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志华  郭俊明 《建筑节能》2007,35(12):60-62
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现阶段实施的是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针对目前我国建筑节能一线从业人员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内涵还不尽了解这一情况,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阐述了我国采暖居住建筑、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张华 《建筑节能》2011,39(6):44-46
从分析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室内耗能指标的要求。结合巴顿国际B区1#楼工程实例,探讨盈速粒建筑外墙节能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围护结构创新的建筑节能设计。采用建筑节能设计软件对该建筑进行建筑节能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建筑的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以及建筑耗能计算等均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的节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建筑节能是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差异,其建筑节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建设部及各省市相继颁布了相应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技术规定或实施细则,《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就是其中之一。该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南部夏热冬暖地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特点,对居住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如何进行节能设计作了规定并提供了灵活、有效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综合评价方法——“对比评定法”。该标准的制订和实施使得夏热冬暖地区建筑…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从《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到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出台,推动了居住建筑节能工作。随着能源形势的紧张,公共建筑节能问题提上日程。上海率先开始实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108-107-2004.上海:2003),国家公共建筑设计标准也将发布实施。  相似文献   

5.
建筑节能——中国节能战略的必然选择(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20年的建筑节能目标 2010年建筑节能目标 新建建筑分步骤普遍实施节能率为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建筑照明节能标准》以大中城市为,  相似文献   

6.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公告,批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其中,《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号为JGJ75—2012,自2013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0.4,4.0.5,4.0.6,4.0.7,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中对建筑遮阳已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东莞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并结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从建筑规划设计和围护结构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于东莞地区民用建筑的节能技术措施,为建筑节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已于3月15日起实施,并成为广东节能建房的"硬指标"。《细则》要求,居住建筑的立面设计,应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空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房地产的大量开发,无论是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还是商业建筑都离不开空调的使用。为配合国家提出的节能倡议,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其中《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就对夏热冬暖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华  张楠 《中外建筑》2005,(3):22-23
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了亚运建设基本特征以及其对城市影响的基本要素,在对亚运建设有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广州亚运实际,提出广州亚运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使亚运能发挥最大效益,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广州是第16届亚运会的承办城市,为了"服务亚运 展示广州"特编制广州亚运地图册.该图册由5张地图组成,分别为广州亚运--"场馆篇"、"交通旅游篇"、"美食篇"、"导购篇"及"印象篇",通过数字线划图、变形地图、手绘地图、数字影像地图、三维立体地图集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亚运筹备情况及广州的城市魅力.本文重点介绍该地图册的设计与实现,为同类项目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朱晓东  常海顺 《山西建筑》2009,35(33):32-33
指出住宅小区即居住区是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和社会的缩影,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施完善和达到21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拉萨市直接受益式太阳房居住建筑被动式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恩  刘加平  杨柳 《工业建筑》2012,42(2):27-3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拉萨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能耗都有了大规模的提高。通过两次冬季现场调研,拉萨市现有集合式居住建筑的室内温度分布,室内热环境评价等现有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特点被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市现有居住建筑大多自发采用直接受益式太阳能利用系统,但其冬季室内热环境仍然普遍不理想。考虑到拉萨市已经被列为采暖区,当地的冬季采暖能耗面临巨大增幅的可能。以拉萨市最常见的直接受益式居住建筑为基础,建立热环境模拟模型,通过模拟软件分析了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各项被动式设计基本要素。最终结果给当地的居住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住宅租金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住宅租金的影响因素,以广州市住宅租赁市场为研究对象,使用2011 年广州市某知名房产中介公司提供的 2845 条住宅租赁交易数据,利用Stata1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优特征价格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广州市住宅租金的各项因素。结果显示:建筑面积、楼龄、总楼高、是否有电梯、卧室数量、朝向、装修档次、幼儿园等级、距小学距离、小学等级、距地铁站距离和距商业中心距离共计12 项因素对住宅租金有着显著影响。通过租赁住宅特征价格模型的建立,可以揭示出广州市住宅租金构成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6.
赵昕 《城市建筑》2014,(18):10-10
东风路沿线建筑外立面整治工程作为广州市迎亚运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道路整治的重点道路亦是示范道路,其设计工作在基础资料收集广度和整理深度、工程设计标准化程度上都达到了高度的规范化,是历年来广州建筑物整治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以具有典型性“高低配”开发特征的广州GJ 社区为例,分析了“高低配”住宅小区引发的具体问题;从规划技术角度分析了当前“高低配”住宅小区的指标特征,并通过对比高容积率的广州GG 社区,认为“高低配”住宅小区是较低的容积率和较高的建筑限高联合作用下的产物;然后基于纽约区划法对居住区控制的经验,对比辨析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广州技术规定与纽约区划法的住宅小区控制指标体系,指出当前我国的住宅小区控制指标体系略显粗放;最后提出针对“高低配”住宅小区的技术改善建议,建议应加强住宅小区建筑高度的下限控制、公共空间的控制以及住宅片区的城市设计引导。  相似文献   

18.
谈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孙文中 《山西建筑》2001,27(4):14-15
介绍了我国人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居住区环境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规划设计,指出实现城市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创造高效、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在下部结构已建的前提下,重新进行上部结构设计的问题,并结合广州某住宅大厦工程实例,通过转换层的选型及转换层以上部分结构布置的配合,讨论如何实现续建工程再设计的衔接。  相似文献   

20.
独立新风系统的能耗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DOAS)的实际特点,提出了新风机组 室内干盘管末端装置串联冷冻水系统的形式,并选取了合理的室内设计参数.对广州某酒店建筑标准层进行了建筑动态冷负荷计算,获得了新风机组和室内盘管的全年冷负荷持续曲线,分析了其耗能特性,并进一步对采用排风热回收装置的独立新风系统的能耗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