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3例肝源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肝硬化并发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93倒肝硬化患者HP感染进行检测并分析HP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肝源性溃疡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与慢性胃炎(CG)接近;HP感染率在肝硬化有、无PHG及轻、重型PHG组间无显著差异;肝硬化伴十二指肠溃疡(DU)组HP感染率高于不伴溃疡组而与DU对照组接近;肝硬化伴胃溃疡(GU)组HP感染率与不伴溃疡组无显著差异,而显著低于GU对照组。结论肝硬化患者,HP与DU关系密切,而与PHG及GU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室近5年经胃镜诊断并具有较完整资料的GU(胃溃疡)、DU(十二指肠溃病)、CU(复合性溃疡)等PU(消化性溃疡)患者377例的中医辨证分型、HP,(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胃液pH等进行分析,发现上述三组患者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HPUT等级色谱判定无显著差异、空腹胃液pH测定中GU组与DU组、GU组与CU组具非常显著差异,DU组与CU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含呋喃唑酮及胶体果胶铋的四联疗法和经典三联疗法对十二指肠溃疡(DU)幽门螺杆菌感染(HP)初治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有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择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疗程10d;对照组选择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经典三联疗法,疗程10d。观察HP的根除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含呋喃唑酮及胶体果胶铋的四联疗法与经典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1%、79.1%,差异有显著性(P<0.05)。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含呋喃唑酮及胶体果胶铋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及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关系,本文对DU患者,HP根治前后的胃液pH,空腹胃酸及氨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P阳性的DU患者其空腹胃酸,氨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根除HP后,空腹胃酸显著下降,接近正常水平(P>0.05),氨浓度明显下降,结论:HP感染使DU患者胃酸分泌增多,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DU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96例肝硬化患者的胃镜观察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的胃镜和临床特,董。方法对入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胃镜观察及HP检查。结果PHG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呈正相关,HP在有、无PHG的肝硬化患者中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肝功能损害的进一步加重,出现重度PHG的机会也增多;PHG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呈正相关,与HP感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IgG滴度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关系。方法:54例DU患者与54例慢性胃炎患者均经胃镜确诊,活检HP尿素酶检测,并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HP抗体IgG滴度。结果:球溃疡组活检HP检出率81.48%,慢性胃炎组HP检出率为83.33%,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球溃疡组的血清抗HP抗体IgG滴度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抗HP抗体IgG滴度明显升高者(>3000)以球溃疡者显著多于慢性胃炎者,提示血清抗HP抗体IgG显著增高者(>3000)即使胃镜检查未发现病变者可能仍需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在伴有和不伴有PHG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程度的PHG患者Hp感染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非常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P<0.01)显著低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组(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率降低,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胃内环境不适合Hp的生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尤其是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已确诊的14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同时进行HP检查,分析PHG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HP感染的关系。PHG并HP阳性的患者在根除HP后再次复查胃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HG的发生率为46.31%,PHG的发生率与食管静脉曲张有关,与肝功能分级,是否存在HP感染无关(均为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感染有关(P<0.01)。结论 PHG的发生与肝功能分级和HP感染关系不明显,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关。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PU)明显相关。PU 患者 HP 阳性率很高,胃溃疡(GU)多为70~8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则高达80~100%。其中 HP 阳性患PU 的危险性大,且 HP 阳性 DU 比 HP 阴性DU 易复发。目前则趋向认为在 DU 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四联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233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和平 《医药导报》2002,21(4):219-220
目的:探讨四联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经内镜确诊为PU患者233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161例,胃溃疡(GU)72例.镜下活检病理排除恶性溃疡并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四联治疗方法:复方铝酸铋100 mg,qid;奥美拉唑20 mg,qd;阿莫西林0.5 g,qid;甲硝唑0.4 g,bid,均口服,疗程为2周,停药4周后复查内镜及呼气试验(14C UBT).结果:DU的HP阳性率95.7%;GU的HP阳性率80.6%.四联药物治疗对DU有效率91.3%,HP根除率93.0%;GU有效率86.1%,HP根除率91.4%.结论:HP与PU关系密切,采用四联药物治疗HP相关的PU有良好疗效.14C UBT检测HP感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创伤性,是治疗后复查HP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肝源性溃疡(H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关系。方法:对本院5年来符合标准的256例行胃镜检查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的溃疡发病率为32.42%(83/256)高于慢性肝炎组的25.24%(26/1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Hp阳性感染率为42.58%(109/256),非肝硬化组Hp阳性感染率为35.92%(37/10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中,肝源性溃疡伴Hp感染54例,Hp阳性率为65.06%,无肝源性溃疡组Hp感染55例,Hp阳性率为31.7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HU发生率分别为28.33%(17/60)、28.83%(32/111)、40.00%(34/85),肝功能C级组中HU的发生率比A级组及B级组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16例,HU发生率为46.55%(54/116),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40例,HU发生率为20.71%(29/1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HU发生率为60.42%(29/48),轻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HU发生率为36.76%(2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源性溃疡发病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分级越差,溃疡发病率越高。