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发送者-接收者(S-R)问题可以看作处理共享通道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对文献[1]中模型的分析,结合Petri网的特点和网络环境下的系统,给出了一个实用性更强、功能扩展的Petri网模型.该模型允许外部环境加以控制,允许接收者强制取消接收以及发送者(接收者)按定量模式工作,可解决远程控制,流量控制,提高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通信质量.建立与Petri网模型相关联的关联矩阵,并使用关联矩阵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可否认的环认证协议允许消息的发送者匿名地认证某消息,而在认证的同时,消息接收方却不能够向第三方揭示此次认证的发生,即消息发送方可以否认该认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接收者加密算法的可否认环认证协议。消息接收者运行基于多接收者的加密算法对认证码进行加密,并将结果发送给消息发送方。发送方解密后得到认证码,并利用该认证码对消息进行认证。该协议构造简单,仅需要2轮通信。多接收者加密算法保护了发送者的隐私,且其可否认性在并发环境中成立。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个利用5粒子团簇态作为量子信道分离任意2粒子态的量子信息分离方案.方案中,发送者(Alice)、接收者(Bob)和控制者(Charlie)共享5粒子团簇态的量子信道,发送者将需要传送的信息传送给接收者的过程,必须由控制者和接收者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否则任何人也得不到信息.发送者和控制者对所拥有的粒子作相应的测量后,通过经典信道告知接收者,接收者选择相应的测量完成量子信息分离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不经意属性证书和隐藏证书的基础上提出了隐藏认证的有条件不经意传输,利用双线性对构造了一个具体方案,解决了不经意属性证书可能暴露接收者的某些敏感信息的问题.该方案有如下特点:只有持有特定属性证书的接收者才能打开与其属性值相对应的消息.而接收者不需要向发送者提供任何证书,发送者不能确定接收者是否能够打开消息也不能确定接受者打开的是哪个消息.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速率的组播拥塞控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发送者驱动和接收者驱动的组播拥塞控制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速率,由接收者和发送者混合驱动的层次型组播拥塞控制机制RBMCC。在RBMCC中接收者计算本地丢失率,中间节点聚集所有来自其直接子节点的反馈报文,发送方通过最终的反馈报文计算TCP友好发送速率,实现对网络拥塞的快速、准确响应。仿真试验证明,RBMCC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与满意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信号模型提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种基本思路,但是,关于接收者如何考察信号,发送者的信号如何被传递的和发送者的信号成本构成等方面没有提供更加详尽的理论阐述。笔者试图对信号传递模型中的这3个问题进行些扩展研究,指出了信号的选择是发送和接收双方共同选择的结果,信号的传递过程类似双向沟通过程,信号成本包括信号制造成本、信号传送成本和信号考察成本。  相似文献   

7.
基于RSA数字签名的增强不经意传输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RSA签名及关于数据串的不经意传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增强的不经意传输协议,解决了一种不经意传输的接入控制问题.除了具备一般不经意传输协议的特征外,具有如下特点:只有持有权威机构发放的签字的接收者才能打开密文而且发送者不能确定接收者是否持有签字,即不能确定接收者的身份.在DDH假设和随机预言模型下具有可证明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个应用两个非最大纠缠态作为量子通道分离未知四粒子团簇态的方案.方案中,发送者制备初始态和作为量子通道的纠缠态,并将部分粒子分别发送给接收者和控制者;发送者与控制者分别对粒子作Bell基联合测量,并利用经典通道将测量结果告知接收者;根据测量结果,接收者在其粒子上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完成量子信息分离.  相似文献   

9.
