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墨汁灌注法对10例儿童尸体面部腮腺嚼肌区、鼻唇沟部和颏部真皮内血管的排列状态与该部位Langer氏皮纹走向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真皮内血管的排列状态与该部位的Langer氏皮纹走向是一致的,基于这一结论,在临床上选择手术切口时,应尽量顺沿Langer氏皮纹,以减少真皮内血管的损伤,使创口在愈合过程中有良好的局部血供。利于创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皮肤手术切口瘢痕的宽度和生长规律,在4只小型猪腰背部左右两侧按Langer氏皮纹的方向,各切取2个边长3cm的正方形全厚皮片。其中一侧不旋转就移植缝合,另一侧则旋转90°后移植缝合,制成皮肤手术切口瘢痕模型。结果表明,顺Langer氏皮纹方向的创口在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瘢痕宽度,比垂直方向的创口形成的瘢痕宽度窄得多;全厚皮片移植后,对两个方向手术创口的瘢痕宽度没有明显影响;在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创口瘢痕宽度随愈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宽,到第5周时增宽值最大;所有手术创口在愈合过程中均未出现瘢痕过度增生现象。本研究为临床上评判美容手术后的瘢痕大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和瘢痕疙瘩等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型猪皮肤组织结构及其初期收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皮下动脉墨汁灌注法,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等方法。对七只健壮小型猪的皮肤组织特点和皮肤的初期收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型猪表皮的结构外形,真皮乳头层、网状层,皮下组织结构都与人类的相应结构很相似。其皮肤血供与人类皮肤血供情况极相似。其皮肤附属器与人类皮肤的附属器极相似。其术中皮肤初期收缩时,全厚皮片、创口顺着Langer皮纹方向的收缩变化有显著意义(P<0.05),垂直Langer皮纹方向的变化无显著意义。临床上在设计全厚皮片移植术、局部皮瓣移植术时,要考虑Langer皮纹方向上皮片、皮瓣及供皮创口的显著收缩。  相似文献   

4.
收集唇裂死婴两具,进行常规Langer's皮纹制作,对照无唇裂上唇区Langer's皮纹走行方向,然后将唇裂术后病例平行于Langer's皮纹切口形成的瘢痕与垂直于Langer's皮纹切口形成的瘢痕对照观察,提出唇裂手术选择切口时,应多选择平行于Langer's皮纹的走行方向,以利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毛囊重建小室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毛发再生实验研究。方法 制备小室模型,分离C57BL/6新生小鼠的表皮和真皮细胞,混合后注入小室内。7 d后拆除小室,并观察创口部位的毛发再生情况。30 d后对创口部位皮肤取材,行HE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 裸鼠小室植入部位创面愈合并可见毛发再生,新生毛发大体观和镜下观与正常毛发无明显差异,且排列极性、生长密度良好。对部分无毛发再生的创面进行分析,发现模型构建过程中小室植入的位置对毛囊再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结论 应用小室模型和新生鼠表皮真皮细胞可以成功实现毛发再生,小室模型是一种可用于毛囊再生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且小室的植入位置对该模型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光镜观察和显微测量手段,对6具尸体面部朗格氏线和皱纹线各30个部位标本的纵、横、水平向360张切片,作了两线真皮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排列的对比研究。胶原纤维在朗线下不规则交织排列,在皱线下与表皮平行与线同向排列;弹力纤维在朗线下与表皮平行与线一致和垂直交叉排列,在皱线下与表皮垂直排列。Ridit认为因设计和圆形分布差别显著。表明:两线真皮两种纤维排列不同;按皱线切口符合按皮肤最大张力方向和伤口最小裂开方向的原则及易达到瘢痕胶原纤维与周围结构的一致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垂直原位真皮内褥式缝合法在足底部切口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表皮同一进出针点的真皮全层垂直褥式缝合方法,对有张力、角质层较厚部位的切口进行缝合,观察术后愈合情况。结果 7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个月,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采用垂直原位真皮内褥式缝合法修复足底部角质层较厚部位的切口,具有克服张力大、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Langer's皮纹的研究 Langer's皮纹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1834年Duputren偶然发现用圆锥子穿刺皮肤后,不产生圆形的创口而产生一条线样的裂缝。并且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其裂缝的排列方向也不同,裂缝可宽可窄,他认为这种变化是由于皮肤张力所引起。