》2009,(1):61-61
小的时候,爷爷很疼爱我。爷爷一生的经历很坎坷,于是在他晚年的时候,便很享受那安静的生活。爷爷喜欢种花养草,养养小动物,练练书法。爷爷有一把漂亮的紫砂壶,总爱用它来泡茶,一边写字,一边品茶。我最喜欢在爷爷写书法时给他磨墨、倒茶,爷爷总是非常慈爱地拍拍我的头,  相似文献   

18.
正我家有只油滴盏,乃殷实的祖上所传。盏高6厘米,上口径12.6厘米,底径4.8厘米。束口,斜腹,矮圈足,内外施黑釉,盏面有诸多均匀的油滴状珍珠斑点。祖上几代经商,家境富足,不知什么时候,收藏了一只油滴盏,后来传到爷爷手里。爷爷视作家宝,从不轻易拿出来示人,常常自己在家赏玩。一副老花镜架在鼻梁上,一边看,一边品,嘴里还念念有词。爷爷说些什么,我一句也听不懂,只觉得爷爷的样子十分搞笑。爷爷总不让我靠近,甚至连自己也舍不得多摸一下。那时尚小,一个黑乎乎的茶盏,我到底不晓得好在哪儿。  相似文献   

19.
周玥 《饮食科学》2011,(3):39-39
爷爷家门前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田野,每当天气转凉,田地上就会开满雪白雪白的菊花,爷爷说:"这不是普通的白菊花,一方水土养一方花,只有我们这一带才能种出上好的杭白菊。"我一直觉得这些小小花蕾有种特别的美感,它承载着家乡水土,还有爷爷的辛勤劳作。打从记事起,每年菊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去爷爷家。那是一段快乐的记忆,每每回想起来,我心里都会荡起温馨的涟漪,生出阵阵暖意。每天我都跟着爷爷早  相似文献   

20.
心灵故事     
《北京纺织》2010,(10):250-250
种一颗太阳在心中 二爷爷的两个孩子早已成家立业了,老伴在的时候,两个人的小日子就跟拌了蜜糖一样,过得甜甜美美,很是幸福。老伴过世后,儿女接他去住,他不愿去,他说:“我自己还行,过日子都需要个自由空间,你们有空常过来看看,各人的日子各人过,大家都方便,等我不能动了再说吧。”就这样,二爷爷像只孤雁一样,一个人过起了日子。有时,他一整天地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前,像个失去了自由的囚徒。他感到自己的日子就像用水泡过的馒头一样,没有一点儿嚼劲和滋味,这种枯燥乏味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后,二爷爷再也耐不住了,于是他做起了打小就喜爱的风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