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导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月来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20例,对每位患者以下8个临床特征进行采集,主要包括:吸烟、饮酒、性别、出现首发症状的年龄、病程、主要症状(腹痛、反酸、腹胀、呕吐等)、溃疡的大小、溃疡的数目(单或者多发)。结果经过统计学对GU和DU分别检验各自出血组和无出血组在既往出血史、服用NSAID药物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变量在GU或DU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述变量的研究及统计学相关分析,对以上临床特征研究、总结,可以积极有效的指导患者避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情况及内镜下特点。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2月至2005年2月间胃镜检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8560例胃镜检查中,检出3250例PU,检出率为17.5%,其中,胃溃疡(GU)2150例,十二指肠溃疡(DU)884例,复合性溃疡(CU)216例。结论PU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DU多于GU;DU好发的部位是十二指肠球前壁;GU的好发部位是胃角和胃窦;PU合并疾病多;四季的检出率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边雪梅 《淮海医药》2005,23(6):446-447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或血清NO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PHG患者60例,通过内镜检查诊断,胃黏膜活检(每例4块)用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HP。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PHG患者的HP阳性率为68.3%(41/60),PHG组与对照组胃液或血清NO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阴性与阳性组PHG胃液或血清NO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HG患者的胃黏膜病变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胶态果胶铋剂四联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法,全组共100例,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mg/d,共4wk;治疗组(四联疗法)采用奥美拉唑20mg/d,阿莫西林500mg tid,呋喃唑酮200mg tid,胶态果胶铋剂100mg tid,共2wk.结果:溃疡痊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2.0%(P>0.05)IIP根除率治疗组为93.88%,对照组为28.57%(P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找出危险因素以指导此合并症的预防。方法 :胃溃疡 (GU)40例 (其中出血亚群21例 ,无出血亚群19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70例 (其中出血亚群38例 ,无出血亚群32例 )共110例 ,对其13个临床特征及内镜所见变量 ,按统一表格逐一进行询问与记录。GU及DU各自的出血亚群与无出血亚群各个变量间的差异用x2检验 ,求其优势比 (O.R.)及其95%可信限。结果 :年龄55岁以上、吸烟、饮酒及溃疡直径≥1cm的胃溃疡出血危险性显著增加 (P<0.05) ;年龄24岁以下 ,病程3年以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危险性显著升高 (P<0.05)。结论 :首症年龄、吸烟、饮酒及溃疡直径是GU出血的危险因素 ;年龄、病程是DU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短程、低剂量新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筛选出短程、低剂量的新三联方案.方法8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 0).研究组施以短程、低剂量三联疗法,口服铋剂1 2 0mg qid 阿莫西林0.5g bid 呋喃唑酮0.1 g tid;对照组为洛塞克40mg qd 克拉霉素0.5 tid 甲硝唑0.4 bid,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后疗效、HP转阴率、药物不良反应、药费及4周后渍疡复发率和HP再感染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HP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率大致相同(P>0.05),而4周后溃疡复发率和HP再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药费也仅占1/2.结论短程、低剂量新三联疗法是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效、安全、价廉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洛赛克及克拉霉素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组为2组:治疗组60例,予以洛赛克20mg、克拉霉素250mg,2次/d,疗程2周;对照组50例,予以雷尼替丁300mg、呋喃唑酮100mg,2次/d,疗程2周。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酸药,戒烟、禁酒。在治疗前后观察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疗程结束1周内复查胃镜,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7.45%和10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9.12%和96.00%;对照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1.01%和89.43%,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23%和76.23%。治疗组中疼痛消失率在胃溃疡为93.5%,在十二指肠溃疡则为93.1%;对照组中疼痛消失率在胃溃疡为90.9%,在十二指肠溃疡则为88.8%。2组在愈合率、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消失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赛克及克拉霉素联合应用能提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能较好的改善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2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下检查有无PHG,分为肝硬化合并PHG组62例和肝硬化无PHG组60例;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肝功能进行根据Child-Pugh评分分级为A级、B级、C级,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并计算PG Ⅰ/PGⅡ比值(PGR),分析血清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PHG组肝功能明显低于无PHG组(x 2=6.588,P=0.037);PHG组较无PHG组血清PG Ⅰ水平显著降低(t=7.378,P=0.000);重度胃黏膜病变患者血清PG Ⅰ、PGR水平较轻度患者明显降低(t=2.392、4.292,P=0.009、0.000);肝硬化病变不同部位各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2.632、0.658,P=0.174、0.080,0.522).结论 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PG Ⅰ水平显著降低,可反映肝硬化胃黏膜受损程度,对评价胃黏膜功能状态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HP感染的根除率。方法选择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及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6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10mg 2次/d,阿莫西林1000mg 2次/d,呋喃唑酮100mg 2次/d、果胶铋150mg 3次/d,疗程7d,果胶铋再加服1周,然后单独给予雷贝拉唑20mg 1次/d继续治疗;对照组:果胶铋150mg 3次/d、阿莫西林1000mg 2次/d、呋喃唑酮100mg 2次/d,疗程7d,后单独给予果胶铋150mg 3次/d;两组总疗程十二指肠溃疡DU4周,胃溃疡GU6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HP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主要症状的变化及腹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75%、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13%和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果胶铋四联疗法能明显缓解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止痛效果快,不良反应少,对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及HP感染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