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移动信息技术在改进门诊输液管理流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移动信息技术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优势。方法:通过对传统输液流程和移动输液流程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门诊输液的优势。结果: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门诊输液流程后,有效地减少了传统门诊输液在核对患者身份及其药物的准确性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因呼叫响应不及时所产生的医患纠纷,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给病人营造出安全、安静、安心的输液环境。结论:移动信息技术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保证了门诊病人的输液安全,提升了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水平,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传辉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67-67,71
目的 探讨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通过移动输液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病人信息的条形码,并打印在输液卡上.护士和病人各持一联,护士使用掌上电脑在输液前通过扫描输液袋上的条形码自动获取病人信息,与病人的信息核对无误后进行穿刺.输液中病人有服务需求只需轻按对应自己座位号或者床头的呼叫器,数据信息就会...  相似文献   

3.
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在门诊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在门诊输液模式中的作用。方法对现有的输液流程进行改造、重组,采用条形码技术、智能识别和无线移动技术的门诊输液患者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现有的HIS系统作用。结果实现了输液全程数字化,确保患者输液安全,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护士为患者服务的有效时间。结论输液系统的信息化能够让患者得到高水平的服务,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王梅 《护理研究》2012,26(3):262-263
门诊输液室是人群相对集中而且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每天接待大量的输液病人,尤其是儿童输液区域,工作环境嘈杂,护士工作量大,输液流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随着病人对医疗的期望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确保输液安全和病人安全是医院管理阶层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10月,我院作为本市首家引进无线移动系统的试点医院,该系统融合了无线网络技术、条码识别技术、无线呼叫技术,经过5个月的试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移动护士工作站系统(PDA)是以医院现有的HIS系统为支撑平台,以掌上电脑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技术为网络平台,将信息查询和采集延伸到床旁,实现了护理工作的实时、量化管理。根据病区工作量的大小,每个病区配发3~5台掌上电脑,护士上班期间,主要班次手持一台。实践一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移动护士工作站主要有三大功能:床旁操作系统、护理部统计报表、短信功能。  相似文献   

6.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人群相对集中而且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每天接待大量的输液患儿及家长,工作环境嘈杂,护士工作量大,输液流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2007年6月,我院引进了门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该系统融合了移动计算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和无线呼叫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输液管理系统,它的运用解决了目前门诊输液流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优越性。方法自主研发输液信息管理系统,依托 HIS系统,融合计算机无线技术、条码识别技术、无线呼叫技术为一体,使患者的就诊信息在医生工作站、收费处、药房、护士工作站之间准确传递。结果门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优化了输液流程,使平均日输液量提高37.9%、人均处方受理时间减少45.5%、患者等候时间减少31.0%,各项指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门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增加了输液核对的准确性,确保了输液各环节的安全,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使患者满意度提高7%,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简称创优工作)的核心是要把护士还给病人,把时间还给护士,使护士从繁重的大量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某院配合创优工作开展了护理信息化建设,以医院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开发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硬件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中,设置床位列表、输液核对、体征记录、护理记录、输液巡视5大模块,护士在病人床旁完成对病人护理信息的采集和记录,数据自动存贮到数据库相应的模块.通过应用PDA,使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房,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减少了护士书写时间与任务,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掌上电脑和无线网络技术的移动护士工作站系统,满足了病人信息床边采集、床边查询、床边修改、生成表单等系统要求.对简化护理工作流程、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减少护理文书转抄差错起到了积极作用.移动护士工作站将要向提高掌上电脑的处理速度、增加屏幕显示信息、建立护理智能决策系统、建立病人呼叫联网和医护通讯功能的方向发展,利用网络技术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移动护理工作站是护理工作站在病人床边的扩展和延伸,其解决方案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为支撑平台,以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本院护理部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应用PDA,明显推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趋势。护士使用的PDA就是以无线网络与护士站电脑工作系统相连的掌上电脑,它小巧方便,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快捷,实现护士床边操作,护士通过PDA可以随时查询及执行医嘱,书写记录,核对患者身份,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人力、体力和时间,拉近护患关系,使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了创优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丽春  王玲 《护理学报》2006,13(12):37-37
护士在传统输液流程中,通常用手工抄写方法从长期输液执行单和临时医嘱单上将病人信息与用药信息分别做成输液观察卡和输液标签,标签用胶水粘贴到输液瓶(袋)上,输液观察卡夹到床头输液卡上。长期以来存在护士抄写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用纸不规范统一,药名简写,书写字迹不清楚,查对时不易辨认,容易发生差错等缺点。我院依托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 ation system s,H IS)数据库平台,开发实现了输液标签和输液观察卡打印软件,经临床应用6个多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基本配置护士工作站按H IS运行要求配置计算机1台,条形码打印机(针式…  相似文献   

