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介绍不同火灾荷载与机械排烟耦合作用下的烟气沉降模型。将小汽车火灾实验结果代入模型,得到不同面积、不同高度地下车库火灾烟气沉降过程以及相应的排烟效果。结果表明,烟气沉降与车库面积和车库高度密切相关,同一换气次数法不能满足地下车库火灾的安全需要。根据计算结果,得到一辆汽车起火时,不同面积、不同高度的地下车库所需的理论安全排烟量。  相似文献   

2.
以住宅建筑火灾安全为研究背景,根据多室实体住宅建筑模型室内火灾升温及高温烟气流动影响的试验结果,重点讨论了起火房间尺寸、门洞尺寸及枢纽空间等3个主要空间构造因素对室内高温烟气流动影响。以质量守恒等相关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建立了住宅空间单室尺寸与高温烟气分布的几何关系模型;利用动量守恒控制体法建立了开敞空间的开口尺寸与烟气扩散的关系模型。分析表明,住宅建筑火灾安全应充分考虑空间构造形式的影响;通过对烟气流动模式的独立房间尺寸设计和房间连通形式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分布和烟气流动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办公大楼火灾模型是基于火灾动力学模型(FDS)建立起的计算模型。利用火灾建模软件pyrosim建立火灾建筑模型,并导入FDS进行数值模拟,并在计算过程中获得各楼层相对准确的烟气蔓延过程,温度场变化及烟气能见度,CO2变化情况。利用pathfinder软件建立人员逃生疏散模型,分析建筑最佳逃生时间,并与pyrosim模拟结果对比分析,找出火灾风险因素,为人员安全疏散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衡量实际火灾烟气危害,提出一种综合考虑温度、能见度、烟气毒性的火灾烟气危害评价模型HVCHT。以云南地区复式住宅为例,基于FDS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烟气在35s时对隔层人员产生危害性,高温在200s时对2号和3号门的人员造成伤害,CO毒性在整个火灾过程中不具备致命性,火灾前期能见度成为人员能否及时疏散的关键因素;通过HVCHT模型得出在火灾中后期烟气温度所占危害性权重逐步增加,从42%上升至63%。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FDS软件建立室内火灾模型,研究了不同火源位置、排风口位置及大小对烟气蔓延的影响,得出室内火灾下温度变化、热释放速率、烟气分布等特征,并对室内火灾发展形势进行模拟,在一定程度上能为研究火灾人员疏散安全时间评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建筑火灾烟气特点,分析总结烟气发生机理和烟气蔓延的动力模型,并给出各种烟气控制方法,为地下工程选用合适的火灾烟气控制系统建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宿舍火灾疏散过程中的场景,提出了一种速度变化模型,采用AnyLogic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借助该软件展现人群随火灾发展程度演变的速度变化过程和路线选择结果。结合FDS模拟烟气运动,根据烟气运动情况对火灾发展程度定级,并运用于仿真模型。根据速度模型优化路线选择策略,模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路线选择策略更有利于人群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8.
王峰彪 《山西建筑》2007,33(14):156-157
分析了古建筑火灾的危险性及防范与控制的重要性,研究了古建筑火灾烟气蔓延的途径并针对火灾烟气的控制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提高古建筑抵御火灾的能力、保障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开发了火灾风险计算机模型CUrisk,用以评估四层木结构商品建筑的火灾安全设计。该模型包括系统模型和许多子模型。系统模型用于设定风险分析框架及控制子模型数据流。它还负责计算每个火灾场景的生命危险值。其他子模型包括火灾增长、烟气运动、边界失效火灾蔓延、人员反应和疏散以及建筑造价和经济损失等模型。利用子模型的输出数据,系统模型可计算三个决策参数:对生命的预期风险、对受伤情况的预期风险以及消防成本预期。这些参数是以可能的火灾场景及相关概率为基础的。文章简要介绍了CUrisk模型,并介绍了运用该模型对四层商业建筑所进行的多火灾场景风险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结合隧道火灾发生发展的特点及火灾烟气的反应机理,提出了一种用PDF模型进行非预混燃烧模拟的方法,介绍了PDF非预混模型在隧道火灾烟气湍流反应中的应用,分析了烟气对人类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更正说明     
室内火灾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是建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的灾害之首。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建立了室内火灾时期烟气流动的三维大涡数值模型,目的是通过对火灾烟气流动的数值模拟,为多室火灾的控制和人员救助提供理论基础。模拟结果认为,火灾及附近地区温度较高,烟流浓度较大,高温引燃其他易燃物品的可能性加大。通风与火灾的发展状态存在密切关系,通风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加快烟流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扩散速度,同时也为火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从模拟结果与实验验证可得出结论:火源功率大小及房屋的几何尺寸影响着火灾程度、温度及烟流浓度的分布和变化,数值计算的结果总体上与实测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设有内天井的高层建筑烟气流动及火灾蔓延特征,分析其对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的影响。采用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方法,对某设置74.65 m、55.95 m双内天井的一类高层建筑,建立火灾发展模型、设计火灾场景,用CFD火灾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建筑利用内天井自然排烟时,各火灾场景均能满足各层人员疏散的性能指标,而在内天井四周环廊上设置挡烟垂壁则影响烟气的顺畅排出,缩短了危险来临时间,增大了火灾的危害性。提出内天井式建筑宜利用烟囱效应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烟气控制宜疏堵结合,以疏导为主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Fire smoke toxicity has been a recurring theme for fire safety professionals for over four decades. There especially continue to be difficulty and controversy in assessing and addr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ublethal effects of smoke in hazard and risk analyses. The Fire Protection Research Foundation (FPR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and NFPA have begun a private/public fire research initiative,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Sublethal Effects of Fire Smoke on Survival and Health (SEFS) to provid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 these effects for public policy makers. The papers in this issue of Fire Technology present results from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roject: estimates of the magnitude and impact of sublethal exposures to fire smoke on the U.S. population, the best available lethal and incapacitating toxic potency values for the smoke from commercial products, the potential for various sizes of fires to produce smoke yields that could result in sublethal health effects, and state-of-the-art information on the production of the condensed components of smoke from fires and their evolutionary changes during transport from the fire.  相似文献   

