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从理论上论述了红外诱饵弹中药剂的组成、性能和配比,通过理论计算结果分析药剂的组成。为确定红外诱饵干扰点源红外寻的制导导弹的药剂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面源红外诱饵仿真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典型面源红外诱饵的组成,总结了面源红外诱饵与点源红外诱饵在结构组成和光谱特性方面的差异。通过理论推导,研究了面源红外诱饵的运动特性和三维模型建模方法,基于VC软件实现了面源红外诱饵的运动学仿真,利用OpenGL技术实现了面源红外诱饵三维模型和动态红外图像生成,仿真结果验证了面源红外诱饵的干扰特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拖曳式红外诱饵的运动和辐射特性与载机密切相关,如何建立拖曳式红外诱饵的干扰仿真模型,以及如何有效使用拖曳式红外诱饵成为飞机红外对抗中的难题。采用拖曳线的等距约束模型,建立了拖曳式诱饵的运动模型。根据拖曳式红外诱饵的干扰机理,建立了其红外辐射模型。将拖曳式诱饵模型加入到飞行器红外对抗仿真平台之中,反映了由攻击机、导弹、拖曳式红外诱饵和目标机组成的复杂系统空中运动的物理特性和随机特性。密切结合诱饵性能和所干扰导弹的性能,经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得到了拖曳式红外诱饵技术与战术相融合的最佳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某种金属粉(代号TZ)与氟橡胶为基的自燃型诱饵剂的红外辐射强度,采用药剂中添加钛(Ti)粉、硼(B)粉的方法,借助红外热像仪对诱饵剂燃烧及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Ti粉、B粉均能够减少诱饵剂燃烧时间,提升其红外辐射性能。Ti粉和B粉添加比例分别为8%和10%时,诱饵剂燃烧时间最短,Ti粉能够把诱饵剂燃烧时间从60 s减少至40 s,B粉可将其减少至32 s;且此比例下诱饵剂的燃烧温度、红外辐射亮度和辐射强度均达到极值。这说明燃烧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诱饵剂的辐射性能,B粉的影响要大于Ti粉对诱饵剂辐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红外对抗与新型红外诱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红外对抗的手段及红外诱饵的特点,简述了红外诱饵机理,分析了传统红外诱饵的不足和红外诱饵的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一种新的红外诱饵-激光调制气溶胶红外诱饵。  相似文献   

6.
面源诱饵对抗红外凝视成像制导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一代制导导弹采用凝视红外成像及反对抗技术,对机动作战目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综合分析当前诱饵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以及对凝视成像制导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跟踪模式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面源红外诱饵对抗第四代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措施,提出了长时间、大面积、高辐射效能的红外面源诱饵是有效对抗最新一代制导武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了镁、聚四氟乙烯和氟橡胶组成的红外诱饵的燃烧过程数据和燃烧产物数据,编制了燃烧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对燃烧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绘制了各种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当红外诱饵组份中镁的含量为33%时,燃烧温度最高,燃烧率随着镁的含量增加而增大。红外诱饵的设计并不是追求燃烧反应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使用干扰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次性使用干扰装置主要包括无源干扰物、红外诱饵、射频有源诱饵和射频/红外复合诱饵等等,可机载、舰载和陆基使用。一次性使用干扰系统作为电子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次大战和历次现代战争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薛芬芬  王碧云  杨栋  宋敏敏 《红外》2017,38(6):36-40
为了以较小代价验证红外制导 导弹对抗红外诱饵的能力,需要提高红外半实物仿真 水平,而基于MOS电阻阵的红外半实物仿真则是众多手段中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利用MOS电阻阵对红外诱饵进行了模拟和仿真,并建 立了红外诱饵模型,尤其是红外诱饵运动模型。同时,在外场实 测了经红外诱饵运动轨迹校正后所建立的红外诱饵理论模型。结果表明, 红外诱饵运动轨迹模拟的逼真度是能否有效验证和提升红外制导导弹 抗红外诱饵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了镁、聚四氟乙烯和氟橡胶组成的红外诱饵的燃烧过程数据和燃烧产物数据,编制了燃烧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对燃烧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绘制了各种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光红外诱饵组份中镁的含量为33%时,燃烧温度最高,燃烧率随着鲜的含量增 加而增大。红外诱饵的设计并不是追求热燃烧反应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面源红外诱饵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外成像导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之对抗的面源诱饵随之诞生。根据面源红外诱饵的干扰原理,结合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工作原理、抗干扰方法,以美国MJU-50/B面源红外诱饵为基础,建立了飞机、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机载面源红外诱饵的运动和红外辐射模型,实现了面源红外诱饵空中对抗的仿真,总结分析了机载面源红外诱饵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红外导弹与红外干扰弹之间的干扰与反干扰为主题,叙述了红外导弹对飞机构成的严重威胁,机载红外干扰弹是飞机自我防护的重要手段,综合分析了红外干扰弹与红外导弹的干扰与反干扰关系,并且分析了针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反干扰.提出了对红外干扰弹的综合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国外机载红外诱饵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载红外诱饵弹在现代空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国外几种空-空红外制导导弹的抗干扰技术,重点探讨了国外新型机载红外诱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装备情况,指出了在现代空战中机载红外诱饵的重要性,并针对红外制导导弹的抗干扰技术阐述了机载红外诱饵的设计原则,同时对未来红外诱饵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4.
红外烟火剂是红外干扰弹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了红外烟火剂的用途及归类,通过分析红外烟火剂的燃烧辐射机理、燃烧热效应,研究了红外烟火剂的配方,并指出配方设计的基本要求.对红外烟火剂的制作方法、成型工艺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先进红外制导导弹主要包括小视域连续扫描制导导弹和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普通红外诱饵难以对抗。随着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红外诱饵干扰技术也不断提高。多元红外诱饵干扰技术是一种新的红外对抗手段。在对十字叉型红外制导原理分析基础上,研究了多元红外诱饵对其的干扰机理。  相似文献   

16.
红外双色复合制导对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红外双色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红外双色复合制导导引头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双色复合制导的抗干扰技术,深入分析了特种材料诱饵弹、稳定火焰的自燃红外诱饵弹、等离子体气悬体、新型气动红外诱饵弹和复合光电对抗系统对红外双色复合制导导引头的多项干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面源红外诱饵技术特性及材料组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馨 《光电技术应用》2007,22(3):11-13,39
介绍了国外2种典型面源红外诱饵的技术特征,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制导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面源型红外诱饵干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干扰模式,分析了面源型红外诱饵的光谱辐射特性、辐射对比度、辐射时间特性和辐射面积特性,探讨了2类主要面源型红外诱饵材料的化学组分及燃烧辐射特性等.  相似文献   

18.
贾林通  童中翔  王超哲  马榜  王彪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9):904005-0904005(12)
红外制导导弹,特别是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发展,给飞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而面源红外诱饵是对抗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有效手段。首先,在分析红外成像制导的原理和弱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机载面源红外诱饵的干扰机理和作战能力指标,并介绍了机载面源诱饵的装备现状。其次,概述了自燃箔片红外诱饵和的自燃液体红外诱饵的装备现状和制备方法。然后,从试验研究、建模研究、图像生成、干扰策略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机载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能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探索性分析方法的机载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能的仿真方案,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分析诱饵的干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红外诱饵弹以其能够产生很强的红外辐射和同飞机具有相似的红外光谱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对抗红外制导导弹,而双色制导武器却对红外诱饵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着重研究红外诱饵的紫外辐射特性,并根据双色制导武器的特点,对利用烟火技术干扰双色制导武器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使用烟火技术干扰双色制导武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