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郑军  何川  张光辉 《热能动力工程》2012,27(1):43-50,133,134
提出了一种新型拐角式整体针翅回转热管,对该热管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与设计,并对其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拐角式整体针翅回转热管的轴向温度从蒸发段到冷凝段逐渐降低,最大轴向温差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减小;回转热管蒸发段的管壁温度沿圆周方向上的温差随转速的增大而变大,冷凝段的管壁温度沿圆周方向上的温差随转速增大而变小;回转热管的整体传热功率随转速的提高而增大;当充液率约为15%时回转热管的热阻最小,传热性能最好;吸液芯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在低转速工况下吸液芯提高热管传热能力,在高转速下则起阻碍作用;与平行轴回转热管相比,拐角式回转热管传热性能提高了5倍。  相似文献   

2.
热管式空调换气换热器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热管为传热元件的全气候使用的空调换气换热器,就其设计特点、结构型式及性能评价和效益分析作了叙述。换热器中的热管采用氨-铝热管,分重力式热管和吸液芯式换管两种。重力式热管空调换气换热器采用了随电机正反转改变进排气方向的轴流式风机;吸液芯式换热器采用了特殊结构设计,解决了吸液芯热管受安装误差带来的热管半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热管为传热元件的全气候使用的空调换气换热器,就其设计特点、结构型式及性能评价和效益分析作了叙述.换热器中的热管采用氟一铝热管,分重力式热管和吸液芯式热管两种.重力式热管空调换气换热器采用了随电机正反转改变进排气方向的轮流式风机;吸液芯式换热器采用了特殊结构设计,解决了吸液芯热管受安装误差带来的热管半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4.
沈妍  张红  许辉 《太阳能学报》2016,37(3):644-650
对用于热管式太阳能接收器的碱金属热管建立网络模型,并进行传热性能试验,模拟结果分别与集总参数法、热传导模型、文献和试验结果相比,吻合较好。网络模型考虑输入功率、管壁和吸液芯的厚度和导热系数,以及冷凝段长度等影响因素,可快速预测热管在不同功率下的工作温度以及热管结构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模拟得到热管吸液芯的导热系数对热管性能影响较大,热管管壁厚度和吸液芯厚度对热管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正> 热管换热器的主要部件是热管。热管是一种高效能传热元件,它是以工质的相变潜热的变化来传热的,蒸汽是热的输送体。。冷凝液体的回流基本有以下三种:靠输液芯,重力及离心力(图1—3)。  相似文献   

6.
陈玉  陆燕 《热科学与技术》2022,21(5):437-445
针对环路热管内部工质相变及流动换热问题,设计了环路热管蒸发器中心通道可视化实验平台,研究了不同加热方式对热管内工质状态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方式直接影响热管10W启动过程,双面加热启动速度最快。相同热载荷时,不同加热方式下环路热管热阻及蒸发器中心通道内液面高度和成核情况存在差异。10W - 40W热载荷时,随着热载荷的增大,三种加热方式的传热热阻均在减小。40W-50W热载荷时,顶部加热方式下的热管性能出现恶化,底部加热传热性能出现停滞,仅双面加热性能稳定并有提高趋势。随着热负荷的增加,蒸发器中心通道内气液界面升高、气泡的产生变得更加剧烈,蒸发器通过吸液芯向储液器的漏热量增加,进而影响环路热管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引言 目前在我国已有很多使用垂直重力热管来回收工业中的余热的装置。其中相当多的装置应用铜—水热管(外套碳钢筋片)。热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热管元件的性能如何。而热管本身的传热性能又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热管内所充的工作液量就是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垂直重力热管不需要复杂的吸液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所以最适用于回收余热装置中。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垂直重力热管,希望通过较简单的方法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补充相变蒸发界面传热传质热力学关系式,构建了回路热管(loop heat pipe,LHP)圆盘式蒸发器的流动与传热多区域耦合分析三维数学物理模型,并基于FLUENT软件对某种甲醇-不锈钢平板型蒸发器内的流动与传热情况进行了数值求解。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蒸发器内的传热与流动受几何结构影响明显,表现出较强的方向差异;不同热负荷条件下,补偿腔内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呈现出较大差别,受到回流液速度和温度、毛细芯界面蒸发质量流量、毛细芯反向导热和侧壁漏热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计算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以为平板型蒸发器内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节能通讯》2009,(21):14-16
一、热管及其工作原理 普通热管是由管壳、起毛细管作用的多孔结构物(吸液芯以及起传递热能的工质所构成),吸液芯牢固地粘附在管壳内壁上,并被工质所浸透。热管自身形成一个高真空封闭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大长径比两相闭式热虹吸管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启动过程热管轴向温度分布,部分热管在蒸发段采用了强化传热技术,结果显示:热管的启动性能与工质充液量、热管初始状态以及热管内的强化传热技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微通道内液体流动和传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尺度的微细化,微通道内液体的流动和传热出现了不同于常规尺度的现象。液体流动的Re、传热Nu和摩擦常数C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规律。许多在常规尺度下不重要的因素如黏性耗散、轴向热传导和表面浸润性等都开始变的突出。研究流体在微通道的流动和传热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微通道内液体的流动和传热研究进行了总结,尤其是对微通道内液体的黏性耗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特别是无吸液芯的重力热管(又称热虹吸热管),由于它的结构简单,相对制造成本低,应用最广泛,只要有10°以上的倾斜度就可以有效地工作。从热工的观点看,热管在余热利用中,应用于气对气的换热优越性最显著。在气对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 随着热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日益广泛,至今已有各种不同功能、不同结构形式的热管类别。重力热管(亦称“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是在地面应用中常见的一种无芯热管。这是一种高效能的传热元件,其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由管壳和工作流体组成自下而上分为加热段、绝热段和凝结段。在抽成真空的管壳内注入工作流体,密封抽气口后,便制成重力热管。液体在加热段受热蒸发(或沸腾),产生的饱和蒸汽经过绝热段到达凝结段  相似文献   

