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起源与演进     
本文作者为五十岚太郎,选自2009年英国费登出版公司出版的ToyoIto,原文发表书号为(ISBN-13):9780714845050。原文为日文,经授权翻译为中英双语介绍给中国读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自2009年株式会社LIXI出版的《21世纪建筑新原理》,原文发表书号为(ISBN):978—4—87275—158-1。原文为日文,经授权翻译为中英双语介绍给中国读者。  相似文献   

3.
王巍 《建筑创作》2014,(4):238-247
本文选自2011年第七期出版的新伦敦季刊杂志,原文为英文,经授权翻译为中英双语介绍给中国读者。泰特美术馆有了一个新邻居,坐落在萨瑟克区的一个住区,即房地产商本土和格罗夫纳的“NEO河畔公寓”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4.
启事     
本期"欧洲与中国的创意城市"专辑中,所有译文均由作者为我刊原创的外文稿件翻译而成,特此声明。鉴于近几年我刊发表的此类稿件日益增多,编辑部计划不定期地将部分译文的原文以适当的方式集结出版,与广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1):248-249
《活着》是我国杰出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其英译本由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白睿文完成,一经出版好评无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还原了原作者的识解方式,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译文和原文难免会出现一些细微差异。本文根据认知识解理论的观点,对比分析《活着》中典型汉英翻译例句,揭示出现语义偏离的原因,以期为《活着》英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以后译者识解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能森 《土工基础》1998,12(1):51-52
为与原文一致,引用的文献[3]、[4]公式在形式和符号上作相应的改变。《土工基础》1996年第3期胡幼常同志的“土工格栅加筋地基承载力计算”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在正确分析加筋机理的前提下,通过理论推导并经模型试验结果修正,提出了与试验实测结果基本吻合的土工格栅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第24卷17期第3083-3087页上发表了论文“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的屈服接近度分析”(以下简称“原文”),后经作者审阅发现,文中的个别表述可能会给读者带来一些误解或疑问。为严谨起见,作者特对原文作如下更正和说明,并对广大读者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8.
杨光 《岩土工程学报》1996,18(5):99-103
《岩土工程学报》1994年第2期发表了俞茂宏同志的“岩土类材料的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原文以双剪理论为基础,考虑了作用于双剪单元体上的全部应力分量以及它们对材料破坏的不同影响,建立了一个新的统一强度理论。本文就此提出讨论,与原文作者及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9.
刘金龙  夏勇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2):2168-2169
《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第6期发表的“基于M-C准则的D-P系列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基于数值手段对D-P系列准则的相互关系、参数转换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促进了D-P系列准则在数值分析中的运用与发展。原文注重于各类准则在数学上的对比与转换,较少涉及到数学转换过程中是否存在物理意义。笔者有如下不同认识,提出来与原文作者讨论。  相似文献   

10.
感谢谭云亮先生对“原文”的讨论,使我们有机会就内表比问题做进一步探讨,现就内表比与支护的关系和采用2.0m深处内表比值为巷道围岩分类指标是否合理两个问题答复如下。1巷道围岩变形内表比确与支护有关围岩变形内表比是一个新概念,原文以建立内表比概念和一种新...  相似文献   

11.
《建筑创作》2014,(5):388-393
本文原件为印刷稿,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国胜先生收藏。由于篇幅所限及部分保密要求,此次刊发内容为设计说明原文的节选,略去了改造方案细节数据,仅展示人民大会堂此次维修改造的基本内容及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本刊2000年第4期的《无锚撑桩排式支护护壁桩侧土压力计算方法》[1](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拜读后受益匪浅,然有几点不明之处,愿与作者探讨之。 (1) 原文提出利用土拱原理给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求解无锚撑支护排桩的桩侧土压力。然而一般来说,对于无锚撑的悬臂式支护结构,由于土体上部产生的变形较大,坑底处变形较小,桩后土体不会产生土拱效应。 (2) 原文假定土拱拱跨rcot)(hHB-=(见原文式(1)),且在算例中取桩土摩擦角jd6.0=,土体主动破坏面倾角=r45°+j/2,而实际上由于桩土间摩擦效应的存在,r并不等于45°+j/2。 (3) 若原文式(1)的…  相似文献   