14.
在高层建筑火灾试验塔上测试了典型门、窗不同开度时的流量系数。该系数可用于火灾烟气流动预测计算,也可用于压送风量及一般建筑通风换气计算。同时,运用建筑物火灾烟气流动性状预测计算软件,分析了门窗开度及流量的系数对火灾烟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调研分析国内外长大隧道疏散模式的基础上,以虹梅南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软件对不同排烟方式下隧道火灾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排烟方式下隧道内烟雾和温度场纵向分布扩散规律不同,采用单侧排烟时,烟雾向火源下游聚集,温度升高很快,有害气体浓度升高,无法提供合适的逃生环境;而采用双侧排烟时,烟雾向两侧蔓延,浓度和温度较小,满足火灾通风要求。最后,通过数值模拟人员疏散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现有的排烟措施能够满足疏散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郭航  苏伟平 《城市建筑》2014,(14):235-235
消防排烟系统不但能够控制火灾发生时的气流流动方向,而且能够为消防救援工作的展开提供方便。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消防排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消防排烟系统的正常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住宅建筑火灾安全为研究背景,利用多室多层住宅建筑缩比模型,进行了空间构造形式对室内火灾升温及高温烟气流动影响的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火源点情况下,各房间内部的升温模式和温度分布,间接分析了高温烟气流动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住宅建筑的枢纽空间构造形式、房间门上方垂壁及各房间的相对位置对室内高温烟气的流动具有较大的影响.室门上方垂壁能够有效阻止高温烟气的扩散,室内外温差要高于无垂壁房间;非起火房间的室门开启方向与起火房间相对时,高温烟气的进入量要高于两者开口同向或平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地铁站厅至站台楼梯口风速对火灾烟气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车站站台发生火灾,连接站厅与站台的楼梯口保持一定风速,可阻挡烟气向站厅蔓延并为人员疏散提供诱导气流。为研究楼梯口风速对车站火灾烟气运动的影响,试验对不同排烟模式下楼梯口风速进行测量,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火灾场景下楼梯口风速大于无火源场景下风速,因此常规楼梯口风速校核设计方法由于没考虑真实火灾情况下各种因素的复杂作用,需进一步改进;楼梯口附近起火,烟气易从挡烟垂壁溢出向站厅层蔓延,站台火灾时站厅层为送风状态,存在溢出烟气时站厅层烟浓度可增至大于站台层;站台公共区着火,增开隧道风机,能够增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report, a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ventional types of ventilation system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a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 Various airflow patterns based on two of the most popular ventilation designs (mixing and displacement) are simulate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 on the fire. The simulation program chosen is the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FDS) publish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It is found that increased airflow causes the fire temperature to increase by as much as 500 K. Extraction of smoke mixture by fans (exhaust only system)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spread of smoke and fire. Ventilation inlets located at the ground level help to increase the smoke and fire intensity in the occupied zone.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increases fire intensity and current.  相似文献   

20.
分析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并从地下建筑防火、防烟分区,防、排烟及安全疏散等方面简要介绍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应考虑的要素,为同类建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