14.
多孔介质可以强化相变传热,被广泛应用到电子器件散热中。热管依靠毛细芯孔隙内沸腾和凝结形成热质快速迁移的驱动,实现高密度和高效传热。薄层多孔层内沸腾时液体回流特性研究对提高热管传热效率、热流密度及寿命意义重大。通过不同多孔介质在不同液位下的池沸腾实验,获得了薄层多孔表面在较高热流密度下沸腾时的气泡特性和沸腾曲线,并结合毛细理论分析多孔表面的回液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高热流密度下毛细回流占主导作用,较小的有效毛细半径和较大的渗透率有利于液体回流。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锂热管运行特性进行研究,文中在常规高温热管制造工艺基础上,开发出了可以在超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锂热管.文中开发的锂热管为圆柱状结构,充液质量为27.0 g,管壳及上下端盖材料均为Nb-1Zr,采用4层75μm钼丝网作为吸液芯.以开发的锂热管为试验对象,开展了锂热管相关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时刻下锂热管轴向温度...  相似文献   

16.
热管是一种传热性能极好的传热元件,分离型热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重力式热管。它将蒸汽流道与液体流道分开,减少了流体碰撞压力损失,其蒸发器和冷凝器可以在一定的高度差下远离,并且可以做得很大,所以它比单支型热管更适用于太阳能利用装置。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以铝为管材、丙酮为传热工质的无芯环路热管。其蒸发段采用加热带加热,冷凝段用风冷降温。热管依靠蒸发压头使工质循环,并依靠重力作用,使冷凝液回流到蒸发段。搭建试验台并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下充液率对无芯环路热管的传热温差、传热量、热效率、热阻和当量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功率为150.00 W、充液率为30%时,无芯环路热管的均温性最好;传热温差和热阻均最小,分别为6.75℃、0.045 K/W。传热量132.00 W、热效率0.88、当量导热系数168 125 W/(m·K),均达到最大值。所以,该无芯环路热管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的最佳工作条件为加热功率150.00 W、充液率30%。  相似文献   

18.
前言热管(包括无吸液芯的重力热管)目前在能源工程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一般公认:1942年由美国高格勒(Gaugler R.S.)首先提出热管的概念,以“传热器件”为名申请了专利,1944年正式发表,未引起重视。1964年美国格罗弗(Grover G.M.)等人正式以热管为名,独立提出了发明后,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际上,如果广义地理介热管的应用,历史可以上溯到前一个世纪。按照最近日本Oshima教授的定义,热管是一个封闭的依靠工质相变的传热元件。  相似文献   

19.
高效能热管     
据美国航空和航天管理局《技术摘要》1986年4月报道,现正研究一种用在极大空间中的散热系统的热管.该热管具有将近2.5×10~6瓦厘米的传热能力,比目前的热管的传热能力数量级要大得多.该新设计热管辐射传热效率很高,并且结构简单、液体和蒸汽流通面积又大.  相似文献   

20.
标准热管(Heat Pipe)由管壳、工质及吸液芯三部分组成,重力热管又称为两相封闭式热虹吸管(Two Phase Closed Thermosyphon),没有吸虹液芯,仅由管壳及工质二部分组成,开启式重力热管也只有管壳及工质二部分,但热管内部与外界相通,它又称为两相开启式热虹吸管(Two 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