13.
 拜读了贵刊 2 0 0 3年第 1期刊登的“软土地区桩基超大吨位堆载试验、装置及工艺方法研究”一文 (作者褚克南 ,张文伟等 ,以下简称原文 ) ,觉得原文设计的超大吨位的堆载装置及工艺方法 ,颇具工程应用价值。为更好理解原文 ,使原文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安全应用 ,拟就几点疑问与原文作者商榷。1 关于试验方法安全性 原文研究的桩基超大吨位堆载试验装置可用于数千吨的静载试验 ,如原文提到的曾实现堆载 3 840t,实属罕见。如此之大吨位的静载试验 ,采用堆载方法 ,其安全性非常重要 ,堆载及加载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细微的问题 ,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正如原文所言 ,“地基土撑得起 ,设备有  相似文献   

14.
王启智先生对笔者“岩体的压剪损伤机理及其在岩爆分析中的应用”一文提出了“关于岩石压剪启裂准则的一点讨论”,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1关于原文式(6)启裂判据的严格性由原文式(5)知:①在拉剪断裂问题中,KⅠ,KⅡ对KⅠ的贡献应皆为正值;②在压剪断裂中,...  相似文献   

15.
彼得·埃森曼的《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中文版在原文完成55年后出版,文章借此机会从译者的角度批判性地观察该书所揭示的历史、理论、实践与叙事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追溯埃森曼30余年间与中国的渊源,进而展望中国读者重读和精读该书后可能展开的新的建筑学讨论。  相似文献   

16.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1期发表了“非饱和土的应力传递机理与有效应力原理”(作者邢义川 ,谢定义 ,李振。以下简称“原文”)一文 ,将Bishop的单参数有效应力原理 ,扩展为双参数有效应力原理 (见原文式 ( 4) )。这一观点很有新意 ,笔者拜读后亦受益非浅 ,很受启发。然而 ,原文在进行理论推导时 (原文式( 5 )~ ( 9) ) ,采取了一些假定 ,似不太合理 ,现作讨论如下。1 原文理论推导采用的假定 ( 1)出发点 原文在给出“平面表面张力表达式”(原文语 ,相当于吸力 ) :(ua-uw) =2Ts/Rs ,及其孔隙气压、孔隙水压平衡关系图后 (原文图 1) ,直  相似文献   

17.
热点书评     
2007年4月29日至5月16日,尤纳·弗莱德曼在上海外滩18号举办个展,题为"可实现的乌托邦"。这是他在中国的第二次亮相。相比于2002年上海双年展上的作品"空中城市",这次展览更全面地展示了尤纳思想的各个方面;而《为家园辩护》一书,正是配合这次亮相而译成中文并即时出版的。书名原文"PRO DOMO"为意大利语,取自公元前57年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为恢复自己被神庙侵  相似文献   

18.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3年第 1期刊登的“混合桩型复合地基试验研究”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 ,通过对不同桩型构成的地基工程性状的现场模型试验研究 ,得到了一些对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针对原文中的一些观点 ,笔者在此愿与原文作者商榷。1 关于试验模型 原文中试验长桩的长径比l d约为 2 5~ 3 0 ,桩端的承载作用一般来说不可忽略。原文中未完整介绍试验场地的地基参数 ,但从原文提供的参数推测 ,长桩桩端大致落在原文表 1所示的第⑤~⑥层土中 ,其土层性质和浅层的相近 ,仍然较为软弱。因此 ,长桩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可能会出现如Poulos在文献 [1]中指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项有趣的工作,好的翻译作品会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古人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译文出自于原文,能否胜过原文呢?郭沫若先生曾说过:“文学翻译与创作无异。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超过创作。因此文学翻译工作需富有创作精神。”我们认为.郭老先生的这句话也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的翻译上去。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几对矛盾。如何避免或克服这些矛盾。同时发挥译文的优势。而写出优于原文的译文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索。  相似文献   

20.
勘误     
《建筑师》2008,(5):50-50
本刊134期(2008年8月号)刊登的陈薇教授的文章《阅读两部中国建筑通史体味一个世纪史学命脉》因排版失误.漏排全文所有注释.特在本期补刊。另.原文有三处小标题:南刘北梁的背后:通史内容和方法与中国营造学社和汇刊;时差中的解读:通史特色和价值与撰写过程和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