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和次全切除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可行性与手术技巧。方法2006年5月~2012年8月,腹腔镜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41例,其中26例行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5例行胆囊次全切除术(1aparoscopic subtotal cholecystectomy,LSC)。结果 LC 26例中4例中转开腹(2例胆总管损伤,2例术中出血),手术时间(137.5±11.0)min,出血(177.7±36.5)ml,术后胆漏1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例;LSC15例均成功,手术时间(99.9±10.1)min,出血(62.0±9.1)ml,术后胆漏1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例。随访6—32个月,平均12.3月,均无明显消化道不良表现。结论腹腔镜治疗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除了娴熟的手术技巧和精细、耐心的手术操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或次全切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3例先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其中59例成功行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但术中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少量出血2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1例,出现可疑十二指肠漏1例;4例EST取石失败后1周内改开腹手术,术后并发腹腔感染1例,胆漏1例。23例顺利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其中腹腔镜胆囊管探查取石5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18例。9例因疑诊胆总管结石而先行LC,术后2~4 d再行EST。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未出现反流性胆管炎、乳头狭窄等并发症,无胆管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吕震  王宗山  苏东 《腹部外科》2010,23(5):283-284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8年4月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行LC成功51例,中转开腹手术6例,放置引流管30例。3例术后胆漏,经引流治愈;未发生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等近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行LC与手术者的经验有密切关系,必须重视经验的积累,多种手术技巧并用,把握好中转手术的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930例LC资料。结果 930例中胆囊结石412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302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96例(包括胆囊结石颈部嵌顿),胆囊息肉112例,胆囊癌8例。其中有腹部手术史者89例,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者117例。中转开腹手术8例,留置腹腔引流管114例。发生并发症10例,胆囊动脉或胆囊床大出血1例,胆管损伤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胆漏6例,腹壁切口感染1例。除胆总管残留结石外均治愈出院。结论胆管损伤是LC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以预防为主,从严掌握LC手术适应证。专业医师操作,遇到困难及时中转开腹手术,确保重建手术的成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共收集4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不同手术方式的病例资料,其中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EST+LC组)共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者(OC+OCHTD组)共25例。对两种术式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6月随访。EST+LC组中,18例手术完成,2例因局部粘连或技术原因插管困难,转为开放手术;手后并发症包括2例轻度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均经过保守后痊愈。OC+OCHTD组中,5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包括1例胆漏、2例切口感染、2例腹部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EST+LC组患者住院时间较OC+OCHTD组明显缩短。结论至少在短期内,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手术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6月我院38例施行LC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中转开腹,1例系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例因肝十二指肠韧带逆时针转位。余36例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术后2例少量胆漏,经持续引流痊愈;1例出血,经对症治疗痊愈。结论:术者要有足够的耐心,操作娴熟精细,严格遵照操作规程施术。对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特别是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施行LC是安全可行的,可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8.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三种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C+LT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LC+LCHTD)两组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70例行LC+LTCBDE,60例行LC+LCHT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胆漏、出血、胆管狭窄,胆管残余结石等)。结果 LC+LTCBDE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低于LC+LCH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TCBDE可作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难以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时,LC+LCHTD仍为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再次行腹腔镜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8月收集的18例病例,其中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经历一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出现残余胆囊结石,并出现胆囊炎症状,再次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术(2例胆总管结石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果:18例均顺利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55.3±0.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5±0.3)ml,患者均于术后次日下床并进食低脂流食,术后恢复良好,患者术前主诉的症状均消失,平均住院(3.8±0.3)d,随访10例患者1~6个月,无胆漏、黄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行LC1218例,发生胆漏15例,占1.23%。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1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1例,胆囊结石萎缩性胆囊炎4例。本组有9例于术后1~7d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B型超声检查提示腹腔少量至中等量积液。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胆总管损伤5例,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3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胆囊管钛夹脱落2例,夹闭不全2例,均行胆囊管残端缝…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2—2018-10间在濮阳县人民医院接受LC的35例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例患者成功完成LC,2例患者因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解剖层次不清而中转开腹实施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的手术时间为(69.28±11.06)min,术中出血量为(141.84±20.36)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10±5.96)h,住院时间为(6.34±0.75)d。术后出现戳孔皮下气肿1例,渗血1例,均自行吸收。未发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胆漏等近期并发症,3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均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出现胆管狭窄或继发结石等并发症。结论LC治疗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但需科学把握手术适应证及中转开腹时机,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