在同一时期的解剖家Malgengue也观察到这一现象。但是都未能对此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顺皮纹切口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科2000~2009年急性阑尾炎患者200例,采用右下腹麦氏点顺皮纹切口行阑尾切除术,与同期采用常规斜形切口对比.结果 顺皮纹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低,其组织损伤小,切口暴露好,术后切口愈合符合美容标准.结论 该手术切口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微粒真皮的构建及其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人成纤维细胞和York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微粒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微粒真皮应用于SD大鼠损伤模型,观察其修复组织创伤能力。方法:用PKH26标记的人成纤维细胞,与猪ADM微粒复合构建微粒真皮,将其注射到SD大鼠皮下,用荧光显微镜和HE观察ADM微粒真皮对皮下组织的修复;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移植自体全厚皮肤、ADM微粒和ADM微粒皮真皮。大体、荧光显微镜和HE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时间和收缩率。结果:皮下注射ADM微粒真皮2周时可见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长入,以后单核细胞减少,荧光观察可见红色荧光,8周时注射的微粒真皮基本被自身组织改建利用、体积稳定,胶原粗大整齐;ADM微粒真皮移植能够使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收缩率与自体全厚皮肤移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M微粒移植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皮下注射ADM微粒真皮可参与皮下组织改建,修补皮下组织缺损;ADM微粒真皮可促进SD大鼠损伤模型的愈合和瘢痕挛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比较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种类、成因的分析。方法选取865例锁骨骨折患者手术患者资料,开展电话随访,必要时门诊随访。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类型包括横断骨折、斜型骨折、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式有克氏针、钢板、环抱器,术后并发症类型包括骨折不愈合、锁骨骨折畸形愈合、神经血管损伤、克氏针游走或断裂、钢板松断裂、再骨折、切口延迟愈合、肩关节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碍等,记录各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及骨折畸形愈合率,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研究发现,3种内固定方式各有特点,其中环抱器内固定较克氏针及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及骨折畸形愈合率低,且术式创口小,并大大减少了手术时间。结论全面认识并积极预防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治疗的术式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中环抱器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低,骨折畸形愈合率低,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短,对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具有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对小鼠骨折后血管重建与骨折愈合方式关系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制作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中药,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3、7、15、21、28天处死动物。腹主动脉墨汁灌注,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骨折部位血管的增生、扩张程度高于对照组。软骨内成骨占整个骨痂的比例少于对照组。实验组较对照组约提前1周愈合。结论 中药通过促进骨折部位血管增生、扩张,加速软骨骨痂改建,减少软骨内成骨,增加膜内成骨的比例,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瘢痕薄皮复合移植修复瘢痕愈合创面的手术效果。方法荧光定量PCR对比移植前后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胶原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结果移植组织Ⅰ、Ⅲ胶原的mRNA表达与自体增生性瘢痕组织的mRNA表达有差异,胶原排列接近正常皮肤组织。