12.
门诊移动输液系统是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依托条码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等实现护士对患者身份和药物核对的双重条码化的医疗信息化输液系统[1].目前国内许多三级医院已经将移动输液系统应用于门诊输液室、优质护理病房,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举措[2].我院作为县级基层医院,于2012年3月18日整体搬迁当日,在门诊输液室启用移动输液系统应用输液78 645例次,提高了输液应答及时性与输液安全性,改善了输液秩序,提升了门诊输液服务品质,但护理人员在早期应用中因缺乏经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多数三甲医院针对护理基础工作,实施了基于传统的LAN拓扑结构的护士工作站,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形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无线局域网技术对于提高医院局域网的综合应用状况,更好的满足护理工作的需求来说,是医院局域网络建设中一项可引入的、实用有效的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4.
“病人选护士”在门诊输液室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选护士”是指门诊输液病人在接受静脉穿刺时可以公开点名 ,选择自己最信得过的护士为自己服务。我院门诊输液室于2000年3月1日起实施了病人选择护士的服务举措。通过这一服务措施 ,提高了病人对输液室护士护理技术的满意度 ,现报告如下。1方法1.1信息介绍我们把输液室护士照片、职称、工号在公示栏中规范上墙 ,使病人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提供病人选护士的指南。并在治疗室门口和输液室内 ,将“病人选护士”的相关内容上墙 ,让病人通过信息介绍 ,主动选择护士。同时护士在接收治疗单和药物后 ,主动向输液病人或家属…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整合护理信息系统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实践中,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将护理管理、重症监护、物资管理、检验标本采集和智能呼叫系统等子系统整合到原有的"军卫一号"固定护士工作站平台,实现一体化集成展现功能;应用无线网络、移动计算机、掌上电脑,结合病人身份条码识别的腕带标识,将护士站延伸到病人床旁,实现移动护士工作站功能。结果护理工作方便快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能有效减少人工判断产生的错误,减少安全隐患。结论整合后的护理信息系统有效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外来器械全程质量控制,保证外来器械包质量安全,减少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建立完整、灵活和实时的外来器械处理流程管理.结果 外来器械可持续追溯,实现全程质量控制,保证手术安全.结论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用于外来器械处理流程管理,能确保外来器械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手持设备(PDA)引入医院信息系统(HIS),开发移动护士工作站,解决了目前医院中HIS护士工作站软件无法实现的问题。优点包括:①将护士工作站延伸和扩展到病人床头,实时采集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观察的数据资料,并将数据直接记录在后台数据库中;②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确认医嘱实际执行人和执行时间;③对医嘱按临床路径进行拆分,直接统计工作量,为绩效考评提供依据;④与床旁呼叫系统相连,护士可随时得到病人的呼叫信息;⑤条码扫描用于检查检验标本的确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条形码扫描技术完善血液透析信息电子化管理系统,优化血液透析患者身份识别及治疗过程管理。方法应用条形码标签打印软件打印血液透析患者身份相关信息的条形码标签,通过平板电脑运行第三方应用程序扫描条形码标签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就医身份识别及治疗过程的管理。结果将条形码扫描技术运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就医身份识别后,血液透析患者在登记和透析治疗前、透析治疗中、透析治疗结束及护士在透析治疗过程中用药医嘱的执行等护理操作环节中的身份核对准确率达100%。结论将条形码扫描技术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就医身份识别及治疗过程管理,有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野外工作环境下护理呼叫的途径,扩展护理无线服务范围。方法针对野外流动性质的工作环境,设计野战医疗队数字化呼叫系统,主要硬件包括管理端、手表式接收器、手持式分机、移动式护理工作站及无线收发器,呼叫模式包括内部单呼、内部组呼、内部群呼等。结果 (1)避免了呼叫应答失败,畅通了患者、医生及护士间的沟通渠道;(2)简化了信息反馈步骤,拓展了信息共享的范围,便于管理者统筹安排工作。结论野战医疗队护理呼叫数字化系统的应用避免了布线和安装,可以迅速展开工作;通过电脑呼叫信息统计、伤病员无线呼叫、护理工作人员手表式终端震动提醒,可扩展呼叫范围,达到医护便捷交流,最终达到呼叫信息一体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结合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在门诊输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的门诊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的门诊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每组各6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IVAS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PIVAS结合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输液反应、输液错误、护患纠纷、输液核对错误、呼叫不到患者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液反应、输液错误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患纠纷、输液核对错误、呼叫不到患者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患纠纷、输液核对错误、呼叫不到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IVAS结合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为门诊输液治疗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药物护理服务,确保患者输液安全,简化输液流程,改善输液秩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门诊输液中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