当窃听者天线数不少于发送者时,基于信道零空间人工噪声的物理层安全方法将失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线阵列冗余的跳空物理层安全方法。该方法将人工噪声和跳空相结合,每次发射信号时发送者通过跳空图样快速切换信道,同时在相应信道的零空间内加人工噪声,接收者根据跳空图样选择相应信道接收解调,而窃听者接收信号与人工噪声叠加在一起无法解调。仿真结果表明,当接收端使用不少于两根天线接收时,采用文章方法可使窃听者的误比特率接近0.5,而合法接收者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计算是目前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研究的热门课题,而在分布式系统中,对象之间的通信是一个关键技术。研究了基于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CORBA)的分布式信息处理中的异步消息通信问题;讨论了如何实现CORBA的事件服务;提出了通过建立事件信道、事件发送者与接收者模型的方法,来实现异构网络环境下的非耦合异步消息通信。使用这种方法,提高了所开发的分布式信息处理系统的信息接发与处理的速度,解决了系统的通信阻塞等问题;同时该方法在系统中的成功使用,为提高分布式信息处理系统的机间通信速度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笼冷机笼床液压负载敏感比例速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方法在分析篦冷机笼床液压负载敏感比例速度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液压伺服控制和液压比例控制的原理,对系统的各个部分分别建立微分方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方程进行了简化,经拉氏变换后得到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对典型工况下模拟仿真.结果得到符合实际的笼冷机篦床液压负载敏感比例速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结论笼冷机笼床液压负载敏感比例速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由4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有三类方程组:流量方程、连续方程以及力平衡方程.系统方框图与通常的液压伺服系统相比多出了一个反馈环.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数学模型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
双馈式感应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双馈式感应风力发电机组(DFIG)为对象,分析了DFIG的建模和控制问题。该模型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和发电机模型。提出了风力机的桨距角控制策略和发电机的转速控制策略。发电机转速控制采用dq同步旋转坐标下的矢量控制。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DFIG模型,并且根据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对风速随机变化以及系统电压突变时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控制策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位置系统的模糊控制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位置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允许的情况下将其简化为三阶系统,对位置闭环控制系统采用了模糊控制方法,并采取了在小转角时只控制转角,在大转角时同时控制转角和转速的控制策略,经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模糊控制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而这种转角-转速控制策略符合理想的位置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驾驶员需求转矩预测,采用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对象车辆进行能量管理控制. 根据驾驶员前一段时间内的需求转矩,可以预测下一时段内驾驶员的需求转矩. 与指数函数预测方法相比,自回归模型在预测步长200步之内的预测准确度比指数函数高. 根据纵向动力学公式,可以由预测获得的需求转矩序列计算获得预测的车速序列;采用线性化处理的方法,将具有非线性特性的车辆模型转化成线性时变模型,采用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进行求解;将基于驾驶员需求转矩预测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和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工况已知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进行对比. 对比结果表明:基于驾驶员需求转矩预测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与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相比,在NEDC、UDDS和WLTC这3个标准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均有所提高,但是与工况已知时的计算结果相比有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下一代网络在控制层的融合,需要具有支持异构网络环境媒体控制功能的呼叫模型。在对媒体控制模型概念进行定义的基础上,针对下一代网络的特征,分析了现有各种媒体控制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媒体控制逻辑状态抽象和具体控制协议适配相结合的媒体控制模型,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模型具有异构网络环境中的统一媒体控制能力,从而实现了下一代网络在媒体控制层面的融合,同时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下一代网络在控制层的融合,需要具有支持异构网络环境媒体控制功能的呼叫模型。在对媒体控制模型概念进行定义的基础上,针对下一代网络的特征,分析了现有各种媒体控制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媒体控制逻辑状态抽象和具体控制协议适配相结合的媒体控制模型,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模型具有异构网络环境中的统一媒体控制能力,从而实现了下一代网络在媒体控制层面的融合,同时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建模不确定性下的超机动飞行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反演的超机动非线性控制律设计方法.建立了具有大迎角特性的飞机六自由度非线性模型,通过由前至后递推的设计思想,逐步迭代设计Lypaunov函数与虚拟的控制输入量,实现强非线性飞机对象的控制.对建模不确定性给超机动控制性能带来的影响,将自抗扰控制方法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与反演控制方法相结合,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不依赖系统模型的特点,实时观测并补偿建模误差对飞行控制的影响.超机动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超机动非线性控制律能够实现大迎角控制,在40%建模误差的影响下,迎角响应仍平滑稳定.基于自抗扰反演的超机动非线性控制方法具有优异的大迎角机动飞行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lurry pH control accuracy of the absorption tower in the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a model free adaptiv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for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pH which is based on a cyber physical systems framework is proposed. First, aiming to address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f non-linearity and pure hysteresis in slurry pH change process, a model free adaptiv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compact form dynamic linearization is proposed by combining model free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with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Then, by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with the physical resources in the absorption tower slurry pH control process, an absorption tower slurry pH optimizatio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cyber physical systems is constructed. It is turned out that the model free adaptiv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cyber physical systems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high-precision tracking control of the slurry pH of the absorption tower, and it has strong robustness.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访问控制通过逻辑的方法来防止未授权的信息访问,忽略了物理位置的作用,从而容易遭受地址欺骗类攻击. 将位置信息引入访问控制可以提供更好的安全性. 在强制访问控制中客体的安全属性与时间密切相关,访问控制模型中应反映客体的安全属性随时间的变化. 以经典的Bell-Lapadula 模型为基础,提出一个具有时空约束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型,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约束,在增加访问控制模型灵活性的基础上提高访问控制模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线性多变量系统解耦理论与变结构控制的优点,采用鲁棒控制系统理论中的二自由度结构法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对于可解耦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的模型跟随变结构控制方法,对于一类满足解耦条件的多输入输出跟踪系统,分两步进行设计,首先对被控对象标称模型进行解耦和稳定化极点配置,将得到的控制表达式作为最终控制律的第一部分,其次,以前一部分设计构成的闭环系统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建立模型跟随偏差系统,并求出变结构控制律,作为最终控制的律的第二部分,从而使被控系统在存在内部模型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利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所设计的模型跟随编差系统是稳定的,最后,通过仿真实例,表明了所提出的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