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瘢痕薄皮复合移植修复继发瘢痕的创面,组织结构恢复良好,接近正常皮肤,是目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功能部位创面,实现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外科手术是治疗肛门直肠疾病的重要手段,肛门直肠部位血管分布十分丰富,术后出血成为一种主要的术后并发症,影响术后创口的愈合,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现就肛门直肠手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真皮替代物移植后的血管化过程及组织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不同种类真皮替代物移植后的血管化过程及组织学变化。方法将21只SD大鼠根据其皮下埋植不同的真皮替代物分为猪脱细胞真皮基质(sADM)组、人脱细胞真皮基质(hADM)组及人工真皮(Integra)组。于埋植后2、3、4、7、10、14、21、30、60、90、120、150、180d行移植物大体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物的血管化过程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大体观察术后各组大鼠创口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及炎性反应,切口愈合良好,移植物与创面接触紧密。90d后各组移植物不易从体表触及。180d时,部分移植物面积缩小、厚度变薄甚至难以辨认。组织学观察移植术后2d起可见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侵入移植物内,3d时与受床组织连接处可见长入的新生毛细血管芽。30—60d,移植物内形成丰富的血管网。150d后近似正常真皮结构。180d后部分移植物有不同程度吸收退化。结论3种真皮替代物移植后均能很快建立与受床组织的血液循环,并长时间存留于创面,但有一定程度的吸收退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外伤性皮肤溃疡表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抗VEGF抗体及CD34抗体染色6例皮肤溃疡患者的溃疡活检标本。结果 正常人表皮VEGF基本无染色;将整个皮肤溃疡标本分为正常部、周边部、边缘部及中心部:正常无染色;周边部表皮上层VEGF明显染色;溃疡组织边缘部在表皮下层明显表达VEGF;溃疡组织中心部表皮无染色。CD34染色显示真皮毛细血管增生,管腔扩张,以周边部和边缘部真皮毛细血管增多显著。结论 外伤性皮肤溃疡表皮分泌VEGF,促进血管新生和管腔扩张,对溃疡的愈合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国人成年男性尸体,在猝死后的6小时内,使用直径为5mm的尖圆形钢锥在皮肤上戳孔,间距约10mm,穿透全层。然后用墨汁渗入孔内,即显示皮肤戳孔处成梭形裂隙,按裂隙长轴方向相连,则合成为该部位皮纹方向。我们报告了颜面部和四肢皮肤纹理线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8.
脂肪组织与创伤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浅层创伤时,创面愈合主要由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参与修复,而当创伤累及真皮深层和脂肪组织时,脂肪细胞是否参与了修复过程呢?皮肤的三维结构显示,在大部分区域,真皮-脂肪界面是不平坦的,脂肪以一系列规则而紧密的穹隆凸入真皮,称为脂肪穹隆。Matsumura等观察到增生性瘢痕只出现在含有脂肪穹隆的皮肤处,如面颊、颈、胸、腹、背、臀部、前臂、手背、大腿、小腿、足背、耳轮、耳垂等部位;而没有穹隆结构的皮肤组织,如成人头顶部、前额、外耳、眼睑、手掌处的皮肤或胎儿、大鼠、家兔等的皮肤则不形成增生性瘢痕。Trayhurn等的研究也观察到,当损伤严格地局限在真皮中时(如浅Ⅱ度烧伤),尽管此时血管受损并释放许多因子,但不出现成纤维细胞参与的愈合反应,残留的真皮成纤维细胞保持完全无活化状态;当创伤更深伤及脂肪穹隆时(如深Ⅱ度烧伤),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被激活,每个脂肪穹隆演变为一个肉芽组织区域,当肉芽组织形成的速度超过上皮化速度时,将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颏下垂是由于下颏皮下脂肪局部堆积,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松弛下垂,颏下皮纹加深而引起的一种畸形。该种畸形多见于中老年妇女,特别是较肥胖的妇女。临床修复该种畸形的主要原则是消除颏下皮纹,切除局部堆积的脂肪和提紧松弛的皮肤,并重建正常的颏颈角外形。作者自1992年4月至今,应用管状真皮脂肪瓣作为颏下皮纹处皮下充填,颏颈部脂肪切除和皮瓣推进法共修复颏下垂者12例。全部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3周。全部受术者对术后效果非常满意。作者提供了修复颏下垂的手术方法及其术后效果,讨论了该手术的成功关键。认为该手术可作为修复老年性软组织松弛导致颏下垂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深度烧伤后肉芽创面的功能部位寻求良好的覆盖材料。方法: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移植于烧伤肉芽创面,在有效抗感染治疗下促使功能部位创面愈合,有效地挽救关节的功能。结果:治疗18例18个功能部位,随访6个月,17例处关节功能正常。结论:应用复合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的肉芽创面能有效地保护关节功能,减少疤痕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