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深入研究儿科呼吸疾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观察总结护理效果与患病特点。方法:重点选择于2015年3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就诊治疗的14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科学护理来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140例患儿的跟踪调查研究,患儿都得到了较好的临床护理。病情迅速缓解并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在1周内得以痊愈的患儿数为137人,治愈率为97.86%,体现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具有自身特点,实施科学的人性化临床护理有助于病情更快痊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儿科收治的10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53例,总有效率为98.1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雾化吸入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分析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间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随机选取52例实施雾化吸入疗法及相应护理服务的患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服务的5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总有效率约为96.2%,较之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结果也提示观察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实施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并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康复速度及康复效果,故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儿科收治的10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53例,总有效率为98.1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雾化吸入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余微微 《当代医学》2016,(35):105-106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方法 选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患儿采用雾化吸入疗法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5).结论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相较于传统的药物疗法更具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共100例,将100例患儿简单随机分为2组,5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一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将两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利于疗效的提高,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儿科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疾病类型、临床症状以及经临床治疗后的预后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中,共有27例(26.5%)为上呼吸道感染,35例(34.3%)为支气管炎,21例(20.6%)为支气管肺炎,19例(34.3%)为支气管哮喘,所有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均已康复出院。结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类型有多种,临床需尽早明确不同的疾病类型,再对患儿行针对性的治疗,将能有效提高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在儿科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我院呼吸中心于2003年5月-2009年3月采用无痛麻醉的方法对72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程小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54-4955
目的:探讨对儿科住院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住院患儿120例为本文研究对象,按其入院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临床护理;心理组60例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予以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儿住院期间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科住院患儿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既可以有效提高患儿住院期间的治疗依从性,也可以全面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观察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某院儿科门诊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综合治疗,为研究组患儿在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在治疗7日后分析两组患儿病情转归的情况,在患儿出院后统计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与住院天数。结果:在治疗一个疗程后,研究组患儿的痊愈率、显效率、不良事件发生例次、人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0%、63%、7例次、(8.26±2.61)d;对照组患儿的痊愈率、显效率、不良事件发生例次、人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31%、24例次、(10.87±3.20)d,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在儿童送检标本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培养的366例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进行标本统计和资料分析。结果临床各儿科和新生儿科检出的366例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构成如下,呼吸道标本284例,占77.6%;粪便9例,占2.5%;血培养42例,占11.5%;尿液7例,占1.9%;各种创面及脓性分泌物16例,占4.4%;体腔积液8例,占2.2%。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但要考虑细菌的污染与定植;其次是败血症,亦是引起儿童泌尿系统与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钱乙辨治疮疹、惊风、疳证、吐泻等儿科4种常见疾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特色。[方法]通过系统研读《小儿药证直诀》,梳理分析书中疮疹、惊风、疳证、吐泻等相关内容,归纳钱乙治疗上述4种疾病的学术特色,并进一步提炼总结钱乙辨治儿科疾病的学术经验。[结果]钱乙认为,疮疹的病因为"外感天行,内蕴热毒",并详细记述其病初症状;钱乙对惊风以急慢分论,认为"凡急慢惊阴阳异证,切宜辨而治之";钱乙对疳证提出应以肝、心、肺、脾、肾、筋、骨疳论治;论治小儿夏秋吐泻,则注重气候变化对脾胃的影响,又从多方面的症状表现辨别其脏腑的寒热虚实程度等。[结论]钱乙辨治儿科疾病立论公允,辨析精当,对后世辨治儿科诸病多有启发,影响甚大,值得进一步研习。  相似文献   

13.
儿科寒温两派学术争鸣,源于宋代钱乙和陈文中对麻痘疾病的治疗主张,钱乙主寒凉,陈文中主温补。金元明清时代,历代医家对钱、陈的寒温治法不断修正和补充,并引起学术争鸣。这种争鸣从对麻痘疾病的治法主张,发展至小儿外感疾病、小儿杂病等整个儿科治疗领域,并由此推动儿科基础理论如小儿体质和生理病理特点的深入研究,推动了中医儿科学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丁秀英 《中外医疗》2012,31(14):105-106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108例患儿进行临床特点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发病年龄在3个月~5岁,平均为(1.88±1.42)岁。有明确基础疾病的患儿占73.1%,70.04%发病于冬春季。有62.96﹪的为农村患儿,这些患儿中以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缺乏和营养不良性贫血多,城镇占37.03﹪,这些患儿中以免疫力低下和哮喘的患儿多。结论经研究发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患儿是有病因的,所以治疗基础疾病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这和相关报道一致。再者,本病与季节和预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涤教授治疗儿童鼾症经验撷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张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儿童鼾症,临床疗效显著.对于儿童鼾症的辨治,张教授认为痰热郁结、肺气不利为主要病机;外邪、食滞、津亏常兼夹为患;临证审机制方,选用消瘰丸合苍耳子散为主方,随证加减;注重日常调护,做好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共计302例。以2014年5月开展综合护理干预为界点,2014年5月前,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150例崎病患儿作为参照组,2014年5月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152例患儿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热程、退热时间、手足肿胀时间等治疗相关指标、治疗依从性、静脉血栓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热程、退热时间、手足肿胀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时间均少于参照组,依从性及满意度高于参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都有一定成效,但研究组疗效更显著,川崎病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儿川崎病整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秀丽  靳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62-1763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KD)的护理。方法:对我院儿科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36例K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提出护理问题,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指导。结果:36例KD患儿全部痊愈。结论:对于KD患儿有效合理护理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基础疾病和相关因素 .[方法 ]对近 6年来因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 0~ 14岁患儿共 116例的病历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有 81 0 %的患儿存在着基础疾病 ,其中前 4位基础疾病依次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副鼻窦炎 .[结论 ]大多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着基础疾病 ,应将前 4种基础疾病作为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对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做必要的辅助检查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本文对我院2006年2月~2009年3月收治的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胸闷、呼吸困难改善。PO2≥60mmHg,PCO2≤50mmHg,呼吸频率26次/min。除3例胃胀气、1例面部皮肤损伤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在积极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中,护士应正确使用呼吸机,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20.
气管支气管软化症(TBM)作为小儿慢性咳嗽、反复喘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之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检查方法亦无法明确诊断,在临床工作中,该病易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异物等疾病,因此延误了正规治疗。目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被认为是诊断小儿TBM的金标准。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就小儿TBM的流行病学、分类及病因、病理生理、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